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響:珍貴的歷史錄音-阿炳演奏的三首二胡曲

2021-03-03 中國二胡藝術網


二泉映月

一泓悲愁映泉月,餘音繞梁尤未絕。當年來自北京的藝術家特地趕往無錫為阿炳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絲錄音帶錄製的留守曲子,可謂藝海遺珍。當時阿炳已盲,也已兩年多沒有操琴,他只是用借來的樂器稍加預練,所錄的這些曲子全部一次通過。因為鋼絲有限,可惜的是阿炳最得意最精彩的曲子「梅花三弄」等並沒有被錄音,雙方原本約定日後再錄更多的曲目,可惜阿炳數月後便病發,吐血而亡。幸運的是阿炳給我們留下了六首樂曲,三首琵琶曲三首二胡曲。分別是《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和《龍船》。儘管在1950年那架簡易的鋼絲錄音機只搶錄下了阿炳的六首樂曲,可是這六首樂曲已經足以讓人們感受到阿炳在二胡和琵琶演奏上的功夫和神韻。尋找大師的閃光足跡:阿炳(華彥鈞)

導演: 周椏
編劇: 唐淑豔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點擊下一行「閱讀原文」有更多二胡資料

支持我們,請點讚賞。

相關焦點

  • 道士阿炳:才情世無雙,奈何入紅塵
    也許命運給阿炳的磨難,正是成就他那些動人心魄樂曲的緣由。這張沒有表情的臉龐如同墨鏡背後的瞎眼一樣深不可測,這個賣藝為生只有三年詩書背景的瞎子道士,他的音樂卻能讓人感慨萬千!歷史珍貴錄音原版的錄製是用無錫電視臺擁有的當時較為罕見的美國產的威伯斯特鋼絲錄音機錄製而成。
  •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有多偉大?日本著名音樂家:應該跪下來聽
    讓小澤徵爾聽了如此激動,這首傳統音樂就是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創作者是瞎子阿炳。瞎子阿炳,原名華彥鈞,出生地江蘇無錫。一首悠悠揚揚的二胡《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被譽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巔峰,被人們稱為最能代表傳統音樂的代表作品。阿炳是如何創作《二泉映月》,這裡面又有什麼坎坷經歷?
  • 《絕響》復活20世紀珍貴琴聲
    與會嘉賓張漢麟介紹《絕響》策劃、出版過程。北京正麟公司 供圖 本報訊 (記者李國生)7月1日,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發布會在京舉行,20世紀78位已故琴人的600餘首曲目的珍貴錄音和錄像重新面世。
  • 【音樂百科】阿炳與二泉映月
    它從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結構,經歷了久遠的年代才得以形成,華彥鈞稱之為「依心曲」或「自來腔」。在1950年夏天,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等人在民間音樂的「搶救」性採風中,為其錄製了鋼絲錄音,並與華彥鈞先生商榷,定名為《二泉映月》。    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 《絕響》收錄珍貴大師琴音
    《絕響》收錄珍貴大師琴音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06 星期四     早報文娛專訊 7月1日,音像製品《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簡稱 《絕響》)發布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 阿炳|聽什麼?
    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次課堂上,曾給學生播放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錄音。這段錄音是1950年由楊蔭瀏、曹安和先生在他們的老家,也是阿炳所生活的地方無錫錄製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段錄音,「二泉」才從一位流浪藝人的手底下流入新中國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裡,在半個多世紀的傳播、無數演奏家的傾情演繹下,成為民樂典範。
  • 阿炳:被花柳病弄瞎雙眼,晚年落魄自盡身亡
    不一樣的阿炳:吸食鴉片、賭光道觀、被花柳病弄瞎雙眼。你所不知道的阿炳:五毒染身,被花柳病弄瞎雙眼,晚年落魄自盡身亡。1/子承父業阿炳本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他的父親華清和是雷尊殿的當家道士,1893年8月17日,阿炳就出生於父親當家的雷尊殿。
  • 溫州馬家成就琴聲"絕響",89歲高齡的他留下6首琴曲
    馬壽洛89歲高齡留下6首琴曲  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簡稱:《絕響》)收錄了78位老琴家的645首珍貴曲目和61段珍貴錄像,共86張CD、DVD,同時配套出版《絕響》一書。《絕響》收錄時間跨越整個20世紀,收錄地域放眼世界,填補中國古琴音樂史的空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古琴歷史音像集合型出版物。
  • 瞎子阿炳:寡婦與道士的兒子,父親去世前是天堂,隨後卻墮入地獄
    —小澤徵爾二胡作為我們民族的傳統樂器,其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能力也是極強,所以傳統民間藝術家都喜歡用二胡演奏音樂。阿炳的同學覺得阿炳沒有父母,於是一直欺負他,所有人都認為阿炳是野種,對他投以鄙夷的目光。在那時候阿炳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只有一個師父華清和。為了排解阿炳的寂寞,華清和還教阿炳學習樂器,像二胡,琵琶等。
  • 中國民族音樂最經典的曲目和大師錄音都在這裡了
    該典藏套裝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文藝音像電子出版社聯合龍音製作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收錄了千百年來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史中,不同時期、不同樂器演繹的最經典的代表曲目共計370首,囊括20世紀初葉至今220位的音樂大師的錄音。
  • 最值得珍藏的古琴音像 |《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
    61 段古琴錄像-1 冊卡書12張DVD39萬餘字-1本書籍-1本目錄別冊滑輪拉杆箱1個 重31斤2017年7月1日《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發布會圓滿舉行,整個20世紀的琴人以及組織等了將近一百年,終於有一部初具規模的近現代古琴歷史音像集成類型的作品出現。
  • 嘉慶差點讓二胡絕響 《江河水》曾令小澤徵爾痛哭
    古代又稱為「奚琴」、「嵇琴」,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作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員,二胡如今在全國各地都達到相當普及的程度,在民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亦是各族音樂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  話歷史  發源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 民間琵琶大曲《龍船》 林石城改編 | 演奏:武漢音樂學院 周紅教授
    第一條龍船(甲)上演奏的鑼鼓段,是「鬧場」中的一部分。它們包含有「長槌」與「七花」等。第二條龍船(乙)上演奏的鑼鼓段是京劇鑼鼓中的片段。如果聽一下這段演奏錄音的話,可以清晰地聽到「匡、切、代、切,匡、切、代、切,代切代代匡,代切一代匡,伯切代匡」的鑼鼓點來。
  • 盲人音樂家阿炳:眼瞎因抽大煙所致,亡故原因一直都是個謎
    瞎子阿炳,本名華彥鈞,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阿炳的身世十分糟糕,而這也成為了造成他後來失明的最根本原因。  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是無錫雷尊殿道觀的主道士,不僅精通風水、道法,更是一位音樂奇才,掌握包括笛子、二胡在內的各類樂器,能夠演奏動聽的音樂,經常能吸引附近的百姓前來圍觀,而阿炳的母親正是被吸引來的人之一。
  • 阿炳的悽慘人生:道士和寡婦的私生子,抽鴉片逛青樓,晚年很悽涼
    眾人皆知《二泉映月》和瞎子阿炳,阿炳將自己的一生寫進這首曲子裡,嘔心瀝血,傾盡了自己所有的情感。這首曲子時而沉靜,時而躁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沉靜深沉時似有人在耳邊低聲絮語,將自己的一生娓娓道來,躁動激昂時有如杜鵑泣血,有如在向上天喋喋不休地質問命運的不公。眾人知阿炳的命運悽慘,大多是通過《二泉映月》這首曲子,阿炳的命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他為何會雙目失明?
  • 趙婷:葉永烈的「絕筆·絕響」與「專藏」
    許多人「認識」葉永烈源自60年前他20歲時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其中葉永烈寫了163個),其實,這位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寫作狂人始終筆耕不輟,勤奮且高產,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直至身後亦有新作問世——《歷史的絕響:名人書信背後的如煙往事》近日由天地出版社正式出版。
  • 薩蒂的《三首梨形曲》
    筆者所知的關於薩蒂的中文專著只有三本:由德國學者格蕾特·魏邁爾著、湯亞丁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薩蒂》;法國學者安娜·雷伊著、段麗君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薩蒂畫傳》;劉瑾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薩蒂研究——風格、技術與價值》,而且這三本書中的前兩本目前已經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