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鋪》我還沒有讀,前些天看了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日本同名電影。感慨蠻多的。
或許已經有很多朋友都看過了,也有很多東野圭吾的粉絲。而對於沒有看過的,我希望大家去看一看,很不錯的電影,當然,書應該更加好看!
東野圭吾從一位上班族而到了快四十歲才寫作,確實是個勵志的好例子。他所寫所感悟的無疑跟他所經歷的以及身邊所遇到和發生的人和事都是很有關係的吧。
在我看來,自古能成其為小說家或是文學家,沒有哪一個不是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並且細膩、敏感,容易觸景生情的。也許只有經歷多些人生磨礪才更能寫出好的貼近生活的東西!
《解憂雜貨鋪》裡,東野圭吾的想法大膽,有現實生活的無奈、沮喪、茫然,同時也融入了人性的善意,並且有理想中的未來預想,一切都是作家的精心安排,卻又讓你覺得任何失意與無奈似乎都能在這裡找到些許安慰!
影片一開始是三個孤兒院長大的少年,誤入一個神秘的廢棄的小店,意外發現從捲簾門的縫隙處頭投進的信件而展開故事,好幾條主線由此展開,讓觀眾跟隨他們一起探尋奇異的事情。到最後,他們解開了所以事情的疑團並且也因此成長起來,不再為各自的不幸身世而悲觀失望,不再對這個社會和生活喪失信心,他們真的獲得了最為寶貴的無法用金錢買到的心靈的撫慰與升華,或許,未來他們的生活也因此有了轉折,重燃對生活的熱誠和信心!
而難道只有這三個孩子得到了心靈的撫慰了嗎?不,看過影片以及小說的人應該都有所收穫,讓我們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與人之間是那麼地和諧友愛互助,每一顆受傷的心都得到了撫慰,這一切都要感謝故事裡那個雜貨鋪的老闆啊,其實也就是創作這個故事的作者吧!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不正是需要這樣的作品打動我們的心靈嗎?
我想,這部片子應該也讓大家看到了書信在人們心靈溝通間的重要地位吧!整個故事都是通過寫信回信而向我們揭示著不同的故事。
在如今已經不再有人寫信的時代,這正喚起了人們心靈深處的某些無法言說的東西吧。
書信永遠有這樣的功效,是打電話或是發微信無法替代的。可惜當下的人們已經丟失了這一種聯絡感情的方式,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一切都以簡單快捷為先,但感情不是快餐,陪伴和溝通不是低頭看手機沉浸在自己的境界中,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缺乏深層次的交流與溝通,就連閱讀也是快餐式的膚淺的娛樂八卦,我們太需要呼籲這種心靈的碰撞和互動了。
提倡閱讀紙質書籍、名人名著、提倡寫日記、寫信,這樣或許我們才不會拿起筆進而疑惑某個字是這樣寫的嗎?
我們需要沉靜而不是浮躁,需要溝通而不是敷衍,呼喚人性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愛,那樣我們才會覺得生活的意義,那樣生活也才更加精彩而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