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工者:十年打工兩手空空,說多了都是淚,希望後輩別學我

2020-12-26 小七的社會見聞記

打工意味著有收入來源,至少可以幹一天玩三天,年輕的時候還想多折騰一下,在眾多的工廠中不斷尋找,希望能碰上一個好廠,好好地做下去,結果在廠裡受到一點氣就辭工,隔一兩個月又重新進來,這些都是老陳年輕時候的經歷。

如今一轉眼已經45歲了,沒學到什麼過硬的本領,離開工廠又不知道何去何從,在流水線上一幹就是十年,年輕的時候也看不上班組長,沒有向上爬的決心,如今十年打工還是兩手空空,沒有混到管理層。每個月工資還是5000多塊錢,這麼多年除了家庭支出,已經沒有多餘的錢用來買房買車,真的是說多了都是淚,前幾年還想把老婆兒子帶在身邊,如今不得不留守老家,深圳的支出實在是太大了,租房也不現實。

每當有新的年輕人到產線上班,老劉總會熱情地談論自己的過去,他表示十分羨慕現在進廠的年輕人,無憂無慮上班,沒有他們那個年紀的壓力,同時也希望後輩別學自己,不能把廠裡當成一個溫床,在流水線上班越久,接觸的東西也會狹窄,至少要混一個管理層,或者學習一門技術,哪怕開貨車都比進廠打工強,自己每天上班10個小時左右,還要輪流上夜班,非常不值得。

網友:我是08年進入深圳電子廠上班,技校畢業後,學校就推薦到工廠流水線,開始工資從200多元一個月幹起,半年工資沒超過600元,六個月後工資3000~4000左右,感覺廠裡看不到希望,2013年初離職換行業,目前有車有房有老婆孩子,廠裡上班可以解決溫飽,但是失去野心會很容易滿足。

網友:進工廠打工怎麼了,45歲也不是一樣,職業不同而已,每個人都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面對這個社會,只要可以掙到錢,不論做怎麼工作,也都是為了生活,打工也是一種維持生活的基礎,在工廠上班沒有前途,沒想好就離職更沒有前途。

相關焦點

  • 深圳打工者上電視啦!電視劇《你是我的眼》講述年輕打工者深圳逐夢的故事
    晶報記者 林菲 實習記者 蘇國銳歌曲《你是我的眼》曾紅透大江南北,而現在,一部瀰漫著深圳濃厚人情味的同名電視劇也不遑多讓
  • 廣東深圳:打工者自述找工作實況,底薪2000,果斷頭也不回地走了
    在九十年代,00年代,都是以70.80後打工者為主,那時中國代工廠是正紅火的時候,而作為改革開放比較早的深圳是很多外來工的聚集地。包括現在每年都有成千上萬懷揣夢想的打工者湧向深圳,期待能在深圳這片土地發展下去。
  • 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居住著15萬的打工者,遷拆後打工者又該如何
    深圳作為我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在資源政策的大量傾斜下,深圳發展十分迅猛,不過如今深圳雖然各方面都發展完善,但也有城中村的存在,深圳最大的城中村,15萬打工者的聚集地,拆遷後他們該何去何從?深圳一直都是打工者的首選城市,這裡機會多、待遇好、不排外,深受打工者的親睞,不過近幾年看,深圳卻慢慢淡出了打工者的視線,除了發展迅猛城市的不斷湧現,讓打工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跟深圳城中村拆遷有關。深圳有一個城中村叫白石洲,白石洲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東部的沙河街道。
  • 支持擺地攤了,深圳沙井曾經熱鬧的夜市,打工者還記得嗎?
    深圳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和魅力,它不同於其他大都市,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它的製造業相當發達,容量大,所以工廠多,打工者更多。深圳沙井,這個以前沒有開發的地方,也因為外來打工者的湧入變得熱鬧非凡。沙井夜市也因為打工者越來越多,成為了這個地方一道靚麗的風景,附近的打工者都喜歡去走一走,逛一逛的好地方。
  • 深圳龍華三和大神:工廠打工者提前放假回家過年了,我也好想回家
    都說深圳是一座包容的城市,無論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還是漂泊流浪的異鄉人,他們都能夠在深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要不相信,在廣東省深圳龍華就常年居住著一群特殊的人群。小和是深圳三和大神中的一員,說到深圳三和大神他說自己有發言權,因為曾經的他也做過三和大神,來自農村的他初中畢業就開始出來社會打工了,第一個打工的地方便是深圳了,對於農村出來社會的他沒有文憑沒有技術只能從事工廠普工操作工這些崗位和工種。
  • 打工者:我要去擺地攤、要自由,工廠再高的工資都與我無關
    歡迎關注、點讚、轉發 ——我是獨家視眼常聽人說「打工、打工,終成一場空」,有的人一輩子待在工廠打工,可是到頭了?自己沒車沒房,連娶老婆的錢都出不起,甚至到了一定的年齡,打工者還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工廠裡將你辭退或是不錄用,而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恐怕連生存都成為了難題。
  • 深圳電子廠員工今年打工才賺1萬多元就回家過年,打工不能三心二意
    文/廣東打工者01深圳電子廠員工今年打工才賺1萬多元就回家過年,打工不能三心二意。我的同事王某回家了,他說,再見了深圳,明年不來深圳了,改去東莞了,東莞電子廠美女多,消費低,租房便宜,加班多,深圳這邊的電子廠美女太少了。今年王某來深圳打工差不多一年了,現在他才存了1萬多塊錢,想想都很心酸。人人都說深圳工資很高,人均月收入上萬,可是王某並不這麼認為,月入過萬的只有厲害的人,而他進深圳某電子廠打工並沒有這麼多。
  • 電影《打工老闆》調查黨,真實「呈堂證供」顯深圳情懷
    問:你來深圳多長時間了?答:十來年了。問:你對深圳打工一族是怎麼一個印象?
  • 十年前我想成為都市白領,十年後我知道自己只能是打工人
    還記得就在不久前,成功學泛濫,「打工者心態」還在遭人恥笑,在變化的究竟是什麼?打工這個詞最早來源於香港,指的是受僱於人,拿人錢財,替人幹活。打工的同義詞是搵食,「混口飯吃」。你還要找尋生存以外的意義?拜託你現實一點。相對應的是獅子山精神:多打工,多賺錢。
  • 深圳幾個大廠都搬遷了,又見打工者提桶找工作了,你怎麼看?
    深圳在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城市面積的逐漸擴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就離不開一群辛勤的打工者。對一個外來務工的打工者而言,哪一家工廠的福利好,工資高,有沒有提供食宿,附近的房租,日常消費等等都是他們最關注的焦點。
  • 深圳這條街人山人海,支持擺地攤後打工者把地攤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深圳最近開放擺地攤,可謂擺攤生意紅紅火火。位於深圳某地鐵口的一條街道。這裡聚集了越來越多擺地攤的商販。逐漸形成了地攤一條街,這裡賣什麼的都有,有賣水果的。有賣化妝品的。有賣手機殼的,有賣耳塞的。還有人賣二手房的。總之五花八門,你能想到的都有得賣。
  • 地攤經濟合法化了,深圳沙井熱鬧的夜市,打工者又有第二份兼職了
    蠔鄉深圳沙井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位於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東岸,東鄰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南靠福永街道,西瀕珠江口,並隔茅洲河與東莞市長安鎮交界,北與松崗街道相連,是「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 深圳一城中村,被譽為香港人的「後花園」,曾是無數打工者的家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說起我國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那就要屬北上廣深了,尤其深圳,這些年來經濟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後,都會選擇來這裡打工,深圳給人的感覺很親切。不過在這寸土寸金的城市,要說沒有一點壓力那是不可能的。
  • 深圳打工一族:深圳當下的工廠待遇怎麼樣?月薪5000能養活自己嗎
    在深圳打工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對於深圳工廠的基本工資再了解不過了,那麼現如今工廠的工資到底有多少呢?打工能不能養活自己?在很多人眼裡深圳的底薪很高,普遍綜合工資都能拿到五六千,但是實際上這些工資都是有水分的。
  • 深圳打工者:再也不碰網賭了,如今已經一無所有
    對於一些打工者來說,在深圳每個月能夠有5000塊錢工資,已經非常不錯了,打工者小劉卻不這樣認為,他堅信自己不屬於工廠,可惜自己沒有過硬的技術,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小劉發現下班後的工廠休息區經常有工友聚集在一起,在玩一種遊戲。
  • 美媒:到深圳的「打工人」感嘆「買房難」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到深圳的「打工人」感嘆「買房難」彭博社12月21日文章,原題:湧入中國科技中心的打工者買不起房 在8月的酷熱中,胡瑾瑾(音)在深圳某樓盤展廳外站了5個小時,希望購買一套距離市中心兩小時車程的兩居室公寓
  • 畢業後的一生,我們都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我當然不是站在老闆的角度來為員工洗腦,而是我覺得,這麼些年過去了,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打工者: 那些能夠在完成自己工作職責的基礎上,還能自己想辦法去突破、再鑽研的人,從來都是帶著成長的思維在打工的。我在面試新人時,包括我認識一些高管朋友,最反感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來學習的」。 我這麼說可能有點過分,但說的都是事實。 任何一家單位 、任何一位老闆都知道自己需要在新人上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當然新人也必然要在新崗位上,去學習新的東西。
  • 大量越南打工者進入中國謀生:中國機會多、工資高
    越來越多的客商也看好這裡的便利,載運著海鮮、木薯粉、布匹的船隻不停地來往於北崙河兩岸。「現在我有兩條船,基本每天都能運大概100多噸貨物。」東興市邊民許老闆,2014年起就看中了邊貿的發展前景,轉行做起了船舶貨物運輸生意。越南工人勤快能幹,不怕苦活累活。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多數船主像許老闆一樣,更樂意請越南工人。25歲的越南搬運工阮秀剛(音)就是許老闆的員工之一。
  • 早安,打工人!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這樣: 「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 這些有關打工人的笑話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我選擇打工!」它源於日語中的「公司」和「牲畜」兩詞,合起來的意思為「公司的牲畜」,指的是一些為公司放棄自我生活的勞動者,多用於日本員工的自嘲。「社畜」遠渡到中國,毫無水土不服,也從此開始成了廣工勞動者的自稱。現代人說自己出發去公司,早就不說:「我要去拼事業了」。而是正義凜然地講:「本社畜去搬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