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西湖的市民,可能會發現,最近西湖邊的微笑亭,多了幾個好看的「小房子」,這些小房子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
西湖邊微笑亭外出現的「小房子」
全國第一! 杭州市審議通過公共場所AED配置及使用管理辦法
後疫情時代,生命安全已經成為許多人更加重視的內容。疫情,讓我們更重視生命安全,也關注到了公共場所的應急管理體系。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臟驟停猝死的患者高達55萬人,能被搶救回來的不足1%。其根本是應急救援體系的落後以及應急教育普及的缺失。
根據丁香醫生2020國民健康調查,53%的人都對猝死有過擔心,其中有6%的人「經常擔心甚至每天擔心」。
數據反映出的對健康的擔憂,一方面是對社會壓力的無奈,另一方面是對心源性疾病發病後如何獲救的擔憂。在今年11月,通過急救體系挽回生命的案例高達20起,可背後仍然有無數遺憾的案例。
2022年,杭州將迎來第19屆亞洲運動會。屆時,美麗杭州將匯聚各方健兒,佳賓雲集。運動將會融入到杭州人民的生活中,然而運動不可避免的提高了整個社會心源性猝死發生的風險。數據表明,運動猝死案例佔每年猝死總數的80%以上。
「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布設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與普及應急救護技能,建設覆蓋全城的應急管理體系,能有效保護杭州人民的生命安全。
2020年10月26日,杭州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計劃今年出臺。杭州將是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規範公共場所AED配置以及使用的城市。
聖都家裝聯合杭州市紅十字會,悄悄的在西湖邊點亮了幾座「心房」
在最近的兩個月時間裡,杭州多地紛紛開始響應政策號召,但這僅靠政府遠遠不夠,急救培訓和急救設備的普及,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
一個城市每10萬人擁有100-200臺AED才是AED的標準配置規模,而光有硬體的普及還不夠,人人會急救,人人敢用AED才是關鍵。
浙江省紅十字會針對這一社會問題,聯合愛心企業發起了「新城市公益」項目,並榮獲2019年「浙江十大人道主義公益品牌」。目前新城市公益已經在公交小紅生活、湖濱步行街、城管驛站、白馬湖小學等地捐獻AED設備。
而這次,聖都家裝聯合杭州市紅十字會,通過「新城市公益」項目,為西湖邊的微笑亭捐贈了4臺AED設備。現已在柳浪聞鶯微笑亭、湖濱晴雨微笑亭、西湖志願服務微笑亭、曲院風荷(星巴克附近)等公共場所配備完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湖景區的應急救援能力。
另外,配備的AED設備,還具備後臺聯網功能,民眾可以通過掃碼獲取AED地圖,實時查看聯網AED設備狀態、實施查找身邊的AED地址,有效提高AED使用效率。
聖都家裝認為,保護公眾個體生命健康安全,既是企業的公共責任,也是道德義務。聖都希望通過參與並提升公共場所急救事業,為社會提供急救保障。
聖都家裝AED捐贈儀式
杭州市紅十字會授予聖都家裝「人道博愛奉獻獎」
這些「小房子」就像是城市的心房,關乎城市中每一個人的「心動」,我們期待有更多像聖都家裝這樣的愛心企業為生命安全捐獻力量,為心動杭州「點亮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