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消息,盒式磁帶在英美國家再度流行,一些音樂人準備以磁帶形式發行專輯。其實一直以來,磁帶不乏忠實的愛好者,「還是磁帶才能讓人好好聽歌啊!」也表達了我們對於那個年代的懷念,獲得一盤心愛的磁帶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恐怕只有經歷過才知道。今天,讓我們從磁帶說起。
身為一個異地上學黨,從大學起幾乎就只有每年的寒暑假才能跟我的房間一起度過。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感情,因為它幾乎塞滿了所有我認為有紀念意義的物件,而且數量有增無減。
每次假期回到家,理所當然頭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整理舊物,從而騰出一點新的空間給我的新收藏。不過,每每打開書桌旁的柜子,看到熟悉的滿滿一摞磁帶與CD,總是拿出來看看,心滿意足後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幾經糾結,其實什麼也不捨得,什麼也沒扔掉。
上個月,我再次重複了這一動作,並且在翻看磁帶的時候,略狗血地開始回憶了聽磁帶的那個時候。很多人說,音樂是有記憶的,而磁帶這個載體本身,就足夠喚起許多人的回憶。下面,跟你們分享幾盤磁帶的故事。
/ Tape 1 A面 —— 熱血 /
我對於收集有特別意義的物品會上癮,磁帶也是如此。因此,當我已經對小時候有多少盤磁帶這件事記憶模糊的時候,還是借老爸之手驚人地翻找出接近100盤。當中既包括孩提時期爸媽買來的兒歌童謠、背古詩的磁帶,也包括自己在愛上流行音樂後,滿懷興奮買下的那些。
▲冰山一角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灌籃高手》精選集的磁帶,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不會日語的我那個時候可以把片頭片尾兩首歌曲唱得極其熟練。那盤磁帶相比其他的磁帶來說,還算有些豪華,因為裡面還附贈了一張32開左右大小的迷你海報,正面是帥氣的湘北隊大合照,而背面的空白我也沒浪費,動畫裡各隊主將的名字、身高、場上位置等詳細數據都被我抄下來了。大寫的熱血!
▲好不容易翻出來的灌籃高手原聲帶
除了買磁帶,我也自己錄過幾盤磁帶。小時候還偶然遇見星座系列的純音樂磁帶,出於好奇給自己買了一盤雙子座,之後買了盤雙魚座的送給媽媽做生日禮物。那時發現一盤特別的磁帶真真是很驕傲的。
/ Tape 1 B面 —— 真假張信哲 /
說起我們那個年紀時玩磁帶,簡直就像現在北京胡同口大爺手裡盤著的文玩,哪盤磁帶沒來回聽個幾百遍。聽到後來,磁碟都鬆了,就容易卡帶,還得小心翼翼地從隨身聽裡抽出來。要是扯太用力了,聽得時候就會出一串吱吱喳喳的聲音。還有,誰沒拿手指戳進那個小圓口,「滋遛滋遛」地把纏出來的帶子再轉回去。
小時候兜裡本來就沒多少錢,買兩盤盜版帶自己聽聽已經不錯了。要是拿去追姑娘,那肯定得買正版的。以前那會兒有好多小店專賣盜版盤,一張大方桌按格子塞得滿滿的,一進去就有一種現在逛淘寶的感覺。
那天剛看完寶蓮燈不久,滿店子地找張信哲的磁帶,翻箱倒櫃找出來五盤,拿在手裡仔細端詳了半天,選中一盤。付了錢就一路往家裡跑,一邊跑一邊撕塑料包裝,內心那個期待啊!到家,拿起隨身聽,塞上磁帶,帶上耳機。前奏一響起來,內心那個爽啊,旁白應該是:「啊,對對對,就是這個。」一首歌放了過半,總覺得哪裡不對,好像和之前聽的有點不一樣。抱著懷疑接著聽,越聽越覺得有問題。我拿起磁帶盒一看,反面有一行超小的字寫著:「XXX翻唱帶」!
這翻唱唱得還真不賴啊!
/ Tape 2 A面 —— 英語 /
小學學英語的時候,教材會配聽力磁帶。爸媽給買了收錄機之後,每天晚飯後都會乖乖地守在收錄機前,一遍又一遍地聽著Mike、John、Sarah們念著輕鬆可愛的英語。後來,升了高年級後,低年級時的聽力磁帶就沒有用了。
那時TVB在熱播「四葉草2」,我非常喜歡開頭那首英文主題曲,但是那個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腦,也還沒有mp3這個概念,於是我就用那隻小收錄機,放進舊的磁帶,守著「四葉草2」的開播時間,仔仔細細地把這首片頭曲錄了下來。然後在房間裡跟著唱。我的小學就這樣過去了。
/ Tape 2 B面 —— 相聲 /
第一次聽磁帶還是小學住外公外婆家的時候,每晚和外公外婆睡前,都會用磁帶機聽廣州本土黃俊英和楊達的粵語相聲,只有三盒磁帶卻百聽不厭,還會跟著說起來。後來外公去世了,我也搬走了,有晚回外婆家住,臨睡時,看到外婆用媽媽買給她的那種很大的外放mp3,放著小時候那些熟悉的相聲時,雖然那兩位相聲演員早已歸老,但笑聲依在。
上個月看了一期日本綜藝節目,調查了主持人松子的小時候,也就是80、90年代流行的物品,在其中也不出意外地看到了磁帶的身影。此外,還有不少那個時代的流行大發現。儘管國家不同,但也不難感受到奇妙的相似感。大家小時候,原來都是玩這些的嗎?!
☟
▲用鉛筆卷好鬆了的磁帶
▲抱著錄音機守在電視前錄喜歡的節目
▲長襪子一定要這樣擼下去
▲從這種老式門帘下呼嘯而過
▲我們玩小霸王的時候,其實也愛這麼幹
▲絕對的懷舊玩具!彩色的塑料彈簧圈更好看
▲有很多格子的鉛筆盒和一節一節的自動鉛筆
▲用毛線手套疊個玩偶出來
我確定
這是一次打開記憶閘門後的暴露年齡遊戲
歡迎來評論區聊聊
哪些物品特別佔據了你的童年與青春記憶
不管那些日子,你是愛著誰的磁帶
還是吃著CD長大的
文中素材鳴謝小黑屋的阿嬌桑、Acher、星星
題圖_hate-meat
內文頭圖_ Andrew Phillips
磁帶GIF設計:栓栓
今日主編:笑眼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