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正在獨立音樂圈逐漸消失:一位臺灣知名音樂企劃人的焦慮

2021-02-20 道略音樂產業

導讀:音樂產業是一個變動很大的產業,為了生存,就必須要會很多事情,除了企劃基本的文案、執行能力外,因為要溝通,也得了解別人是怎麼弄攝影、了解設計美學,甚至連對印刷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有時連發電子報、排電臺、宣傳、營銷都要學會,更需要隨時觀察市場脈動,幾乎得有全方面的技能,才能成為可以實際工作的企劃。

過去曾擔任添翼的品牌企劃執行以及 Legacy 營銷主任的職務,現在多以獨立接案為主的小襪(吳思樺),擁有豐富經驗的她,至今已協助無數活動成形,包括熊寶貝樂團的《年年》、拍謝少年《海口味》、丁丁與西西《他們都說外面很危險》、女孩與機器人主唱 Riin 《這女孩》的系列巡演到籌備今年絲竹空爵士樂團的十周年演出等等,也曾參與黃韻玲、盧廣仲、張懸、吳克群等主流歌手的案子,是當今臺灣獨立音樂圈最炙手可熱的音樂企劃之一。

每個誤打誤撞的過程

都能幫助自我成長

在國高中時期喜歡聽音樂,也組過樂團的小襪,因為跟高中同學一起創辦學校的搖滾社,開始學習跟別的學校公關、辦活動、找廠商談事情的技巧,逐漸培養出日後成為企劃的雛形。

真正讓她進入音樂產業的契機,是在讀大學的時候。當時就讀政大新聞系的她,選擇以「臺灣 Live House 合法化的問題」作為系上專題報導的題材,透過文字記錄臺灣音樂的困境與突破,也讓她發覺自己是真的想做音樂相關領域的工作,在畢業後,成功應徵上了 THE WALL 的行政助理,正式進入這個產業。

小襪坦白,剛開始工作時,其實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所以就什麼都做,好比因為會撰寫文字,就被安排編輯高雄電影節手冊;在弄高雄電影節手冊時,同時協助了其他事項的工作,公司才發現她是可以做活動及企劃的。「後來在 THE WALL 混熟的熊寶貝樂團很有勇氣地找我當他們專輯的企劃,不過老實說,其實我那個時候對音樂企劃還沒有概念,可能年輕人熱血的關係,想說試試看,就憑著一股衝勁答應了。當然現在想起來,當時真的做得零零落落,但這是一個很好玩的經驗,也讓我確定了是想做這件事的。」

音樂企劃最大的功能是:

協助樂團的益智,幫樂團找對方法

小襪形容如果製作人是負責音樂的角色,那企劃的工作就是要負責所有音樂之外的稜稜角角。每接到一個案子,就要開始精打細算,不僅是要掌握整個時程、預算,最重要的是要抓到樂團音樂想呈現的方向,尋找到適合的人合作,包括設計、攝影、妝發,甚至是發行作品後,要舉辦什麼樣的活動或演出,以及預購的贈品要送什麼,都算是企劃基本上的工作流程。

「要確切的明白樂團想要達到的東西是什麼,可以提出一個更進一步的想法或讓這個想法可以更完整,企劃便扮演著提醒與溝通的角色。」小襪提起,很多樂團通常在執行面會陷入一種死胡同,他們很想做一件事,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應該可以更客觀的被解決,所以企劃的職責就是更客觀的幫樂團跳出來想,找到實際可以執行的方法。

她舉例,至今最印象深刻的,是三年前和「丁丁與西西」樂團的合作。小襪談到,光專輯概念就與設計師、攝影師來回討論三次、每次會議長達五、六個小時,只為深度探討每首歌的感覺與對整體畫面的想像。比如當專輯名稱決定是《他們都說外面很危險》後,就會討論這句話實際上的呈現或意義是什麼?在經歷許多激烈與深入的討論過後,才開始決定專輯的走向。為了直接切入主軸,在包裝的設計上、歌詞本內頁的插畫裡,都完整延續了專輯的精神;甚至在發片前的表演場地,也選擇在插畫裡有出現的場景進行演出。「從包裝設計到插畫到後來的演出場地,都是一個很有規劃性的想法,這就是我覺得一個企劃該做到事情:很深刻的去明白創作者真正想表達的事情是什麼,以大眾都可以明白的方式呈現,要讓歌迷被這些事情吸引。」


丁丁與西西在發行前夕的秘密基地演唱計劃

便是選擇在專輯內頁有出現的場景:西門町天橋

企劃在獨立音樂圈逐漸消失?

「不過現在基本上你已經越來越難在獨立音樂圈找到新的企劃了。」說到了這裡,小襪的語氣充滿著無奈,她指出這幾年反而是越來越多樂團在找補助案的寫手。由於現在大部分的企劃都是從主流音樂的大公司中培育出來的,然而平時作主流音樂的企劃跟做獨立音樂的,在思維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主流音樂通常是先想好一個大方向的主題後去執行,例如這張專輯想要把歌手打造成很有男人味,就會用這個風格去決定該寫、該唱什麼樣的歌曲,歌手能決定的事情相對來說較少;獨立音樂則反之。但獨立音樂的企劃是沒有養成管道的,如果當年熊寶貝沒有發出邀請:「小襪不然你來當我們的企劃試試看」;可能就沒辦法走進這一條路,如果越來越少樂團願意給身邊有這樣才能的朋友機會嘗試,那麼產業就很難再有新的企劃出現。

小襪認為,或許是樂團在經費上的不足,但更大的因素是許多樂團就如面對專輯製作人的恐懼一樣,會覺得找企劃就可能會被逼著做一些事情,或專輯會變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一個好的企劃應該要幫樂團做到他們想要的樣子。況且,現在一些政府相關補助的課程,會比較著重於錄音、製作或者是營銷,可是針對企劃這個養成的課程卻非常的少;就算有課程,沒有實作的經驗也是無法幫助成長,樂團想做一張專輯時可能會理所當然的想找製作人,也可能會去想找攝影、設計,但他們可能不會覺得自己應該去找一個企劃來幫忙做這些事情。」

樂團不應該依靠補助而活

而是要聰明的利用補助讓自己可以加分

由於做企劃案時,可能同時會接觸到政府補助的申請,更讓她發現了當前獨立音樂圈常犯的迷思。現在的樂團不少都是正職做音樂,他們可能沒有比較穩定的收入,所以當他們想要發專輯、辦活動,政府的支持對他們來說,已經到了理所當然的境界-如果沒有拿到補助,就沒辦法出國去表演或出專輯。很多樂團會這樣的一年等過一年,一直在申請補助。

小襪說,最大的問題在於樂團對申請補助想得太過容易。在申請前沒想清楚要的是什麼,為了好過關,可能就會扭曲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符合政府的期望,但真正通過以後,才發現很難結案,只好把事情勉強做完,最後也發了一張不上不下的專輯。

「每一年,光看錄音補助還有營銷補助就有這麼多個樂團,可是真正印象深刻的又有幾個?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想清楚要幹嘛,然後在執行時又出了問題,就只好為了結案,草草做完。樂團常常會太高估自己的執行能力,譬如說每年公布補助案的結果是在五月,然後結案會是在十一月,在這短短六個月內,就要完成所有過程。可是有很多樂團是在還沒看到結果時不敢動,害怕沒有錢,所以才在公布以後,開始錄音、製作、想企劃,然後發片,舉辦巡演,把營銷補助所有的事情做完。為了趕上十一月,所以很多事情只好急就章的處理,最慘的情況就是硬發一張連自己也不滿意的專輯,我覺得這個更虧!」

成立於2006年的透明雜誌樂團,其獨特焦慮的音樂風格,廣受歌迷喜愛;也是小襪心目中從未申請補助,做自己卻擁有極大迴響的代表樂團之一

她提到一個有趣的市場觀察,近年來,幾張受到注目的獨立專輯,其實都沒有拿到補助。因為這些人並不需要根據政府的時程去規劃內容或討好,只要專心把自己的音樂做好,再辦幾場活動就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像拍謝少年或透明雜誌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他們創造的商機根本就跟很多樂團相比多許多。「我覺得樂團不應該依靠補助而活,而是要聰明的利用補助讓自己可以加分。如果你一開始就想清楚你想做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正好也符合政府所期待的,不要為了拿到經費而扭曲自己想做的事,那麼這個補助才能真正的幫到你,要不然只是在害你。」

至於在補助案能致勝的關鍵,小襪認為:「雖然幾年前大家都在講要麼你就是跟土地有連結,不然就是要跟國際接軌,這樣的案子是最容易受青睞的,但近年看來,評委其實也對這兩個元素也已經膩了。(大笑)」現在會變成要怎樣在同樣的框架下,做出符合你音樂氣味的創意,才可以讓你的企劃書跟別人很不一樣。她舉例,先前跟八十八顆番石榴籽合作獸微醺的巡演,並不只有繞臺灣一圈而已,而是用酒去結合每個臺灣的在地文化,不僅符合樂團的氛圍,也看見了不同的巧思。

與具有能量的音樂人合作

產生新的火花

「我其實覺得現在很多音樂人,太少想到音樂,太多想要成名。早期我們聽黃小禎、張懸或陳綺貞,會在他們的音樂裡聽到對於音樂本身的專注,並不會標籤自己是在玩民謠還是玩任何的曲風,她們就是很認真在做音樂,但這些東西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少聽到了。」因為現在時代太方便,比如想玩龐克團,可以去 Youtube 找五百首的龐克歌來聽,然後就會覺得彈這樣子的龐克很屌,但這樣原創的成分就變少了。現在很多樂團會很輕易的就做出一首歌,然後就馬上出來發表,變得這個市場上充斥著很多其實並沒有被完成的作品;或者是申請到了補助,只好勉強做出一張專輯或單曲,跑個巡演,但當你的音樂已經沒法代替你說話了,也就沒辦法替你吸收更多的聽眾。

專訪的最後,問起了未來的規劃是什麼?她笑著說:「以前會期待做到心中的偶像或是天王、天后,但現在會期待能夠跟具有能量的音樂人合作,一起好好地完成他們的作品,就像這幾年我一直有跟絲竹空密切合作,今年我也開始跟蘇佩卿一起合作,他們倆個都是很有國際視野的藝人,在國際市場上也很有優勢,我會期待能幫他們盡一份力,也希望可以因此建立一些管道,就可以更有力量把臺灣的音樂推廣到世界舞臺,這就是我下一步的未來規劃,希望可以做到的事情。」從她堅定的眼神中看見綻放出的光芒,竟是如此的耀眼;也讓人不經期待起小襪正在築構的音樂藍圖,可以跟她不疾不徐的腳步,一點一滴的實現。

(本文來源:Blow吹音樂)

最後,小編想做一個調查:音樂人自己、你的樂隊有音樂企劃這個工作嗎?

---道略音樂產業----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號:miresearch

微信/QQ交流:857867733

電話:010-5626 0010

相關焦點

  • 正在消失的「港臺音樂」
    然而,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年,作為一個曾經的常用詞彙和音樂類型,「港臺音樂」的說法已經越來越少人提起了。港臺音樂與內地流行音樂之間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和消失。內地與港臺音樂之間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面融合趨勢。港臺音樂,已然是一個正在消失的概念。華語樂壇大勢,正在這樣的表徵中顯現。
  • 太合音樂聯合55大Livehouse推出LPA獨立音樂盛典
    此次評選涉及民謠、搖滾、朋克、爵士、重型、Hip Hop、電子、Indie 八大流派,共有64組音樂人、樂隊獲得提名,旨在致敬所有曾經、正在和將要站在Livehouse舞臺上的獨立音樂人。  ▲半個獨立音樂圈的知名音樂人齊聚LPA獨立音樂盛典  高旗、火星電臺、花粥、布衣樂隊、曉月老闆、九寶等半個獨立音樂圈的知名音樂人齊聚一堂,分享樂壇榮譽。
  • 2019年臺灣的獨立音樂圈大事件回顧 | 年終總結之事件篇
    對於臺灣的獨立音樂,以及兩岸這方面的交流來說,2019年喜憂參半,有越來越多來自臺灣的獨立音樂人獲得大陸市場相當大程度的歡迎,樂團開始走進大型場館
  • 在大陸,「臺灣身份」正在逐漸消失
    作者:林犀轉載自多維網,原標題:《在大陸 臺灣身份逐漸「被消失」》「二代臺胞證要上路了,上頭的數字和大陸身份證一樣,18位數,我們真的要『被統一』了,你怎麼看?」坐在北京大學附近的咖啡店,我問這三個90後、到北京將滿一年的臺灣學生。「我之前要買天貓國際的海外商品,用現在的臺胞證號就被拒絕了,改成18位數之後可以用嗎?」
  • 這些臺灣獨立音樂要火 識象
    過去這一年,對臺灣獨立音樂圈有所關注的人,一定對這支樂團不會陌生。他們的節奏緊湊耐聽,歌詞也拋開了那些甜膩膩的小情調,準確地擊中人們骨子裡的無力感。例如這首最先讓人熟知他們的《大風吹》:「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孩子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點擊收聽這首歌:臺灣獨立音樂這兩年來似乎逐漸擺脫陳綺貞、張懸、蘇打綠、盧廣仲之類的小清新風格,擁有了新的定義和解讀方式。
  • 2020年,臺灣的獨立音樂圈發生了什麼? | 年終總結之事件篇
    在很多事情面前,音樂顯得似乎無足輕重。儘管如此,我還是按照此前的習慣,做出了年終總結,帶大家一起回顧2020年的臺灣樂壇(以獨立音樂為主),先從這第一篇事件篇開始吧。在慘澹的2020年,幸好不全是糟糕的,也有些幸福的事發生,比如作為臺灣的獨立音樂走向主流大眾的代表,蘇打綠化身為「魚丁糸」全新出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正式營業,以後去臺北又多了一個可以打卡的專業演出場地;脆樂團的主唱Skippy在演出現場向另一位主唱丁丁求婚成功……1.
  • 年終總結之事件篇 | 2018年臺灣的獨立音樂圈大事件回顧
    依據個人觀察,本博整理盤點了2018年對於臺灣獨立音樂,7件影響力較大的事件,以及3個正在發燒蔓延的現象,同時考慮到本博的受眾層面,因此盤點標準會相對偏向與大陸產生關聯的事件,不僅限於臺灣本島。並且,這些事件的排名不分先後,前方的數字僅是個序號,不是遵循任何標準的排序。1.破冰!
  • 落日飛車,皇后皮箱,旺福,告五人,安溥, 2019臺灣獨立音樂 大事回顧~
    對於臺灣的獨立音樂,以及兩岸這方面的交流來說,2019年喜憂參半,有越來越多來自臺灣的獨立音樂人獲得大陸市場相當大程度的歡迎,樂團開始走進大型場館,獲得節目、品牌的青睞,也有一些樂團因為一些原因在中國內地平臺「消失」了。
  • 鳳凰音樂節丨非凡電音王DJ MyKal a.k.a林哲儀
    DJ Mykal a.k.a林哲儀在臺灣音樂圈裡一位成功詮釋多重身份的角色。在20年職涯內,早期同時身為唱片公司企劃,音樂文字工作者,DJ;中期作為雜誌總編輯、唱片公司經理、夜店音樂總監、獨立唱片行老闆,潮流服飾主理人,知名樂評。近期更身兼音樂創作者、滾石電音廠牌負責人的重要角色。一步一腳印的過程都見證他對音樂熱血的累積。
  • 臺灣嘻哈樂團邀你共賞城市音樂分享會!11月4日ADM見!
    這兩年,隨著說唱節目的熱播「嘻哈文化」快速佔據人們的視野也帶火了一批嘻哈音樂圈的年輕人嘻哈音樂圈像是一個江湖這裡居住著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一有不滿就寫歌打個嘴仗時刻「keep real」來本色出演但嘻哈音樂在宣揚反抗
  • 從張杰遭樂手歧視說起,聊聊多年來「音樂圈」對「娛樂圈」的偏見
    有些無良媒體更是迎合著很多獨立音樂愛好者的「小眾喜好」而以黑張杰為樂。對於張杰的「不待見」以及跟風黑,幾乎是一種政治正確。就好像臧鴻飛的那句:「搞音樂的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一個音樂圈鄙視鏈就把所有人框到裡頭了,張杰的音樂一下子就比他們矮半頭。
  • 蝦米音樂人 x 微博音樂人 2014年度獨立音樂頒獎【躥紅大揭秘】
    如果2013是獨立音樂的崛起,那2014無疑是獨立音樂最紅火的一年獨立音樂繼續入侵主流視野,甚至成為主流音樂圈的新潮流 近年來,獨立音樂正在成為主流樂壇的新潮流。  微博與蝦米本次發布的音樂人盤點,是國內首次由兩家平臺聯合發布的獨立音樂報告。蝦米音樂人是國內最大的獨立音樂平臺,提供了作品發布、試聽下載等在線服務,去年又啟動了「尋光計劃」,全力資助獨立音樂人的製作和宣傳。而微博音樂人則打通了歌曲在微博內的傳播和分發,並提供付費下載的功能,讓音樂人直接觸達粉絲,完成作品的推廣,同時還能通過話題營銷等方式,引起大眾關注。
  • 網易雲音樂牽手太合音樂Indie Works,對獨立音樂圈意味著什麼?
    作者 | 範志輝在先後拿下滾石唱片、華納版權、少城時代等頭部版權後,網易雲音樂這次在獨立音樂圈搞了個大新聞。6月19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太合音樂集團發起的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以下簡稱Indie Works )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自製節目、音樂節、Livehouse巡演、音樂直播等領域開展探討與合作。
  • 臺灣樂團「攻佔」大陸一二線城市音樂節?
    國內一位知名音樂節製作人跟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分享了這樣的經歷——「茄子蛋的走紅就讓我挺意外的,唱閩南語,卻能大合唱。很早之前別人給我推薦過他們,當時還問我要不要做他的演出,我一聽都是閩南語,就沒接。
  • 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從喜窩到TU凸空間2011年前後,廣州的Livehouse數量並不算太多,但由於大部分Livehouse的主理人是兼具老闆與音樂人的身份,擁有眾多中國初代獨立音樂人的廣州,在當時Livehouse的經營理念上也是相當超前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主理人便是有著「廣州獨立音樂一哥」之稱的刀疆華。
  • 獨立音樂都是抄襲的花粥和《芒種》?那是你小看了獨立音樂
    不過,他們在音樂圈內也就x格不夠,一直處在不入流的狀態。但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始終覺得有點不對,但哪裡不對又說不出來。大眾流行和音樂藝術的通行這個哪裡不對,大概就是沒有說到「曲高和寡」和「下裡巴人」平衡的音樂人。如果以內地流行樂壇主流的音樂人為例。
  • 過去一年,這是我喜愛的16張臺灣獨立音樂專輯 | 年終總結之作品篇
    下面就將推薦2019年裡,我個人喜愛的16張臺灣獨立音樂專輯。本文的末尾,還將有額外的新人推薦部分。樂隊的主唱嘟嘟是已休息的「嘴哥樂團」吉他手,他和鼓手AJ都有為藝人演唱會擔任樂手的經驗,樂隊在臺灣那邊的老闆是知名音樂人蔡政勳,在大陸這邊,聽聞樂隊將和北京某大廠有密切合作,應該未來在大陸會有不少發展計劃。
  • 《中國好歌曲》真能帶來獨立音樂的春天?
    好歌曲好聲音並沒有如我們所期待的那樣,使得獨立音樂徹底融入主流音樂圈,鳳凰傳奇玖月奇蹟依舊在主流音樂圈大行其道,霸佔各種排行榜。但至少,它給了大眾一個了解獨立音樂的渠道和入口,拉升了觀眾的音樂審美層次,我們並不是只有排行榜TOP100的歌曲可以聽,還有很多有趣又好聽的音樂風格可供我們選擇,還有那麼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獨立音樂人。
  • VOL.002 | Why Not:20年前的落日飛車【寶島硬地音樂TOP100大賞】
    WHY NOT在當時以獨特清新的爵士音樂風格,在當時的獨立音樂圈享有不小的名氣。這首歌的品質不屬於當今獨立音樂圈的任何一首city-pop的作品,不過當時的WHY NOT卻沒有因此爆紅。(來源:截取自網絡)他們至今也只出過一張同名專輯《無法度按捺》,就如人間蒸發般消失在音樂圈中。
  • 情感 | 臺灣這家"女巫店"紅了二十年,陳綺貞、雷光夏等所有臺灣獨立音樂歌后,都是從這裡成名的
    他們在女巫店等Live House裡,如何銘刻出臺灣獨立音樂的成長軌跡?90年代初臺灣搖滾樂團精神萌芽如今,女巫店已是臺灣live house 表演空間尚存且歷史最為悠久的音樂聖地。這些後來影響臺灣流行音樂圈甚巨的女性歌手,譜寫出一種女巫獨特的清新藝文風格。由於彭鬱晶優先讓女性歌手演唱的潛規則,讓一些創作女歌手特別能夠發揮,當時還特別在每個月訂一天為「女巫會」,當天全部是女性歌手演出,塑造了女巫店獨特的女性搖滾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