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一個浪漫的年份,可是卻因為一場疫情,讓這個本該被賦予特殊浪漫色彩的年份變得令所有人感悟至深。
這次疫情,考量了中小企業以及各實體店的生存率,更考量了一個國家面對災害的預警機制以及能力。
對於原本就不景氣的電影行業,疫情給予的打擊更可謂是雪上加霜的,疫情常態化很可能會迎來電影行業的重新洗牌。
無限期推遲的那一部部賀歲檔影片像極了鯨落時的那一聲長嘯,悽厲卻又不甘。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年很難在電影院看到電影的時候,停滯許久的影視圈,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國家電影局官網發布了2020年1號通知。《通知》中規定,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
終於,電影院再度回歸我們的生活。
儘管,影院暫時無法售賣爆米花,影院內人與人需間隔一個座位觀影。但是這仍然無法阻擋我們對於電影的熱情。
儘管,我們所期待的一部部影片可能要延遲檔期,但是好的電影,值得等待。
比如電影《姜子牙》,據「電影姜子牙」官方微博稱,原本定於春節檔上映的《姜子牙》,因疫情撤檔後正式官宣將於10月1日國慶檔上映。
這部電影製作歷時四年潛心製作,影迷期待度不可謂不高。
而這一切,都源於這部電影同屬的封神宇宙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
在19年那個群雄逐鹿的電影暑期檔中,誰能想到,一部國產動畫片居然順勢而上,一舉成為那年最大的黑馬。
豆瓣評分坐穩8.7分的寶位。自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九破紀錄。票房和口碑雙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儼然成為那個暑期最火的國產電影。
02
國漫,一向是國內電影人避之不及的影片類型,國外的迪士尼、宮崎駿加上國內粗製濫造的製作水準,讓國漫無形中黯然失色不止一星半點。
但好在這個行業中還是有潛心製作的團隊,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說的那句話一樣: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挪動絲毫。
直到前幾年的《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等幾部好評熱潮的國漫出現。才讓很多人看到了國漫崛起的曙光。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後的「餃子團隊」以及《姜子牙》背後的程騰、李煒為了振興國漫而默默努力。
或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許他們曾經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團隊,但從對每一幀畫面的錙銖必較到對觀眾的負責令這些團隊所製作的國漫無一不是精良之作。
相信今年10月1號的國慶檔《姜子牙》一定能為餃子團隊的封神宇宙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電影還未上映,究竟導演會如何去刻畫姜子牙這一人物我們暫時不得而知,後世為了紀念這一人物,曾多次將人物原型搬上熒幕。
不管是影視劇中的刻畫還是小說裡面的描寫,都會與真實人物形象有出處,所謂七分虛構、三分真實便得來於此。
對於這類歷史上的大人物,往往只能追本溯源,儘可能的去還原真實,可無奈年代久遠,也只能從史記經書等方面管中窺豹來一探真容,這也是值得理解的地方。
拋開影視劇和小說附加給姜子牙的各種標籤,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歷史上的姜太公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吧。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姜太公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同時也轟轟烈烈以及神秘,據傳兵書《六韜》、《陰符鈴錄》均其所有。
而《六韜》更被後世兵法家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姜子牙的前半生可謂是充滿了坎坷,家境的沒落以及身處兵荒馬亂的年代,使得他雖想有所作為,但卻鬱郁不得志。
年輕的時候,姜子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但好在年華沒有使他蹉跎,也沒有讓他放棄學習。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本以為就這樣度過平平一生,但70歲之後厚積薄發的姜子牙還是等來了他的機會。
這樣一位人物生平總會有不平凡之處,所以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
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其中,姜太公最為人熟知的歷史典故便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以及興周滅紂和牧野之戰。
03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佔卜一卦。
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
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
而姜子牙藉機通過釣魚便辦成所想之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心境體現得淋漓盡致。
於是乎,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歷史典故遂被後世比喻為一些心甘情願落入別人陷阱之人。
而之後姜子牙便隨姬昌、姬發一併開始了討伐商紂的漫長過程,之後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而這一役,便奠定了商紂王的覆滅以及齊國的建立。
姜子牙建立齊國後首先以法治國,安定民心。
司寇營湯陽奉陰違,受賄害民,並妖言惑眾,宣稱要以所謂的「仁義」治齊,姜太公便令人把營湯斬首,以正政令;
東海上有被時人稱為「賢人」的狂矞、華士兄弟,不向天子稱臣,也不為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態和平對抗新生的齊國,姜子牙認為他們自私自利,不為國家盡義務,是「害群之馬」,就下令誅殺他們。
一時間齊國再也沒有違抗命令法規的事情了,混亂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僅僅五個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報政」,即向周公匯報其安邦定國的政績。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這一用人路線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
姜太公還把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徵」、「六不用」的人才理論。
實踐證明,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隨著大業的功成,姜子牙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做回了那個神神秘秘的江邊獨釣甕。
他的傳世著作《六韜》被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學習與吸收了;
他還被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尊為「百家宗師」,他心繫百姓、敢於推翻強權的胸襟值得後世每一位人學習。
至於他究竟成沒成為神,這點無從得知,但後世為了彰顯他的偉大,便有了: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姜太公在此,諸神退避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