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看見她的美麗與哀愁

2021-02-10 有禮有節微雜誌

你眼中的臺灣什麼樣?

能歌善舞的阿里山姑娘

魂牽夢縈的日月潭風光

臺北101大樓上的璀璨夜景

有一部影片則更為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那個美麗的島嶼

2013年,由侯孝賢擔任監製、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旁白

《賽德克巴萊》的音樂製作何國傑

這部臺灣史上耗資最大的紀錄片

投資9000萬新臺幣最終票房超過2億元新臺幣

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侯孝賢,吳念真,何國傑

伴隨著原住民悠揚的歌聲

我們領略了雄偉秀麗的島內風光

一望無際的碧綠麥田裡

此起彼伏的麥浪被風攪動著不斷翻滾

稻草人也跟著快樂地舞蹈

成群結隊的鴨子在水中趕路

遠遠地看上去仿佛無數櫻花漾開


 

辛勤的農人在地頭田間勞作

忙碌的漁人在水中捕獲

鳥兒在枝頭快樂地歌唱

溪水呼嘯著從高山奔湧而來

雲霧在山澗中升騰纏繞盤旋



 

每一條滿載而歸的船都是漁人乘風破浪的犒賞

每一畝豐美的良田都是農人辛苦耕種的報償

吳念真用他溫和的聲音向人們緩緩訴說

這片潤澤的土地正滋養著萬千臺灣子民

當我們醉心於眼前的美麗景色時

畫風突變,鏡頭一轉來到了

由一條條公路攔腰截斷的山

颱風過後被夾在崩塌山坡間宛如孤島的村落

原本挺拔的樹木被大雨衝刷漂流堆積成枯木殘枝

港口突出的海堤

汙穢不堪的海水


 

我們一面驚嘆於造物主的神奇眷顧

一面扼腕於眼前被破壞的景象

這些美麗背後的滿目瘡痍使人不由陷入沉思

整個臺灣土地面積約為36000平方公裡,多為高山和丘陵

高達60%的面積被森林覆蓋

2300多萬人立刻變得擁擠不堪

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墾更多的森林

一部分用來居住,另一部分則用來耕種


越來越多的闊葉林被砍伐

取而代之的是產能更高的高山茶和檳榔樹

土地變得越來越脆弱

根本無法對抗每年一次颱風引起的暴風雨

09年的中度颱風莫拉克在臺灣造成50年來最嚴重水患

臺灣有4萬公頃土地用來養殖各種魚類

每年產值高達307億,佔整個漁業總產值的1/3

養殖業每年需要消耗50-60億噸的地下水

地表不斷下陷使海水倒灌農田


豐富的礦產資源被過度開採

工廠大半夜偷偷往海洋排放汙水

海水有了界限分明的兩種顏色


大地的傷勢多數人看不見,少數人假裝沒看見

有一個人終於沒有辦法坐視不管了

如果說阿米爾汗是印度的良心

那齊柏林一定就是臺灣的良心了

原是一名公務員,47歲的他遞交了辭呈

在離領退休金僅剩三年的檔口

面對即將到手的400萬退休金,他也痛苦掙扎迷茫過

在空中目睹被莫拉克無情摧殘後的家園讓他潸然淚下

他希望把自己看見的影像分享給更多同胞

他終於決定放下一切去追尋心中的理想了

 

「如果你沒有看過,或許就因為你站的不夠高」

這是影片開頭的旁白

影片完全採用鳥瞰的視角拍攝

過去20多年他已經累計飛行了2000多小時

幾乎到過臺灣的各個角落

籌備的過程困難重重

航拍設備價格高昂,租用直升機和燃料也是不小的開支

齊柏林將房屋抵押出去,籌集啟動資金

《看見臺灣》的航拍時間約400小時

僅租用直升機一項就花去4000萬元新臺幣

能見度好是空中拍攝的重要條件

即便升空,拍攝過程遭遇的強大氣流也很危險

前後共花了三年時間才拍完

在得到侯孝賢和吳念真的支持後

越來越多的贊助找上門

影片終於得以跟大家見面

6月8號

齊柏林宣布啟動《看見臺灣2》的拍攝

然而,僅僅兩天後

齊柏林與助手陳冠齊

機師張志光在執行影片的拍攝、勘景任務時墜機身亡

----

2017年7月14日上午8:30

齊柏林遺體告別公祭舉行

他的兒子齊廷恆在播放追思影片之後感慨坦言

希望這是一場夢

「大家都說這是神的安排,

難道我爸爸墜機變成焦屍也是神的安排嗎?」

他同時表示將繼承父親遺志,

用教育發揚他的理念。

----

有禮有節微雜誌謹以此篇

紀念齊先生和本次墜機事件中的每一個人

也希望他們的家人早日從悲傷中走出來

·今天的互動話題·

禮節君寫完這篇稿子,心情十分沉重。

齊柏林先生一路走好,您的苦心我們都看到了。

希望我們口頭上的環保都能一步步落實到行動上。

事無大小,從我做起。

--

End

相關焦點

  • 《看見臺灣》——俯瞰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 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 吳念真
    影片從高空俯視臺灣,介紹了臺灣許多不為人知的絕美景色。如果你正想去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會有更深的認識。如果你已經去過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就會開始準備下一次的臺灣之行。先來看一下,預告片。美到哭! 《看見臺灣》,吳念真說,在這裡看見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美得讓人屏息的畫面、憂傷的原創配樂,當布儂族的部落歌曲響起,讓人忍不住淚水盈目。
  • 看見臺灣,我們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臺灣》宣傳片6月10日,臺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在拍攝《看見臺灣2》時不幸墜機逝世,《看見臺灣2》相比前作此次拍攝更是深入日本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臺灣》預告片,片長2分24)/土地的美麗與傷疤/在做導演之前,齊柏林有著20多年的空拍攝影師身份。因為《看見臺灣》,他成了時下最受臺灣民眾追捧的導演。說起影片,他總是以平緩的口氣表達「臺灣是我家,就像和她談了一場戀愛」。齊柏林的鏡頭下,人們在看見臺灣土地之美的同時,也看到了土地的傷疤,兩者同樣觸目驚心,「美」讓人感動,「傷」卻讓人心痛。這樣的臺灣,「如果你沒看過,那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片中吳念真的旁白令人深省。
  • 《看見臺灣》—從音樂中感受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10月27日,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歷時3年,耗資近一億元新臺幣,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 公播前的媒體採訪 作為內地首秀,本次《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及音樂總指導Ricky老師也親臨嘉興世合,在接受媒體訪問,齊導表示:「我放下了臺灣公務部門的工作以及只差三年就可領取的巨額退休金,大膽說服家人同意抵押房產,並不是我有多清高,而是我熱愛臺灣,熱愛這片美麗的地方。」
  • 吳念真: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美得停止了呼吸】
    今日Feekr推薦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不久前剛剛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每一個喜歡臺灣的人都不應該錯過。影片從高空俯視臺灣,介紹了臺灣許多不為人知的絕美景色。如果你正想去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會有更深的認識。如果你已經去過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就會開始準備下一次的臺灣之行。 先來看一下,預告片。點擊播放按鈕,即可觀看。
  • 慢賞電影丨《看見臺灣》:看見的美麗與看不見哀愁
    在我們眼裡,臺灣經濟發展趨勢良好,注重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和諧發展。但拍出來的事實都讓我們大為感嘆。不禁讓我想到大陸的情況又會是何等的糟糕。在美麗的背後究竟還藏著多少哀愁呢?而我們又將何去何從?值得深思!——慢師傅無意《看見臺灣》是在11月6日,那天下午來到慢書房,坐下來翻一本還未看完的架上書。差不多就要準備回去的時候,書房裡開始布置場地。一問前臺,才知道今天晚上有電影。我連名字都沒問,翻著書,等著電影開場,一會兒兩排座位就坐滿了人。
  • Voice 017】 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臺灣》是一部紀錄片,由從事空中攝影二十多年的齊柏林導演。該片獲評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電影內容分為五部分,俯瞰美麗的臺灣是一個引子,第二部分則進入山林的毀壞的描述,第三部分是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第四部分是原有的山地被因商業價值考量的農田取代,總結則介紹一些自然農法耕種者維持土地的生態健康,在玉山主峰上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正能量的原住民童聲中,齊柏林寫下「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家園變得更美好」結束這部發人深省的電影
  • 活動預告——《看見臺灣》暨上海愛樂樂團電影分享會,帶您感受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 觀察|從《看見臺灣》看見什麼?
    文|藺桃(本文寫於2014年1月)2014年的第四天,過去一年臺灣電影票房TOP10公布:紀錄片電影《看見臺灣》,以1.9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000萬元)擠進頭等列車的第十名。除兩部本土喜劇片外,其他成員均為好萊塢大片。《看見臺灣》2013年11月1日上映,11月23日便拿下臺灣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看見臺灣【完整高清電影版】
    這是我們的島嶼、我們的家。我想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像鳥一樣、想一片雲一樣的高度,去認真地觀察臺灣。這樣的一個角度和高度,你才可以真正地去理解臺灣、理解她的美麗和哀愁。《看見臺灣》,齊柏林就是用那樣的高度,帶我們去看臺灣、去理解臺灣,甚至去愛臺灣。《看見臺灣》,看見臺灣的美麗和哀愁。【影片簡介】有人說,臺灣很小,那你都有看過嗎?
  •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
    悼念永遠的齊柏林,讓我們看見臺灣還記得幾天前才看到【看見臺灣ΙΙ】續集開拍的消息,預計2019正式上映,沒想到幾天後6/10新聞就傳來不幸的消息,52歲齊柏林導演為拍攝「看見臺灣II」,搭乘航空直升機在花蓮勘景,不幸墜機罹難。今晚,臺北101點亮看見臺灣字樣,悼念一位為理想、為臺灣奮鬥的熱血導演。
  • 因為他,讓人們「看見臺灣」;因為他,讓世界重新認識臺灣
    他帶我們從空中俯瞰臺灣,告訴我們臺灣的美麗與哀愁,最後,也回歸了天空。他是齊柏林,《看見臺灣》紀錄片的導演。從來沒有人,以像鳥一樣、像一片雲一樣的高度去認真地觀察臺灣,除了齊柏林。《看見臺灣》給人們呈現了太多的美麗與哀愁,那些美得讓人屏息的畫面、憂傷的原創配樂,時至今日依然深深地刻印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
  • 臺灣最賣座紀錄片 《看見臺灣》拍續集
    【深圳商報臺北訊】(駐臺記者 劉瑜)以2.2億元票房成為臺灣影史上最賣座紀錄片的《看見臺灣》即將開拍續集。在8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導演齊柏林宣布,續集預計花1年半時間,探尋臺灣島嶼的前世與今生,繼續深入挖掘環境問題。 2013年底上映的《看見臺灣》,耗資9000萬元(新臺幣),歷時5年拍攝,呈現臺灣的美麗與哀愁,不僅創出票房佳績,更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 《看見臺灣》的背後,你未曾看見的是無常…【禪觀電影09】
    《看見臺灣》曾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映後即在臺灣50家戲院聯映,打破了臺灣紀錄片的上映規模紀錄,更獲得了破紀錄的2億臺幣收入,而在6月8日,齊柏林導演還剛剛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拍攝《看見臺灣Ⅱ》。沒想到,《看見臺灣》卻成了齊導留給人間的絕筆。這一消息讓全球影視界扼腕嘆息。
  • 侯孝賢:看見臺灣 【臺灣與大陸視角的不同】
    用鳥的視野,雲的高度,看見這片土地用心的觀察,愛的厚度,守護她的未來 -齊柏林「看見臺灣」耗資9000萬新臺幣完成,是臺灣紀錄片影史上,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導演齊柏林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拍攝,在全臺灣的上空飛行,總累積了400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全片皆以空拍壯闊鳥瞰的視角,將臺灣以一種你從未見過的角度與姿態,呈現在大銀幕上。從高山、海洋、湖泊、河流、森林、稻田、魚塭、城市…等景觀,我們看見臺灣是如此的美麗;但我們也看到各種環境面對人們的開發而造成的改變、破壞和傷害。土地累積了一道道的疤痕、海洋沉澱了一層層的汙染。
  • 看見臺灣
    近期,學校組織大家觀看了由導演齊柏林親自拍攝、指導的大型紀錄片《看見臺灣》。《看見臺灣》獲得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是齊柏林導演的巔峰之作。   「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臺灣。」播放初期,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聳立的峭壁、翡翠色的湖泊、綠樹蔥蔥和綿延不絕的山脈。遠處是清脆的鳥鳴潺潺,近處是溢出屏幕的鳥語花香。
  • 看見臺灣丨6.25放映 致敬導演齊柏林
    曾經以「像鳥一樣、用一片雲的高度」,帶著全臺民眾一起認真觀察臺灣山河「美麗與哀愁」的導演齊柏林,在52歲英年隕落,是臺灣的巨大損失。6月11日晚上,在臺北101大樓樓頂點亮「看見臺灣」四個大字,並在59樓和60樓LED屏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Green On」等字樣。這是臺北101大樓第二次為個人點燈。
  • 紀錄片丨《看見臺灣》——看不見的那一面
    201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
  • 《看見臺灣》:回到最初的美好
    從網絡上有《看見臺灣》資源就下載到電腦裡,直到導演發生意外,我才畢恭畢敬地坐在電腦前,看完了這部紀錄片。我在文章最後,也放出了這部紀錄片,得閒可賞。《看見臺灣》:回到最初的美好TEXT_大搗紀錄片《看見臺灣》以航拍技術俯瞰臺灣的角度,本身也的確提供著普通人無法擁抱的視角,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