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菌每天接手的病人中,有很多是詢問寶寶發熱問題的。
家長們一上來都是同樣的開場白:
醫生,孩子這麼燒,我怕腦子給燒壞了!
面對這種情況,菌菌的腦子也開始發熱了......
其實家長都被一些無良科普帶歪了,從醫學上來說,除非是顱內感染(腦炎)引起的發熱才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後遺症,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腦子燒壞了。
一般的發燒是不會傷害到神經系統的,只不過持續的高燒會讓寶寶處於難受的狀態,所以才需要及時退熱。
為了方便,菌菌特意整理了關於寶寶發燒的乾貨知識,家長可以先收藏再看。
發熱並不是什麼「疾病」
很多人認為,發熱、咳嗽也是疾病,和感冒一樣。
所以寶寶一發熱,家長們就想著趕緊退熱,只要體溫正常,那就證明病好了。
但實際上,發熱只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是人體調動免疫系統對抗疾病時,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
比如感冒、肺炎、毛細支氣管炎等都會表現出發熱的症狀。
退熱並不是為了「退」
都燒到38℃了,燒厲害了,趕緊給娃吃點退燒藥!只要體溫降下來了,就沒啥大事了。體溫咋還降不下來呢?
體溫是否能作為唯一的用藥標準?退熱藥的使用就是為了降低體溫嗎?
我們一直都想錯了。
發熱只是一種生理機制,本身並不會導致病情惡化或者神經系統損害,這也就意味著體溫的高低並不能直接與病情是否嚴重掛鈎。
而降溫治療也並不能降低發熱性疾病的病死率。
使用退熱藥主要是為了改善寶寶的舒適度,並不是單純的只為讓體溫降下來。
體溫的高低並不能作為用藥的唯一參考標準,寶寶的舒適度同樣很重要。
我國2016版《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推薦:
對>2月齡、兒童體溫≥38.2℃,或因發熱導致不舒適和情緒低落時,可以使用退熱藥物。
如果>2月齡的寶寶精神狀態好,39℃也可以繼續觀察,如果精神狀態不佳,那38℃就要用藥了。
對於<2月齡、體溫>38℃的寶寶,建議積極就醫。
如何觀察寶寶的舒適度?
主要是從寶寶的精神、情緒、進食、活動等維度來進行。
0-5歲的寶寶發熱時可以參考這個:《新生兒疼痛與不適量表》。
當寶寶開始出現2、3分值內的狀態,就可以考慮給寶寶用藥了。
如何用藥?
目前,國內外推薦的最安全嬰幼兒退熱藥,只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用法如下:
特別提示:
①肝功能異常伴發熱時可選用布洛芬。
②腎功能損傷中度及以上異常或腎功能不全患兒伴發熱時禁用布洛芬,必要時可選用對乙醯氨基酚。
③布洛芬不用於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兒的解熱鎮痛治療,必要時可選用對乙醯氨基酚。
④出血性疾病患兒伴發熱時,需權衡利弊,必要時可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等對凝血功能影響較小的藥物。
⑤川崎病急性期應用大劑量阿司匹林抗炎治療,無需使用其他解熱鎮痛藥。
⑥對乙醯氨基酚等解熱鎮痛藥在G6PD缺乏症的患兒屬禁忌。
一般退熱藥物使用後多在30~60分鐘後體溫才會開始下降,家長們不要心急,千萬不要在短期內重複用藥,同一種成分的一定要間隔4小時以上!
不過,用藥只是為了緩解寶寶的舒適度,想要徹底讓寶寶好起來,找對病因,根據病因治療才是關鍵。
用藥的注意事項
◆ 這幾類藥物不推薦使用
安乃近、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克感敏、優散痛、去痛片、安痛定)、賴氨匹林、尼美舒利(瑞芝清、尼美舒利顆粒)、氨基比林等。
◆ 不推薦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或交替使用
這兩類藥物都屬於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而起到退熱的效果,雖然聯合使用,降低體溫的效果會好一些,但並不能提高寶寶的舒適度。
最重要的是,兩者聯合使用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
但如果寶寶用藥後,在4小時內持續沒有熱退或者再次出現發熱,並且伴有精神狀態差的話,可以考慮換另一種成分的藥物。
但這僅限於這種情況,家長們不能因為心急、焦慮而給寶寶交替用藥或者加大劑量,這對於寶寶的疾病恢復一點用都沒有。
◆ 不推薦退熱藥與含有退熱藥的複方感冒藥一起用
兩者聯合使用其實就是在重複用藥,如果藥物過量還會有肝腎損傷的風險,比如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中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兩者一起的用的話,存在藥物過量的風險。
◆ 2月齡以下的嬰兒、新生兒禁用退熱藥
新生兒和嬰幼兒的肝腎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對非甾體抗炎藥的轉化排洩,較年長的寶寶及成人相對慢,藥物蓄積容易造成肝腎損傷,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組織結構變性壞死。
對於2月齡以下的寶寶,我們在前面也提到了,如果體溫高於38℃的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
◆ 特殊情況下的用藥
這部分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比較常見的一些情況:比如熱性驚厥、接種疫苗後的退熱處理。
●熱性驚厥:目前有證據表明,退熱藥並不能阻止熱性驚厥的發作,對於有熱性驚厥或癲癇的寶寶出現發熱時,按照上文中所強調的原則進行處理就行。
●接種疫苗後:目前並不推薦在接種疫苗後預防性使用退熱藥物,因為退熱藥預防性使用可能會降低疫苗接種的免疫反應和效果,但如果出現發熱,按照我們講過的基本原則進行退熱處理就行。
除了用藥,就只能看著寶寶發燒難受嗎?
其實,家長們在家裡可以採取下面的護理方式來改善寶寶的舒適度,比如:
● 溫水外敷寶寶額頭
● 溫水浴
● 減少穿著的衣物
● 用風扇或者其他方式降低室內溫度
如果手腳冰涼,就代表體溫要升高,這個時候是建議增加穿蓋,不要去給孩子擦拭。
當寶寶手腳熱了之後,就代表體溫基本達到高峰了,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擦拭、洗澡、減少穿蓋。
當寶寶發熱出現下面這些情況時,就應該及時去醫院:
①2月齡以下孩子,有發熱跡象,尤其是腋溫超過38℃。
②孩子每天發熱39℃以上超過三天。
③孩子發熱後出現臉色不好、發蔫、煩躁不安或昏睡。
寶寶發熱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家長們無需過度焦慮,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這同樣適用家長在家自行用藥時,不論是給藥時機(舒適度、年齡、體溫),還是給什麼藥、多大劑量等,都需要嚴格與謹慎。
文章純乾貨,建議家長可以收藏或者轉發,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