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有多少變了味的基督徒?

2021-01-13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com

中國文化是個大染缸,再好的東西進來都會變質變味。這一點,從「五·四」以來的魯迅、胡適到當代的柏楊都有精彩的論述。按常理推斷,世俗層面的人情物理、風俗習慣是比較容易同化的,而宗教是根植在人心中的信仰,又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打底,是很不容易同化的,但到了中國也是毫無懸念地與專制主義、功利主義結盟,變得面目可憎起來。

2016年,一部經典的美國電影《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演。這是由美國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的一部反映戰爭中人性與神性較量的史詩大片。上映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觀眾們的好評,甚至連最苛刻的《時代周刊》都評論說:「無論你是否喜歡梅爾·吉勃遜,你都不能否認他所達到的高度。」但在中國卻不是。這部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幾乎無人爭論,卻出人意料地在中國的基督徒之間引起了一場激烈的混戰,更準確地說,是改革宗與非改革宗之間關於神學、教義的混戰。

一些極端改革宗的小粉紅,緊緊抓住主人公道斯所在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簡稱「安息會」)大做文章,認為這個教派是「異端」,既是異端,便無足觀。影片中的道斯雖然救了好多人,但他們卻指責說這是「人本主義」的,不是「神本主義」的。主人公的一切行為都不是為榮耀上帝的,因而不但無功,反而有罪。

當然,對主人公指責的地方還有很多。有批評他的行為是「律法主義」的,有批評他救人是出於「道德主義」的,但最令人奇怪的地方在於:你們既然不是道斯,怎麼能知道他救人的目的不是「榮耀上帝」?你們既然不是上帝,怎麼能知道上帝會不因為道斯的捨己救人——甚至救自己的敵人而感到榮耀?

你們指責道斯的行為不是「神本主義」的,而是「人本主義」的,可你們恰好忘了「十誡」中的第三誡就是「不可妄稱神的名。」人如果能完全本著神的立場說話,那還要神幹什麼?基於人的有限性,任何所謂的「神本主義」都不過是打著神的幌子的「人本主義」,正如螞蟻永遠不可能站到人的立場上說話一樣。如果有一群螞蟻——自稱是改革宗的,突然站起來說,我們是「人本主義」的,千萬不要相信,那不過是打著人的旗號的「蟻本主義」。

從這種邏輯出發,他們中的很多人指責特蕾莎修女,認為她不高舉上帝,卻替異教徒張目,取恆河水為印度教徒洗禮,誦《古蘭經》為回教徒做臨終禱告,念佛經為佛教徒超度,甚至連她獲得諾貝爾獎也成了嘲笑的材料。

殊不知,特蕾莎的偉大正在於此:在她看來,這些人首先是上帝的兒女,其次才是附著在這些生命表層上的符號:比如,他是信基督,還是信天主?信安拉,還是信佛陀?難道耶穌在給人施五魚二餅時,先要問他們是哪個教的,什麼宗派?屬靈不屬靈?然後再考慮給不給,給多少?每次在運用「特異功能」治病救人時,難道不是急切地舉手望天,立即醫治?有哪一次是先問:你是信什麼的?是改革宗嗎?然後再決定是否開方抓藥?在回答法利賽人對他和門徒「你們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時,他這樣說道:「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5:30~32)

但在某些基督教極端改革宗原教旨主義者眼裡,神學比神重要,宗派比基督教重要,宗教「政治正確」比愛和憐憫重要。

我曾在網絡上遭逢一個叫「阿海」的基督徒,自稱是改革宗的,因為我在朋友圈發了一篇張維迎教授關於五百年來中國科技無創新的文章,惹得這個理髮師大怒。後面跟帖大罵張教授是漢奸、傻X,認為張的文章「狗屁不通」。我問,「不通」在哪裡?這個理髮師歷數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宗教改革(加爾文改革宗除外)、啟蒙運動的種種罪過,認為正是這些打著「自由」、「解放」旗號的思想將世人導向了「人本」而非「神本」——仿佛這些幾百年前的思想家應對世界的「全然敗壞」負責。中國凡是傾向於西式思想的學者、作家更不在話下,恨不能食肉寢皮。

我問,你們基督徒不是講「謙卑」麼?先不說張教授的觀點對錯,你一個後生晚輩罵一個長者「傻X」,橫掃現存的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符合耶穌「謙卑」的教導麼?他不回答,仍舊破口大罵中國目前有影響的自由派知識分子。

說實話,這個年輕人的發言雷倒了我。看著微信上他染著黃頭髮的頭像,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瞬間感到自己所處的不是21世紀,仿佛乘坐時光列車穿越到了上個世紀——1968年手捧紅寶書,臂纏紅袖章的「紅衛兵」,與眼前這個手捧聖經,言必稱加爾文的「基督徒」形象高度重疊,分不出彼此。他們說的「屬靈爭戰」其實就是「階級鬥爭」;他們要打倒「人本主義」思想家,其實就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遇人不看良善,只看宗派,其實就是變相的「親不親,階級分」。從前,耶穌醫好了瞎眼的人,法利賽人卻說,「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 (約9:13~16)而現在這些「紅衛兵基督徒」說,「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是我們一派的。」他們批評一個弟兄或姊妹「沒生命」、「信心不夠」,其潛臺詞就是:只有我是「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你們頂多是「第三種人」、「革命的同盟軍」而已。

在這種絕對主義、專制主義的人格支配下,在他們宗派內部,也必然是「越左越革命」,最終導致「異端滿天飛」——而在教內揪「異端」,與「文革」時期在革命隊伍中尋找「階級敵人」其實是一回事,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眼中都很正統。實際上,只要你粗粗了解教會史,你就會發現,「異端」這個詞出現在基督教新教徒口中,本身就是荒謬的。因為新教之所以在同天主教的鬥爭中脫穎而出,就在於它提出了一項符合當時世道人心的規條:人人有權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聖經。人本多端,皆可為異,何罪之有?

在這種人格支配下,不管換用什麼名詞、概念包裝,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一整套新名詞、新概念武裝起來的頭腦仍然是按舊的思維方式運行的。好比一臺舊電腦,裝了兩個新軟體,但作業系統仍是老式的,最後新軟體也被帶壞了。

耶穌說:「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得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太9:14~17)耶穌這段話說的就是新舊無法兼容。新的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換掉舊的基礎;否則,新的不新,舊的更舊。

誠然,宗教改革以前的天主教也是黑暗的、專制的,但後來經過文藝復興、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法國啟蒙運動,基督教被迫融入現代文明,發展出政教分離、宗教寬容等新理念。但是中國人沒有經歷過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前後近四百年的洗禮,導致中國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紀的水平上。即使基督教被強行植入,也很快與本土的專制主義、極權主義合流,恰如耶穌說的「種子落在了荊棘裡。」

更可怕的是,我們至今還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宗教觀念仍然停留在中世紀的水平上,反而對孕育出現代文明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橫加指責,認為正是這些思想解放運動導致了人們不信神——實際上是不按他們的方式信神。但只要我們相信一個最簡單的真理,即世人都是上帝創造的兒女,我們就能明白一個基本原理:上帝不可能把一個人高於另一個人的權威賜予任何一個人,致使他可以運用這種權威來強迫另一個人按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正如17世紀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洛克在《論宗教寬容》裡所言:「基督教世界之所以發生以宗教為藉口的一切紛亂和戰爭,並非因為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不同意見(這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因為拒絕對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實行寬容(而這是能夠做到的)。」(商務印書館,1982年3月,第47頁)那些打著「屬靈」「生命」「歸正」旗號實行宗教專制的人,我只能說是人的罪性在信仰領域中的花樣翻新。因為支配慾、控制欲本來就是人的罪性之一。牧師、信徒與宗教領袖也不例外。但人要藉著耶穌的教導更新生命,就必得祛除這些捆綁在人身上的罪性。

洛克在《論宗教寬容》裡用一句話總結了我們為什麼要實行宗教寬容:「不管我們怎樣認為這個或那個教義是清清楚楚從《聖經》裡推導而來的,我們都不能因為我們自己相信它是符合信仰法則的,而把它作為必不可少的信條強加於他人,除非我們也樂於接受別人以同樣的方式將其他教義強加給我們」。(商務印書館,1982年3月,第51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督教發展迅猛,有人估計目前中國的基督徒有一個億,也有人說是8000萬,也有保守估計的,說有3000萬,其實不管有多少,數量不是問題,質量才是生命線。相比這些節節攀升的數字,我更關心的是,每一個受洗後的基督徒,能否在他們的家庭、生活以及事業中活出「基督徒的樣子」。如果受洗後的基督徒,他們的思想、精神沒有發生實質改變,用他們的話說,沒有「在基督裡重生」,當然就不可能在他們各自的生活和工作領域中做光做鹽,那麼,即使13億人都是基督徒,又有何益?經上說:「鹽本是好的,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或用在田裡,或堆在糞裡,都不合適,只好丟在外面。」(路14:34~35)這段話講的是,基督徒本來是要在社會上做光做鹽的,但一旦變了味,就毫無用處,勉強用在任何地方,都會像「失味的鹽」一樣汙染環境,只好丟在曠野裡了。

今日中國,有多少變了味的基督徒?

2019年1月5日~30日草於古長安

本文原載自「信仰和學術」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多少「隱藏的基督徒」?對比歐美不降反增,為何反差這麼大?
    人們信仰宗教,並不是靠沉思冥想來獲取什麼,而是因為信仰,才有所行動,有了精神寄託。並且,宗教信仰作為如今多元化社會下的產物,可以直觀反映出信眾的社會心態與地位。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的信教民眾早已發展成為龐大的社會群體,而中國的基督徒早已數以千萬來計算。
  • 今日基督徒默想:苦難與榮耀
    所以可見基督徒的一生,往往受苦才會得著榮耀。正如聖經對我們的教導:「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狂風暴雨過後才豔陽高照,梅花經歷苦寒才芳香自飄,青松屹立耐寒才雪中孤傲,蛹也要經過垂死的掙扎,才會有化繭成蝶的美妙。
  • 一位在首爾生活的中國基督徒姊妹看:韓國基督現狀
    韓國每年會舉辦一次多國基督徒一起的讚美會。在這裡,各個膚色、各種語言、各種服裝,大家一起舉手全心敬拜我們的神。那一刻,聖靈明顯充滿這裡,大家都熱淚盈眶,種族、國家、背景等都不再重要,唯一知道的是,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們是一家人,將來我們會一起在天堂繼續讚美聖潔的神。  有一次我在地鐵戴著耳機聽英文讚美,旁邊坐了一個黑人,他看到我手機上的歌詞是讚美,便跟我聊天。
  • 近年來非基督徒的基督教題材小說
    其中,有許多對河南農村基督徒生活的描寫,小說名中也透露出基督教的信息。李佩甫自己解釋說:「我也不是刻意從《聖經》裡找名字,寫《羊的門》的時候一邊寫一邊想名字,小說寫完了名字也沒有找到。有一天半夜醒來,我隨手在枕頭下邊翻出一本《聖經》,突然發現《羊的門》可以做長篇的名字。當時其實有些隨意,一直沒有想好,後來寫《城的燈》的時候就順下來了。」
  • 中國真正的基督徒:斯蒂夫和豆豆夫婦
    在他們面前我感到了羞愧與蒼白。現在我真的在想:基督徒——你的行為在哪?你的行動時什麼?你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我想問問基督徒,也包括我自己:我的行為在哪裡?我的光亮在哪裡?基督徒這個名字,我配嗎?!!!
  • [明星基督徒]-舒芳《遇見恩典》見證視頻
    背景故事:提起舒方,也許有一些人並不知道他是何方人士?但很多人一定記得90年代紅遍中國內地、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那首純情的《小芳》?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這首曾經溫暖了一代人心的老歌就是以舒方的名字來命名的。舒方是中國最早的文化投資人;國際文化教育交流的使者;精英級策劃人、製作人。
  • 基督教丨當主再來,有多少基督徒能在基督面前站立得住呢?
    禱告要憑著信心求基督徒所信仰的不是虛無縹緲的宗教,而是又真又活、慈愛大能的造物主,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當下,有些基督徒只不過把信主當成精神寄託,有的沒有什麼屬靈的經歷或恩賜,神賜下的豐富恩典他並沒有得著或者說少得可憐!
  • 基督徒敬祖之道
    前言一般的人都認為基督徒「不拜祖先」,引來「怠慢地對待祖先」、「為什麼不燒香」等等的批評責難。人家認為基督教是好宗教,但是「叫人家為難,因為不尊敬祖先」。若有人不燒香、不拜佛龕和靈牌,也不搞盂蘭盆會,人家就覺得他就是「不尊敬祖先」。人家看這些論點就會覺得「基督教是外國的宗教,中國有傳統的思想,我們不能接受」。那麼,基督徒為什麼不拜祖先呢?
  • 基督徒的葬禮
    「基督徒的葬禮」是聖徒一生信仰生活的表彰,「基督徒葬禮」的主要氣氛基調不是悽婉、哀怨,或者嚎啕,也不是敲鑼打鼓的歡慶。要知道,基督徒的葬禮是為了活人舉行的,因為我們的上帝是活人的上帝。在舉行葬禮時,因為當事人已經不在現場,葬禮有針對活人舉行的儀式的特徵,所以要在葬禮之前解決葬禮將要面臨的問題,這樣,對逝者生前的信仰教導比葬禮本身更重要。
  • 雁子廣播:有能力的教會和基督徒在哪?耶穌不在,能力何來?
    '關注雁子廣播:有能力的教會和基督徒在哪?耶穌不在,能力何來?
  • 基督徒怎樣過元宵節更好?
    元宵節的起源於中國民間神祈信仰有關,基督徒可以過元宵節嗎?如果過的話,基督徒怎麼過元宵節更好?或者,又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呢?    基督時報的同工們特意編輯了一些對此問題的回答和觀點,與弟兄姐妹們分享,盼望有所幫助。    若問:元宵節的起源好像與民間神祈信仰有關,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你要怎樣回答呢?
  • 探討:基督徒不能離婚,為什麼仍然有基督徒離婚?
    Q:基督徒不能離婚,為什麼仍然有基督徒離婚?A1:馬太和馬可福音裡都提到耶穌說過的話,即若不是為了淫亂的緣故,總不可以離婚。所以有基督徒離婚,多是因為他們的「心硬」,或是「犯姦淫」,這是罪。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也說過,即使信的一方有個不信的配偶,對方情願留在身邊,那也不要離婚,除非是對方執意離去。說到底,無論是否基督徒,非要離婚,那都是出於人的罪性。A2:因為基督徒也是罪人。上帝定規的是: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 9位基督徒藝人合唱:《仰望》
    基督徒藝人邰正宵談《仰望》的創作: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和風浪,不安和恐慌,我們全心仰望。
  • 基督徒們!別再講「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之類的鬼話了
    ,呈現瑰麗完美的六角形結晶;看到「混蛋」,形成扭曲醜陋的樣貌?唬爛的照片這些照片,很可能都是同一份水的結晶,不同位置而已;或是經過大量篩選,刻意挑出他要的,刻意避開對他不利的。事實上,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就拿一般下雪的雪花來拍照片,拍出來的照片,和江本勝提供的,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甚至還更清楚更漂亮,根本就不用什麼講好話使水結晶變漂亮。4.
  • 感恩 是基督徒人生的方向
    感恩,是一個基督徒認識神應有的態度。我們常常說感謝神,我們的口也時常隨著牧師感恩的禱告回應著阿門!可是太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在用口來感謝神,我們的心卻遠離神,作為基督徒,我真的認識神嗎?
  • 很多基督徒都淡忘了這段血淋淋的歷史
    很多基督徒都淡忘了這段血淋淋的歷史。
  • 基督徒強調關係的重要性,有一個專有名詞
    B、成員地位上的平等太20:25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20:26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20:27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 一90後基督徒來稿:對呼召中國年輕人回宣的一點反思
    ,主要原因是這兩名中國公民被確認為基督徒,在國外從事傳教活動,所以我們整個基督徒的圈子關注度都非常高,但是我們的官方媒體似乎因為他們是基督徒,整個輿論導向並不是太好,我們可以看到環球時報頭條標題就是「中國人在巴被綁慘劇真相:韓國人招募中國青年赴敏感地區傳教釀悲劇」。
  • 中國2011-2013主流選秀節目中基督徒歌手輩出(盤點)
    在《中國好聲音》第三期舞臺上,佳寧組合的孫佳歡與唐寧演唱基督教聖詩《The prayer》(祈禱)。這首歌是一首聖詩,在平安夜的那天,該聖詩的作者做此曲是對耶穌救主拯救世人的感恩之心,及感謝神在生命中對他恩賜的帶領。這首聖詩被孫佳歡演繹的唯美動人,也備受劉歡、那英、楊坤與庾澄慶四位導師的青睞。之後有基督徒網友在微博說「這才是真正的好聲音」。
  • 大明星竟然有這麼多是基督徒?(附視頻,
    近幾年,演藝圈基督徒不斷增加。下面是一些基督徒明星的不完全統計:黃國倫   創作出大量經典的流行歌曲《我願意》、《味道》。如今成為一名福音歌手! 樸信惠   家族五代基督徒!韓智慧與鄭赫夫婦  是虔誠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