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為了舞蹈犧牲很多,其實我一點兒沒犧牲,我從小愛裡找到了大愛,一棵樹是我兒子,一隻小螞蟻也可以是我的孫子,一朵花呢也是我的女兒,不是說我是個個體生了孩子才完成人生,才完美。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人生呢有很多完成,我一直深信不疑。」—楊麗萍
6月7日,打開熱搜,看到楊麗萍老師某社交平臺下面的第一條八千多點讚的熱評引發熱議,內容是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兒半女」?而且說這句話的人居然是一個女性?
看完我也是充滿疑惑,究竟是一個三觀多麼狹隘,精神世界多麼匱乏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這樣帶有固化傳統思想的評論,居然有一萬多的人認同
我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悲哀,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女性會認為有沒有孩子是衡量一個女人的標準,這無疑是把女性當成是「生育機器」來看待
最可悲的是,這樣看輕女人的居然是女人自己
我們女人早就不是生育的工具了,沒有生孩子不代表就是失敗
一個女人的自我價值實現絕不是用是否生孩子來衡量的,楊麗萍老師沒有一兒半女,但她是國家一級的舞蹈演員,也是中國舞蹈協會的副主席,可以說是中國民族舞的第一人,她的舞蹈不止得到了國人的認可,還走出了世界,這些成就跟她生不生孩子有什麼關係嗎?
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舞蹈,她是偉大的。為了跳舞,她要保持自己的身材,她堅持多年不吃主食,只吃一些低熱量的素食。她的自律讓現在已經62歲的她,看起來跟少女一樣,她真的美了一輩子,仿佛自帶「仙氣」
身材皮膚狀態的都非常好,你能想像這是一個60歲的女人的背影嗎?
這句話說的是精神上狀態上的,而不是說人的生理年齡的
就像楊老師,她的人生過得很充實,她一個人在蒼山洱海活成仙子,她月亮宮沒有城市的喧囂,也沒有燈紅酒綠的糜爛;日常如詩如畫,生活美如仙境;只有依山傍水的愜意和詩情畫意的美景。
這不知道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有著自己喜歡的事業,將生活也變成了自己所喜歡的樣子,像她這樣的女人簡直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也活出了一個女人最美的樣子。
我們不說楊老師的成就,一個普通的女生一輩子平平淡淡的自己過一身,不結婚不生孩子
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自己的自由,這又有什麼過錯?
不禁讓我想起來之前看過一本書《人間便利店》,女主人公古倉惠子被大多數人視為「異類」,因為她在便利店兼職了18年,到了30歲也沒有結婚
確實在大多人眼裡,一個正常人一定要有一份「正經」的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該結婚生子
就像惠子自己說的:「我明明沒給任何人添麻煩,只不過因為我是少數派,所有人就能輕易地強姦我的人生。」
惠子在便利店找到了自我的價值,讓她的工作充滿了熱情,這個熱情讓她一幹就是18年...
「就在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成為世界的零件。我感覺到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個身為世界正常零件的我,在這一天,確確實實地誕生了。」—《人間便利店》
後面她為了要迎合主流社會,辭去了便利店的工作,找了一個流浪漢來扮演自己的丈夫
所有人都說她變正常了,可是只有她自己是不快樂,不自在的,她感到迷惘、恐慌和無助
可能我們也是「惠子」,也曾因為周圍的變化產生焦慮,想去迎合大眾,但是人生百態,何必費力合群,不要被所謂的正常不正常所壓制,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就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被這樣那樣標準去定義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是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我們像是一個個從工廠裡生產出來的機器,被人議論。
人生本來沒有標準,沒有應該活成什麼樣子這種規定,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是每個人的的選擇。
我們很多人會選擇隨波逐流,是因為這樣能降低風險,人在基因層面上就是欠缺安全感的動物,我們會通過從眾來降低風險,讓自己處於安全處境。
有了前面這麼多人做參照,按照他們的路走下去,那麼結果也不會有多少偏差
人之所以會從眾,不僅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還擁有著天生的惰性。
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我們不願意去探求事情的真相,不願意去探索最合理最有利的選擇,而是採用一種從眾的選擇,讓自己處於有利的狀態。
所以能活出自己,對自己的人生有探索精神,做不一樣煙火的人,才更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