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2020-12-22 河北新聞網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日,筆者走進王瞳鎮西場村看到,雖然天氣寒冷卻一幅喜人的豐收景象,人們正在忙碌地收穫訂單胡蘿蔔,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就是全村「訂單農業」的領路人。

王瞳鎮西場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告訴記者,「今年我村共建設了60畝「訂單農業」試驗田,種植大蔥和胡蘿蔔,大蔥一季純收入8000元,胡蘿蔔每季純收入5000—6000元。」

「訂單農業 」就是經銷商提供種子、統一回收,老百姓負責種植、管理,避免了因銷路不暢農產品滯銷。劉立明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訂單農業」,村民還可以就近打工,每天收入80-100元,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從今年開始,我們帶動2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統一流轉,形成規模,建設了200畝「訂單農業」示範園。」王瞳鎮西場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說。

在景縣像王瞳鎮西場村一樣,依託「訂單農業」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的例子還有很多。景縣是農業大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託公司訂單發展規模化設施農業,持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為鄉鎮農村工作著力點和落腳點。同時,堅持惠農強農政策「落地」,加強農業技術指導,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注重發展生態循環產業,探索生態發展路子,引導農民成為致富「多面手」,拓寬增收渠道。目前,景縣特色種植蔬菜、瓜果十萬畝以上,形成了胡蘿蔔、葡萄、蜜桃等諸多景州品牌,暢銷各大城市。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景縣:「訂單農業」讓農民種無憂銷不愁
    本報記者 田思雨 通訊員 牛志江牛志江 郝立建 攝眼下正值胡蘿蔔、大蔥新鮮上市的季節,景縣王瞳鎮西場村的「訂單農業」試驗田裡一片繁忙景象,農戶們正在對胡蘿蔔進行採摘、去泥、打包,準備運往省內外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
  • 「村村旺」平臺「訂單農業」結碩果 梁平區萬畝青菜頭喜獲豐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21時訊(記者 劉雪琴 曹建 通訊員 沈琳娜)今(25)日,「村村旺」萬畝青菜頭豐收開鐮儀式在梁平區深冬的寒霧中拉開了序幕。「種撒白露間,移栽寒露田。經冬蘊採厚,春獲翡翠千。」忙碌的人群與青油油一片的青菜頭相映成趣,構成一幅豐收的畫卷。「開鐮咯!」
  • 河北推出39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線路
    河北推出39條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線路長城網9月15日訊(記者 董達)記者從9月1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省慶祝活動新聞發布會了解到,為推進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各市農業農村局推薦39條「秋採摘」系列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線路。
  • 河北阜城:辣椒和玫瑰「鋪」出增收致富路
    為實現多方共贏,雲農園區改變以往的經營模式,讓農戶自願攜土地入社,探索出了一張訂單保底、一卡通保惠、統一管理共贏的「三個一」管理模式。一張訂單保底,是指園區與農戶籤訂農產品回收訂單,確保農戶保底收益。在園區打工的張家莊村民張國強,看到種植玫瑰花的收益高,去年把自己的兩畝半地都種了玫瑰,「今年第一年開花,收了600斤鮮花,賺了6000元,比種玉米收益翻倍了。」張國強笑著說。為了提高農民群眾科學種植的技術水平,雲農園區聘請河北科技大學、中椒英潮集團公司、芳蕾集團等專家教授常駐園區,對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等綠色種植技術進行推廣培訓。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慶祝活動在阜平駱駝灣舉行
    河北省豐收節慶祝活動正是以「迎豐收、促脫貧、奔小康」為主題,結合「脫貧攻堅、抗疫助農、鄉村振興及現代農業發展」等元素,搭建廣大農民群眾喜迎節日的舞臺,讓更多農民群眾都能參與到豐收節慶祝活動中來,讓廣大農民群眾盡情享受自己的節日。
  • 新疆林果產品如何從「豐收」到「增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2019年,新疆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持續推進特色林果業轉型發展,不斷織密新疆特色農產品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支持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產品營銷,叫響新疆林果「金字招牌」。
  •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慶祝活動發布③32條「秋採摘」休閒農業...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9月19日,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舉行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北慶祝活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北省為滿足居民休閒消費需求,進一步挖掘創新,在秋意漸濃、碩果飄香的豐收季,推出32條「秋採摘」系列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為公眾體驗豐收喜悅、觀賞秋日美景提供絕佳去處。
  • 【衡水好網民 脫貧故事】河北景縣王瞳鎮:扶「心」扶「志」助力...
    【衡水好網民 脫貧故事】河北景縣王瞳鎮:扶「心」扶「志」助力「一戶一業」脫貧 2020-07-08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豐收禮讚 大地頌歌」紫雲:豐收節裡話豐收 農民增收笑顏展
    紫雲自治縣通過農業產業「三提升兩壯大」行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主要種植低效玉米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助推茶葉、 精品水果、紅芯紅薯產業,蔬菜產業、林下經濟產業取得大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一幅「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幸福畫卷徐徐鋪開……5千畝藍莓綠了生態,壯了產業。
  • 英吉沙縣15萬畝色買提杏豐收 農民人均增收千元
    今年3月,自治區林業廳、自治區黨委農辦和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制定了《南疆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工作推進方案》,全力推進林果業提質增效,切實發揮林果產業在促進自治區特別是在南疆地區社會穩定、脫貧攻堅、農民增收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當下正是南疆杏子收穫的季節,天山網推出《「杏」福來敲門》系列報導,展現南疆的杏子產業如何通過提質增效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 禮讚豐收,致敬農民,祝福祖國!農民豐收節今起持續至10月7日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北京市將舉辦以「禮讚豐收、致敬農民、祝福祖國」為主題的系列豐收節慶祝活動,從即日起將持續至10月7日,包括房山秋收節、通州農民豐收藝術節、京西稻開鐮節、郭莊子農時薈等33項基層慶祝活動。平谷 今天上午,平谷區舉辦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來自田野的農民代表、農業技術員、農業企業代表歡聚一堂,分享豐收的喜悅。
  • 阜城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
    本報訊 (王曉楠)近年來,阜城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走出農民增產增收新路子。 創新產業布局構建發展「新模式」。該縣制訂實施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形成了以高梁、西瓜、密植梨為主,設施蔬菜、穀子、大豆等為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開始進行高素質農民培養試點,通過練內功、聚外力「兩條腿」走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25.4萬人,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及農業產業脫貧致富帶頭人正在形成規模。
  • 咱阜陽農民的「地圖法寶」,引來新華社點讚
    今天新華社報導了咱皖北糧倉的農民們用一張小小的小麥種植地圖讓麥農增收,企業增效,達到產銷共贏的好事
  • 「農民豐收節」看,石碑坪下陶村九品香水蓮豐收現場,太震撼了!
    秋分帶著豐收一起來了!「暑退秋澄轉爽涼,日光夜色兩均長。」《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入秋」豐收節金秋九月,稻穀飄香。今天是農曆秋分,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這是一場禮讚豐收、致敬農民、歌頌祖國的隆重慶典,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設立的專屬於中國農民自己、讓億萬農民引以為傲、熱切盼望的盛大節日。
  • 「帶動農民增收,就是我們創業的目標」
    盛夏,惠東縣梁化鎮新民村,村道兩旁鋪排的田地,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玉米、辣椒、茄子及其他蔬菜隨處可見,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以前我一直用傳統的種植方法,遇到病害不知如何處理,產量也不高。在公司的幫扶下,不僅有種子和技術支持,銷路也不愁。」趕在上市前,村民鄭丙鋒再一次巡視自己的辣椒地。他有8畝辣椒,年增收近萬元。
  • 夏糧豐收了!手中有糧心不慌
    這熱火朝天的「三夏」麥收忙碌景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自「三夏」工作開展以來,關於各地夏糧的好消息接連傳來。據統計,今年,河北省夏糧喜獲豐收,夏糧播種面積2243.2千公頃,平均畝產432.1公斤,總產量1453.9萬噸,連續8年保持在1400萬噸以上水平。據專家實測,今年小麥籽粒飽滿,一、二等麥佔比達98%以上,基本沒有三等麥。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泰興市根思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廣開財路,挖掘潛力,形成了多點發力,多極增長的農民增收新格局。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
  • 脫貧攻堅|河北邱縣:「紅薯夫婦」的大生意
    近日,在邱縣宣傳文化中心廣場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特文化產品展示區,一對「紅薯夫婦」正在通過手機網上直播帶貨。在他們有聲有色的講解下,當地特產「蜂蜜紅薯」在線上線下都引發了人們的興趣,不一會兒就收到了十幾個訂單。
  • ...屆江門農博會奏響「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交響曲...
    「皮」到「鏈」,再到「園」打造三產融合典範,帶動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約10萬畝,同時建立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全產業鏈數位化、標準化、品牌化……放眼五邑,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園正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充當起現代農業排頭兵,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從而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