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懂雷鬼,不懂原住民語言,Matzka 的音樂還是能讓你隨時隨地跳舞。
時間:2月17日
地點:Blue Note 北京
計程車在前門大街兜兜轉轉了半天,終於找到了隱藏在黑夜裡的前門23號。2016年9月 Blue Note 開業,落址在舊美國使館,與天安門遙相呼應,是東交民巷一帶地標性建築。入駐了數家米其林餐廳和世界頂級奢侈品,也成為了現在整個京城最高端的消費場所之一。開業至今,Chick Corea 、Lee Konitz 等爵士大家都來過這裡演出,沒想到我第一次居然是來看 Matzka……想像一個梳著髒辮、體態似黑熊的臺東大叔,歡脫地唱著:「遠看是一朵花,我近看哎喲喂我的媽喔「,忽然覺得「爵士樂聖殿」仿佛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了。
我們入座時,演出已經開始了快半個小時,臺上的 Matzka 一隻腳隨意地架在椅子上,正在唱以他母親名字命名的《古拉莉》。場地裡的木調香氛透著沉穩潮溼的味道,配著舞臺幽暗的藍色燈光和拉丁風曲調,大家的身體和手中的紅酒都不自覺地跟著輕輕搖晃。
Matzka 將2017年的首演放在了 Blue Note
下一首改編《十七歲女生的溫柔》,現場一下子熱絡起來,觀眾這邊一句「我是男生」,那邊一句「我是女生」的,也分不清性別對不對,見機會就喊。
Blue Note 的場地和一般 Livehouse 不太一樣,舞臺下面就是餐桌,表演也分兩場,中間空出休息時間讓客人安心用餐。
也許是臺上臺下的人都吃飽喝足,後半場的演出氣氛明顯活躍。Matzka 的話也多了,不急不緩地講故事,一會兒模仿部落裡的年輕人「喲喲切克鬧」地打招呼,一會兒講著閩南語和自己族語言的冷笑話,還不等觀眾明白他的梗,Matzka 就自顧自嘿嘿嘿笑了起來。
Matzka 是臺東排灣族原住民,2015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東南美》,獲得第27屆金曲獎「最佳男歌手」提名
新專輯《東南美》的歌曲唱了大半,音場的完美效果不僅讓每個樂手的演奏都充分展現,「Matzka 我愛你」的呼喊在這裡也聽得格外清楚。金曲《一朵花》響起,終於補全了我寫在最前面的想像。「你長得像我 uncle」全場大合唱的氣勢真是一點都不輸音樂節上前排 pogo 的小年輕。隔壁包廂的兩個女生一直在跟著節奏隨意跳舞,高跟鞋小洋裙,看起來就賞心悅目,而我身邊的孫大猴一直在忘我地抖腿甩腦袋,感覺整條欄杆都快被他抖塌了。
《部落 Party Night》連著返場歌曲更是嗨翻天的樣子,大家紛紛從座位上站起來,在餐桌過道間搖來晃去。我趁機觀察了一下觀眾們的跳舞水平:大多數中國人都含蓄地擺動身子,有年輕的姑娘晃著大長腿和老外一起跳舞,最可愛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外國大叔,頂著啤酒肚,同手同腳努力跟上節奏。就像歌裡唱的那樣:「老人家唱起歌來,男孩女孩手牽著手,全場歌頌盡情的搖擺。」仿佛臺東沙灘上的那股海風夾雜著篝火晚會上的烤肉香,遠渡重洋吹進了春寒料峭的北京。
演唱前,Matzka 都會認真介紹背景,他說每首歌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他從不會虛構
除了 Matzka,全場最入戲的大概就是舞臺右側的管樂三人小組。長號小哥最有勁,除了自己演出,其他時候都在跳舞,薩克斯手和小號手也時常「調戲」觀眾。哥仨跟著音樂節奏像玩「蘿蔔蹲」似的,此起彼伏一上一下,演到一半樂譜掉了,三個人面面相覷,還跟著節奏很有戲地挑眉、聳肩、搖頭。如果你也在現場就知道,在 Matzka 的臺客雷鬼音樂下,任何動作都會被他帶跑。
Matzka 認為雷鬼音樂中最吸引他的是那種豁達樂觀的精神
演出結束後,我請孫大猴用專業的角度點評一下,大猴頗為認真地說:「不像我們小破樂隊,Matzka 的樂手一看就都非常值錢,而且顯然認真排練過很多次,編曲非常精細。」
或許這樣一場演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門道,也可能聽完了都不了解雷鬼是啥,開開心心聽歌跳舞就是最大的目的。但每一場能讓觀眾盡興的演出,必然是音樂人、樂手和場地都有認真的準備和專業的呈現。不過還是期待在海邊沙灘捧著椰子聽一場 Matzka,希望那時候全員都能換上夾腳拖和花褲衩。
(本文圖片由 Blue Note 提供)
本文為街聲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並註明作者及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試聽 Matzka 在街聲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