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次第,跟著希阿榮博堪布學佛法,讓你的人生充滿修行

2020-12-23 奇原媽

記得前年一次出差,閒下來跟我的師傅聊天,問師傅最近在看什麼出,推薦了我「花開次第」這邊本書,當時有點迷茫,。詩句出,唐朝,王涯,琴曲歌辭.蔡氏五弄.遊春曲二首,上苑何窮樹,花開次第新。香車與絲騎,風靜亦生塵——表達了作者遊春賞花的愜意心境。而希阿榮博堪布的」花開次第「是告訴我們藏人精神保持愉悅秘密,我一直也真的沒理解很深,是自己淺薄了。

勿擾眾生 道心永固 聖者教言 莫違亦莫忘 拳拳我心 願眾歡喜 千裡遙寄 吉祥祝福音

希阿榮博堪布常在傍晚時分順著山間小路轉繞,時有虔誠的牧民等在路邊獻上燦爛的笑容與問候,聽見轉山者在歡快的歌唱。寧靜的山嶺上,圓圓的太陽,白白的月亮,升起落下,日復一日。

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以煩惱為契機領悟世間的紛雜萬象,從煩惱入手實現終止煩惱的目的,那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面對的是苦惱與困惑,自己的情緒、感受與反應,無法解脫的困境,往往讓我們走上不歸之路。而希阿榮博堪布在書中讓人對修行產生了親切感。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生活就是修行,其實不然,經歷過悲歡離合艱難困苦,這不是修行,只是生活的基本,只是經歷。如果把悲歡離合間體認無常、緣起、因果,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著生病認識到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起出悲憫之心,這是修行。

所以說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把生命的經驗,順境,逆境,憂鬱,苦樂,用於鞏固你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的見解,這才是修行。由於缺乏心的訓練,一般人的心裡微弱,如風中燭火,因此,少幹擾、清淨的環境,對於修行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理解了。然而,沒人能夠隨時抽身從工作、家庭、學業中抽身而去,去遠離鬧市的寂靜之地專心修行。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內心的轉化,於日常而超越日常,為自己創造一個隨身攜帶的寂靜之地。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對治療憂傷困苦是漫長、充滿挫敗艱難的一個過程,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你面對的唯有失敗,沒有成效,不斷的失敗,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不斷努力,如果我們不想在一次次的煩惱憂苦中終老,直至死亡,我們知道這一切沒有結束,沒有結束,一開始就做好不受挫敗的準備,讓我們走得更遠,更堅強。

我自己時常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變得易怒,焦慮,甚至整個人游離,甚至到了破罐子破摔的程度,整個人狀態極差,煩惱重重,想著尋求解脫的方法,試過很多,但是帶著滿心的煩惱,又想在何時何地解脫,煩惱不在別處,只在自己心裡,我們無法將一顆沒有煩惱的心移植到自己身上,也沒有辦法在第二天早上醒來自己神奇改頭換面成為解脫的人。而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面對當下,回歸內心,與煩惱開戰。

什麼是煩惱,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如果肯誠實地審視自己的生活,就不難知道煩惱是什麼,它無處不在,生活就是點點滴滴的煩惱構成的,而煩惱的止息,也只能從我們當下現實的人生中入手。

而止息煩惱,也是跟著希阿榮博堪布學習佛法的原因——花開次第。

希阿榮博堪布講「以前有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看看他們的傳記,要被他們出格的舉動嚇到,在藏地也有這樣的大成就者,可是我們要明白,首選,他們的修證境界非常人所能揣測,其次他們沒有炫耀,他們中很多人終身以平凡者形象示人,處於社會底層,為人輕賤,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佛法的修行者、大成就者,也就沒人因為他們的瘋狂的行為對佛法產生邪見,或隨學他們,有的大成就者長期在屍林禁地修行,那裡人跡罕見,非信心具足、真心求道者不會去,因此不相干的人是沒機會看到他們如何行事的。現在不同,在信息發達的社會,一言一行,影響的都很可能不是身邊的人,過早的讓初學者接觸佛法高深的見解和行為,不會對你們有任何幫助,就像是嬰兒還在吃奶,卻拿著大塊的肉去餵他,他能好嗎?「

歲月靜好,天地空闊,我們尋遍整個世界,發現佛法可以讓我們的心得到安樂,如果現在有痛苦、尷尬在所難免,讓我們做好自己的準備。

相關焦點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希阿榮博堪布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小時候就追隨著家鄉寺院裡的大德高僧們虔誠的學習佛法,16歲時開始對顯密教法有了系統完整的修行。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次第花開》:人生需要一次修行
    抱著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的想法,我開始找心靈方面的書籍閱讀,感謝緣分,讓我與《次第花開》這本書相遇,開始我被它的名字吸引,清新明亮而又與眾不同,彷佛有一個路標指引人們走向燦爛美好的盛景。人生需要修行,發善心,行善為,尋求至高無上的解脫。我反思自己的痛苦,命運之所以讓我承受這些,可能是我之前做過些惡事,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人性有善也有惡,善惡皆有果報,只是因緣和時間問題。
  • 讀《次第花開》,我看到了佛法蓮花盛開的模樣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次第花開》這本書。千人讀書,千種感受,我想用自己的感受來談談這本書裡對我產生的啟迪作用。同樣我將通過歸納總結,將《次第花開》這本書所闡述的要義,通過簡短的文章,讓大家能有一個宏觀上的把握,用更短的時間,掌握書中的內容,同有幸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一起共同探討,分享彼此間對於人生的感悟。
  • 《次第花開》:面對生活的無法掌控,我們如何活得自在歡喜?
    ——《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佛法的基本目的就是離苦得樂。什麼是安樂?安樂,說到底,是一種心的感受。有時候,人們並非不快樂,只是因為自己不快樂而已。如果你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雲,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 《次第花開》再次續讀
    你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因為沒有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內心無法填滿的缺憾、不滿足感,不是因為你還沒有得到,而是因為你還在輪迴中。第一章 珍寶人生寂天菩薩曾說:「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若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然而,無我並非斷滅。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張蕊:次第花開 心化花雨
    思前賢過往,遵心靈感知,手中的書便不再只是那紙張,仿佛手攥遍行世界,尋到清安喜樂的人生鑰匙,便感歲月靜好,天地空闊。因愛看書,初次聽到樊登老師推薦這本《次第花開》時,就切切購下,用心品讀。正如樊登老師所講,只要把它放在身邊、放在枕邊,只要打開,隨意翻到一頁讀起來,就會讓你心清意靜,豁然明朗。
  • 《次第花開》:一些凌亂的談話和文章故事,為什麼會被人集結成書
    當人生走到盡頭,除正法外,什麼都幫不了你。縱然富有四海,也帶不走一針一線;位高權重,也帶不走一奴一僕,就連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不得不捨棄。那時,唯有惡業對你有害,除此以外哪怕整個世界都與你為敵,他們也無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閃閃的箭。
  • 「化解戾氣,次第花開」:與這個世界和解,心才能變得柔軟
    《次第花開》把理論上的學習用到生活中修行,緣於此書的文字。如書名「次第花開」的隱喻般讓每個想活潑潑覺醒的友人在一個個框架中回歸自性,有次第有步驟的在生活中實修,讓每一刻都保持覺知,也讓深澀的經論哲學平淡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感恩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 佛道修行,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的區別在哪?
    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小乘者:此岸人。大乘者,彼岸人。道人為開解迷途,寫此文章。迷愚者,凡夫,(不懂修行的人)!行法者,小乘,(依法修行的人)!悟解者,大乘,(見性覺悟的人)!故說,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薩所行之處。
  • 《菩提道次第廣論》介紹
    《廣論》是從凡夫到成佛步步走上去必不可少的正確方法,內容包含了完整、無所缺漏的行持次第。《廣論》將佛法帶給眾生的好處分為兩類:「現前增上生」及「畢竟決定勝」。前者是來生比今生好,一生比一生更好,透過學習佛法,能斷惡修善、如理取捨生命諸多的問題,因此得以生生增上;後者則是修證空性、脫離生死,得到究竟解脫果位,二乘的決定勝為阿羅漢果位,大乘的則是一切種智佛果位。
  •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關於頗瓦法的最新開示
    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法不用說修持,就單單是透徹地了解字面意思也非常不容易,可能需要很久才修得成。而頗瓦法沒有那麼難,按照蓮花生大士的教言,這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不修」的意思是不需要像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那樣經過長期修煉)。因此,希望大家努力修持頗瓦法。
  • 修心生活,次第花開
    1.無需感受,放手一搏佛祖釋迦牟尼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熾盛。這些都是生而為人無法控制的必經之路,拿佛教的說法就是「無常」兩個字。萬事萬物,由於內在本身和它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的原因,無時無刻不處於變化之中,事物不可控、他人不可控、甚至於你的本我都會隨著新陳代謝與細胞更新而發生著無法預知的變化。既然一切無常,又何必執著念想耗費精力呢?別不相信:你當下的感受可能是錯誤的判斷。如果生活裡僅憑個人感受活著,難免疲憊無力。
  • 《次第花開》讓我們了解苦、恐懼、慈悲、六度波羅蜜、菩提心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次第花開》這本書,作者是希阿榮博堪布,也是另外一本書《透過佛法看世界》的作者。那本書是寫給那些尋找人生答案,但沒有了解過佛教的人的,也介紹的是最基礎的佛教概念。這本書會稍微高一個階位,是寫給稍微對佛教有一點了解的人,讀起來會更加的有收穫。
  • 人生是竭盡全力之後的放下不迎不拒 感恩遇到《次第花開》這本書
    《次第花開》這本書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時,給我以鼓勵和啟發。這是樊登老師特別喜歡,並且推薦每個人都看看的一本書。有段時間他把這本書天天都帶在身邊,沒事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看得進去。對親近的人,我們並不缺乏愛,而且缺乏寬容和放鬆不妨經常提醒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會令我們的人生有意義,但那些愛我們的人,讓你我的人生不僅有意義且更美好。僅為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對他們心懷感激。
  • 【次第花開】之聞思筆記—— 師父的法字字是黃金
    師父和你本來就不是兩個師父的法就是你自心的依止師父的自性真心就是你自心的皈依處【次第花開】之聞思筆記,是為您在實修路上,提供的一個互相交流的專輯欄目。在這裡,大家共勉,互助精進。歡迎您坦誠自然地說出您的心裡話,這裡可以有您如何獲得點滴進步的經驗,也可以有您一路走來的所犯的錯誤,給大家以警醒。
  • 佛法修行中的兩大目標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當然這個就是說,我們只要張開眼睛看看周圍,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謂修行的人)往往都會看到許多的樣貌,比方說,有些人就是一輩子就專注於作善事,有些人甚至進了一個僧團之後,一輩子就在僧團裡面擔任一些職事,但這些職事卻始終都跟佛法的義理沒有太大的關係,那當然就是說「如何去選擇自己的修行路」。
  • 佛法修行,達到最終是什麼狀態?
    佛法自從傳入中國以來,被深信因果的中國人普遍所接受,所以,歷史以來修佛的人不計其數。有很多人想:看到歷史上許多修佛的,有的是佛陀再來,有的是菩薩再來。這些佛陀和菩薩們,他們自己修成了就走了,誰也沒有留下一個準信:佛法修行,達到最終是什麼狀態?
  • 佛教:修行佛法的你,真的清楚在家與出家的異同在哪嗎?
    一說到修行佛法,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在寺廟裡面專職修行的出家和尚,而很少會想到那些在家修行佛法的居士,的確,作為直接承繼佛法的「佛法僧」三寶之一,僧寶因為其獨具一格的形象特色而深入人心。但是在流傳千年的傳承中,因為修行有成的人以專門研修佛法的出家人為多,所以和尚漸漸的成了世人心目中佛法的代名詞,而那些在家修行佛法的人,即使偶爾有人獲得解脫之道,也因其廖若晨星而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