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最美的成長印記 |澳門零零後的故事

2021-01-07 澎湃新聞
有夢最美的成長印記 |澳門零零後的故事

2020-05-19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由於工作關係,每天都接觸大量「零零後」,與他們大多言談甚歡,相處融合,自以為和他們沒有隔閡。但看完《聆·零》後,有點顛覆我對這批新生代的印象。後來仔細想想,俗語云「三年一個代溝」,我這個八十後與他們年紀相差近二十載,有不一樣的價值觀好像正常不過。

紀錄片《聆·零》劇照

全景視野-澳門當代影展 連結:

http://www.cinematheque-passion.mo/gb/ProgrammeSeries/panorama-2020

有夢最美的成長印記-談《聆·零》

鄧志堅

在《聆·零》裡,導演雷志湧透過拍攝四個零零後年青人的日常生活,讓觀眾聆聽這些社會未來棟梁的心聲。此類紀錄片最大的挑戰是需與受訪者建立互信,才能引導他們在鏡頭前自然地卸下心房,展現真我,提升影片真實度和質感。從訪談中得知導演在這跟拍的半年時間裡,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受訪者,甚至融入他們朋友圈當中,試圖發掘他們更多面向。導演心血的確沒有白費,他立體地呈現這幾個年輕人的鮮明個性﹕具領袖風範的阿寶、多才多藝的Jenifer、品學兼優的跨境學童阿楠、以及輟學的邊青雞粉。

紀錄片《聆·零》劇照

全片層次感強,從拍攝群體生活到後來個人內心剖白,隨著時間推進,不但感受到被攝者越來越放得開,也使觀眾同步經歷他們人生的重要轉變﹕從畢業前的校園內外點滴,畢業典禮當天喜悅,到最後分享大一生活。四個故事互相穿插,但每位辨識度高,因此絕不會搞混。影片中有兩段我尤其欣賞﹕第一段是阿寶出場首幕,短短三十秒片段已展露霸氣,成功喚起觀眾對零零後少年的好奇心;另一段是在阿寶、Jenifer和阿楠的畢業禮後,緊接已輟學的雞粉感嘆,為何必須完成中學階段,而畫面另一邊傳來「做人自甘墮落誰幫到你?」的指摘,前後兩幕對比效果震撼,強化他被主流社會定義為失敗者的標籤,同時令下一幕字卡所交待的無奈結局變得合理。

紀錄片《聆·零》劇照

儘管觀影期間我屢次對這群零零後所說的話語不敢苟同,但回想當年十八歲的我,大概也有著這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幹勁。想到不少人說過,每次回頭去看當年畢業舞會或謝師宴時拍的照片,都有想把它們撕掉的衝動!或許若干年後他們回看這些片段時,也會有同樣感覺。這種最原始「有夢最美」的想法,或會隨著歲月流逝而改變,但影片所捕捉到的那份熱血初心以及對大學的憧憬,卻會永恆地封印在《聆·零》當中。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放映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轉載|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長按或掃碼關注

凹凸百態 光影日誌文章已於修改閱讀原文

原標題:《有夢最美的成長印記 |澳門零零後的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零零後》一部中國式成長實錄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七年》,在這部系列紀錄片中,製片人每隔7年就會重訪同一批人來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這部常被人津津樂道的紀錄片讓我們反觀自己的人生:什麼被我們毫不留情地錯過了?什麼又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珍視的?
  • 紀錄片《零零後》跟拍12年:見證成長的秘密
    其實,這封信並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影像編織的一部紀錄電影:《零零後》。《零零後》的故事要從2006年講起。我們都曾懷抱巨大喜悅迎接孩子的降生,初生嬰兒一聲沒有內容的喊叫、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會濺起一片驚奇的浪花。
  • 《零零後》:記錄長達十年的中國式成長曆程
    說起零零後,大家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炫富美妝UP主?還是早戀秀恩愛的小學生?或者是零零後江湖扛把子事件?90後終於躲過了風浪,隨之而來的是00後接過了年齡鄙視鏈的接力棒。不知不覺中,這群小屁孩已經逐漸成長成人。而央視早在10年前,就開始籌備這部關於00後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2017央視爸爸出品的紀錄片,向來都有著品質的保證。
  • 薦 |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一部值得我們觀看00後成長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網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 紀錄片《零零後》創作談:生活的戲劇
    《零零後》國際版海報《零零後》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2019年,《零零後》電影版進入院線放映。最近,《零零後》國際版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引起國際紀錄片界的積極反響。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
  • 紀錄片《零零後》創作談:紀錄片,生活的戲劇
    如果說紀錄片也有戲劇化故事,那是生活的戲劇、時間的戲劇《零零後》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 成長的印記還是心底的圖騰?
    、關於印記、關於心底的圖騰。有時候,在成長的路上一直想要找到自己,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愛和被愛、希望與失望、信任與背叛、了解與不被了解。在一次次的衝擊中,我們從驕傲變得謙卑,學習接受所有的不完美。逐漸明白,人生重要的是面對、接受自己,並能勇敢創造自己的生活。時至今日,對上面的這段話有了清晰的感受。我想,多年以後,再看到這段話你一定會有更為深刻的感悟。刺青?
  • 國產紀錄片海外播出 《零零後》引發積極反響
    如果說紀錄片也有戲劇化故事,那是生活的戲劇、時間的戲劇     《零零後》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2019年,《零零後》電影版進入院線放映。最近,《零零後》國際版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引起國際紀錄片界的積極反響。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
  • 國外零零後 vs 國內零零後
    」這個關鍵詞從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提及多次,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七零後說八零後是垮掉的一代;八零後說九零後是爛掉的一代;九零後則說零零後是腦殘的一代。零零後時不時被推向風口浪尖,被貼上叛逆、嬌氣和 Emo 的標籤,當我們用這些帶有偏激性的否定性詞語來描述他們時,誰能想到有另外一部分這個年齡層的人在他們各自的領域標新立異,雖初出茅廬,成績卻十分優異。
  • 毓婷:「毓見」成長印記,傳遞女性心聲
    與其直接講愛,不如用「印記」與愛共鳴,8月25日這個愛意滿滿的七夕情人節,華潤紫竹藥業毓婷品牌攜手一條生活館,在上海浦東旭輝廣場打造了一場「毓見 印記博物館」大型城市快閃店活動。活動以「毓見·心印記」為主題,將女性成長史中刻有印記的故事用一條時間線串聯起來,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記錄下她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如何看紀錄電影《零零後》?
    日前的一個晚上,我跑了50多公裡到順利大良去參加一個電影沙龍,觀看紀錄電影《零零後》並給觀眾導賞。參加這個電影沙龍的大多是家長,我問他們是否到電影院看過紀錄片,結果看過的寥寥無幾。然而,今天卻有不少觀眾為這部片子而來,這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呢?《零零後》是一部連續跟蹤拍攝零零後12年的紀錄電影,導演是我的老朋友、北大大的張同道教授。
  • 劇本《愛的印記》
    不過,這個世界上唯一在她心上烙下愛的印記的人只有他。內容簡介:伊零零和金歆都是孤兒,在福樂孤兒院相依相伴了10年。零零今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做金歆的新娘。但金歆被一戶富裕之家領養了之後對零零說「我愛上了另外一個女生!」零零的夢破碎。這時,她遇到了一個女生荔夕,在她的鼓勵下振作起來,尋找自己新的夢想。
  • 《零零後》:一部拍了十年的紀錄片
    九月,開學季,最早的一批零零後也要上大學了!感覺自己已經被拍死在沙灘上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每年都在發生著光速的變化,80後,90後,00後,乃至現在的10後,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不同環境下早就得每一代也是不同的。
  • 印記2020|幸福,是此刻最美的樣子!
    回望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列車即將到達2020年的終點站回望2020你是否還記得益陽廣電《民生零距離》中每一個不同的新聞人物留下的歡笑、奮鬥、淚水或堅守的印記?2020接近尾聲,民生零距離推出年終系列報導《印記2020》...... /......
  • 電影版《零零後》震撼來襲,李躍兒芭學園邀您提前觀影
    :2019年7月27日14:00,映後與導演交流地點: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北國劇場暑期來到,李躍兒芭學園組織了一場觀影活動——觀看紀錄電影《零零後》,這是中國第一部跟蹤拍攝12年、揭秘青少年成長曆程的電影,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題寫片名。
  • 電影《零零後》全網上線!
    池亦洋電影中,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北師大製造:紀錄電影《零零後》9月3日全國上映
    2019年9月3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師生創作的紀錄電影《零零後》將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影片跟蹤拍攝12年,記錄了兩位零零後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清晰刻畫出時間的力量與教育的能量。
  • 電影《零零後》熱映,跟拍12年,他們長成了怎樣的大人?
    備受讚譽,是因為這是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它通過對孩子以及他們家庭的記錄,引發對當代教育方式、親子關係等熱點話題的思考。9月3日,一部同名電影《零零後》在全國藝聯院線上映,導演仍是2017版的導演: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著名紀錄片學者和製作人張同道教授。
  • 一個澳門00後眼中的澳門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在澳門出生的「零零後」郭祺宇,在B站開了個自己的頻道叫「
  • 記錄「零零後」十年光陰 繪製中國教育真實畫卷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記錄「零零後」十年光陰 繪製中國教育真實畫卷  白瀛、方沁茗  從2006年開始,北師大紀錄片中心跟蹤記錄了十多個「00後」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成長足跡,製作的五集紀錄片《零零後》20日起每晚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