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差點讓二胡絕響 《江河水》曾令小澤徵爾痛哭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欄目主持 穆晨曦

  □講解嘉賓 朱曉生

  中國二胡協會常務理事大連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名家名曲

  劉天華:《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良宵》、《閒居吟》阿炳:《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

  劉文金:二胡協奏曲《豫北敘事曲》、二胡協奏曲《三門峽暢想曲》、《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幹》、《梁祝協奏曲》、《長城隨想》

  黃海懷:《江河水》魯日融:《迷胡調》、《秦腔主題隨想曲》、《歡樂的秦川》、《採花》、《搖籃曲》、《曲江吟》周維:《葡萄熟了》

  吳厚元:二胡協奏曲《紅梅隨想曲》

  朱昌耀:《江南春色》、《蘇南小曲》、《歡慶鑼鼓》

  陳耀星:《戰馬奔騰》、《陜北抒懷》

  張曉峰、朱曉谷:二胡敘事曲《新婚別》

  陳剛、 何佔豪:《梁山伯與祝英臺》

  譚盾:二胡、揚琴二重奏《雙闕》

  「奚人作琴便馬上,弦以雙繭絕清壯。高堂一聽風雪寒,坐客低回為悽愴。聲如洞簫亢如歌,眾音疑是此最多,可憐繁手無斷續,誰道絲聲不如竹。 」 ——劉敞

  二胡,是我國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最具中國氣質和韻味的拉弦樂器。古代又稱為「奚琴」、「嵇琴」,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作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員,二胡如今在全國各地都達到相當普及的程度,在民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亦是各族音樂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

  話歷史

  發源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奚族,當時稱為「奚琴」。奚族,在南北朝時稱庫莫奚,是居住在我國東北西拉木倫河流域的一個部落。唐末之時,一部分奚人西徙媯州(今河北省懷來縣),別稱西奚,五代十國時,東、西奚漸與契丹人相融合。

  宋代音樂理論家陳暘所著的《樂書》(卷一二八)中載有:「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鞀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 」據陳暘所考,胡琴當為唐代末年我國北方西奚所用的一種樂器,它是在古代彈弦樂器弦鞀的基礎上衍變發展而成的,其演奏方法與軋箏相似,完全是受到唐初漢族軋箏的影響所致,不同之處是胡琴只有兩條琴弦,軋時竹片不在弦的上(外)面而處於兩弦之間。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所寫「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一向是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的重要證據之一,雖然有學者認為這裡的「胡琴」並非指二胡的前身拉弦樂器,而是指由胡部所傳入的彈撥樂器,即今天的琵琶。但朱曉生表示,根據各種記載,二胡在唐代已經傳播開來,卻是不爭的事實。盛唐時期,詩人孟浩然也在《宴榮山人池亭詩》中記述道:「引竹嵇琴入,花邀戴客過。 」

  南宋的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二弦,一竹片軋之,其聲清亮」。因為《事林廣記》屬於民間百科全書,所以其所說的「嵇康制嵇琴」就如同「阮鹹制阮」的傳說一樣,其實並不屬實,只是一種對歷史上音樂大師的追憶和美化而已。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在現當代影響日漸深遠,隊伍逐漸擴大,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樂器。然而最初亮相於中華大地的二胡,只是幾絲偶爾飄過長安、跌落灞橋的大漠飛聲,並未能進入漢族器樂的主流。直到北宋,歐陽修在《試院聞奚琴作》詩云:「胡琴本出胡人樂,奚奴彈之雙淚落」,二胡在眾多樂器中仍是被邊緣化的胡樂。到了元代,胡琴不僅開始在宴樂中用於獨奏或合奏,還廣泛用於軍隊的演奏活動中。《馬可·波羅遊記》中曾記載:「韃靼人又有一種風俗。當他們隊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時候,他們唱歌合奏他們的二弦琴,極其好聽。」至明代時,二胡真正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弓弦樂器,在「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元史·禮樂志》)的基礎上加上了圍定弦長的千斤,與今形制已大體相同。

  說形制

  「二弦」惹怒嘉慶險些絕響

  朱曉生介紹說,二胡和其他弓弦樂器的構造基本相同,分為琴杆、琴筒、琴軸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為竹製外,其他部件均為木製。琴筒主要分圓八角和方六角兩種,此外還有扁圓筒、圓筒等形制。琴筒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金屬弦,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泛音、顫音、滑音、撥弦等;右手有連弓、分弓、頓弓、跳弓、顫弓、飛弓、撥奏等。

  作為繼古琴之後中國民族樂器之王的二胡,與古琴有著截然不同的品質和身世。古琴音色清空寥落,幽遠深沉,與志存高遠卻往往為俗世不容的文人雅士契合,而二胡不但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市井樂器,而且還是出自「化外之邦」的北方奚族之手。在二胡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人間神器般的「焦尾」、價值連城的「春雷」。

  由於種種因素,二胡在中國古典音樂史上,非但缺乏古琴那龕壁供奉般崇高的地位,而是流落民間,潦倒街巷,更曾幾起幾落,備受政治風雨摧殘。滿清王朝入關後,中國民族鬥爭異常激烈,對異族統治的刻骨之恨與統治者的殘酷鎮壓在清朝中前期達到了高峰。這種嚴酷的政治氣候不光表現在刀光劍影的沙場,更反映在對字意、語音的無邊臆想甚至是歪曲和捏造上。清仁宗嘉慶即位之後,太上皇乾隆久未還政,一時形成二皇共政的局面,這成了平庸的嘉慶的一大心病和隱痛。戲曲唱腔中的「二簧」似有影射「二皇」之嫌,就被看作是對嘉慶的不敬;二胡上的老弦、子弦——亦稱二(兒)弦,又沾惹了「二皇」。更有甚者,若是在演奏二胡的過程中斷了老弦或者子弦,那簡直是要遭殺頭的大禍。於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胡琴聲喑,樂師改弦,二胡在中華大地幾近絕跡,二胡創作史留下了一段觸目驚心的空白。直到晚清各種矛盾激化,朝廷無暇顧及這些細枝末節時,咿咿呀呀的胡琴聲才從梨園的高牆內重新傳了出來。

  表音色

  聲如洞簫亢如歌 千百年來多悽楚

  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點,發出的聲音極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聲。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一方面取決於它的內外定弦的音高與弦的張力適宜,另一方面是由於琴筒的一側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時無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運弓,即可發出平和柔美之聲。朱曉生表示,二胡最大特色是它的歌唱性,唯有西方的小提琴可以與之相比,它善於敘事,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關於此點,宋代劉敞詩中有著生動的描述:「奚人作琴便馬上,弦以雙繭絕清壯。高堂一聽風雪寒,坐客低回為悽愴。聲如洞簫亢如歌,眾音疑是此最多,可憐繁手無斷續,誰道絲聲不如竹。 」

  胡琴種類繁多,二胡是其中應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稟性特異的板胡、圓潤渾厚的中胡、低沉壓抑的革胡,高亢清亮的高胡、尖厲響亮的京胡……都是這個大家族的成員。其中革胡因先天不足已漸被成熟的西洋樂器大提琴所取代;中胡、高胡幾乎不能用於獨奏;板胡地域特徵太強,均難廣為流傳,受眾甚少;京胡雖然也不能用於獨奏,但憑藉著近現代京劇在中國舞臺上一統天下的地位,無論男女老少,也都熟悉了它既尖且高的奇特音色。

  歷代二胡名曲多悽楚,也許與它是一種純粹的民間樂器相關。封建社會中王朝興亡與否,作為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始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無論天下姓甚名誰,二胡依然揉弦如抽泣,運弓若喟嘆;連弓時如同千裡愁雲無斷絕,斷弓處恰似萬家掩面不成聲。《漢宮秋月》的幽怨哀婉,《江河水》的悲憤激越,《二泉映月》的蒼涼沉鬱,《病中吟》的悽苦無奈……無不體現出二胡這種樂器天生的悲情。

  道傳承

  劉天華推動登上大雅之堂

  自明末起,隨著拉弦樂器的崛起,二胡演奏技巧日趨成熟,傳遍大江南北,逐漸成為受到平民大眾所喜愛的樂器,然而在以古琴、琵琶等彈撥樂器為主流的士大夫文化一統天下的封建時代,弓弦樂器的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提高,很少在正規演出中作獨奏表演,因而在漫長的年代中,並沒有產生出多少膾炙人口的二胡曲。

  朱曉生介紹說,二胡歷史上必須提到的是著名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上世紀二十年代,劉天華對二胡進行改革、統一定弦,使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劉天華是第一個致力於二胡研究、改進和創造的音樂家,他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獨奏的地位,使之從一種純民間的大眾樂器,成為官方與文人所認可的主流樂器。他還將二胡納入高等音樂學府的教學之中,設立了二胡專業,編寫了最早的二胡教本和一套練習曲,創作了《病中吟》等十首二胡獨奏曲,從此開創了二胡藝術的新紀元。 」在這以後,出現了華彥鈞(阿炳)、劉北茂、蔣風之等一大批民族民間二胡演奏家,他們的作品如《二泉映月》(阿炳)、《小花鼓》(劉北茂)、《懷鄉曲》(陸修棠)、《流波曲》(孫文明)等均是膾炙人口、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樂曲。

  新中國成立後,民族音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二胡藝術的發展也隨之突飛猛進。這件家喻戶曉、流傳最廣、最富韻味的中國傳統拉弦樂器,在一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以酷似人聲的音色氣韻,從流浪街頭、悽風苦雨中一步步走進了世界藝術的大雅之堂。那份橫越千年的憂患與創痛,終於在一個全新的時代畫上句點。

  趣味閱讀

  《夢溪筆談》記載二胡軼事

  徐衍一根弦彈完整首曲

  北宋時,二胡已有了相當高的演奏技巧。我國宋朝大學者沈括在他所著的一本名著 《夢溪筆談》(卷八)中曾經記載過這麼一件事情:北宋神宗年間一次宮宴上,一位名叫徐衍的教坊伶人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他演奏得情切切,意綿綿,情聲並茂,迴腸盪氣,聽得在座者無不入神。忽然,只聽「嘣」的一聲,原來,因徐衍感情太投入,拉到深情處,用力過猛,竟然就把一根弦拉斷了,「二胡」成了「一胡」。在這種場合,拉斷弦是不吉利的,弄不好要砍頭。但徐衍急中生智,面不改色,手中弓不停,指不亂,竟然在剩下的一個單弦上繼續演奏,直到把曲子結束。(「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 」)皇帝見他演奏技巧如此高超,哪裡還想得起吉利不吉利,還誇獎他技巧高超,重重賞賜了他。

  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從此,獨弦演奏便被確定為二胡的演奏技巧之一,徐衍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早運用獨弦演奏並獲得成功的弓弦演奏家」。

  《江河水》曾令小澤徵爾痛哭

  中國二胡歷來有「悽涼的東音,懷鄉的西音,思親的南音,離別的北音」之說。與《二泉映月》平靜中暗興波瀾,幽微處隱藏激情相比,改編自雙管獨奏曲的東北音樂《江河水》就顯得悽愴哀怨多了,被稱為「悲劇性最強的二胡曲」。

  如果說《二泉映月》是從個人身世引發對世態炎涼的慨嘆,那麼《江河水》就是以高亢蒼涼的哭腔,毫不掩飾地喊出永無止息的苦痛與災難。據說從前有一對美滿的夫妻,丈夫被官吏們拉去服勞役,因遭受百般虐待,慘死在異鄉。妻子聞訊後,來到送別丈夫的江邊,對著滔滔的江水,遙祭亡魂,號啕痛哭。弓上弦,樂聲起,悲憤之情經過層層推進,終於不可遏止地猛然迸發。自古君王貪不盡,向來官府徵不足,誰聽見了遍地屍骨亂鴉聲?誰看見了滿江酸楚平民淚?唯有孤獨的操琴者,用那看似柔弱而實堅韌的長音,以及仿佛泣不成聲而實堅決的頓挫,將失去親人的怨婦滿腔血淚、萬般仇恨如同江水決堤般傾瀉出來。

  關於《江河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典故,莫過於胡琴大師閔惠芬赴日演出此曲時,令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伏案痛哭之事了,小澤徵爾認為閔惠芬「拉出了人間悲切,使人痛徹肺腑」,由此可見《江河水》的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當81歲小澤徵爾無法再揮動指揮棒,這一幕出現了……
    治療過後,他於近年重返指揮舞臺去年4月他在歐洲先後造訪柏林愛樂、小澤徵爾瑞士國際音樂學院舉行多場演出舟車勞頓致使大師突發高燒、體重下降小澤徵爾20世紀三位指揮大師明希、卡拉揚、伯恩斯坦的嫡傳弟子甘迺迪中心榮譽大獎、
  • 【視頻】《江河水》--二胡演奏:張尊連
    網站:www.ihuqin.com   新浪微博:胡琴世界網歡迎朋友們投稿:1360751@qq.com《江河水》--演奏:張尊連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樂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
  • 2019Seiji Ozawa Matsumoto Festival小澤徵爾松本音樂節
    小澤徵爾松本音樂節Sage Ozawa Matsumoto Festival
  • 二胡與樂隊:極富情感的《悲歌—江河水》 二胡獨奏:許奕
    《悲歌—江河水》,二胡獨奏:許奕。請您欣賞!         許奕,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浙江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國樂系拉弦樂教研室主任。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浙江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委員,原浙江歌舞劇院民樂團樂團首席,二胡獨奏演員。許奕自幼隨父親學習二胡,20世紀70年代末起師從著名二胡大師閔惠芬,在此期間曾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蕭白鏞、許講德、王國潼的悉心指導。
  • 馬勒No.2系列|小澤徵爾版:「古斯塔夫」故事版
    小澤徵爾6. 小澤是真德奧小澤徵爾在中國的人氣很高,首先因為他1979年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進行過中美建交後首次交響樂團的正式訪問演出。即使後來爆出小澤徵爾的父親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份子,小澤的名字中徵爾二字來自他父親的摯友板垣徵四郎和石原莞爾(均為日本軍國主義份子,日本滿洲政策的積極推行者,九一八事變的直接策劃人),本著「向前看」的精神,這段歷史似乎也就略過不提
  • 江河水
    這是一張已故二胡大師閔惠芬國寶級的唱片,收錄了她最為出色的江河水。閔慧芬是中國民族音樂領域的傳奇人物,國寶級二胡演奏大師。她的二胡演奏被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評價為:「即使在休止符時,也有情感! 來自在上海的閔惠芬,她的二胡演奏風格熱情內涵,動人而不媚俗,誇張而不狂燥,哀怨而不傷感,感情氣勢與神韻合一充滿了音樂感,有不可抗抿的魅力。1963年,閔惠芬首次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奪得一等獎後快速成長為中國民族樂壇最晶亮的明星。之後她多次隨中國藝術團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並獲獎無數。
  • 乾隆給嘉慶留下一人,要求嘉慶重用,此人曾救過嘉慶的命
    其實,從長遠來看,乾隆是在為兒子嘉慶謀劃。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蒙古族男性皮膚暗黃色健康,而多傑是白色的,但他非常強壯。大約8歲時,父親突然通知博爾濟吉特·拉旺多爾濟要去北京見乾隆,因為他可能成為七格格的丈夫。乾隆七格格是令妃的第一個孩子,也是七月十五日出生的。博爾濟吉特·拉旺多爾濟,這是他的全名,為方便稱呼,簡稱多爾濟。
  • 《江河水》的悽美、靜美、悲美--附名家演奏欣賞
    視頻 | 江河水-二胡獨奏-宋飛1、問:朱老師,您好!首先請您為大家介紹一下二胡版《江河水》的由來。答:簡單地說,《江河水》原來是北方遼寧南部的一首民間樂曲。60年代初,湖北藝術學院的青年教師黃海懷聽後深受感動,便產生了把這首曲子移植到二胡上來的想法。經過他的二度創作,二胡曲的《江河水》就在1962年誕生了。1963年,他的學生吳素華在「上海之春」音樂節上演奏了二胡版《江河水》,一舉成名。
  • 二胡三傑
    華彥鈞、劉天華、呂文成「二胡三傑」 20 世紀的中國音樂,走過了一條既曲折艱辛,又充滿了希望的道路。 現代二胡藝術的發展,二胡藝術的發展,也經歷了從草創到逐漸成熟的歷程。近百年以來,許多二胡藝術家為了二胡演奏、創作的提高和繁榮,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很大貢獻。
  • 小澤徵悅 | 老爸的第二春【已完結 全8集】
    【劇名】 老爸的第二春【開播時間】 2月1日【播出周期】 星期六【播出時段】 土11【導演】 後藤庸介 / 六車俊治【編劇】 阿部潤【主演】 小澤徵悅【共演】 塚地武雅 / 福本莉子 / 本上真奈美 / 根本律子 / 山田明郷 /
  • 一起去聽二胡裡的鄉情鄉味
    大學期間師承著名二胡教育家吳之珉老師,研究生師承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老師。尤其深受二胡大師閔惠芬的青睞,得以悉心傳授。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所提出的《逆向序列訓練法》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並取得了累累碩果,所教授學生均在全國各重大比賽中獲得大獎。汝藝
  • 【名人百科】守成平庸,哭天抹淚——清仁宗嘉慶
    【生平大事】幸為皇儲,曲折親政乾隆帝曾立過兩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為此十分傷心,命令大臣不準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歲了,已無法迴避這個問題。(《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二七四)「二弦」惹怒嘉慶險些絕響作為繼古琴之後中國民族樂器之王的二胡,與古琴有著截然不同的品質和身世。古琴音色清空寥落,幽遠深沉,與志存高遠卻往往為俗世不容的文人雅士契合,而二胡不但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市井樂器,而且還是出自「化外之邦」的北方奚族之手。在二胡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人間神器般的「焦尾」、價值連城的「春雷」。
  • 二胡教學:多變的演奏技巧
    二胡從一開始就富有各種各樣的演奏技巧,再經過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由此產生了更多樣化的二胡演奏風格,主要有揉弦、滑音、裝飾音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演奏技巧來達到不同的演奏效果,也是閒著二胡演奏藝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胡的揉弦分為滾揉、壓揉、滑揉三種,一般在內容豐富、情緒變化較多的樂曲中,揉弦以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應用。
  • 孫凰對二胡音色的追求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二胡是一件擅長表現悲涼、滄桑、真您情緒的中國民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