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17日,正值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期間,「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三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了三部來播映,這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遺傳承人技藝特色與人生故事的紀錄片是「文琰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展映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田苗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反響熱烈。
受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委託,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舉辦「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旨在向公眾推廣及傳播此項工作的成果,通過影像的方式面向公眾展現非遺傳承人們的技藝、記憶與生活故事。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 田苗介紹說:「這些國家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可以稱為是我們民間的『國寶』、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這些紀錄片)除了對非遺傳承人的實踐進行記錄,對他的人生故事進行訪問,我們還要對他如何帶徒弟,如何傳承下一代,進行跟蹤記錄。」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程煥文認為:「影像的記錄應該說是對非遺的保存、保護和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讓我們的非遺繼續根植下去,我們講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需要的就是這樣一些非常珍貴的材料。同時,這也是增強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的一個非常好的媒介,也是讓世界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此次影展中所放映的影片均來自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的歷年優秀成果。該項工作旨在對傳承人進行口述史訪問和影像記錄,全面收集並永久保存有關傳承人的各類文獻,建立起一個系統全面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資源庫,以服務於我國當下和未來的非遺傳承、研究和傳播。
除了此次線下活動之外,「年華易老 技·憶永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成果展」即將在線上與公眾見面。屆時觀眾可以登陸網址ich.nlc.cn,觀看歷年來記錄工作的優秀成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