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灰兔視角」籃字輕鬆關注我們
保護生態環境 敬畏自然 關愛鳥類
第57期 | 棋逢敵手
發布日期:2020.08.25.
▲ 拍攝作者:袁長徵
作品名稱:《棋逢敵手》
拍攝器材: 尼康 D 5,400mm/2.8f ,
拍攝設置:光圈3.2f,速度1/1600s,lS05000
拍攝地點:雲南盈江9號塘
拍攝時間:2018年11月
拍攝感言:記得這是第一次出遠門,拍攝鳥。最近天氣太熱,在家,翻冰箱。老片重修。
編委感言:非常感謝!袁長徵老師在高溫下,為我們《灰兔視角》微刊提供優秀作品。作品中的「咬鵑」鳥,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鳥類,沒有現存的近親。它們的皮膚非常脆弱,而且羽毛也很容易被破壞,即使是用手輕輕的觸碰也可能會導致羽毛脫落。咬鵑是森林和林地最原始的鳥類。它們主要的食物是昆蟲和其他小型動物。這種生活在新大陸的物種還會吃大量的果實。咬鵑天生適於在樹上生活。它們短腿基本上無法走路,短而圓的翅膀和長長尾卻使其在空中遊刃有餘,甚至能做短暫停,這對於從葉簇中或樹枝上摘取果實,捉小動物都很有幫助。結實(喙緣通常成鋸齒狀)的喙可咬碎堅硬的果實殺死小獵物及在朽木或白蟻窩中鑿穴營巢。其鳴聲在聽來不夠悅耳動聽,卻可穿透茂密的植被播很遠的距離。而伯勞,這是我們都熟悉小猛禽。二鳥相遇,真是「棋逢敵手」。到底「鹿死誰手」有機會聽袁老師下回分解!
(趙康榮撰文)
▲ 拍攝作者:林偉鳴
▲ 拍攝作者:蔣正平
▲ 拍攝作者:容家驊
▲ 拍攝作者:倪行達
▲ 拍攝作者:劉軍
優 秀 作 品 欣 賞
▲ 拍攝作者:蔡國彪
▲ 拍攝作者:高曉光
▲ 拍攝作者:胡頌恩
▲ 拍攝作者:華靜
▲ 拍攝作者:計幼明
▲ 拍攝作者:靳懷李
▲ 拍攝作者:陸建南
▲ 拍攝作者:陸麗芬
▲ 拍攝作者:呂平
▲ 拍攝作者:沈志強
▲ 拍攝作者:王翠英
▲ 拍攝作者:王潔
▲ 拍攝作者:王祖智
▲ 拍攝作者:葉桐林
▲ 拍攝作者:虞衛國
▲ 拍攝作者:張躍偉
▲ 拍攝作者:陳宜方
▲ 拍攝作者:狄延金
▲ 拍攝作者:丁須榮
▲ 拍攝作者:傅鵬龍
▲ 拍攝作者:韓建偉
▲ 拍攝作者:雷平
▲ 拍攝作者:梁慶和
▲ 拍攝作者:陸濤
▲ 拍攝作者:瞿慰民
▲ 拍攝作者:王學輝
▲ 拍攝作者:吳建成
▲ 拍攝作者:吳少鋒
▲ 拍攝作者:楊廣貴
▲ 拍攝作者:趙少明
▲ 拍攝作者:鄭建雄
▲ 拍攝作者:周皓
▲ 拍攝作者:顧金龍
▲ 拍攝作者:何躍進
▲ 拍攝作者:劉劍鳴
▲ 拍攝作者:陶榮根
▲ 拍攝作者:王蓓懿
▲ 拍攝作者:王健
▲ 拍攝作者:楊秀明
▲ 拍攝作者:姚朋明
▲ 拍攝作者:何建民
▲ 拍攝作者:何明楊
▲ 拍攝作者:王志華
▲ 拍攝作者:朱大慶
編 後 感 言
關於《青西水雉專輯》優秀作品的徵集公告
青西郊野公園屬於青浦區西部的金澤鎮,面積大約有22平方公裡,東至山涇港、規劃路,西至練西公路,南至南橫港,北至澱山湖,於2016年10月開園運營。青西郊野公園離上海市區約有50公裡的距離,屬於「遠郊的郊野公園」,作為上海唯一以溼地為特色的郊野公園,園內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積被水面覆蓋。公園內物種資源十分豐富,湖、灘、蕩、島縱橫交錯,溼地、湖泊、河流、森林形成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多樣化的水生生物物種更是堪稱上海天然的本土水生物種基因庫。青西郊野公園以大蓮湖為中心,在湖的偏南區域還有一個蓮心島,這裡有生態保育區、水鄉農田示範區以及漁村休閒體驗區,並且還保留有自然村落。公園免費對外開放,其中保育區免費不免票,可至現場領票入內。青西郊野公園也是眾多鳥類的重要棲息地。目前已知的鳥類達到了185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39種,如藍翡翠、黑耳鳶等。水雉,又名水鳳凰。民間稱其為凌波仙子。隨著青西最美荷塘裡的荷花初放,水雉家族也來此築巢安家。它們成雙入對,盡心繁育後代。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攝鳥愛好者。從6月初至8月中旬,青西郊野公園共接待粉絲數萬人次。每日盛況空前。為答謝廣大攝友對青西水雉的關注和厚愛,也為感謝廣大攝友為青西水雉的拍攝所作出的貢獻。經青西管理團隊提議,攜手《灰兔視角》編委會。共同出刊一期《青西水雉專輯》的特刊。並向廣大攝友徵集優秀攝影作品。
一,徵集時間: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9月20日止。
二,作品要求:
從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底,在青西最美荷塘及青西公園周邊拍攝的水雉優秀作品。(凡在鳥網及其他攝影網站得到的精華以上榮譽的作品請註明)。
三,投稿方式:
1,《青西郊區攝鳥群》群主陸文忠小窗。2,投稿郵箱:lct56@qq.com 183445629@qq.com 二個郵箱均可。 每人限投5張作品。(之前在群內發表過的作品可以再投,重複無效。)
四,本次專輯不設獎項,旨在交流學習。入選作品將在2020年10月作為《灰兔視角》的特刊予以發表。
敬請廣大攝友踴躍投稿,積極參與。
組辦:《青西郊區攝鳥群》,《灰兔視角》編委會。2020年8月25日
鄭重聲明
本文發表的所有圖片,其版權為攝影作者所有,未經其本人同意,切勿擅自使用!
我們都是攝影愛好者,我們在拍攝中尋找快樂!我們不比拼器材,我們尊重大師,不迷信權威,努力學習前後期,熟悉自己手裡器材,使之發揮最佳效果!我們不比拼鬥圖,更多的是互相交流學習!如果你也喜歡攝影,你也贊成我們的觀點,熱衷於生態攝影,敬請你關注微信公眾號《灰兔視角》、並加入我們的「行知生態攝影」群!
《行知生態攝影》群簡介
為使攝友們更好地愛鳥,拍攝鳥,交流鳥情和拍攝鳥的心得體會!2017年設立本群作為愛鳥攝友交流平臺。本群為攝友們提供全方位的攝影作品來此平臺交流!隨著攝友的不斷增加,群裡的老師百花齊放,精彩紛呈!大作佳作源源不斷!單純的鳥群的名字無形中限制了攝影大師、攝影達人、攝影愛好者的加入。2018年本群改名為《五湖四海攝影人》群。隨著行知公園鳥點的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攝影師要求加入群。為方便群友的識別。現將群名改為《行知生態攝影》群。我們的原則是:在群內的老師,無論年齡大小、社會地位高低、擁有器材好壞、攝齡長短、攝技高低、大家一律平等!我們的宗旨是:通過本平臺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資源共享、互相幫助!我們的目標是:鍛鍊身體!尋找身邊的美好!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希望攝友們對完善群的建設多提寶貴意見!由於《行知生態攝影》群深受攝友們喜愛,目前群人數已滿500人上限。為滿足廣大攝友需求,將《行知生態攝影》群改名為《行知生態攝影》壹群。已增設《行知生態攝影》貳群。敬請老師們注意!謝謝大家對於《行知生態攝影》群和《灰兔視角》公眾號的關注!關注微信公眾號《灰兔視角》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加群主微信
並註明要求加入「行知生態攝影」群
有群主邀請加入「行知生態攝影」群
主 編:趙康榮
編委
沈濱 陸濤 王幸明 張家裔 王翠英 王蓓懿
( 名字排序不分先後)
2020年8月18日
戰略合作夥伴《大家影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