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兩則奇事,完美詮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老話的真諦!

2021-02-13 拾讀i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說兩個清代奇事跟您各位上眼,其中一悲一喜,倒也值得玩味。

                                              

話說古代小兒「出痘」,謂之「出花」,常有孩童因此而夭折。同治年間,河間府一處村落中有兄弟二人,各自娶妻生子,兄弟二人常年在外給人打長工,極少回家,家中事務交由女人打理。

                                              

                                              

兩家只隔一堵院牆,妯娌之間並不融洽,經常為瑣事拌嘴,隔著院牆互罵。兩家的孩子天真無邪,卻經常在一起玩耍,根本沒有因為母親之間的隔閡而淡薄堂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

                                              

某年,兩家的孩子分別「出痘」,弟婦之子出痘較重,幾度陷入昏迷,氣若遊絲,只怕性命不保。嫂子之子出痘較輕,雖然身體虛弱,但沒有性命之虞。嫂子聽聞弟婦之子已經水米不進,只怕再過一兩天便要夭折。

同為人母者,卻根本沒有同情心,身為嫂子不但不為弟婦之子將要夭折而感到悲傷,反倒沾沾自喜,說是那女人活該,若非長期跟自己拌嘴,又何至於連累兒子早死。

                                              

只是逞嘴舌之快倒也罷了,居然殺雞燉肉,故意讓香味飄到隔壁院中,並故意大聲炫耀,說什麼自己的兒子有肉吃,有人的兒子這輩子也別想吃肉了。

                                              

這一夜,嫂子夢到一個提著花籃賣花的老太太,她見鮮花豔麗,於是上前挑選,誰料弟婦突然出現,也過來挑選。明明有朵最豔的鮮花被她看著,卻被弟婦先奪過去,她從夢中氣醒,認為這不是什麼好夢,準備清晨找人「解夢」。

                                              

哪知清晨起來之後,發現兒子身上的痘皆下陷,兒子昏迷不醒,如何也叫不醒,到了傍晚,竟一命嗚呼。而弟婦之子,卻死中得活,逐漸有了精神,先是可以開口說話,接著能下地走動。

                                              

如此一番變故,讓鄰居好不奇怪,有人認為人生無常,生老病死都屬正常,沒有什麼稀奇。

有人則認為是嫂子心歹,當著矬子說短話,見別人家逢禍事,不但不去關切,反倒恨人不死,似這種行為,容易激怒神靈,於是罰她的兒子替別人的兒子去死。至於誰說的有理,全憑個人觀點,沒有什麼好爭論的。

但眼見別人有難,不去關心也就罷了,起碼不要再給別人的傷口上撒鹽。正如郭德綱所說,在別人喝湯的時候,你能吃上肉,你不吧唧嘴就是善良。一則故事說完,興許有朋友意猶未盡,且聽我再說一個,這則更有意思。

話說清同治年間,揚州有個陳姓書生,陳生早年喪父,與母親熊氏相依為命。陳生到了娶妻的年齡,母親與娘家弟弟商議,將弟弟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為妻。

婚後,小夫妻夫唱婦隨很是恩愛,兒媳對待婆婆十分孝順,一家人和和美美,羨煞旁人。某年,媳婦突然病倒,手腳無力,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陳生一心考取功名,終日苦讀,根本無暇照顧病妻。

婆婆心疼兒媳,於是將兒媳攙扶到自己的屋中居住,為得是可以隨時照顧兒媳。一夜,婆婆在睡夢中被濃煙嗆醒,睜眼觀瞧,只見火光熒熒,一隻大老鼠的嘴裡託著一根冒著火苗稻草在房梁上亂竄。

婆婆隨即大聲呼救,陳生聽到呼救聲,衝到屋中,先將母親背出,接著在趕來救火的鄰居的幫助之下,又將妻子救了出來。剛把人救出,房梁就被燒斷,若稍遲一步,只怕陳生之妻就要葬身火海。

慶幸之餘,陳生不禁感嘆,若不是兒媳孝順,婆婆有心,只怕二人之中必有一人要因這場無名之火而遇難,只道是禍患常起於細微,平時做人做事多存一分善念,或可抵消一次劫難。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義在於,目標依然存在,但模糊化成心中一盞明燈,指引前行的北鬥星。當下但行好事的動力則是,我們現在有機緣做這件事情。

任何事都有因緣,因是你有機會由明燈指引到達目的地,緣是此時此刻你有機會為之努力。緣分得來不易,但人往往不珍惜當下的緣分而過分執著於遠方的目標,越走越迷失。

相關焦點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想清楚這四句話,難得糊塗過日子
    所以阿文覺得,人生就是稀裡糊塗的過,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想清楚這幾句話,過得開心一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增廣賢文》裡就說過,「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的時候,想的太多,想的太長久了,並不是啥好事。我們就問他為啥呢,他說萬一創業失敗怎麼辦,即使成功了,後來守不住財富怎麼辦,跟他聊天的時候,就是一萬個想法。這種人,就屬於典型的,想的太多了,而做的太少了。很多年輕人,也有類似的問題,他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總是想著,萬一是夕陽行業怎麼辦,這不是努力白費了嗎。
  • 老祖宗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出自明代的《增廣賢文》, 但是這句話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但行好事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去看結果,這個好事並不是指的好人好事的意思,而是讓你專注眼前事情,專注於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早出自哪裡?作者為何很少被文學家提起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很洋氣的名句,它被廣泛用在各類畢業典禮上,它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此文藝風的句子,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是現代人寫的,其實不然。它最早是出自五代時期的宰相詞人馮道。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這首詩從文學水平上,顯然是無法與唐代的詩壇高手相提並論的。
  • 郭德綱寫的家訓,結尾處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但有幾句話要說清楚。藝人分幾類,相隔種種。一是普通藝人,有一技之長,憑能耐吃飯。一是演員,知名度高,但不代表藝術高,此類要兩說。一是角兒,何為角兒?其中有命有運,要知因果、懂善惡,我兒且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家訓作為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是一個家庭對其子孫後輩為人處世、持家傳業的教誨。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第一、俗語出處及意義這句俗語出自唐代詩人馮道,創作的詩歌《天道》詩云:「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 古人為什麼說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是不是太消極了?
    摘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問:師兄您好!您說能影響命運的三個要素「福、力、戒」,其中的「力」你能仔細說說嗎?怎麼運用這個「力」才恰當好處?您又是如何看待「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的呢?謝謝師兄!答:1、這個力,指個人能力、包括積極向上的心態、強大的心力、自信力、技術、人際溝通能力、勤奮、專注、領導能力,及種種別的能力……2、力有不同的方向,不一定非得有領導力才能成功。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的人感情炙熱,有的人感情淡薄,有的人心靈脆弱,有的人內心堅韌,有的人品行端正,有的人品行惡劣。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人生。春去冬來,花謝花開,四季輪迴,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定律,大自然賦予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生命歷程,而我們人類的這場人生,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也是一場不斷適應和磨合的修行。
  • 叢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夢想無法阻擋叢飛,是一個已經去世多年的歌手,作為一個歌手來說,叢飛並不是一線明星,但他卻擁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這一切是因為叢飛熱心慈善,資助了許多貧困學生,付出良多,因此人們對他讚賞不已。可是,對叢飛來說,這一切已經沒有意義,叢飛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的,對於叢飛一家人來說,「好人有好報」這句話,顯得十分令人心寒。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或許你第一次聽到某句俗語的時候覺得它很有趣,當你之後再品味這句俗語的時候,又會發現短短一句俗語包含了很多內容。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出來,他們那時候的生活水平遠不如現在,於是他們創造出一句句的俗語,以此來啟發後人,讓後人們少走人生的彎路,從而讓他們更好地生活。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分享的這條俗語,說的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見字如面》郭德綱寫給十八歲郭麒麟的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當然,這八個字並不是對所有人都一樣殘酷;這八字真言向來就使用於落井下石。當你有名有利時,這八字真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威脅;只有當你落魄,或是在打拼階段才能有真切的感受。但,能熬過這八字真言的考驗的時候,後面的路也就不會那麼難走了。
  • 《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怎麼理解呢
    《增廣賢文》是明朝時期編寫的警世恆言,其中有一句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怎麼理解這句話呢?下面就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下。1、接觸僧道極易放棄家庭與功名,與光宗耀祖不符。《初刻拍案驚奇》之中,觀音庵趙尼姑不僅自己與小混混卜良經常行苟且之事,還應卜良要求,對巫娘子下藥,幫助卜良騙奸了巫娘子。不僅如此,她還教唆二十多歲的徒弟本空,陪客人賺錢,真是汙穢至極,哪還有一個尼姑的樣子?4.
  • 說多錯多,做人要低調,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人要低調,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在公司認識的一位副主任,教育行業的人比較高調一些,他們也有些衝突,我對他們都很尊敬,不過也沒什麼意見,在任何場合都很和諧以這個項目為例。假設你是某集團公司副總或者直接領導。需要面對一個項目,需要安排人力物力等等一系列資源,或者確實的項目經營核心。你當領導或者下屬,手上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手。你覺得有哪些因素?想要當領導,第一,你得有領導的條件。
  • 2020運輸人影響力互助獎渠勝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是身邊人的不理解沒有讓渠勝華灰心喪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堅持初心,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握上方向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就是一位運輸人的家國情懷。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德佑新人的快速成長之路
    「雖然爭取到的客戶有限,但這也是一段難得的經歷,拼搏進取嘛。」姚傑笑著說。南京德佑寧工新寓店部分經紀人03「姚傑在不在啦?」「姚傑在不在啦?」每一次,門店傳來這句招呼聲,寧工新寓店的小夥伴就知道,這是客戶羅叔叔又要找姚傑「嘮嗑」。羅叔叔隔三差五就會來趟門店,他一來,姚傑就帶他進會議室,為他解疑答惑、嘮嘮家常,一談就是一上午。時間一長,兩人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姚傑需要回復其他客戶的疑問時,直接當著羅叔叔的面接聽電話。
  • 奇妙博物館: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最近看了《奇妙博物館》《人類博物館》兩部短劇,看完後的就是非常爽,《奇妙博物館》是比較容易令人細思恐極的一部,諷刺意味比較濃,總結了一下80集(除19集),大概是旨在告訴世人不該佔的便宜莫要佔、不該做的事情莫要幹、是你的責任就好好擔,一句話解釋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間是真的有因果報應的,你別不信。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水滸中的「張良」「範蠡」
    張良,範蠡就是其中典範,這兩個人出身低微,憑藉不世之材,輔佐帝王成就霸業,居功至偉,又不貪戀權勢急流勇退,歸隱山水,安度晚年可謂千古之智者! 朱武出場是少華山的大寨主,水滸中出場最早的頭領之一,手下是跳澗虎陳達和白花蛇楊春,還有五七百個小嘍囉,人多是好事,可消費也大呀,陳達下山搶糧食被史進捉了,朱武是個講義氣的人,得知自己的兄弟被抓,馬上要想法子把他救出來,知道憑自己和楊春肯定打不過史進,他看出史進是個有江湖夢的熱血小青年,決定用苦肉計感動史進,他和楊春自縛跪在史進面前說,我們兄弟三人結義誓要效仿劉關張
  • 大叔謹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不,跑完步回到家,七點整,快速的衝個澡後立即給老婆大人做網紅早餐。然後小心翼翼「伺候」用膳,誰讓人家按月開工資呢?再然後鍋碗瓢盆叮叮噹噹刷洗一遍,收穫今天的第一個贊!問了句,老人家小聲笑著說是核桃!自家院子裡栽種的,剝掉青綠色的外皮,裡面就是平常看到的那種山核桃!你們城裡人買的都是去皮後晾乾過的!核桃,我豈能不認識!但還真是頭一次見到其「原始面貌」!好了,聰明的中年大叔計上心來!都給我裝起來吧,連枝帶葉多少錢?
  • 朋友圈32條感悟說說:往後餘生隨遇而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也就這一生,將運氣用在對的人身上,才不辜負這一場。7. 我安安靜靜的時候是為了讓思想活躍,我活潑好動的時候是為了讓精神寧靜。8. 保持健康年輕的心態人就不會那麼累,願餘生不為瑣事擾,只一笑而過。9.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日子就是:酸甜苦辣與你分享,三餐四季與你共度。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這幾天無意中看到一條微博,鄧超在微博上回應了一位叫小琴的素人,稱自己在節目裡是第一次開出租,過於緊張,忘記了打表了,為表達歉意,自己可以報銷小琴一次的打車費,不限時間地點和金額。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德佑新人的快速成長之路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
    「雖然爭取到的客戶有限,但這也是一段難得的經歷,拼搏進取嘛。」姚傑笑著說。  姚傑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也確實在堅守範孝東這一原則。每一次,門店傳來這句招呼聲,寧工新寓店的小夥伴就知道,這是客戶羅叔叔又要找姚傑「嘮嗑」。  羅叔叔隔三差五就會來趟門店,他一來,姚傑就帶他進會議室,為他解疑答惑、嘮嘮家常,一談就是一上午。  時間一長,兩人之間形成一種默契。  姚傑需要回復其他客戶的疑問時,直接當著羅叔叔的面接聽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