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結果思維,讓你做事更有穿透力和價值感

2021-01-18 騰訊網

參加工作後就會知道,公司強調結果往往比過程更多。讓自己擁有結果思維,能更好地放大自己工作內容的價值。

那麼,如何在職場中修煉自己的結果思維呢?修煉的重點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公司。

結果思維最重要的三個定律是:有結果、可交換、易複製

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公司,以公司的視角去思考執行的過程與結果的交付,才能修煉自己以終為始的思維,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有沒有做出「可交換、可複製的結果」,鍛鍊自己全方位「自由職業態」的能力。

下面3個建議可以讓你在職業中更好修煉:

確認結果:很多時候我們在完成一項工作時,只知道其中需要的動作和過程,不知道結果。所以要反覆確認結果,以最終的結果為目標完成工作。

多給選項:不要給問答題,要給選擇題;不要給單選題,要給多選題。

超出預期:儘可能地超過別人的預期一點點。就是這一點點能讓人永遠記得你。

如果是創業中的人,或者想發展自己的副業或第二職業,該如何修煉結果思維呢?

舉一個例子:

假如你現在發現自己特別喜歡也擅長寫作,於是你在你的三件事裡寫下「每天日更500字」。但是你現在知道了,這僅僅是一個行動。我們要用結果思維升級一下。

首先要問自己的是結果第一律:「日更寫作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是開心,那麼這是個興趣,不管寫成什麼樣子,快樂就好。

但如果是有價值,那麼結果必須是「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然後問自己第二個問題:「誰會需要這個結果?我要交付給誰?他們覺得什麼有價值?」 這是結果第二律:結果能交換。

你很快會意識到這篇文章如果僅僅表達自己的碎碎念是沒有交換價值的。這跟很多人自己辦公眾號是一個道理。

文章的價值是能通過文字傳遞作者的思想,引起讀者的共鳴,或者讓讀者覺得有用。簡單說,文章傳遞的信息和情感才是可交換的。

接著,你可能會發現女性特別喜歡你的文風,這些人同時也需要關於「心理、個人成長、婚姻生活、教育育兒」等一系列的價值。而你很喜歡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內容。

所以,此時你的結果升級成: 「每天堅持寫一篇對女性有幫助的、心理或教育相關的文章,」

為了超出大家的預期,你在每一篇文章下面,還可以附上一副自己畫的小插畫。你可以向用戶徵集自己的「暖心小語」,也在文章內或插畫上寫上他們的名字,這樣,你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就建立起來了。

最後你問自己的問題是結果第三律:「有什麼方式能複製和放大這個結果?」

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把文章發到微博或者微信,然後逐漸讓喜歡的人養成習慣天天看。

如果一旦有了規模,可以和出版社或其他平臺合作,專門拆解女性讀者有益處的書籍。這樣複製的是內容來源。

可以深挖幾個固定的領域,比如心理、教育、成長類,設定好自己的文風類別。這樣複製的是固定領域。

還可以聯繫幾個固定的渠道發布。這樣複製的是傳播途徑。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從「我要寫文章」這件事到「傳播有價值的信息」的自媒體IP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其實也是「結果三定律」的層層深入。

所以,對於自由職業者、多重身份或者創業者,可以持續地問自己這三個問題,能讓你做事情更有穿透力和價值感:

1、我做這件事情,結果是什麼?

2、這個結果對誰有價值?他們看到什麼東西才覺得可交付?

3、如何讓這個結果易於複製,可持續下去?

相關焦點

  • 《天道》中的換算思維:讓你看事物更有穿透力
    丁元英手中掌控的資金曾經上億,見過大錢,也賺過大錢,卻不貪錢,有口飯吃就滿足了,他與世無爭,混沌攤老闆收他兩次錢,他不計較; 拉麵店老闆嘲笑他沒工作,他也不計較; 想了卻病危的父親的心願要扒掉管子而遭致家人的數落,他不做解釋; 在公園看曉丹表演舞蹈而被別人擠走搶佔椅子,他連看都不看擠佔他位置的人一眼……因為,換算思維不僅能讓你看事物更有穿透力,而且還能讓你永遠不缺客戶。
  • 華為任正非,有穿透力的文字,或是思維陷阱?
    華為任正非,用自己「有穿透力的文字」說服過絕大多數華為人和10億中國人,成就了一家中國驕傲、世界敬畏的全球一流企業,是天才;但他,是否同時也被自己那「有穿透力的文字」所說服,答案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走出/入思維的誤區「有穿透力的文字」,或有一半是魔鬼陷阱。
  • 提高思維穿透力的3個方法
    在講思維穿透力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會賺錢的人和不會賺錢的人,真正的區別是什麼?再直白點,你跟馬雲之間真正的區別在哪裡?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思維能力的高低!對,我這裡說的不是思維方式,而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大小,就決定了格局和眼界的不同。
  • 手機上癮會不會抑鬱,由價值感決定。這樣來提升孩子價值感
    這是因為手機給人的價值感無法處於高位。抑鬱與價值感的關係人的抑鬱狀況與人價值感緊密相關,有以下幾個層次(價值感0-100分):0:自殺---沒有價值感,感覺自己活著完全沒有意義,不如死了。樂意與現實世界打交道,並有進取心,有正常的求知慾,這些都是人心理健康的表現。手機上癮,這是逃避現實世界,但仍能在虛擬世界尋求價值感。人有少量需求與活力,抑鬱不遙遠,處於危險的臨界。
  • 畫面語言更有穿透力,比旁白威力更大
    畫面語言更有穿透力,比旁白威力更大讀寫人家主筆看一部影視劇,我們一般看到的是演員的表演,有時候,或許你說了什麼沒有看出來,但你的動態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但在一部好的影視劇中,有時候,用旁白來說明畫面,好像旁白就能說明了一切,但是畫面語言更具有穿透力,也具有說明力,畫面語言比旁白的威力更大。據報導,近年來的國產電視劇,在數量上呈井噴之勢,觀眾評分卻越來越低。除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花千骨》在人物關係上略有創新,《青雲志》《擇天記》在製作水平上稍顯優勢外,其他作品大都乏善可陳。
  • 商業思維,就是轉化變現思維
    想要事業有成,想要人生能夠更好地發力,想要自己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績,讓事業更加有力地發展,那就必須要擁有轉化變現的商業思維,具體如何擁有這個思維,直銷同城網為您解答:1、明確目標,做好宣傳當你想要別人能夠買你的產品時,你就應該要對自己的事業有一個清醒的認知,要能明確自己在做這件事上想要達成的目標
  • 如何讓你的聲音更有穿透力?
    《梨園春》「擂響中國」2017全國戲迷擂臺賽成人組半決賽第二場用丹田之力來唱,發出的聲音才會有穿透力    一.氣入丹田: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氣,記得用腹式呼吸,用手放在腰的兩側,要感覺腹部有在漲大,這就是氣入丹田。
  • 《我和我的家鄉》:價值感幸福感源自自我需要和別人需要同等滿足
    ,原因不難解釋,故事引發的感性要比論證引發的理性更激發人性共鳴。 首先滿足自我價值感,人生方有味兒關於人生價值和意義,古往今來不乏智者討論。比如《論語》「先進」篇季路請教「死」的問題,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非常「入世」,告訴我們好好活過就無悔死去!
  • 自我價值感是什麼?
    因為誰都知道:我有錯,你也有錯,所以不用多說什麼,兩免。所以,我看香港人走路擦肩撞到,最有快感,會覺得這是承認事實、省能源的撞法。我是做得非常過分,明曉得這個人沒有看路,會過來撞到我,我還故意用手肘頂他一下玩。 剛剛講到,你可能認為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會決定你很多時候的行為,但是這事情本身,其實是一個懸案。
  • 思維活躍,善於變通的星座,做事的效率一般人跟不上
    ,雖然處女們很有原則性,但那都是大方向上面,在很多小的細節方面,他們其實很能夠摸索出新規律,對症下藥。可以說,處女們向來有一種在紛繁複雜的事件中,理出頭緒的能力,他們並不會被眼前的雜亂信息蒙蔽住雙眼,相反,他們可以看到主線,並且抓住關鍵。
  • 如何讓拳頭打出去更有穿透力?
    穿透力是所有格鬥項目愛好者重點研究的重點,具體到如何達到穿透力每一個拳種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經驗總結。總體來說肌肉的靈敏協調、勁力的充足順達、動作技巧的掌握這個三大的方向是沒有錯的。人體的肌肉做功是完成動作的重要組織,而肌肉的工作在不同的空間和位置都有可能啟動不同的肌肉組織,即是同樣一個動作,因為角度的不同,稍有變化,肌肉彼此間的配合就會不同,例如你站著拿桌上的一杯水,你座著拿水,你邊走邊拿水,這其中的肌肉配合模式都是有所不同,所調動的肌肉群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提高靈敏性,協調性,就是要多進行非常多的,複雜的運動,以確保肌肉的隨時的精確調動。
  • 最有穿透力的營銷語言是什麼?
    首先,營銷語言追求「感同身受」,就是用最適當的語言將你產品/服務的獨特優勢傳遞給客戶,且讓他們深信不疑。如何做到?營銷話術,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比如:我有個學生,是我老婆的老鄉,來自四川,是做火鍋的,辣椒等都是四川老鄉運來的,為了讓我幫他出出主意,特地請我去體驗過一次,的確挺不錯的,口味甚至比海底撈還要好。我問他,目前有什麼困惑?
  • 對比讀書提高思維穿透力
    對比閱讀,能拓展視野、增長見識、鍛鍊思維,推動自己走向思想深處  常聽人說,讀書如品茶,要「玩味」才能從書中品出「滋味」。問題是,如何玩味品讀?我認為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深入」,笨鳥先飛,反覆讀;一個是「對比」,他山之石,對比讀。前者自不必多言。對於後者,我從年輕開始,就堅持採取對比讀書法,幾十年下來,深感有趣且有用。
  • 四種說話類型,你是哪一種?幫你明確修煉方向
    認同你說的這件事情很重要,溝通要麼在創造結果,要麼在浪費時間,所以走進對方心裡,是每一個人在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第二種:內斂低調,說話做事非常有邏輯這類人說話的時候非常有邏輯,而且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有邏輯思維的,我們把這種表達方式的人比喻為藍色,這類人講任何的觀點都有數據、有理論、有論證、這些東西他都有。
  • 「網感」讓「真實」更具情感穿透力
    原標題:青春、日常、專注、輕巧 「網感」讓「真實」更具情感穿透力高濃度的人文情懷與文化含量,被植入日常化的新穎表達之中,當下紀錄片正在經歷一場基於青年審美、網絡審美的創作、營銷理念升級。獨特的網絡審美趣味或者說「網感」鮮明,讓紀錄片中的真實表達更具情感穿透力,也促進著年輕一代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的強勢回歸。 用青春化、日常化視角開啟當代「英雄敘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在介紹《中國醫生》的創作理念時,總導演張建珍曾特別強調了這樣一句話。
  • 思維模式不同,直接決定了你格局、眼界和結果的不同!
    如何通過這種簡單思維,讓你賺到別人賺不到的錢?如何通過這一種簡單的思維,讓你賺到別人賺不到的錢,取得和身邊人不一樣的結果?有人說:不打破些東西就不足以緣起!大怒之下畫家把鉛筆和橡皮用鐵絲綁在一起,結果,【發明專利】賺得盆滿缽溢,就是你現在看到這樣嘍……很多事物都是在出現之後,大家才突然覺得理所當然,「不就是這麼簡單嘛」「我怎麼就沒有發現」,這也太容易了吧。
  • 七大武林秘籍,顛覆你的寫作和思維模式!讀《寫作7堂課》有感
    結構化寫作是訓練快速完成一篇文章而藉助常用的文體和提綱。相當於每個功夫都有固定的拳式和路數,比如八卦連環掌、太極七十二式等等,有了這些招式和套路,不管你狀態好不好,都能耍得有模有樣。還有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招招致勝,在此就不一一劇透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書中自行揣摩,體會那種「見招拆招」的竊喜吧。
  • 閉環思維:如何做事善始善終,做靠譜的人?螞蟻送給人類頂級智慧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有些人溝通交流的時候,只管自己滔滔不絕地說話,不關心別人有沒有在聽,也不去確認別人有沒有聽懂,等問題出了之後,他就會說:「我已經跟他說過了,把該說的都說清楚了,現在出了問題,我也沒有辦法!」聽到這樣的話,你會不會覺得很無語!
  • 如何讓聲音更具穿透力?一個奇怪而奇妙的練習幫你實現
    聲帶閉合與聲音的穿透力有非常奇妙的關聯。雖然聲帶閉合練習目標直指改善氣息不足和呼吸緊張的問題,但它確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超效練習。當聲帶閉合好的時候,你的聲音是乾淨的、清楚的,就比如說嬰兒的哭聲就是那麼乾淨、清楚極具穿透力。下面跟我們來學習這個奇怪又奇妙的練習。
  • 測出你的思維是理性還是感性
    A、企鵝 B、火焰 C、同時看到 測試結果:A、理性思維 在你看來很多感性的思維都是不可捉摸的,而你正因為不善於捉摸人的心思,所以才試圖構建一種有條理的、有規律可循的、理性的思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