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1: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諸暨站 應柳漪 孟建青 編輯 楊凌燕
最近,諸暨市職教中心真的是喜事連連:12月18日,浙江省教育廳、財政廳公布了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名單,全省有15所高職院校與50所中職學校被確定為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諸暨市職教中心位列其中。此前,12月12日,一年一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落下帷幕,在這場囊括了院校、師生、行業、企業的大型競技賽中,諸暨市職教中心的表現也十分搶眼,以教師技能比武一金一銅的成績,成了紹興市的唯一。浙江獲金的教師團隊也就3個,職教中心其中之一。
榮譽是最好的見證。去年,該校就有學生奪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農機維修項目金牌,指導老師丁發平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前年,有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農機維修項目銀獎。連續三年,好成績不斷,足以見證諸暨市職教中心的技術實力。
透過國賽,我們看到了該校師生揮灑汗水、精益求精的技術技能和工匠精神,看到了該校以賽促教的新思考、新路徑、新成果,看到了該校深化改革的內生力、影響力。
標杆 從來不是簡單造就的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所屬的教學能力比賽,是國家教育部主辦的我國職業教育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重大賽事。
該賽事的參賽選手先要經過本省區域的選拔,然後通過網絡初評、進入全國能力比賽現場決賽。決賽分中等職業教育組、高等職業教育組和軍事職業組。像今年中職組全國網評時447個參賽團隊,有現場賽資格的只有267個。此中,我們浙江省網評時15個,現場決賽13個。
決賽結束,浙江省共收穫金牌3塊。諸暨市職教中心獲得了紹興市唯一的1塊,系該校徐狄瓊、王含楚、張豔、張劼四位老師組成的信息化教學專業技能課程組團隊奪得。該校另一支由趙曼、俞趙劍、張予彥、何楚四位老師組成的信息化公共基礎課程組團隊也收穫銅牌一枚,獎項排名全國第八。優秀成績背後,是團隊的親密合作和學校同仁的大力支持。縣域職校挺進省賽本就很不容易,全省540個團隊的參賽作品,要通過三輪網評才能進入省賽現場PK。最終,全浙江只確定44支隊現場PK,職教中心2支隊伍都入了國賽,真的很了不起。
為參加今年的比賽,該校早在2019年底開始籌劃組隊。2020年5月接到大賽的正式通知後,組隊8支參加紹興市的第一輪網評,4支入選紹興市現場決賽,2支獲得省賽資格。這兩隊人馬為:專業技能課程組的徐狄瓊、張劼、王含楚、張豔;公共基礎課程組的趙曼、俞趙劍、張予彥、何楚。在備賽的階段,團隊整個課餘都泡在學校裡,每天釘釘群、微信群交流到半夜12點後。徐狄瓊老師為了能全心投入比賽不被分心,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全部交託給老人;張豔老師不小心腳被撞,剛從醫院出來就又一瘸一拐回到學校跟團隊成員一起奮鬥;張劼老師長期以來被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痛折磨,弓著腰一直堅持。
備賽過程中,學校領導十分重視,積極調動各種資源,先後幾次邀請專家、教授來校指導老師們的參賽項目,並組織參賽老師10多次外出培訓、學習。每一次的指導,實施報告、教學過程就會或推翻或調整一次,這時,學校行政後勤就陪著參賽老師一起,從上午8點多開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點多結束。有些時候因為第二天專家要來,前一天晚上會準備到凌晨兩三點!學校的教科室王春鳳主任,不在團隊的,但是幾乎日日相伴,不斷為團隊鼓勁,提供後勤保障。
校長周潔人說:「辦學,我一直認為,師生共同成長才是其終極的意義。為此,我們一直努力為師生搭建平臺,讓師生有夢想可追求,有成功可體現。」
目標 只為每一個教師都出彩
中職學校的教師素質是決定這所職業學校質量最為重要的因素,名師可以造就名校,名校又能滋潤名師,二者的結合又進一步促進了名校的發展。教師個人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是互相促進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關鍵點是如何把二者的發展進行有機融合,使教師個人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得以最大化。為此,職教中心這幾年一直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為指導,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紮實推進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以縣域職教改革為突破口,打造一支與專業適配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該校針對中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構建了「頂層設計、成長破局、平臺躍升」隊伍建設三部曲,確立教師發展方向,創新成長模式。校內建設有青年教師共同體、骨幹教師共同體、最美教師共同體三大團隊,以幫助教師慢慢成長,不斷進階;先後搭建培訓平臺、競賽平臺、智慧平臺、創新平臺,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全面賦能隊伍建設,全面打造「精教育、精技能、精教研」的「三精」教師。
如該校的「最美教師融合型共同體」,以省市級名師工作室帶頭人傅雨露、張彩飛、趙曼、金志宇和省市級大師工作室大師黃學明、丁發平等為該共同體的核心帶教人,打造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師共同體。大家依託校內常規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產學研訓。為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育人綜合能力,核心帶教人經常隨堂聽課,課後開展即時的教學研討和問題診斷,以幫助團隊教師解決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培育「最美教師」,學校以工作室為單位,給被帶教的老師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帶教方案、成長發展規劃和帶教活動計劃,實施精準培養。本次大賽獲一金一銅的8位教師中,一支是由紹興市教壇新秀、諸暨市學科帶頭人徐狄瓊,諸暨市教壇新秀張劼、骨幹教師王含楚和新教師張豔組成的參賽團隊;一支是由具有27年教齡的老教師趙曼、16年教齡的俞趙劍、4年教齡的張予彥和1年教齡的何楚組成的參賽團隊。兩支團隊雙雙挺進國賽獲獎,其中3位是80後,4位是90後,就是靠著共同體和團隊中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手把手,耐心細緻地傳幫帶上來的。感受最深的是何楚:「對教育我是新手,對比賽我是菜鳥,我能有這樣的成績,全是團隊的支持和教導。 」
又如該校的「競賽平臺」搭建工作,立意就是要教師人人參與,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青年教師,人人要參與校內賽課,校長親自帶隊聽課並作診斷;各專業教研組則要人人賽武,要亮出專業技能,技能強者給予評優傾斜;全校教師評比論文,力促進研能力提高。通過組織各級各類比賽,切實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夯實教師基本功,從而促使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近3年來,該校教師在省市級以上各類競賽活動中獲獎達350多人次。學校師資團隊實力實現整體躍升。新增省級及以上綜合榮譽7人次,其中全國優秀指導教師1人、全國性職教社團組織任職1人、浙派名師名校長2人、省中職名師大師2人、省級黃炎培職業教育獎1人。還有市級教壇新秀2人、市級名師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名師及名班主任工作室3個,市級先進教研團隊4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95%。「三精」教師隊伍建設也實至名歸。
願景 教師學生同步發展同步成長
這幾年,國賽越來越受重視。國賽到底在賽什麼?
「國賽是檢驗職業教育育人水平的風向標和試金石,國賽歸根到底就是賽三個方面,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學校。對學校而言,通過參賽更重要的是以賽促教,把「賽什麼」轉變為教學資源、育人動能,輻射到更多學生身上。」周潔人說,為此該校非常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們,既要讓學生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並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視野。
「這就要求老師要能全方位育人,上課你是專業之師,下課你是生活之師。」為此,諸暨市職教中心很重視教師的師德,把師德師風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第一位,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個別談心、正面引導、反面懲戒等方法營造風清氣正的教學氛圍。學校重視挖掘校內的師德先進,以身邊的榜樣感召同仁「立德樹人,爭做最美。」
在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生素質提升上,學校善於借力。
該校是紹興市農林職教集團和諸暨市建築業教育聯盟兩個職教集團的成員之一,該集團經常開展相關專業建設指導活動。校方就藉助這一平臺,構建起了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集團化辦學等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真正實現了「學做一體」。特別是在教法改革方面,學校採用「白+黑」全時段學習模式,白天以企業導師為主、本校導師為輔共同開展教學和管理。晚上以學校導師為主講,企業導師為輔助進行實習體會交流與講解,組織開展文化課教學,實現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任務課程化、課程任務能育化。 學生在這樣的全時段學習中,怎麼可能會沒有進步?在12月5日,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國建設杯」第三屆全國裝配式建築職業技能競賽裝配式建築施工員(學生組)全國總決賽中,來自全國本科、高職、中職共159所建設類院校的159支代表隊、403名學生同臺競技。經過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該校的張軼皓、王宇同學獲得了構件製作與安裝賽項的一等獎,從省賽的三等獎成功逆襲,站在了國賽的最高獎臺上。張軼皓、王宇就是依託職教集團進行產教融合成長起來的年輕工匠。
作為省、市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這幾年,該校借鑑「閉環管理」概念,推行「雙元六共」育人模式,由校企雙主體育人,實現共同招生招工(徒)、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管理與考核評價,助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同時還搭建產學研創一體平臺,打造「浸潤式人才培養皿」,培育了一大批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專業技能突出、就業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年來,教師在獲得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該校學生在全國性技能大賽中也收穫了3金2銀2銅。省級以上獲獎達到111人次,全國最美中職生、省陽光學子、國家一級運動員、非遺傳承人、市級勞動模範等優秀典型紛紛湧現。
16086084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