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十而已》到《乘風破浪的姐姐》: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2020-08-22 常青藤爸爸

熱劇《三十而已》播到現在,三位女主的性格都已經呈現得非常豐滿完整了,「獨立女性」的大旗也一直舉得很高很顯眼,尤其是本劇「最大女主」顧佳,當老公在出軌「綠茶」的路上越走越遠後,發現真相的顧佳果斷提出離婚,手撕UU,不出意外的話,後續幾集便會徹底擺脫家庭主婦的身份,人生開掛。

顧佳給很多女性觀眾、包括常爸的最大感受,就是一個字——「爽」。


跟團隊其他媽媽們聊起來,她們都說看顧佳一路升級打怪,就像看《甄嬛傳》裡的甄嬛宮鬥一樣爽:運籌帷幄、野心勃勃、步步為營,網友都稱顧佳是「十項全能主婦」。


顧佳的身份包括但不限於:許幻山老婆、許子言媽媽、孝順女兒、米其林級甜品專家、家委會毒瘤清理大師、身材管理能力者、時間管理專家、公關達人、煙花公司隱形CEO、茶廠老闆、綠茶偵察特種兵……


在多種角色中自如切換、遊刃有餘,顧佳的「強」,成了一碗「顧學」成功學雞湯。


作為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接住所有生活難題的大女主,顧佳絕對是大多數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心目中的完美範本。


做著空中瑜伽,生完娃身材依舊纖細、姿態輕盈,再腦補一下自己做瑜伽的樣子,像只笨拙的大鵝:


精通烘焙,靠蛋糕贏得富太太們的胃,也為日後自己擠進圈子、成功報名幼兒園、幫老公拿單子打下基礎:


顧佳在打點關係上,也是處處周到、禮數有加、不卑不亢,對剛搬新家的物業,她都會貼心地送上點心,公關能力可謂一級棒。


可反觀我們自己呢,每天的精力忙著應付工作中的各種deadline和雞飛狗跳的家庭關係還來不及,更不要說去潛心研究什麼做蛋糕,High table和Low table的區別,甚至有魄力豁出去,擠進完全陌生的圈子,和別人談生意了。


而顧佳的技能顯然還不止如此:


雖然身在幕後,但常年「垂簾聽政」,危急時刻,老公的生意還是需要她「重出江湖」,想辦法解決公司的財務危機;


兒子的上學問題也是顧佳一手搞定,為了把孩子送進頂級幼兒園,顧佳運作關係、找門路,給校董夫人王太太送蛋糕、提鞋。


更魔幻的是,為了保護兒子,顧佳變身「散打高手」,1V2,打得兩位同校家長滿地找牙,然後帥氣轉身離去。


給老公收拾爛攤子,兒子教育一手包辦,手撕太太團,設計趕小三,智商情商都在線,堪稱地表最強主婦、完美女超人。


從劇名《三十而已》、以及三位女主的定位,就能看出編劇對這部劇的定位:打破社會對於女性的年齡偏見,鼓勵30+的女性獨立、勇敢、果斷、活出自己,也為男女平權問題,提供討論的空間。


格局激動人心。


所以,即使已經做了三年的全職主婦,顧佳的形象也和《我的前半生》裡空虛寂寞、只懂買買買的羅子君不同,更和《離婚律師》裡,無聊到出軌健身教練的焦豔豔相差甚遠。


顧佳看著更「颯」、對生活方方面面的掌控能力更強。像這樣的人已經不再局限於「家庭主婦」這個稱呼,網上有人說,顧佳更像一個「家業合伙人」,她既有回歸職場的能力和氣魄,又有打理好家庭關係的細緻。她可以為了家庭脫下高跟鞋做家庭主婦,也可以隨時穿上高跟鞋做職場精英。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討論熱度的上升,我發現不管是網絡上,還是周圍,很多人也開始對這樣一個幾乎沒有瑕疵、什麼都搞得定的「完美人妻」的人設,產生了質疑:


如果說,這部劇的初衷是在打著為30+女性發聲的旗號,那它真的有在為女性發聲嗎?還是反而讓更多真實的代表絕大多數的30+女性,陷入更深的「完美主義」的焦慮,套在「為什麼我跟別人差這麼多」的枷鎖裡?


熒幕前的30+們太完美,搞得「凡人」好焦慮


主婦顧佳的生活,和現實裡的平凡主婦們,實在是相差太大:


尤其是一些已經辭職做全職主婦的媽媽們,在切斷了和外界的聯繫,在經濟上需要依附另一半後,往往比職業女性更憋屈、處境也更不穩定。


知乎一條高贊評論,供參考:


而她們的忙碌、疲憊、焦慮,不僅僅限於家庭瑣事和孩子教育,


還有職場新人輩出的職場前景焦慮;


有職場暗含的性別歧視焦慮;


有而立之年之際,同齡人比自己「混得好」的「比較」焦慮;


也有想要在未來做新的嘗試,卻囿於年齡已經不再年輕、精力不如從前的糾結和困惑……


而平淡的婚姻日子,也是問題疊著問題,讓她們總能感受到那份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然,在種種問題之餘,時不時地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確幸」帶來的驚喜,大概這才是真實的30+人生吧。


不否認顧佳這樣三下五除二擺平所有生活難題的「神話級」人物存在,但一定是極少數,所以立下完美的顧佳人設,對於我們雞飛狗跳的日常生活來說,又能有多少指導意義呢?


除了感慨自己不像顧佳那樣自律、聰明之外,30+女性真正的困境,反而可能都被「主角光環」掩蓋了。


完美人設依舊離不開男權視角,獨立女性的概念,成了虛偽的政治正確


這也讓我想起大熱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初播的口號喊得很響、振奮人心:「重新定義30+女性」,而第一場30位姐姐的solo,也各具特色。


仍然記得當初的《蘭花草》,「山間風雨大,懸崖亦開花」,感動了太多30+的女性,身邊就有很優秀的女性在朋友圈裡寫道:成熟、篤定、智慧的姐姐們,好像讓我們沒那麼怕老了。


但發展到現在,大眾評選的賽制方式,讓現場觀眾只看現場效果、看是不是夠「炸」、是不是很「燃」,而這種審美背後,還是難逃傳統女團評選標準的框框。


所以氣質淡然的阿朵出局了,在我眼中人生真實經歷過乘風破浪的松松陳松伶out了,而50+的伊能靜即便體力不支低血糖,人氣王寧靜邊吃速效救心丸也還是要堅持練舞,姐姐們從最初的百花齊放,變成了現在:

可愛活潑

動次打次

會唱會跳

都有小蠻腰



歲月帶來的優雅、從容,最終敗給了鮮嫩,而討論得熱火朝天的依然還是誰有凍齡感,誰有少女感,誰一點不像30+的人。


多諷刺啊!對30+的女性的最高評價居然是:她一點也不像30歲的人!


30+女性、獨立自信、優雅地老去的概念,終究越來越成了一場虛偽的「政治正確」。不能免俗地,我們還是在男權審美下,品評成功女人的標準依舊是「事業家庭都能搞定」、「沒有皺紋身材好」。


獨立比完美更寶貴


完美這個概念,本身就帶有很多「要求」和「綁架」的意味。任何一個成熟個體,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擔負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和壓力,獨立就夠了,何必做到完美?


身為男性,常爸一直很支持女性能從事她想做的職業,在除家庭之外的地方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同時經濟獨立的女性,在家庭中,也更能擁有話語權。


所以這些完美主婦也好,沒皺紋的女明星也好,都不必拿來參照自身。30+這個被反覆消費的概念,也不必讓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你已經不年輕了。


生活裡的問題很多,我們不必苛求自己每一樣都做到最好,對自己有要求是好的,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一點,始終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不斷充實自己、尋找喜好和所長,多關注自己、多愛自己,做到人格獨立和經濟獨立,這不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做更好的自己嗎?


此時此刻,永遠是我們餘生最年輕的時刻。無畏年齡幾何,年齡不是背負在身上的標籤,而是人生閱歷的記錄和證明。


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又怎樣呢,人生很長,不必慌張,堅持豐盈自我充實自我,就會一直散發光芒和熱量。

相關焦點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三十而已的獨立女性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對三十歲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見和不公。哪怕是女藝人女明星也不意外,就拿最近熱播的乘風破浪說,裡面不乏一些在年輕時候就取得過成就和成績的女藝人,娛樂圈除了有不斷的後浪湧上來,影視劇對女演員的篩選更為嚴格,認為30歲以上女演員就應該演都市劇裡的年輕媽媽、離異少婦等等這些刻板偏見。30歲的女歌手同樣也沒有市場,從20歲左右到30以後,認為你過氣了,已經沒有才華和能力了。
  • 「三十而已」的姐姐們,乘風破浪的底氣都在這了
    最近,30+的姐姐們真的是太火了。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火爆出圈,用實力證明美麗與年齡無關。後有《三十而已》趁熱上線,真實的展現了當下30+的姐姐們在家庭、職場、情感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來幫助女性治癒焦慮,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更多可能。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醒醒吧!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還是和18歲的迷妹一起沉入黑暗吧!安利大家一部成年人的童話(不是你想的那樣)——《黑色童話》Tell me a story黑色童話第一季於2018年10月31日播出,播出後低開高走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粉絲強烈要求第二季,12月5日終於強勢回歸,播出了第一集,豆瓣評分7.8。
  • 《三十而已》大結局:乘風破浪的姐姐,都愛玩這個
    令人上頭的《三十而已》終於大結局了你們追劇了沒?也許是劇中的三位姐姐有站得住腳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不管遇到什麼困境,她們都能逐一擊破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們慶祝鍾曉芹30歲生日那天3位姐姐一起泡溫泉、一起在酒店狂歡不過三十而已不過...
  • 《三十而已》顧佳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回想起來,今年從《乘風破浪的姐姐》開始,《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關於女性的話題熱點真的一刻都沒有停過。女性身上所帶的「X牌」,代表著未知、也代表著無限可能,而《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就是「X牌」的生活寫照。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其實張若昀和唐藝昕這一對我到不咋驚訝,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女人第六感吧),我就覺得他倆莫名非常相配,兩個人也都很低調,屬於兢兢業業過好小日子的那種類型,所以 #他終於娶了備忘錄裡的女孩# 這一條「爆」倒是沒有爆到我。
  • 童話裡真不是騙人的
    著名歌手光良曾經演唱過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童話》,裡面有一句歌詞廣為傳誦:「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對於成年人來說,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難和挫折,滄桑和坎坷,不可能像童話裡寫的那樣美好溫馨,所以,什麼王子公主啊,大灰狼小狐狸啊都是編出來騙小孩子的,現實生活才沒有那麼美好。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三十而已》,姐姐們如何保持最佳狀態
    今夏最火的綜藝節目當屬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了,這個上新前未做任何宣傳和在熱搜暫停的情況下,一舉衝到收視首位,30位30歲+的姐姐們在鏡頭前連連霸屏,兩個月以來話題和熱度持續高漲。來到這檔節目裡,大家都在挑戰自我,跨專業領域嘗試自己不太擅長的方面,每個人認真努力的樣子都是那麼的美。30個姐姐站在一起,美得讓人眼花繚亂,可她們每個人都那麼獨一無二。
  • 《獵神:冬日之戰》首播 童話裡果真都是騙人的
    1.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白雪公主她親媽和親姨打起來了這幾年好萊塢流行改編童話故事,比如2012年由小K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錘哥克裡斯·海姆斯沃斯出演的《白雪公主與獵人》直接把王子虛成了男二,公主則和獵人亦師亦友亦戀人,關係複雜如麻。
  • 港娛「最後的童話」!鄭秀文痴戀許志安29年,果然童話都是騙人的
    曾經他們的愛情被譽為香港娛樂圈「最後的童話」,果然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港娛「最後的童話」!鄭秀文痴戀許志安29年,果然童話都是騙人的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排行老四,上面有3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為了養活這麼多人,父母做些奔於生計的小買賣。她很喜歡唱歌,也很會唱歌。16歲參加「新秀歌唱大賽」就拿了銅獎,很快就籤約了華星唱片,也是許志安的公司,成了他的師妹。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三十歲只是其中一個故事
    三十歲只是一個數字前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三十而已》,確實說明大眾的視線越來越關注30歲及以上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的狀態了。,卻還是坐在這裡肆意歡笑流淚著,姐姐們不是來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一直在乘風破浪。」
  • 三十而已,擁有姐姐們的素養,照樣乘風破浪
    圖片來源於微博除了為組女團而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正在更新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也將焦點放到了30,還是劇中的全能姐姐顧佳,都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但也不必太過羨慕她們,擁有姐姐們的素養,你也一樣可以乘風破浪!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光良「照騙」為哪般?
    1995年,李宗盛到大馬滾石挑選新人,偶然發現了他們兩個。一聽到他們《掌心》的DEMO就決定籤下他們,組合的名字取名為「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可謂一炮而紅,首張專輯《掌聲》先後在大馬和臺灣發行,都賣到脫銷,成為華語歌壇最耀眼的唱作新人組合。1996年,第二張專輯《無印良品X2》繼續熱銷,成為臺灣IFPI榜繼周華健之後第一周入榜名次最高紀錄,進一步奠定了他們在樂壇的地位。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大長今很有可能不是閔政浩的原配
    說起童話,東方與西方都有。西方的童話是王子娶公主。東方的童話是才子配佳人。代表了兩種文化對美好愛情的憧憬。
  • 童話故事真的都是騙人的嗎?
    《童話》是光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光良作詞作曲,收錄在光良2005年發行的同名專輯《童話》中.因為光良想要傳達出「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個童話」的訊息。難道童話是騙人?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有著怎樣一則動人故事?
  • 《三十而已》:電視劇版30+姐姐們的乘風破浪
    最近有兩部劇正在熱播,一部是《二十不惑》,另一部是《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我還沒怎麼看,所以暫時還沒有很多有感觸的點,只覺得關曉彤妹妹在這部劇裡表現還不錯。那麼,顧佳的閨蜜鍾曉芹,就像是這個大千世界裡,無數個平平凡凡的你和我。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孩,從小到大,讀書、工作、嫁人,都沒離開過自己的家鄉。
  • 鄭淵潔炮轟「童書進校」: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小朋友們最熟悉的兒童作家正在把童話撕開,露出冷冰冰的成人法則。這些天,「童話大王」鄭淵潔拒登「童書作家榜」,在微博裡指責作家曹文軒等同行「打著講課的幌子,和書店、學校勾結起來,進入學校佔用學生上課時間向學生兜售童書」。學校要求學生到指定書店買書,作家就到學校講座。
  • 聽說童話裡都是騙人騙錢騙感情的,不了解的世界
    科普內容包括:童話不是只有安徒生,很多名師大家也寫過童話,有的出於愛,有的為了錢。童話並不總是光明溫暖正能量,王子公主從此開始幸福的生活,它也可以黑暗而充滿隱喻。童話雖然都是騙人的,但它留下的許多財富可是實實在在熠熠發(出金子般的)光。好的,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們還是要強行細細講來。你知道列夫託爾斯泰也寫過童話嗎?
  • 從「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焦慮什麼
    年輕人越來越焦慮,逐漸向低齡青年蔓延 最近,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和熱播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好像都主要和女性和年齡扯上關係;其本質都是反應現在社會現實與焦慮,都是特別強調他們的年齡,這些作品的受眾也是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女孩和女士,劇中的情節深深戳中的他們的內心,那些劇情在現實生活中的正在上演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當Nick對家族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後,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對「格林」的義務責無旁貸。格林兄弟是假的,但格林童話是真的,這個新發現影響著Nick的命運,也將影響人類的命運。《格林》(Grimm)其實是一部黑暗童話,它根據《格林童話》中的原型人物和故事改編,劇中的故事和角色大多出自書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