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 04:12 來源:重慶晚報
參與互動李文勝講訴自己的磁帶記憶
邊聽歌邊寫歌詞 還可以手動倒帶
還記得當年的磁帶嗎?
「哇,好多磁帶喲!這幾張我小時候聽過。」在江北一家餐館,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顧客發出這番感慨。原來,該餐館的7張玻璃餐桌下方,擺滿了各色磁帶。老闆說,這是自己搜羅的青春記憶,也希望顧客們看到磁帶被歲月觸動的同時,也感慨如今生活的便捷與發展。
老闆:鄰裡之間互相交換聽磁帶
前日晚,記者來到江北源著天街外街的範聰明抄手館,該店的每張餐桌的玻璃夾層中,都擺放了數十張磁帶,內容涉及音樂、故事、相聲、教學等等。該餐館老闆李文勝是名60後,他說,這些磁帶有些是朋友贈送的,有些是自己多年珍藏的,總計數百張磁帶,是滿滿的青春記憶。
李文勝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自家有了第一臺收錄機,每天傍晚,自己和家人就會通過收錄機聽故事會、評書等,「講得很精彩,聽的時候,腦海裡就有了畫面。」李文勝說,當時,物質條件匱乏,大家家裡的磁帶都不多,自己當起了「中介」,帶著磁帶奔走於鄰裡之間,與之互相交換磁帶,「我以前聽過太多的磁帶,它真的是照亮過我的生活。」
正因為年輕時的磁帶情結,就算後來磁帶逐漸退出市場,李文勝仍很喜歡搜集和收藏磁帶,「經常翻出來看看這些磁帶名,都會很有感觸。」李文勝說,因此,現在自己將磁帶擺在了餐館裡,也是希望能與顧客們分享歲月的觸動。
顧客:想起手動倒帶的日子
店裡的顧客們對這些磁帶也確實頗為關注,幾乎每天都有顧客對著磁帶認名字、拍照。
34歲的顧客餘女士說,這裡的很多磁帶自己都聽過,比如英語教學磁帶、張學友的磁帶等等。餘女士說,自己是在讀高中的時候,獲得了一臺隨身聽,從此實現了「聽歌自由」。每次聽完英語後,就立即更換上音樂磁帶聽,「磁帶分A、B面,聽完之後要手動翻面。」
32歲的顧客謝先生說,小時候用複讀機聽磁帶,但複讀機需要上電池,有時候聽到故事精彩處想要回放時,為了節約一點電量,就用鉛筆手動卷磁帶倒帶,「這個是個技術活,要經常練,不然掌握不好進度,還有可能把磁帶卷弄壞。」
36歲的蔣燕說,以前住讀的時候,用磁帶聽歌是最大的愛好。但那時候的磁帶往往只有歌名列表,沒有歌詞,自己就為幾盤心愛的磁帶配上了手抄歌本,「那時候上網不方便,很多歌我都是邊聽歌邊將歌詞手寫下來的。後來才發現,好多詞我都聽錯了。」
發展:磁帶-CD-MP3-在線聽歌
李文勝說,磁帶輝煌了很多年,為無數人帶來「聽覺盛宴」。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音質更好的CD開始流行,不過磁帶因為價格便宜、方便,地位仍然比較穩固。再後來,MP3的出現,則對磁帶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個小小的MP3,用電腦就能下載幾十上百首好聽的音樂,聽膩了則可以重新下載更換。
李文勝說,到了現在,很多小朋友已經不知道磁帶為何物。因為隨時隨地可聽到的在線音樂實在太方便,還有一些智能音響,只需要一句話就能點播想要收聽的內容。
「這些磁帶記錄了很多人的青春,也記錄了時代飛速的發展。看到這些磁帶,能想起當年物質相對匱乏的生活。這也更能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李文勝感慨地說道。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薇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