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可以說是成熟女性的專場。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熱播,讓30+的女性被眾人看見,最近熱播的劇《三十而已》也將話題聚焦在幾個30多歲的女性身上,將30多歲的都市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所遭受到各種壓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劇一播出,就頻上熱搜,最近的一個話題——「王漫妮精緻窮」,也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
劇中王漫妮這個角色,表面看起來是光鮮亮麗的奢侈品櫃姐,背地裡卻要刷信用卡分期來升艙;穿著幾千塊錢的高跟鞋,鞋底卻要貼膠;喝水只用簡易的飲水泵……
王漫妮的這種「精緻窮」,其實跟現實中的很多「社畜」一樣,錢賺的不多,卻願意花不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窮得明明白白,也要活得精緻閃亮。
為了研究大眾對於消費以及「精緻窮」的態度,上周蜂鳥問卷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研,累計收集有效樣本2544份,並完成了《當代年輕人「精緻窮」現象調查報告》。
以下為報告詳情:
對於日常購物標準,超過6成被訪者選擇量力而行,會在經濟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擇優;接近2成對購物的標準是能夠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即可,然而,也有19%左右被訪者表示,即使有一定的經濟負擔,在購物時仍然追求品質。
在購物時是否會使用花唄、信用卡等信貸消費的問題上,多數人表示在餘額不足時會使用,18%左右會經常使用花唄、信用卡來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有12%左右從來不使用花唄、信用卡。
年輕人在看待超前消費還是存錢的問題上,多數認為定期存款才是王道,也有25%左右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及時行樂。
而在對待身邊朋友「精緻窮」生活方式上,多數人持中立看法,認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追求精緻,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有27%左右贊同「精緻窮」這種生活方式 ,認為不管條件是否優越,都應使自己精緻,精緻會讓自己開心和自信;24%左右被訪者則不贊同這種方式 ,認為安於現狀,活在當下最好,不恰當的精緻會帶來焦慮。
超前消費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多數人認為超前消費會增加個人及家庭的負擔,在無法還款的情況下,還會產生信用危機,其次,還會造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導致浪費,助長享樂風氣,也有少部分人認為,超前消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質量。
在如何支配自己的生活費或者收入的問題上,多數人會合理分配,能做到小有結餘;13%左右能夠精打細算,能省則省;也有少部分人基本不會規劃自己的收入,導致有時候入不敷出。
「精緻窮」消費觀念影響人的心情,多數被訪者表示在超前消費後會感到後悔,心理負擔也會增加;38%左右被訪者表示精緻窮的消費觀念滿足了自己的物質和心理需求;僅有19%左右表示這種消費觀念並不會給自己的心情帶來變化。
對於造成精緻窮的原因,主要在於自我追求,其次是受環境影響。
其實,「精緻窮」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在於,自己所追求的「精緻」,是不是為了面子,又或者是不是被「假精緻」所綁架,在每一次動了超前消費念頭時,保持清醒,才是正確選擇,正如李銀河所說:「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