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想著》是李劍芒的經典博文選集,在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參展,受到讀者的追捧和青睞。書中的文字,將給你帶來與碎片式自媒體平臺表達完全迥異的閱讀體驗。
現在訂購《私想著》,可以獲贈一份神秘禮物。詳情見文後。
李劍芒的自媒體:
新浪微博@東北虎280
推特@jianmang
2010-08-31
有些讀者給我寫信,誇獎我嫉惡如仇。雖然聽了心裡美滋滋的,但我必須說實話:實際上我並沒有那個品質。我的固執只是展示在文字上,在觀點上我堅持邏輯,沒邏輯的說法別想說服我,但在生活中我卻是一個和稀泥的人。我不知道大家對嫉惡如仇具體是怎麼定義的,但如果讓我選一個我見過的最嫉惡如仇的人,那就是我爹了!
講一個我爹嫉惡如仇的小故事。
那還是在毛年代,我剛剛上中學。一天,我和父親從林口縣鐵路俱樂部邊上的大伯家出來,準備去林口縣道裡。途中路過林口縣火車站,火車站對面是林口縣最大的百貨商場,商場的牆根下總有一些農村來的老太太蹲在那裡賣炒瓜子(向日葵籽)。價格忘了,好像是五分錢或者一毛錢一杯(我從來沒買過),杯子一般是火車上茶杯的大小。
那天我們一邊走一邊說話,我不時地抬頭看父親的臉。走著走著,只見父親的臉色突然變了!
父親的臉長得很怪,當他嚴肅起來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著有點瘮得慌。記得有一次我用自行車帶著一個同學,在百貨商場外面停下。我讓同學幫我看著車子,我進去買點東西立即出來。我進去也不過十分鐘的樣子,出來時看到我那個同學傻乎乎地站在那裡,車子沒了!
我問:「自行車呢?」
「有個人說車子是他兒子的,就騎走了!」
「我爸?你咋知道那是我爸?」
「他長一臉鬍子,眼神挺嚇人的。」同學不好意思地說。
我一聽,這是我父親無疑了!
話說眼下父親臉色一變,一側身,向百貨商場門前大步走去。說是走,那和跑也差不多。
我沒反應過來,站在原地發愣。目光隨著父親看去,只見一個老太太坐在地上賣瓜子,面前蹲在一個小夥子,兩人像是在吵架。還沒等我回過神來,我爸已經到了那裡,一把將小夥子抓了起來,另一隻手掄上去就是一個大耳光——「啪」——那個響!我被嚇得一哆嗦。
這一巴掌不但把我打傻眼了,把周圍的人也都打愣了。父親當時四十多歲,那個被打的小夥子大概在二十歲上下。商場前一通混亂,拉架的、罵罵咧咧的混作一團。但大家都偏向父親,那個被打的小夥子最後嘴裡不乾不淨地走了。
我和父親繼續往道裡走,邊走父親邊給我講是怎麼回事。
「我老遠走來就注意那犢子(父親最常用的罵人話)蹲在那兒嘗瓜子。」
哦,東北賣瓜子的規矩是:在買之前你可以嘗嘗喜不喜歡。但總有那種無賴沒完沒了光嘗不買,嗑一地的瓜子皮,完了站起來就走人。
「犢子白磕不給錢,我見到這種損種就氣不打一處來。可能老太太不讓他沒完沒了地嘗,這犢子一把把老太太推一個跟頭。犢子!反了他了!」
我說我剛開始看時咋覺得挺奇怪呢:老太太怎麼坐在地上賣瓜子?!敢情是被那小子欺負了。不走運的是他碰上了我爹。
這就是我爹!你要是有什麼地方讓他看著不地道,那你可倒黴了,最輕他也得讓你在大庭廣眾之下把面子丟個一乾二淨。
文革期間,父親帶著右派的帽子,兩次追打紅衛兵闖將,把中學校長嚇得要死。後來被落實政策調到大學,他又當著上百學生的面兒把校黨委書記罵個狗血噴頭,書記從此以後見他就躲。眼看80歲了,又為了校方私宅非法加蓋樓層的事兒,把校黨委一班人「教訓」了一通。
現在回想我小時候經常挨揍的事兒,呵呵,他在這方面不分家裡家外。
(配樂與內容無關)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可以直接下單訂購。現在訂購《私想著》,並添加貓秘(微信號boshimaoyan)為微信好友,將訂單截圖私信給她,都可以獲贈一份電子版拆書教材。拆書是一項深度讀書的技能。學會這項技能,你每讀一本書,都相當於參加了一門價值上萬的培訓課程。
(配樂與內容無關)
李劍芒,1964年4月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父母兩地分居,隨右派父親在黑龍江飄蕩。1978年3月考入中國科技大學首期少年班,同年10月併入78級近代物理系。1983年畢業分配到中國原子能院,1987年參加中央教師團在湖南漵浦支教一年,1991年作為訪問學者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核工部工作,1992年轉入代爾夫特大學核反應堆系工作,1993年重新回到ECN核工部,1995年荷蘭議會決議停止核能研究後離開ECN。1996年就讀荷蘭企業管理大學(Nijenrode)國際MBA。1997年畢業後開始創辦公司。
2007年,李劍芒開始介入中國博客,很快成為《博客日報》的頭牌,2012年入選《鳳凰博客》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博主,2011年和2012年兩次進入美國媒體評選的《華人百大公共知識分子》。他的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婦孺皆宜,堪稱政論界的「白居易」;又以邏輯縝密見長,獲得了「邏輯帝」之美稱,並因此受到大眾的追捧,形成了固定的讀者群。
2012年後方韓大戰時期,李劍芒連發數篇博文,鏗鏘有力地指出:方韓大戰是對錯問題,不是真偽問題;質疑權不是公民的人權,不能把質疑權當成言論自由的一部分。他明確劃定了「公域」和「私域」,指出公民有權利對公域中任何疑團質疑,「私域」是公民質疑的禁區。如果說方舟子此前是用理性之矛完爆韓寒邏輯混亂之盾,那麼李劍芒的出現則為挺韓陣營豎起了一塊理性的守護盾。而「公域」「私域」的界定,則作為他的招牌式思想理念,為網絡言論樹立了一個嶄新的文明路標,讓人們找到正確的質疑與思考方向。李劍芒也由此在微博世界中聲名鵲起,眾粉絲一路追隨,傾聽他睿智而詼諧的聲音。李劍芒的重要主張,除了「公域與私域」理念以外,還有對「愛國主義」的討伐與反思,指出「個人主義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源泉」。關於民主,他認為「努力方向是喚醒上層」,因為上層代表了精英文化,他們的「大腦進化」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下層的「肌肉革命」只會把人類歷史推向「翻大餅」式的惡性循環之深淵。他還極力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世界公認的普世價值觀,應當成為人類道德的第一金律被遵守。
作為一個海外華人,李劍芒以國際化的視野,針對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種種現象與事件,進行邏輯思考,提出具有獨創性的見解,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深入認識事物的視角。他的著作《私想著》圍繞著「人」這個中心點進行闡述並發散開去,分「人性根基」「人心疆域」「人力巔峰」「人群聚焦」四個部分,對廣義上的「人」的心理與行為進行了深度剖析。
(假如二維碼掃描無效,請加劍芒秘書貓貓微信好友私信解決。微信號:boshimaoyan。想移民,也可私信貓貓。另外忘了說了:凡是訂購《私想著》的讀者,請加貓貓微信好友並私信訂單截圖或《私想著》圖書照片,貓貓將邀請您進「私想書友」系列群,群裡不定期分享快樂生活的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