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當你看完了《速激》系列,會覺得引擎的轟鳴,血與汗的交織是速度與激情的象徵,但當你看完了這部騎行影片之後,你必然會對此有另一種感受。
《告別昨日》,英文名《Breaking Away》。它不是一部緊張刺激的競速片,與它們相比,《告別昨日》多了一點青春元素,多了一點清新校園的氛圍,同時將騎行的速度與青春洋溢的激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可以說是勵志電影的熟悉配方。
四個好哥們面對高中畢業對於未來的抉擇充滿了迷茫,是像鎮子上其他人一樣,到採石場搬磚打工,還是追逐自己的夢想上大學,成為一名自行車手?這部由彼得·葉茨執導的騎行影片,在1980年獲得了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併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幾乎所有優秀的勵志好電影都有一個共性,可能你並不能全程感同身受,但你總能在影片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嚮往或是曾經的迷茫。
就一部青春勵志片的視角來看,四個普通家庭的高中生面對即將到來的抉擇感到迷茫,原本他們可以像長輩一樣,進採石場勤奮工作,但是當採石場紛紛倒閉,他們的前路又在哪裡?所以他們選擇先混著,活在當下,呃...也就是無所事事。
故事的推進分為兩個層次。家庭的壓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隔閡造成了第一重矛盾。當他們遇到了在鎮上名牌大學就讀的富家子弟,冷眼嘲笑,階級之間的距離造就了影片的第二重矛盾。
而塑造的像有BUG一樣的男主把這部青春勵志片變得激情酣暢。他有點像灌籃高手中的櫻木花道,擁有絕強的天賦,同時也具備流川楓的天賦把控力。因此當你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能夠體會到青春年少,情感的細膩,也像在看一部主角全程帶著光環的爽片。
作為一部30多年前的電影,現在的青年看仍然可以引起共鳴,《告別昨日》見證了每個人尋找自我的過程。同時影片中男主擁有一個懷疑自己的老爸,力挺自己的老媽,愛上一個富家女的設定再次證明套路不在於新,而在於怎麼用。
就像灌籃高手的動畫版一樣,故事在全國大賽之前戛然而止。《告別昨日》影片的結尾,男主下定決心,走出小鎮,向著自行車界最高級別的環法大賽努力衝刺。
回顧影片,男主真正參與的自行車賽其實只有兩場,到最後也沒有看到男主繼續開掛,一路高歌猛進,走向職業賽場,這可以說是所有觀眾心中的意猶未盡。
然而片中的「環法大賽」從法國來到了中國上海,並決出了勝負!
同時這也是斯柯達第15次贊助環法,將這項世界頂尖的優雅挑戰從影片中帶到我們身邊。讓我們能夠於上海的街邊體會激情賽事的狂歡。
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舉辦的最具影響力、車手陣容最強的專業自行車賽事,包括環法冠軍車手和環法四色榮譽衫得主在內的國內外最頂尖的明星車手都悉數亮相在上海同場競技!
最終經過20圈的角逐,博拉-漢斯格雅車隊的彼得·薩甘在最後的直道用薩甘標誌性的衝刺方式甩開所有對手,贏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環法職業繞圈賽/挑戰賽
上海浦東中國館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斯柯達等你一起,御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