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子妃升職記》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是鮮橙。這只是作者一次最隨意最搞笑的寫作,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寫了出來還拍成了劇。
2、導演是侶皓吉吉,海巖的兒子,師從趙寶剛多年。
3、劇組省錢到什麼程度,從編劇就開始省,劇本中只用了原著中的10%到15%的素材。
4、劇組只有一臺鼓風機和一個風槍。據說導演曾經想借兩個,還遭到了拒絕。
5、關於整個劇組被馬來榴槤承包一事,太子妃張天愛回答,其實每次有榴槤的戲份基本都有她,但是很多時候道具的榴槤只是個空殼, 要用的時候把它給粘回去用。
6、另一個劇組窮的表現,就是贊助商只有金戈,對的你沒看錯。連原作者就出來吐槽了。為此還專門拍了2集廣告表達感謝。
7、劇組的群演是從隔壁劇組挖過來的。來演的都算特約演員。
8、還曾經發生過劇組化妝師要辭職事件。
9、拍攝現場的建築都是臨時搭建的,拍完就推了。那個地板是擦了油才那麼亮的,很容易滑倒。
10、劇組的服裝是參考了2014到2015年頂級的品牌設計。20天時間趕製100套,在拍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停的做好送來現場的景觀。
11、太子齊晟有一條錦鯉魚的服裝,其實是因為錦鯉一直被視為財富地位的象徵,是大吉的象徵。 不論是在我國的八卦玄學中,還是在西方的塔羅奧義裡,東方都代表成功和發展。而西方總是代表金錢和社會地位,又由於西方是落日之方缺乏乏「金」質,故在西方位擺放黃金錦鯉是最旺運招財的作法.
12、關於戰場上神奇的鎧甲,其實是導演對美劇《斯巴達克斯》的喜愛和致敬。而身後的架子則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象徵,表明在戰場上起到鼓舞氣勢的作用。而且導演希望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用鼓風機吹起來呈現動態。
13、另外必須吐槽的是,那個鎧甲上還有肚臍。
14、裡面的演員,只有江式是專業學習表演的。
15、關於太子妃的名字,原作者鮮橙表示,這是出自《詩經》詩句「我行其野,芃芃其麥」,大意是我行走在田野間,田野裡的麥子生長的非常茂盛。在小說中,成祖(齊晟的爺爺)心口有顆硃砂痣叫阿麥,芃芃出生時,恰巧成祖在張府與阿麥久別重逢,於是悶騷的成祖就給太子妃起了這麼個名字。
16、太子妃的角色原來是為應採兒量身打造的,後來因為採兒希望給新人更多機會,才讓導演在眾多人中發現了張天愛。
17、九王扮演者於朦朧最愛自己白色的著裝,但是對於每次都露大腿的拍攝,他自己本人感到特別害羞。
18、九王好基友楊嚴,1997年出生。是被劇組副導演在微博上發現的。
19、趙王的扮演者是「青鳥飛魚」組合的江奇霖。
20、據說綠籬是全劇組最能吃的一個,卻一直沒有胖。
21、扮演強公公的演員叫彭昱暢,將作為天天小兄弟一員登上《天天向上》。
22、《太子妃升職記》一切景象都是主角的一場夢境,主角意識流的穿越,一切奇特畫風、設定都是主角腦中的幻想。不同於之前的穿越劇是身體的穿越,此劇是思維的穿越。
23、張芃芃在妃子時期的住所以藍色為主色調,隨著她心理逐漸轉換成女人,在11集她晉升為皇后之後興聖宮選用了粉色和孔雀藍以及金,代表她(他)的心理。因開機前一星期美術才進組置景,所以太子妃宮比較簡陋,甚至連道具都來不及準備……
24、最開始的片頭,靈感來源於風靡一時的切水果的創意設計。
25、12集出現了新的片頭,由崔子格 演唱的《可念不可說》版本
26、太子妃組的群演都是從隔壁《大轟炸》劇組中借用的
27、太子妃升職記第一集開場的車戲,馬戲,摩託戲是用小貨車來拍的。
28、太子妃升職記中的作曲,在導演的威逼利誘下,一共寫下過100多首曲子。
29、導演在親自上陣拍完芃芃在江北回眸的戲後,接著拍張芃芃和楊嚴被李侍衛追殺的戲時,不慎摔傷。
30、太子妃劇組中有一把價值不菲的扇子,是青年畫家吳思駿的作品,他最擅長畫「兔女郎」。
31、據導演透露,因為劇組預算經費問題,劇中所有歌曲的演唱者都是沒有費用的,《以前的以後》盛一倫自掏 一萬費用來錄製的,《告訴我未來》郭俊辰自掏 5千錄製。ps.導演發過微博說過但秒刪了。
32、張芃芃夢境中的齊晟設定參考了英國設計師john galliano的秀場造型,張芃芃的前身張鵬簡直就是重口味…
33、齊晟 太子時期髮型參考…
33、張芃芃水下的裙子參考了法國鬼才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的作品。
34、太子妃中4個妃子的服裝設計參考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古典畫家約翰·威廉·格維得的油畫作品,因太子妃升職記開機時間是浙江象山影視基地最炎熱的季節,考慮到演員的身體狀況,所以在設計時以飄逸涼爽為前提。
35、劇中齊晟有2張服裝設計圖 參考了女裝sacai和bottega ve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