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很多女性的認知觀念裡,生孩子好像是為了男人生的,要不然就是結了婚很自然而然就生孩子。很多女性甚至都沒有考慮過自己為什麼要生孩子,以及為自己生孩子的意義在哪裡?
而自從【建議開放三胎政策】後,「正確生育觀」、「女性生育成本」也頻頻登上熱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生孩子代價那麼大,還要不要生孩子?
其實,大家討論的女性的生育成本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生理性成本;二是社會性成本。
生理成本有十級疼痛、衰老鬆弛、脫髮痔瘡、乳腺炎、漏尿、腹直肌分離等。
其中漏尿和腹直肌分離是百分八十的母親都有的生產後遺症,就是跑跳一下,甚至打個噴嚏和提個重東西,尿液都會控制不住的流下來。
SHE裡的ella就是生產造成的子宮和膀胱脫垂,尿失禁到褲子會溼掉,最後去做了手術,用了兩根線把膀胱吊了起來,大家可以去搜下新聞。
這些付出的生理成本很多都是不可逆的。
就是不管你再怎麼做產後修復,都不可能恢復到跟生孩之前一樣。
其他一些風險包括孕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而產後由於孕激素的極速變化而造成的產後抑鬱症更是致命的生育成本之一。
社會性成本指的是生育對女性參與社會勞動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個人發展方面的阻礙。不要聽信社會上所謂職場平等和男女平等,在職場上女性跟男性天生就是不平等的,而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生育。
最常見的就是你作為女性已婚未育找工作都很難,你在職場懷孕會被歧視,甚至會被勸退。
你產假結束再回去就再也沒有你的位置了,
由於承擔了大部分的育兒工作,所以職場被委以重升遷的概率也遠遠低於男性。
那我們現在還沒有發展到社會會對女性所支付的生育成本,以及由於養育所造成的社會生產力下降所支付的成本而進行補貼。
大城市有正規工作,五險一金的女性會有一些育兒的福利,
但是4億來自農村到處打工,沒有五險一金的女性,她們是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
她們由於生育養育孩子而支付的成本主要由孩子的父親承擔。
那到底要不要生孩子?還要不要生孩子?
其實生孩子,並不是一件「政治」不正確的事,雖然現在有很多聲音在勸阻女人生孩子,但我們只需要清楚一件事:自己的肚子,自己做主。
因為很多事情沒有體會過,是不會了解那種真實感受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生!
1、生還是不生?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尹秀珍是全球最活躍的女性藝術家之一,「當代藝術家」系列叢書曾專門為她出版專集,她也是繼草間彌生之後的第二位入選的亞洲女性藝術家。
原本計劃「丁克」的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生個孩子,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這麼大的變化。
在快要40歲那年,尹秀珍發現自己懷孕了。
糾結再三,還是生下了女兒。
本以為生個孩子,會給自己的藝術生涯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卻沒想到女兒的出現,不僅沒有影響自己的創作,反而還給自己提供了很多靈感。
現在,她的女兒已經14歲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女兒的日常生活,也儼然一副小藝術家的姿態:業餘時間看書、玩音樂,還會做點手工,寫點小說,寫寫歌。
小小年紀,就活出了很多人羨慕的樣子。
尹秀珍回憶當時下決心生孩子的原因時說:
開始是老公很堅定地不要孩子,他還列了一個表,關於要孩子有什麼優點、好處,不好的地方是什麼。
但是他說:如果你特別想要那就要——他不願意讓我後悔。
37歲以後,我越來越多地想:如果不要可能真的就要不了了,這輩子我會不會後悔?我覺得我可能會後悔。
最後一路走下來,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很多東西想像不到,孩子帶給你的那種快樂或者那種體驗是不能替代的。
所以到現在我真的不後悔要了這孩子,老公說特別感謝我當時的決定。
其實生與不生,只是一種選擇,無論你選擇哪個,都堅定地走下去。
2、生孩子,是婚姻的試金石
有一句話說:男人的成長,都是一夜之間,從男孩變成爸爸。
之前,謝楠在微博上PO了一張懷孕的照片,稱:吳所謂2.0,上臺鞠躬。
網友們看到這條狀態有點懵,因為就在去年10月,謝楠曾堅定地表示:絕不會生二胎。
說好的不生呢?這麼快就動搖了?
後來,她又貼了一條長文來解釋了原因,她提到:因為爸爸表現得好,才堅定了她生二胎的決心。
讓她重新去思考、改變決定的,是吳京用自己的態度和實際行動換來的。
這些行動甚至讓她切換了視角:以前那個堅決不生的自己,是不是都太以「我」為視角?
當吳京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育兒的時候,讓謝楠認識到: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兩個人扛了,去改變自己不想生二胎的態度,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要不要生孩子,老公的表現真的很重要。
前段時間,大S和老公汪小菲在一起錄的真人秀播出了,他倆又甜蜜又好笑,各種圈粉。
有人說:結婚8年依然會淘氣、會撒嬌,那種讓人憐愛的少女感,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減少。
怪不得汪小菲會說,有孩子之後不但沒有激情減退,反而覺得她更漂亮了。
大S有兩個孩子,她的「好」字,來得很不容易。
通過媒體了解到,大S的第一次懷孕,花了三年的時間來備孕,她打破了自己多年的禁忌,狠下心來開始吃肉,三年後成功懷上女兒。
生二胎的時候,雖然已經是39歲的高齡,經過醫生的評估後,她勇敢地選擇了順產。
雖然遺憾地失去了第三個孩子,但她在微博中說:
今後的日子,只好過關斬將。祝福我,好嗎?
這時才明白過來,大S生孩子的理由,是因為她真的喜歡小孩,面對未來,她也是信心滿滿。
3、做媽媽,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一句特別老的話:育人即育己,這句話,估計只有當了媽媽的人,才能深刻地理解。
我認識的一個媽媽,在生孩子前,是公司裡的骨幹,但是生孩子以後,苦於沒有人幫她帶孩子,只好放棄高薪的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
她在孩子稍微大點後,用碎片的時間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和經驗,並且自學兒童心理學,開始寫公眾號。
起初,她只是想給自己一個交代,不想虛度時間,可沒想到,在她的堅持下,無心插柳柳成蔭,竟然有了穩定的讀者,也漸漸有了和上班一樣的收入……
還有一個同事,本身是做設計出身,眼光有些挑剔,苦於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寶寶衣服,乾脆自己設計。
起初也只是一件自娛自樂的事情,沒想到發在朋友圈,有很多人喜歡,後來就乾脆找工廠批量生產,做成了自己的品牌……
有太多成功的女企業家,都是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受到啟發,才有了事業和創作的靈感。
孩子的存在,阻擋不了真正想要努力的媽媽,反而能激勵媽媽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生孩子?
這是我最喜歡的答案: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
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TA同行一段……這就最好的理由。
每一個嘴上抱怨生孩子痛苦,帶孩子累的媽媽,在心裡都比任何人更愛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問,你後悔嗎?
看著孩子那雙清澈稚嫩的小眼神,誰都很難說出後悔二字。
有一句話說:孩子,給了我們一次重啟人生的機會。
我們在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中,去嘗試反思,改進,和接受現實,也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新的體會。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都能滿足,橄欖樹生命專家建議還是趁早開始行動,生孩子,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情了,你只需要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哪怕是搞笑無釐頭的,也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