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家風》系列報導:霧峰林家告訴你什麼是硬核愛國

2021-02-07 央廣網

  弘揚時代家風

  傳播核心價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系列融媒體報導

  《中華家風》第一季

  ③ 霧峰林家 國比家大

  霧峰林家

 

  

  

  左:霧峰林家一隅 右:霧峰林家戲臺

  臺灣省臺中市霧峰區知名的望族,集政、軍、農、商的勢力而興旺約100多年,以佔地廣闊的家族三合院建築(霧峰林家花園)聞名。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臺灣五大家族。

  霧峰林家來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據縣誌記載,其先祖林子慕於元至正年間由漳浦縣深土鎮路下社遷居此地。

  家族興旺的100多年

  名人輩出

  代代林家人踐行著家訓家規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他們的故事

  請讓小編慢慢為您講述

  歷經前輩們的勤苦經營

  林家在第五代、第六代時期達到頂峰

  林文察

   

  霧峰林家第五代,清代著名臺籍將領,曾協助平定小刀會、戴潮春事件,並於福建、浙江與江西等地領軍對抗太平軍,最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

  林文察雖早逝,但卻對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戰事有深遠影響。他在福建駐守期間,不但收復被佔領的郡市,並成功阻止太平軍由江西至東南沿海擴張。另外,他與曾玉明兩次増援浙江,也發揮以少擊多的力量,順利達成戰略目的,防止浙江南部落入太平軍的手中。

  而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區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佔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臺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臺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臺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但另一方面,林文察平定戴潮春事件時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交惡,也是導致日後其二弟林文明被斬、堂弟林文鳳被關,林家家道中衰的遠因之一。  

  林朝棟

  

  臺灣清治時期將領,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臺灣戰事,協助劉銘傳在臺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並於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臺灣民主國。但乙未戰爭卻令他心灰意冷,於是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林朝棟在中法戰爭時優異的戰功,讓他得到劉銘傳的青睞,因而在劉氏主政臺灣期間受到重用,除了負責撫墾業務外,也接掌當時臺灣最重要的外銷品之一—樟腦的管理工作,並統帥當時全臺灣最具戰力的部隊棟軍,一肩扛起臺灣中部的治安與國防工作。而他內渡之後,旗下的棟軍十營仍未解散,並投入乙未戰爭的中部戰場,成為臺灣民主國對抗日軍的重要戰力,可惜最後仍寡不敵眾,在人數、武器等劣勢下潰散瓦解。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林朝棟未內渡,而是親自領導棟軍對抗日軍,也許會讓戰局會對臺灣民主國更加有利,甚至如果唐景崧未以廣勇代替棟軍,則臺北城也許不會如此輕易的落入日軍手中。 家業方面,霧峰林家在林文明去世後官司不斷,家道中落,但林朝棟得到劉銘傳賞識後卻改變這局面。一方面林朝棟官至三品,成為家族中僅次於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林朝棟接掌撫墾與樟腦事務,使林家得以大幅開墾中部山地,廣泛種植樟腦樹以外銷他地,使家族財富快速累積。因此,林家無論在社會經濟的地位皆大幅上升,再度成為臺灣中部最具影響力的家族,而全臺也僅有板橋林家可與之比擬。

  但林朝棟內渡後,林家內部也有所改變:下厝系影響力逐漸下滑,轉而由頂厝系發揮影響力,其中林獻堂等人成為臺灣日據時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林朝棟的樟腦事業達到頂點後

  他的堂弟林獻堂主持了整個家族

  ▼由此林家轉為藝文世家▼

  

  林獻堂 臺灣議會之父

  臺灣日據時期右派反日親中的代表性人物,後因中國國民黨的迫害而避居日本,他的一生是對國民黨的諷刺。

  林獻堂留有《環球遊記》最為膾炙人口。《灌園先生日記》實為臺灣歷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獻之一。

  林家後人相繼投身革命

  

  林祖密被孫中山先生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

  林祖密

  

  臺灣著名革命烈士,他長時間追隨孫中山革命,深受其賞識。不僅和蔣介石同時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還被孫先生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和大本營參議兼侍從武官。1925年不幸被反動勢力殺害,犧牲時年僅48歲。1965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為林頒贈「忠烈永式」匾額 。

  祖密童年隨父於軍旅。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時朝棟率部守臺中,因條約已籤訂,抗日無望,憤而舉家內渡,時祖密18歲。不久,他奉父命回臺管理家產。光緒三十年,朝棟逝世,祖密乘奔喪之機,全家遷回鼓浪嶼。為此,他置在臺家產於不顧,向日本駐廈領事館提出退出日籍,恢復中國籍。日本政府沒收或低價收購其在臺產業的9/10以上,他毫無反悔。

  民國14年(1925年)8月20日,駐漳的北洋軍閥李厚基舊部師長張毅,探知祖密前往華豐疏河公司,指令其部營長張溪泉將祖密逮捕,並於同月24日將其殺害於和尚山附近的店仔圩。

  林祖密將軍為革命事業獻身

  其子林正亨同樣踏上了革命徵程

  

  ▲1936年林正亨母親郭玲瑜與六子女在霧峰林家合影

  林正亨(1915-1950),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1915年8月生於廈門鼓浪嶼,在福州讀書。1934年返臺。1937年考入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黨36軍見習官。1939年畢業於前身為黃埔軍校的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林正亨1940年於廣西崑侖關

  

  林正亨1940年於湘零陵

  1940年1月隨部隊赴廣西作戰,任96師參謀處少尉軍官,參加崑崙關戰役,晉升中尉連長。

  1944年7月

  

  ▲1944年林正亨赴緬抗日前全家合影

  參加青年遠徵軍,任步兵團指揮連連長。在緬中戰役中,身負16處重傷,成為傷殘人,被列為編外並遣回雲南「療養」,實際是被遺棄。林正亨堅持以殘廢之驅,沿途乞討,從雲南硬是走到重慶。找到妹妹林雙盼後,才被介紹到朱學範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通過這一系列親身經歷,林正亨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徹底失望;經過妹妹介紹,對中共及紅色根據地,逐漸有了新的認識。

  

  ▲1944年林正亨(右一)赴緬抗日前在昆明與戰友留影

  不久,他就秘密參加中國共產黨。日本投降後,受朱學範指示,回臺灣開展地下工作。1946年他帶著妻兒,回到闊別己久的家鄉,同時帶領20多個臺灣青年。回臺後曾任職於「臺灣省訓導處警衛營。「二?二八」事件時,到臺中參加武裝鬥爭。起義失敗後,住進一家醫院,躲過一劫。但訓練營的工作因「過假不歸」 而被免職。以他的家境而言,本可過著寧靜富足生活,但強烈的政治使命感,使他不肯卸下肩頭的責任。

  

  ▲林正亨遇難前給家人的絕筆信

  1949年8月18日,林正亨在臺北市泉州街家中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同時被捕的20多人,多是20幾歲與林正亨一起參加「讀書會」的青年人。蔣幫對涉及霧峰林家的案件不敢輕忽,由時任「行政院長」的陳誠親自審訊。陳誠拿出一張「悔過書」要林正亨籤字,說:「只要你籤個字,表示悔過,供出領導人,我馬上放你出去」。林正亨當場拒絕說:「第一、我沒有什麼錯,也沒有什麼需要悔過的;第二、我沒有什麼聯繫人,只有一個叫陳百川的人,你們也都知道,沒有其它人可供。」 這個所謂的「陳百川」,是林正亨和幾個同案人共同虛擬的「領導人」。陳誠沒想到這個年青人居然敢公開對他頂撞,氣惱之下大筆一揮,判處林正亨死刑。次日,林正亨被憲兵五花大綁押赴刑場,他昂首挺胸一路高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 在路經泉州街時,他呼喊妻子沈寶珠,待沈寶珠追出去,只聽到行刑的槍聲,丈夫己倒在血泊中。

  

  ▲林正亨在獄中為其長子林為民剪的紙花

  那是1950年1月30日,林正亨當年僅35歲。行刑當天,國民黨中央社立即發出電訊稿,聲稱林正亨等人「參加臺灣民主自治聯盟」、「印售反動書刊,廣為吸收黨徒,意圖顛覆政府。」 據知情人稱,蔣幫當局對林正亨狠下毒手,除出於「鏟共、溶共」的居心外,也圖利用此案扼制、威壓、打擊以霧峰林家為代表的臺灣本土勢力,以確保蔣政權在臺統治。林正亨的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使蔣幫的圖謀受挫。

  

  林正亨犧牲後,沈寶珠攜子女離開臺灣來到北京。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林正亨家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霧峰林家的故事到了第九代傳人林義旻▼

  

  1960年

  不滿18歲的林正亨之子林義旻響應黨的召喚到《北京日報》工作,開啟其首都新聞人生涯。期間,他先後三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並獲得《北京晚報》「傑出貢獻獎」榮譽。據他的家人介紹,數十年來,他們一家堅持做臺灣親友的工作,組織海峽對岸親友來大陸祭拜祖先、認祖歸宗,了解大陸的變化與進步。

  ▼ 林家兩岸後人合影

  

  

  ▲北京臺灣街五桂樓揭牌

  《中華家風》

  融媒體系列報導·音頻節目

  《中華家風》第3集 國比家大 來自CNR祖地鄉音

  記者手記:國比家大

  文/呂貝娜

  2018年8月準備採訪霧峰林家第九代林義旻老師。去之前幾次和林老師溝通採訪提綱,提前在網絡上看林正亨的故事,查閱資料,深深被打動。先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就在字裡行間,不禁淚目。

  8月11日,北京。我到林義旻老師家中採訪。林義旻老師和藹可親。他講述家族歷史,娓娓道來的波瀾不興卻讓我記牢了林家幾代人為國捐軀奉獻的故事。當天採訪結束後,我在朋友圈留下了這樣的記錄:「歷史凝固。兩個多小時。故去的人對家對國的情長,在時間滌蕩後熠熠生光。如今的人切切追憶和述說,是對兒女們最好的教養。願老師安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對臺灣節目中心

  全國青聯秘書處 聯合出品

  監製:黃少輝 樂豔豔 景臨

  策劃:劉立忠 趙博

  審稿:梁曉蕾

  記者:呂貝娜

  播音:杜月媚

  音頻製作:江凱

  鳴謝:

  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臺港澳節目委員會

  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五桂樓林獻堂事跡陳列館

相關焦點

  • 碧血丹心照海峽 說不盡臺灣霧峰林家愛國情
    而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還要再受26年的煎熬,才復歸祖國懷抱。 明信片的收件人同樣不同尋常。單看收件人地址簡簡單單地寫個地名,沒有道路沒有門牌,就知道收件人非同一般的顯赫。收件人正是臺灣霧峰林家巔峰時代的掌門人——林獻堂。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大量關於抗日的報導、紀錄片、宣傳冊高頻率地出現一個名詞:臺灣霧峰林家。
  • 「臺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家:三代抗日英豪
    來自阿罩霧莊(今臺中市霧峰區)的臺灣百年林家,是其中的佼佼者。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稱為「臺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家,1746年從漳州渡海到臺定居。最早的一輩名叫林石,從第三代林甲寅開始,移居阿罩霧莊(今霧峰)生活。在清朝末年至抗日戰爭勝利的幾十年時光裡,幾乎完整地參與了臺灣近代史的每一個重大事件。
  • 臺海記憶: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
    —— 林鴻東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霧峰林家,祖籍在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清代乾隆11年(1746)開臺祖林石渡臺,數十年間開拓有成。後(乾隆53年,1788)在其子林遜遺孀黃端娘帶領下,第三代林甲寅從原先大裡杙(今臺中市大裡區)移居阿罩霧(今霧峰區),重新展開生活而再次富裕興旺。
  • 【視頻】臺灣霧峰林家:滄海百年 丹心不改(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
    可直接點擊連結瀏覽:音頻-臺灣【霧峰林家】與埔坪村的兩岸離愁林正亨70年前的一封家書 揭開【霧峰林家】的抗日往事臺灣【霧峰林家】:丹心不改--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林光輝說,祖父遷居大陸後,日本殖民當局沒收林家山林兩萬甲,廉價收購水田兩千甲,致其樟腦、製糖產業多遭廢棄。「但祖父毫無悔意,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漢民族豈能受倭奴之辱』。」談到祖父的民族意識,林光輝不無驕傲。孫中山先生亦聽聞林祖密的事跡,於1915年派人拜訪並邀請其參加革命。「受中山先生救國精神感召,祖父加入了『中華革命黨』。」
  • ——訪臺灣霧峰林家...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訪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祁星  「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  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歌聲裡的臺灣(2)霧峰林家:土豪的啟蒙運動
    「公事請關心,祖業免荒廢」霧峰林家:土豪的啟蒙運動 ●  ●  ● 「一天下,兩林家。」 這是一句臺灣從清代流傳至今的俗語,說的是臺灣最大的兩個林氏家族——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實力冠蓋全臺。 「霧峰林家」在近代臺灣赫赫有名,是19到20世紀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五大家族之一。鼎盛時期的霧峰林家,擁有臺灣中部地區的大量土地,達到五千多甲,換算過來即48.5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泰州市的面積。
  • 霧峰林家:從清朝乾隆到馬英九時代的政商經營
    霧峰林家在臺灣近代史上,源於乾隆年間的霧峰林家崛起於清朝治臺時期,在日據時代,林家不僅與臺灣最富有的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四大家族齊名,而且在多次臺灣抵禦外敵的戰爭中名將輩出從軍勇小吏到官拜三品,霧峰林家的宦海沉浮當2008臺灣執政黨候選人馬英九第一次踏進霧峰林家花園時,這座歷盡百年風雨的三合院老宅又一次悄悄的登上了臺灣的政治舞臺,或許正如馬英九所讚許的那樣,「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林家花園必將成為一塊寶地。」這也正是林家後代子孫們為之努力與期盼的。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家族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林家幾代人接續保臺衛國、抵禦外侮,在兩岸留下歷史美名。如今,霧峰林家是全臺保存面積最大的古建築群,每年吸引眾多旅客前來參訪。
  • 平和縣埔坪村的林石(霧峰林家第一代):述世家滿門英傑 閱百年抗寇風華
    漢土之邦何時復清朝乾隆十九年,漳州府平和縣埔坪村的林石(霧峰林家第一代)不畏艱險,東渡臺海,肇基「霧峰林家」。後霧峰林家第二代林遜早卒,第三代林甲寅,衍林定邦、林奠國、林振祥三子。清朝道光年間,林定邦開枝霧峰林家下厝系,子孫多務農習武,以鼎盛武風奠該系之根基。
  • 【博採眾說】霧峰林家留青史 一門忠烈愛家國(三)
    林祖密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有國才有家,愛臺先愛國。」民國初年,林祖密陸續變賣臺灣所餘家產,大力支持在臺灣的簡大獅、羅福星與餘清芳等人的抗日武裝鬥爭。民國二年,林祖密決意放棄日本籍時,日方以土地產業和貴族身份相誘惑,但林祖密不為所動。
  • 濱江好家風 | 廖仲愷何香凝:為中華崛起而奮鬥
    良好的家風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禦貪腐的「防火牆」。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優秀家風家訓的學習與傳承中來,近期,信息時報「微社區e家通e濱江」聯合濱江街道紀工委,推出好家風系列報導。我們將用一個個濱江優秀家風故事,讓居民群眾得到薰陶。在全街範圍內形成涵養廉潔家風的氛圍,以優良家風帶黨風、促政風、正民風。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徽衛視《家風中華》的力量
    (圖為歌曲創作地)安徽衛視大型電視文化節目《家風中華》第二季的第一期依然擁有著敲擊人心的力量,以愛國家風為主題,講述了曹老先生隨身戴了它很多年,直到離世之前,才顫顫巍巍地把皮帶交給了女兒,說:「我用不上了,這根皮帶還能用,你瘦,給你用吧。」在場的人都忍不住流下了動容的眼淚。
  • 《中華好家風》特別節目《我們記得》熱播
    回望歷史的天空,無數英雄事跡,穿透歲月,直抵人心,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不忘初心使命,勇立時代潮頭!由《中華好家風》推出的致敬燕趙英雄系列特別節目——《我們記得》正在河北衛視熱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熱度值不斷攀升。眾多網友表示意猶未盡,期待第三期節目播出。
  • 【閩東好家風好家訓展播】愛國忠勇振家聲——古田縣杉洋村林氏家風家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家和萬事興——吉林省家庭家教家風主題展」在長春開幕
    本次展覽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教、培育良好家風,引導廣大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中華好家風》節目《我們記得》首播告捷,弘揚英雄精神引共鳴
    8月17日河北衛視連花清瘟膠囊《中華好家風》致敬燕趙英雄系列特別節目《我們記得》正式上線,節目一經播出,便收穫了觀眾們的好評與點讚,激起網絡中的熱烈討論,眾多網友表示意猶未盡,期待第二期節目播出。 ▲薩蘇與戎冠秀的孫女李秀玲同訪「藏英洞」家風傳家寶的出現,為故事增彩本期節目中,戎冠秀的孫女李秀玲還把
  • 從「崇德向善」到「家國情懷」 「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在某種意義上,家風和家教構成了獨具家庭特色的「道德共同體」。通過開展徵文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裡團結、修身律己的理念,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觀念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  一個「家故事」的集體回憶  家風是什麼?
  •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 家風故事匯二十二:孫東林的...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 家風故事匯二十二:孫東林的故事 2020-04-04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家祖姑媽祖託夢林家姑爺郭臺銘,能否夢想成真?你怎麼看!
    你怎麼看!本文來源:猛料:媽祖託夢!郭臺銘宣布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4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等臺媒報導,對於是否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4月17日到新北市板橋慈惠宮參拜時,向公眾表示,前幾天媽祖託夢給他,要他一定要「出來」為臺灣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