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打造出號稱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進一步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2020-12-24 騰訊網

歡迎收看風火輪技術團隊第一前沿資訊,我是本文報導員小風風。

論計時準確性,原子鐘的名號想必大家不陌生。原子鐘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最準確的計時工具,最精準的原子鐘150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原子精確而可靠的模式振動,以至於你可以根據它們來設置手錶——這正是原子鐘的作用。這些時計使用雷射來測量這些振蕩,得出的時間精確到足以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例如,銫133的共振頻率為9,192,631,770Hz,而且非常穩定,自1968年以來,這種模式已正式定義了秒。

據外媒報導,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們打造出號稱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它可以進一步推動精度的極限。理想情況下,跟蹤單個原子的振動應該能最精確地保持時間,但不幸的是,隨機的量子波動會使測量結果混亂。這就是所謂的標準量子極限。

因此,量子鍾通常會追蹤一種由數千個相同類型的原子組成的氣體——傳統上是銫,儘管近年來鐿正在成為新的領跑者。這些原子幾乎被冷卻到絕對零度,然後用雷射器固定在原地,同時另一個雷射器測量它們的振蕩。通過取許多原子的平均值,可以得出更準確的答案。

不幸的是,標準量子極限的影響可能會減少,但不能完全消除。麻省理工學院團隊的新原子鐘進一步降低了影響,這要歸功於量子糾纏。這聽起來不可能,但在某些情況下,原子可以變得如此糾纏,以至於測量其中一個原子的狀態可以瞬間改變其伴侶的狀態——無論它們相隔多遠。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新的時鐘利用這種現象實現了更高精度的計時。

研究人員從大約350個鐿-171原子開始,這種原子的振蕩速度甚至比銫還要快。這些原子被困在兩個鏡子之間的光腔中,然後用雷射照射到光腔中,使原子發生量子糾纏。

「這就像光作為原子之間的溝通紐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Chi Shu說。「第一個原子看到這道光,會稍微修改一下光,這道光也會修改第二個原子,第三個原子,通過許多循環,原子們共同認識對方,並開始表現得相似。」

一旦原子被糾纏在一起,第二道雷射就會照射到雲層中,測量它們的平均頻率。研究小組發現,這種方法創建的時鐘可以達到特定的精度,比使用非糾纏原子的類似時鐘快四倍。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方法可以使原子鐘變得如此精確,以至於在整個宇宙時代之後,它們仍然會有不到100毫秒的不同步。

關注風火輪,技術之路常相伴,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重新定義原子鐘(更加精確)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量子糾纏可以使原子鐘更精確,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等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他們說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引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以及時間是否會隨著宇宙變老而改變等問題。更精確的原子鐘甚至可以靈敏到探測暗物質和引力波。
  • 新型原子鐘:若持續運行 140 億年,誤差不到 0.1 秒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專家最新設計出一種新型原子鐘,它非常精確,如果讓它持續運行 140 億年(相當於當前宇宙的年齡),其誤差竟然不到 0.1 秒。研究人員解釋稱,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原子振蕩時產生的不確定性,能夠精準計時。 原子鐘可以揭曉構成宇宙四分之三以上難以捉摸的 「暗物質」,也可以用於研究引力對時間的影響。該論文作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師愛德溫 · 佩德羅佐 · 佩那菲爾說:「與目前最先進的光學時鐘相比,量子糾纏增強光學原子鐘有可能在 1 秒內達到更高精度。」
  • 科學家給出了5種方法,看完後恍然大悟
    我們用來測量時間的5種工具:1.日晷2.水鍾3.機械鐘錶4.石英鐘5.原子鐘讓我們再進一步探討每種工具。1.日晷史上用於記錄時間最古老的方法估計是日晷。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你外出可以根據觀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粗略判斷現在是幾時,當然這得是一個晴天。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這個,可能是歷史上最簡單的鬧鐘
    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類似,它是根據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周期現象來計量時間,由於擺脫了水壓的限制,沙漏比漏刻要精確很多。最著名的沙漏當屬元朝詹希元發明的「五輪沙漏」,其在漏鬥中裝滿沙子,沙子流出推動輪子旋轉,最後一個輪子有指針,可以指示時辰。該沙漏脫離了輔助的天文儀器,已經獨立成為一種機械性的時鐘結構。
  •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美國科學家設計出原子鐘 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科技日報 | 2020-12-21 11:08:41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
  • 2021年將成史上過得最快的一年,最短的一天在7月
    近期地球自轉速度有加快的趨勢,自有記錄以來最短的 28 天都發生在 2020 年。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今年我們將見證史上過得最快的一年。但一個好消息是:今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過得最快的一年,平均每天比過去少了 0.05 毫秒,全年累計減少 19 毫秒。  這一消息最初由全球性的時間和時區管理網站 Time and Date 報告。以地球自轉一天為一個天文日,自有記錄以來最快的 28 天都發生在 2020 年,而科學家預測 2021 年地球轉動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快,讓我們見證有記錄以來過得最快的一年。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
  • 科學家造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鐘 驗證時空扭曲理論
    今年2月份,科學家們製造出了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鐘」,並測量出了高度相差1米的兩個位置間的時間差。相關研究刊登在近期的《科學》雜誌上。  速度和引力影響時間  愛因斯坦認為,時空相互交織,時間在不同的場合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時間可能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引力和速度。簡單來說,鐘錶運動時,比不運動時運行更慢。此外,引力越強,鐘錶也跑得越慢。
  • 近半個世紀前四臺銫原子鐘環球飛行驗證了相對論,GPS就是最直接的應用!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過程:首先原子鐘作為人類目前最先進的計時工具,它的精度可以達到千萬年誤差一秒,因此用這樣一種極其精確的儀器來測量時間的變動,是再合適不過了。而這一點在狹義相對論方面,兩次方向不同的飛機,就會導致時間上明顯的差異(說明顯是相對於原子鐘計時而言)。再者飛機飛行時,肯定是遠離地表的,但不能保證時時刻刻都位於同一高度,不過這並不妨礙理論計算,因為但從引力這一方面來講,飛機上的時間肯定是要比地面快的。最後我們就來看看當年這次實驗得到的數據:
  • SKS半自動步槍:由於射擊精度非常高,遊戲中就成了精確射手步槍
    迄今為止,在北美民用槍械市場上威名遠播,大放異彩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其實,就是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版,卻被貼上了中國產的標籤。 這把10發供彈單發射擊的SKS,發射7.62X39mm短步槍彈,也稱「M43中間威力步槍彈」,最大射程高達1000米,配上一隻觀瞄器材,對於800米戰場上有生目標的打擊,絕對不會輸於當下西方稱為「精確射手步槍」,此槍射擊精度非常高,堪稱一代名槍。
  • 精密測量物理: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NSR專題
    精密測量物理是以更高的精度檢驗現有物理學的範圍,並試圖找出框架的極限,從而發現新的物理。換句話說,精密測量物理是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眾所周知,將測量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往往會導致新的物理發現。因此,單位的定義、測量值的精度、物理常數的大小及制約關係是否成立,就成為了檢驗物理定律的關鍵,也是精密測量物理研究的核心內容。 單位是物理測量的基礎,國際單位制(SI)是全球計量的基準及物理測量比對的基礎。最近國際單位制發生了一次新的變革。
  • 科學家公布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其中有中國人的功勞
    迄今為止,地球是人類發現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和文明的星球,目前在地球上生活著850萬種生物,其中包括150萬種動物,在這150萬種動物中又誕生出地球乃至宇宙唯一存在的高智慧生物人類,人類利用上天賜予的智慧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正是因為有了生命和文明,地球才不像其他星球那樣死寂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