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有生之年之《使女的故事》續集

2021-03-02 未知來電

寫在前面

如果要評選有生之年系列

The Testaments 的出版一定位列其中

1980年代出版的《使女的故事》是最著名的反烏託邦小說之一

根據小說改編的美劇The Handmaid's Tale更是現象級熱門美劇

這也正是為什麼當Margaret Atwood在今年9月10日出版續集The Testaments時

Y小姐第一時間就買來閱讀

說實話,Y小姐好像很久沒有哪怕熬夜也要讀完一本書並且讀完後還凌晨兩點睡不著了

其實距離第一次讀已經有三四周了

但因為各種原因(主要是懶)一直沒有寫下來

今天就來聊聊

當我閱讀The Testaments時在想什麼

劇透預警:本文涉及大量劇透,但考慮到一本好的小說值得讀者多次閱讀(比如《三體》),Y小姐認為劇透並不會減少這本小說的魅力。但如果您對劇透極度厭惡,煩請繞道。

Previously on 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描寫的最遠時間距小說寫作時間二百多年,以幾名歷史學家的發現,讓一位在基列不幸淪為「使女」、後來僥倖逃出的女性,通過錄在磁帶裡的聲音,向讀者講述發生在那個時間之前的故事, 即主人公在未來21世紀初的親身經歷,其間夾雜著大量主人公對20世紀80年代生活的回憶與反思。(本書作於20世紀80年代)

奧芙弗雷德(Offred)是基列共和國的一名使女。她是這個國家中為數不多能夠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沒有後代的指揮官家庭,每月進行「儀式」(類似於有儀式感的強姦),幫助他們生育子嗣。和這個國家裡的其他女性一樣,她沒有行動的自由,被剝奪了財產、工作和閱讀的權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們每天只被允許結伴外出一次購物,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眼目」的監視。在這個世界裡,人類不僅要面對生態惡化、經濟危機等問題,還陷入了相互敵視、等級分化和肆意殺戮的混亂局面。女性並非這場浩劫中唯一被壓迫的對象,每個人都是這個看似荒誕的世界裡的受害者。

*來自百度百科

(其實總結得一般但是Y小姐懶得自己總結了嘻嘻嘻)

The Testaments是今年九月十日出版的《使女的故事》的續集。承接《使女的故事》的寫作風格,The Testaments依然是由各式各樣的「歷史文件」組成的:

· 一份藏在Apologia Pro Vita Sua(《為吾生一辯》,出版於1864年)中的名為The Ardua Hall Holograph的手稿

· 兩份分別來自Agnes Jemima和Jade(Nicole)的證詞(沒錯,這裡的Nicole就是被Offred送出去的那個Baby Nicole*)。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的背景設定是2197年的人類對21世紀基列國歷史進行的研究,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文中的敘述都是通過「歷史文件」來展開的——作者Atwood只呈現歷史文件並站在歷史學家的角度排序,具體的故事是由讀者自己串聯起來解讀的。

相比起《使女的故事》,這本The Testaments情節更加跌宕起伏,可讀性更強,但歷史的沉重感更淡薄,給讀者帶來的震撼感不如第一部強烈,Y小姐甚至不確定應該把它稱作反烏託邦小說還是通俗小說——但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說。

*其實Y小姐不是很記得把Nicole送走這一幕是小說裡出現還是美劇裡出現的了…但總之Atwood肯定了這個情節的存在

簡單來說,The Testaments講述了兩位女孩Jade(Nicole)和Agnes在救援組織Mayday的幫助下將Aunt Lydia搜集的基列國高官的秘密文件帶到加拿大曝光,並最終導致基列國政府倒臺的故事。

作者Margaret Atwood依然保持著她一貫的風格,偶爾蹦出的「You don’t believe the sky is falling until a chunk of it falls on you. 」(你不會相信天在塌下來——直到有一塊落到你的頭上) 總讓人想起《使女的故事》中的各種金句。Y小姐一直很喜歡Atwood的文風:冷靜疏離,偶爾湊到你面前,不著痕跡地戳你的心

但與前一部不同的是,The Testments中的Atwood似乎更加溫情。比起在《使女的故事》中帶有一點冷酷的疏離感,這本書中的Atwood似乎對角色有些不忍,最後安排了個還算是令人長舒一口氣的結局——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點,Y小姐會在稍後繼續討論。

對於這本書的討論分成兩個關鍵詞:Aunt Lydia 莉迪亞嬤嬤,和 「希望」。

Aunt Lydia莉迪亞嬤嬤,文中線索之一The Ardua Hall Holograph手稿的作者,《使女的故事》世界中最讓人捉摸不透的角色。在Atwood的新書正式上線之前總有人推測The Testaments到底是一本前傳還是後傳——顯然,答案是both,二者兼有。莉迪亞嬤嬤講述的部分就包括了她對自己幫助建立基列國的一系列回憶,以及《使女的故事》15年後的記述。

The Ardua Hall是基列國中專門給嬤嬤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嬤嬤是基列國中女性的一個階級,她們不需要生育,能夠讀書認字,而她們存在的價值就是代替主宰的男性管理和「教育」基列國的女性:給女童上神學、女紅、道德等課程,管理和洗腦用作生育的使女,有時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搜集各種情報上交給長官們。在《使女的故事》一書中,給女主Offred和其他女性洗腦,用各種暴力/非暴力手段使她們接受現實的,就是這群嬤嬤——當然,包括Aunt Lydia莉迪亞嬤嬤。

Aunt Lydia最著名的一段話,莫過於對「正常」的評價:當被剝奪財產、自由等一切權利的女孩們過了一段作為「使女」的「不正常生活」過後,產生對過往自由的「正常生活」渴望時,Aunt Lydia說:

Ordinary, said Aunt Lydia, is what you are used to. This may not seem ordinary to you now, but after a time it will. It will become ordinary.

——Aunt Lydia

The Ardua Hall Holograph是莉迪亞嬤嬤在晚年秘密寫成的自傳,是對她一生的回顧。值得注意的是,她把手稿藏在圖書館中的一本書內——Apologia Pro Vita Sua (Latin: A defense of one's own life),紐曼紅衣主教《為吾生一辯》。這或許也暗示了Aunt Lydia寫這本自傳的目的:為她跌宕起伏,千帆過盡,或流芳百世,或臭名昭著的一生的回顧與辯護

在這份講述了Aunt Lydia一生的故事的手稿中,最後幾段話是這樣的:

但現在我必須結束我們的談話。再見,我的讀者。儘量不要把我想得太壞,至少不要比我對自己的看法更壞。

等一下我會把這幾頁塞進紐曼紅衣主教的書裡,然後放回我的書架上。正如有人曾經說過的,我的結束就是我的開始。是誰說的呢?是瑪麗,蘇格蘭女王——如果歷史沒有說謊的話。她的座右銘是「浴火重生」,繡在牆帷上——女人都是如此優秀的繡工。

腳步聲越來越近,是靴子踏在地面的聲音。或許在這一次和下一次呼吸之間,敲門聲會如約而至。

Aunt Lydia的前半生就是一個普通的女性,一個普通的小法官,一個普通的,研究了十幾年法律,希望通過自己的職業來維護公平正義與自由民主的小法官。一切表面的歲月靜好隨著聯邦政府的倒臺與基列國的成立隨之土崩瓦解:」we the people」變成一紙空文,滿腦子的法律知識突然變得一無是處,反而是本能的求生欲與最原始的圓滑狡詐救了她。

毫無疑問,Aunt Lydia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的領導才能處事方式在書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這個看似偏執的宗教追隨者,這個一手創建了基列國女性管理制度的女人,最初的原因卻僅僅是不得已的妥協——為了活命,她同意與基列國合作,為基列國設計對女性的階級制度和管理條例。到了後來,她甚至幾乎騙過了自己,她幾乎就要相信自己和幾百年前的美國國父們一樣,是在從無到有地創建一個全新的國家和社會:

我們每周都在創造:法律、制服、口號、聖歌、名字。我們一周又一周地向指揮官賈德匯報,他把我當作小組的發言人。對於那些他認可的概念,他歸功於自己名下。其他指揮官對他大加讚賞:他幹得多好啊!

你問我我厭惡我們正在構造的結構嗎?在某種程度上,是的:這是對我們以前所受教育的一切和我們所取得成就的背叛。但你問我對我們現在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嗎?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是的。事情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

有一段時間,我幾乎相信了我應該相信的東西。我之所以這麼做——與其他對基列國忠心耿耿的人一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沒那麼危險。逼著自己站在一個沒有道德準則的壓路機前,然後被壓扁,就像一隻被掏空了腳的襪子,這難道有什麼好處嗎?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消失在人群中——那些虔誠讚美,油腔滑調,散播仇恨的人群中。與其讓別人朝你扔石頭,不如自己先朝別人扔石頭。至於為什麼?不為什麼,為了活下去。

作為基列國的設計師,他們深知這一點。他們這些人一直都深知這一點。

那麼她的後半生呢?

她的後半生更加跌宕起伏。作為基列國的「國父「之一,她在基列國的地位看上去堅不可摧:生前得以立像,畫像掛在教室背後,受所有人——男人與女人——的敬仰與畏懼。

但她突然搖身一變,將這些年搜集到的各種基列國高官最骯髒的秘密,通過一個營救基列國被壓迫女性的地下組織送了出去,一腳將自己前半生最輝煌的創造踩碎,直接導致了基列國的騷亂與最終的倒臺。

她為什麼這麼做?

我想,或許Aunt Lydia是想在離開人世之前,將自己前半生或主動、或不得已犯下的錯誤歸零

「如果我那時不那麼選擇,現在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呢?」

那就讓一切回到原點,回到事情最初的模樣。

To undo, to right the wrong.

其實許多反烏託邦小說的主人公都有一個「受到啟示而意識到現實的荒謬」的過程:《華氏451度》中的Montag,《我們》中的D-503,《美麗新世界》中的John,《1984》中的Winston Smith,以及《The Testaments》中的Aunt Lydia——儘管這種突然誕生的弱小的自我意識在社會的車輪前毫無抵抗之力,只會使主人公徒增煩惱,不得善終。

要想打破這種對現實的掙扎與無力有幾種辦法:一是如《美麗新世界》中的John以自縊草草收場,一是如《華氏451度》中的Montag踏上沒有希望,沒有盡頭,比起實實在在的反抗更像是走投無路的自我安慰的反抗之路,又或是如D-503和Winston Smith被當局再次洗腦,回到最原始的無知而快樂的狀態——又或是如Aunt Lydia,一把火把親手建成的大廈付之一炬,將一切歸零

當然,更多的人會直接避開這種「覺醒」的瞬間,過完懵懂但快樂的一生。

到頭來,誰敢說哪種人生更好呢?

相比起《使女的故事》,The Testaments很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沉重感淡薄了很多。比起讀完第一本時的胸中鬱結與「啊這可悲的世界要完了」之類的仰天長嘆,這本書明顯多了些溫情,像是「Love is as strong as death」(愛與死亡一樣強大)這樣的話(竟然)也出現在書中。

Y小姐一直在想,這幾十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會讓Atwood她老人家決定給自己構建起的反烏託邦世界安排一個溫馨的結尾。

到底為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Atwood認為「希望」對當下社會非常重要吧。在這個保守派步步緊逼,厭女症無孔不入,來自上層的打壓逐漸收緊的當下,在這個以無知為榮,拒絕冷靜討論,「噴子」橫行的當下,在這個「權利」被當成政治工具,被貼上標籤的當下,太多人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選擇消極放棄

「女性主義其實只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吧?我不認為它是可以實現的目標。」在社團面談的時候,一個小學妹很認真地對我說。我竟一時語塞,想說點什麼,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是啊,那仿佛就是一個望不可及的目標,而我們只是一群困在二維平面的螞蟻,不管那個目標看上去多真實、多觸手可及,都只不過是三維物體在二維平面虛幻的投影罷了。做了那麼多嘗試,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或許就是Atwood為什麼在The Testaments中留下了希望

 這一點希望,留給迷茫的旅人。雖然虛幻,卻帶給人努力的動力——能往前一步是一步吧。

可這希望似乎又很虛無而荒謬

在開頭時就Y小姐提到過,書中收錄的一切都是「歷史資料」,都是各種真相不明的手稿與證詞——而歷史是靠不住的。經過一百多年的歲月,真相早就淹沒在塵埃裡了。歷史學家努力在灰燼中扒出的一點所謂的真相也不過是一個扁平的倒影,而倒影的主人早就被一百多年的黃沙模糊了面龐。

正如結尾2197年的「基列國研究學會」的學術會議上,教授的發言那樣,誰也不知道這個所謂的Aunt Lydia的手稿會不會只是當時她的勁敵為了打倒她而偽造的,甚至公開的兩個女孩的證詞中對Aunt Lydia的描述會不會只是為了保護真正的雙面間諜,或是為了給基列國製造更多混亂而精心設計、或是被他人修改過的。就靠一個女人和兩個小女孩就能使基列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倒臺嗎?僅僅靠Aunt Lydia手上基列國高層的醜聞就能將這樣一座龐大的高樓夷為平地嗎?這樣跌宕起伏的情節真的可能是歷史真實的一部分嗎?

或許Atwood給出的這點「希望」,連同這跌宕起伏的冒險歷程,都只是後人根據扁平的記錄腦補出來的神話罷了,同中國的堯舜禹,西方的特洛伊木馬一樣,既存在又不存在,既真實又虛幻罷。

畢竟小孩子才會相信幾個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我們就是這樣的小孩子。

相關焦點

  • 19部「有生之年」續集電影,最後一部我等了64年
    這部懸疑美劇秉承了大衛·林奇的一貫風格:詭譎、迷離。故事沒有劇本,取而代之的是有3454張分鏡圖的1465張故事板;所有場面實拍,劇組1000多人在沙漠待了四個多月。動作場面更瘋,改裝的150輛車,在一片末日黃沙中狂飆,當中翻的翻,炸的炸。
  •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使女的故事》續集來了丨上海之巔讀書會(32期) 2020-08-0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使女的故事》續集要出新書
    《使女的故事》續集要出新書 2018-12-05 09:52 來源:independent 作者:   Margaret Atwood has written a sequel to The Handmaid's Tale.
  • 阿特伍德:小說《使女的故事》將出續集《遺囑》
    據英國《衛報》消息,加拿大著名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將於9月9日在倫敦正式出版小說《使女的故事》續集:《遺囑》。《遺囑》的故事設定在《使女的故事》15年之後,回到讀者熟知的基列。在基列,當權者實行一夫多妻制,女性被當做國有財產,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稱為「使女」,被迫作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使女的故事》和《遺囑》(右)《使女的故事》甫一出版,就受到大量關注,近年改編成電視劇後更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深遠的影響。2017年,原書的銷量在亞馬遜年度排行榜上,超越了史蒂芬·金的《It》以及《哈利·波特》和《冰與火之歌》系列。
  • 《使女的故事》35年後的續集,每一句都是歷史的證言
    35年後的續集楊懿晶:各位直播間的讀者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邀請到走走老師,跟我們來分享譯文出版社新出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新作《證言》。可能有一些讀者知道這本書就是前幾年非常火爆的美劇《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說的續集。在講《證言》之前,先講一下作者和前作的情況。
  • 書評區四大形象代表:劍來的文青,聖墟的和睦,詭秘之主的歡樂
    而身為《劍來》的書評區,它其內的評論繼承了總管作品的文青形象:少有罵人引戰的帖子,多是對劇情的剖析,文中語句的摘錄及出處科普和分享自身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人生感悟。這裡咱們先不提是否有過度的可能,光是書評區給書友展現的優質文青形象,敢問哪位路過探尋的朋友不停下腳步,翻閱一二?
  • 2020年一年讀400本書的人,精心為你準備了誠意滿滿的書單和書評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6、《水滸傳》書評:山東出好漢,這是為什麼,貌似在一本風水書中看到過答案。7、《紅樓夢》書評:賈寶玉如果生在寒門,會發生什麼故事?8、《聊齋志異》書評:少了一個政客,多了一個作家。9、《冰與火之歌》書評:權力的遊戲,看老外的電影,要比看書過癮。
  • 短片神作《功之怒》拍續集 「暴風女」搭檔法鯊
    短片神作《功之怒》拍續集 「暴風女」搭檔法鯊 時間:2019.07.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使女的故事》35年後的續集,每一句都是歷史的證言 | 現場
    可能有一些讀者知道這本書就是前幾年非常火爆的美劇《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說的續集。 在講《證言》之前,先講一下作者和前作的情況。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其實是多年來加拿大文學的代言人,我們平時給她的title是加拿大文學女王。在愛麗絲·門羅得諾獎之前,其實大家普遍比較看好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認為她有機會可以衝擊一下諾獎。
  • 《使女的故事》原著有續集 阿特伍德續作《證言》來啦!
    作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美劇《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說的續集,《證言》一經發布就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大量關注,並創下了多項新書銷售記錄。 作為加拿大文學過去幾十年的代言人,阿特伍德幾乎囊括了除諾貝爾文學獎以外所有重要的文學獎項,是當今世界文壇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雖然阿特伍德被翻譯成中文的作品不在少數,但是她一直面臨著一個「叫好不叫座」的境地。直到同名劇集風靡全球,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這個名字才終於有了「出圈」的趨勢。
  • 《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言》來了,等劇之前先看小說吧!
    《使女的故事》續集《證言》來了,等劇之前先看小說吧!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20-08-14 「《證言》的結局是比較光明的,特別適合在2020年這樣特殊的時候閱讀。」
  • 《城市獵人》不是續集的續集,北條司收官之作——《天使心》
    序:《城市獵人》不是續集的續集2001年5月,北條司在一家新創刊的青年漫畫雜誌《周刊コミックバンチ》上開始了《天使心》的連載。這部以《城市獵人》的世界觀為基礎、將時間設定在《城市獵人》完結後的作品很自然地被冠上了《城市獵人》續集的頭銜。
  • 《暮光之城》作者確定要推出全新續集,接續描述愛德華的暗黑故事
    日前因此系列小說爆紅的作者居然透露要推出續集了!說起許多人在學生時代曾經瘋迷的好萊塢經典愛情電影,肯定少不了當年由克莉絲斯圖爾特和羅伯派汀森一起雙主演的《暮光之城》系列電影,改編自美國女作家梅耶自2005年推出的暢銷吸血鬼小說,描述外表仍保持著17歲的外觀的吸血鬼男主角愛德華,與人類女孩貝拉史旺相識相戀的糾葛故事,當時電影版的男女主角還假戲真做,在戲外也成為真實的情侶檔,無奈於2012年因出軌醜聞而導致分手。
  • 日劇《魯邦之女》將製作電影版 預計於2021年上映
    來源:新浪娛樂《魯邦之女》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媒體Modelpress報導,深田恭子主演的富士臺日劇《魯邦之女》確定製作電影版,將於2021年上映,瀨戶康史、橋本環奈和渡部篤郎等日劇版演員繼續參演。該劇改編自橫關大2015年8月發行的同名小說,被稱為「現代版羅密歐與朱麗葉」,深田恭子在劇中飾演小偷家族「L一族」之女三雲華,瀨戶康史飾演警察家族之子櫻庭和馬,兩人演繹禁忌之戀。2019年7月播出第一季,今年十月剛播出了續集,講述小偷一家和警察一家結合後忙亂的新婚育兒生活,橋本環奈飾演的名偵探一家之女北條美雲加盟。
  • 長書評丨《半妖司藤》敲好看的奇幻故事
    (芭蒔圈掃文組知魚 書評評分9.7 )書評淺陋簡介一,原書真的超級好看!男主秦放按照祖上留下的規矩,帶著自己的女友來到囊謙,可沒想到因為自己女友從前所作所為埋下的禍患,他被追殺之人從懸崖推下,三根錐子穿透了他的胸膛。直到下弦月時,他感受到地底之下,有心臟在跳動,帶動著他也一起重新做人。
  • 英文版《三體3:死神永生》書評之二
    ,2013年被亞馬遜收購。本貼共有6個書評。向《平地:多維的浪漫》間接致敬之作,有著硬科幻的元素。故事線由各個紀元劃分更添趣味,儘管末尾的情感轉折似乎與全書的現實主義文風格格不入。是我讀過最佳科幻之一,絕對是我雨果獎投票的選擇。
  • 書評:《黎明之劍》《輪迴樂園》《我真沒想出名啊》《大道朝天》
    寫書評是我每天必備的工作,今天的書評要點評這四本網絡小說:《黎明之劍》《輪迴樂園》《我真沒想出名啊》《大道朝天》!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書評】《黎明之劍》,這是一本奇幻小說,也是一本穿越小說,一本很幽默的穿越小說。為什麼這麼講呢?
  • 美劇《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說續集《證言》中文版在滬發布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5日電(葉穎 周卓傲)作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美劇《使女的故事
  • 在《以家人之名》續集中,他才是最幸福的人
    在《以家人之名》續集中,他會最幸福。在《以家人之名》結局中,凌霄李尖尖在一起,賀梅李海潮結婚,整張全家福都顯得特別的和睦。只是故事不會這麼簡單就結束,賀子秋不是那個最可憐的人。在《以家人之名》續集中,賀子秋才會最幸福。之所以這麼說肯定有所依據,雖然賀子秋在這部電視劇中比較可憐,但他在續集中會比其他人都要幸福。
  • ...之戰》續集2021年上映|古墓麗影:緣起之戰|痛苦與榮耀|本·維特利
    大件事1《古墓麗影:緣起之戰》續集確定多家外媒報導,艾麗西亞·維坎德主演的《古墓麗影:源起之戰》將有續集,繼續由她來出演,導演改為《高樓大廈》的本·維特利,編劇則為本·維特利的常年合作夥伴艾米·強姆。影片2021年3月19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