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賣座臺灣紀錄片導演逝世 從此在天上看臺灣
凌天航空證實,當時正執行《看見臺灣2》空拍的臺灣導演齊柏林在飛機上。」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齊柏林最後一次分享的太平山莊航拍圖,取自齊柏林的飛躍臺灣臉書。
-
臺灣史上最賣座紀錄片 《看見臺灣》票房突破2億
Yes娛樂 11月2日綜合報導由導演齊柏林以空拍視角完成的紀錄片《看見臺灣》,去年上映時,
-
【沉重悼念】臺灣花蓮直升機墜機,《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等3人遇難
從進入公務員體制後,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尤以公路建設為多,有20餘年的空拍工作經歷。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而聞名。 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的影響,齊柏林開始拍攝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製作長達三年時間,斥資9000萬臺幣,成為臺灣電影史上製作成本最高的紀錄片。
-
悲報 | 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魂斷花蓮
墜機現場據報導,臺灣凌天航空公司的某李姓主管在受訪時說,直升機此次是為了執行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Ⅱ》的航拍任務,為了在該續集中拍攝長虹橋的遠景,當時齊柏林人在直升機上。主管表示,「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連空拍都會出狀況。」據悉,機上3人除了導演齊柏林外,還有其助手與一名機師。
-
《看見臺灣》,臺灣史上最貴的紀錄片
只為了一個夢想:航拍臺灣,他想拍攝一部記錄全臺灣的航拍影片,主題是關於觀察和警戒災難。《看見臺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齊柏林曾在演講的時候直言高山農業,水產養殖這樣的逆行產業讓他「心如刀割」,他呼籲觀眾「珍愛臺灣」。
-
《看見臺灣》這部紀錄片震撼全臺灣
齊柏林曾執導航拍紀錄片《看見臺灣》。這部片拿下了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並創下了臺灣紀錄片票房的歷史。這是一部完全用航拍完成的紀錄片,很多觀眾因此第一次用俯瞰視角見識到臺灣風光,也第一次知道了很多過去毫不知情的環境問題。拍《看見臺灣》,齊柏林前後花了三年,耗費9000萬臺幣。
-
沒想到這部臺灣最賣座的紀錄片,成了他的遺作
這部紀錄片耗資總計9000萬新臺幣(折合2033萬人民幣),是臺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它也不負眾望,摘得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影片上映時,破了臺灣紀錄片的上映規模紀錄,同時有50家影院聯映,最終票房突破2億,登頂臺灣影史上最賣座的記錄片。該片後來在日本上映時,還請到西島秀俊擔任配音旁白。
-
看見臺灣:臺灣新紀錄片展映
正月初四,我收到了來自臺灣電影資料館劭甄寄來的「臺灣電影工具箱」2016年的影碟,無限感恩。在這套工具箱裡,除了劇情片外,還包含了6部近年臺灣拍攝的紀錄片,如《阿罩霧風雲》《麵包情人》等。幾天後,我又收到了一個來自臺灣的包裹,裡頭是去年金馬獎期間我在臺灣採購的影碟與書籍。輾轉數月,漂洋過海,終於到達我的手上。
-
[本周推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
擁有眾多作品,其中就包括導演作品,編劇作品,主持作品,演出作品,書籍作品及監製作品,還獲過多項獎項。有了一個機緣讓我能夠見到侯孝賢導演,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和他說了我所有的想法,我完全沒有想到侯孝賢導演就像一個大俠一樣的和我說,我的名字你可以拿去用,看能拉到人來幫你拍攝。」 作為華語影壇舉足輕重的大導演,齊柏林也坦言因為侯孝賢的加盟,劇組在燃眉之急拉到了五千萬臺幣的贊助。
-
金馬獎最佳獲獎片《看見臺灣》,號稱臺灣史上最貴紀錄片
導演: 齊柏林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臺灣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臺灣》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作品,這部紀錄片其實並不是關於臺灣美麗的風光紀錄片,英文名已經明顯地說明了片子的主旨:Beyond
-
文化 《看見臺灣》:飛出來的一部紀錄片
去年,紀錄片《看見臺灣》創造了臺灣島內2億新臺幣票房的紀錄,超過了很多商業大片的票房。這部看上去沒有任何故事和情節、全部由航拍畫面組成的紀錄片,在吳念真平和的旁白與何國傑(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配樂)深沉的配樂「伴奏」下,以溫和的方式震撼了整個臺灣島,讓人們通過航拍視角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真貌。
-
央視紀錄片《過臺灣》開播:看見真實的臺灣
從2017年12月4日開始,至12月17日,海峽衛視將於每日晚間22:28播出14集大型歷史人文電視紀錄片《過臺灣》,每晚一集。2017年7月4日,《過臺灣》在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頻道首播,紀錄片開播後,網友們紛紛表示非常期待剩下的13集。
-
齊柏林:用生命看見臺灣
這則消息讓不少臺灣民眾悲傷落淚,因為飛機上遇難的三個人是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助理陳冠齊、機師張志光,他們出事時正在為《看見臺灣2》執行拍攝、勘景任務。而就在此前的6月8日,《看見臺灣2》剛剛舉辦開機發布會,齊柏林說:「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我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紀錄片丨《看見臺灣》——看不見的那一面
201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
-
紀錄片《看見臺灣》:以上帝的視角,帶給你最美麗的臺灣景色
說起」最接近上帝的視角」,第一個讓我體驗到這檔事的,並不是《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而是我小時候玩過的一款遊戲《上帝也抓狂》。這款遊戲把玩家放在一個俯視大地的視角,觀照著地上子民的生死起居。全空拍的《看見臺灣》以飛鳥的視角,照見臺灣無可言喻之美(,應該是比較實在的說法,不過那份鳥瞰天工開物之美的奇異感受,我同樣不是第一次體會——十幾年前有一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擬真動畫巨片《太空戰士:夢境實錄》 ,最後一幕就是從一隻孤鷹上方,拍攝覆上一層銀雪,尖石嶙峋的荒蕪河谷,然後鏡頭再緩緩帶向風捲殘雲的旭日遠景。那是一部你很難推薦別人去看的尷尬電影,不過它最後那個鏡頭拍得實在是美,美得近乎性感。
-
《看見臺灣》導演齊柏林罹難,「臺獨」組織問:外省人怎麼可能愛臺灣?
臺灣導演齊柏林先生曾因《看見臺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日前在花蓮拍攝續集時墜機身亡,社會各界多表哀悼:但也不乏不和諧的聲音,藍綠各方不斷上臺,齊柏林的逝世竟成為各種政治精英與評論人物的「演武場」,令人悲哀。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2011年,一個電影素人憑著多年的執著,技術和熱情,拍出了《看見臺灣》。同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部的圖片編輯和我歡呼雀躍,覺得簡直神了!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
飛起來,看見不一樣的臺灣! 遇見臺灣
2013年,一部紀錄影片《看見臺灣》在臺灣創造了兩個億新臺幣的電影票房紀錄,超過了當時很多商業大片的票房!難以想像,一部全由航拍完成的紀錄片,沒什麼故事情節,更沒有大腕兒演員,卻贏得輿論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
緬懷齊柏林導演:像一片雲一樣《看見臺灣》
噩耗一傳出,《看見臺灣》的社交媒體平臺湧入大批粉絲留言哀悼:「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希望有奇蹟出現」「謝謝你跟製作團隊帶我們看見最真實最美麗的臺灣」「感謝齊柏林老師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希望大家能捐助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以慰導演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