出版如何高質量「出圈」?川人社社長黃立新:做大眾時代的小眾閱讀...

2020-12-2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出版要朝向高質量發展。但什麼叫「高」質量的出版?如何打造高質量的出版?黃立新認為,在「泛大眾」時代,我們做「高」質量所面對的對象,是那撥「小眾」的閱讀群體。」12月24日,在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上,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黃立新的發言,主要從社科圖書出版為視角出發,真誠分享他對出版的深層思考。

黃立新(左2)

要拿社科和「好的社科」比

拿文學和「好的文學」比

所有的商品,不止會「分類」,還是有「分層」。圖書,難道就不是了嗎?圖書難道就只管「分類」,不管「分層」了?商品有低檔、中檔、高檔,圖書就只有一檔?黃立新認為,在這個方面作為銷售的圖書和其他商品是一樣的,「對於知識、文化的傳承而言,我們要去「影響有影響的人」。社會精英需要被影響,可以被影響,這種影響也是社會價值的擔當和責任。現在這種意識的覺醒,以及對之前完全臣服於市場的「媚俗」行為,據我觀察,其他行業都有所反思,有所行動。甚至包括演藝界,在流量經濟的刺激下,也在反思單純的「流量」會毀掉行業。而我們,至少還屬於「知識界」的一部分吧?我們不也需要這樣的自我更新嗎?」因而黃立新建議,不要拿社科和文學比,拿學術和少兒比。我們應該拿社科和「好的社科」比,拿文學和「好的文學」比,拿學術和「好的學術」比,拿少兒和「好的少兒」比。」

作者的「歷史生命」是從「書籍」開始

大家不要完全迷信網絡科技

一個作者的學術生命,當然是在業內,但是他的歷史生命呢?黃社長說,他想來想去,還是出版。」只有最後出版成「書」,只要有「書」這個物質載體,始終它的價值就會存在,只是是否被發現,待發掘。哪怕一本書,只印了3000冊、300冊,只要存在,他在今天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價值,或許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就有被發現的可能。一個學者的歷史生命,時時讓我強烈感到,是從它成「書」面世那一刻,走進讀者,也走進歷史。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上傳說得很偉大的思想家,我們今天居然完全找不到他們的隻言片語,但是又同時非常明確,他在當時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什麼原因,就是沒有東西留下來,今人完全對他就處於無知。而留下得多的人,無論如何,在今天我們總能對他的思想和主張說出一二,而原因也就是他作為「書」的留存。」

黃社長提醒,大家不要完全迷信現在的網絡科技。「記得廣西師大出過一本卡裡埃爾和艾柯的對話集,《別想擺脫書》。裡面就說到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存儲器的更新。商業上不斷地更新,我們不去管。如果作為個人,從以前的磁帶,到磁碟,到優盤,到硬碟,不斷地更新,你如果是海量的藏書量,作為個人很難完全跟得上,因為硬體在逐步淘汰。包括現在的雲數據,每次網盤要說關,或者說退出市場,大家都一片慌亂,因為你在裡面存儲的東西,基本很難完全找回,這個主動性在數據商那裡,它永遠不可能像書一樣,買回來,就是你的,就可以保存。」

地方出版社如果獲得全國影響力?

「有大志氣,以點破面」

好的出版是「一點一滴造成的」。在黃立新看來,出版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做平臺,而不僅僅是做書。那怎麼「打造品牌」?黃立新提到,在全國範圍內,有一些出版社,雖然立足本地,但卻有著全國範圍的影響力,「比如廣西師大、上海人民、上海譯文、上海古籍、譯林、長江文藝等這一類的出版品牌。它已經屬於全國品牌了。它為什麼可以屬於全國?是因為他們所出版的書,資源、眼光不止是來自於地方,而是全國,甚至全球。」

由此,黃立新說,「我們做出版的人所應有的志氣。我相信,在地方社,這一點是非常缺失的。甚至很多年輕編輯,沒有這個志氣,要做就要做一等的題目,做一流的選題,做一線的作者。因為平臺、品牌力量弱,所以似乎顯得志氣就不夠。但是實際上,只要有眼光,敢於嘗試,充分給予政策支撐,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

黃社長還提出具體的突破之道,「可以考慮「以點破面」的方式,建立工作室,打造自主品牌,以小品牌帶動大品牌,也就是出版社,這會使出版社整個的面相為之不同。這個好處,在可以集中資源,集中精力,而同時並不影響常規的、既有的出版社架構。但是,這會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最終提升出版社的社會影響力。這會使出版社儘快擺脫困局,迅速產生社會影響力,逐步凸顯出版社的整體形象。」

在發言最後,黃社長還提醒出版同行,不要講出版與媒體對標,「媒體講求時效性,要快,還講求廣播度,要受眾廣。因為對新聞、媒體來講,這兩點是完成使命的最關鍵要素。但是,書籍絕不是在這兩點上不斷突破。不是說這樣突破了不好,而是首要任務並不在突破這兩點。出版業的底線是不可被「同質化」,不能成為成為媒體的附庸,甚至變成次一級的「一種」媒體。出版在這個新媒體時代,要保持住它自己獨有的價值,否則,出版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相關焦點

  • 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聲音|川少社社長常青:嚴格杜絕平庸產品...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
  • 社長、總編齊聚一堂 共謀以高質量發展助推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
  • 「小眾出版」是個偽命題嗎?
    文 | 中國作家網 杜佳 7月25日,在第五屆abc北京藝術書展論壇環節,單向空間編輯總監羅丹妮、一頁出版folio主編王恰恰、十三邀聯合製片人劉晉鋒共同帶來一場關於「小眾出版」的討論,就「小眾出版」的概念、做書本身與文創產品的關係、時代對做書的影響等話題各抒己見。
  • 中國商業出版社座談「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
    12月11日,由中國商業出版社主辦的「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暨中國商業出版社成立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行業協會、出版業同行、印製發行和相關出版領域的140餘位代表共聚一堂,回顧中國商業出版社40年改革發展歷程,以「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交流。
  • 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聲音|辭書社社長楊斌:從小而精、小而特...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四川辭書出版社社長楊斌表示,辭書社在保障實現持續贏利、排位提升的基礎上,從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向做優做大做強邁進,力爭2022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在工具書細分市場保三爭二。
  • 南方出版傳媒重金求賢欲何為
    200餘人前來應聘 招募高端人才崗位薪酬均100萬元起,根據經營業績,上不封頂。錄用的高端人才優先推薦人才項目申報,給予專項人才資金補貼,給予職權範圍內的人財物管理權限,給予組織團隊和調整機制架構的權力……南方出版傳媒此次招聘高管,委實表現出滿滿的誠意。
  • 臺灣地區小眾雜誌出版研究 ——以《小日子》雜誌出版模式為鑑
    近年來,臺灣地區傳統的大眾期刊發展進入停滯狀態,大眾期刊市場近乎飽和。全臺人口逾2340萬(2014年),據臺灣地區《統計年鑑》數據資料,2014年全臺共有1181家期刊出版單位,共擁有25大類、超過6600種期刊,平均每4000人擁有一本期刊,每百戶中有7戶訂閱了期刊,人均種數和冊數均居世界前列。
  • 闞寧輝:應對書業新局變局,要靠內容硬核和出版韌性
    從國際看,大型國際書展將面臨新一輪衝擊或停擺,線上版權貿易趨於常態化,國際出版巨頭整合兼併和實體書店關張歇業加速,超級暢銷書投放和影響全球市場的潛能和量級將減弱,與此同時,專業出版與電子書需求可能出現上揚局面,國際化大眾閱讀推廣的專業平臺建設呼之欲出,中國市場力量參與其中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追求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在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大會上發表題為《追求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華章》的主旨講話。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主管部門的具體工作要求,本屆年會確定以「追求優質發展,勇擔企業責任」為主題。這充分展示出協會和各會員單位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主管部門工作部署,促進遊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姿態和行動自覺。
  • 脫口秀「頂流」全民娛樂時代:小眾文化 大眾引爆
    脫離生活的人物,誇張式的劇情,俗套的電視屏無法安撫社畜們一天工作後的神經中樞。網絡段子滿天飛,轉發複製的調侃聲不絕,在娛樂吃瓜時代,脫口秀這種人格化加工的現實演繹才能炸翻全場。在自稱「社畜,民工」的大娛樂時代,普通人的生存艱辛生長在鮮活的段子裡。正所謂,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那些引發爆笑的段子,帶著滿滿的市井煙火氣,表層是好笑和情緒釋放,裡子是生活的不易和各種無法把控的意外。每個令人笑出淚花的段子都是生活留在我們身體裡的記憶。
  • 小眾音樂出圈的「痛」,在華晨宇身上放大了
    出圈必遭群嘲,小眾音樂的紅與黑 所謂的小眾音樂,指的是一些聽眾相對較少,但並非少有人喜歡的音樂。作為音樂文化多元化的一種,小眾音樂與大眾音樂並非對立的存在,它同樣具有良好的流行性,只是受制於外部環境,暫時被埋沒在「泥沙」下沒能被發掘。
  • 小眾讀書紀錄片「出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  《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否則也不值一提了。它是讀書與紀錄片的合二為一,是有機的結合體,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某某+」類型的節目,比如「讀書+紀錄片」或「紀錄片+讀書」。
  • 《德雲鬥笑社》為何難出圈?
    在虎狼環伺的綜藝市場,《德雲鬥笑社》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出圈利器。好在《德雲鬥笑社》在有限的觀看群體中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內容產品口碑為王,雖然沒有出圈大爆,德雲社提升了原有粉絲的忠實度,證明了這條出圈路線的可行性,也為後續節目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經驗——保持製作水準,找尋自己的獨特爆點。
  • 宜家海報出圈,如何設計出一張高質量的「出圈」海報?
    來源:時刻頭條最近,英國宜家發布了一組平面海報刷屏了廣告人的社交圈。這組平面海報深挖當下年輕人熬夜的痛點話題,以巧妙的創意構思結合宜家的產品,為用戶傳達了優質睡眠這一核心內容。用一組平面海報輕鬆刷屏全球社交網絡,可以說是無數廣告人的終極夢想。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好設計呢?
  • 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聲音|川美社社長唐海濤:深度開發古蜀...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12月24日,四川圖書出版社社長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在為期一天的會議中,社長、總編、副總編等30餘位四川各大圖書出版社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推動四川出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研討推動四川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新思路、新方法。
  • 數字出版走向全產業鏈融合 傳統出版如何應對?
    本刊記者在街頭隨機詢問,十有八九的人回答是閱讀免費電子書;同樣,諸多上榜圖書僅僅在新書發行第三天,即可在網絡免費下載。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數字出版,然後大嘆傳統出版難敵免費大餐,那就錯了。因為數字出版不等於電子書,免費也不代表版權電子書的未來——之所以存在誤解,概因為在中國,傳統紙書電子化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模式。
  • 每年拿出1000萬扶持數字出版項目 這家出版集團如何推進數字內容...
    他介紹說,安徽集團按季度召開數字內容推進會,旗下所屬的將近十家出版單位每家必須設立數字出版專門的機構,明確分管社長、總編輯,對數字精品內容項目實行發現一批、儲備一批、扶持一批的政策。(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四種變化":疫情催動行業變局  當前疫情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新一輪數字經濟浪潮的到來,出版形式、閱讀方式、商業模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也推動了圖書報刊出版向數位化轉型,以讀的時代變到聽、看、玩等體驗上來。
  • 那些好書背後的出版故事
    熊召政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張居正》,為何在出版前進行了大量修改?  這些問題,都需要出版人給出答案。  聶震寧,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周百義,長江文藝出版社原社長,長江出版集團原總編輯;齊學進,人民軍醫出版社原社長;黃國榮,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原副社長……十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出版人,他們都是新時期出版事業的參與者、見證者,年長的已年過古稀,年輕的也已是花甲之年。
  • 人教社大事記(2016-2020)
    4月1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在人教社揭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規劃發展司司長朱偉峰、副司長孔德龍,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馮雲生,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人教社社長黃強、總編輯韋志榕、副總編輯王嶽和魏運華、副社長王志剛和王強,以及來自人教數字教材試驗區和示範校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共70餘人出席。
  • 2021出版新潮流: 雲端熱+多感官+矩陣化
    隨著出版商和書商對數字出版的理解進一步加強,讀者的線上閱讀習慣逐漸養成,2021年,出版業繼續在產業融合方面展開探索,在產品形態、服務模式、平臺渠道、管理機制等方面加快創新。 關鍵詞:雲端熱 圍繞直播、短視頻重塑營銷生態 「有些書,應該被看見。聽娜格說,帶你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