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日,筆者走進王瞳鎮西場村看到,雖然天氣寒冷卻一幅喜人的豐收景象,人們正在忙碌地收穫訂單胡蘿蔔,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就是全村「訂單農業」的領路人。
王瞳鎮西場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告訴記者,「今年我村共建設了60畝「訂單農業」試驗田,種植大蔥和胡蘿蔔,大蔥一季純收入8000元,胡蘿蔔每季純收入5000—6000元。」
「訂單農業 」就是經銷商提供種子、統一回收,老百姓負責種植、管理,避免了因銷路不暢農產品滯銷。劉立明告訴記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訂單農業」,村民還可以就近打工,每天收入80-100元,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從今年開始,我們帶動2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統一流轉,形成規模,建設了200畝「訂單農業」示範園。」王瞳鎮西場村黨支部書記劉立明說。
在景縣像王瞳鎮西場村一樣,依託「訂單農業」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的例子還有很多。景縣是農業大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託公司訂單發展規模化設施農業,持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為鄉鎮農村工作著力點和落腳點。同時,堅持惠農強農政策「落地」,加強農業技術指導,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注重發展生態循環產業,探索生態發展路子,引導農民成為致富「多面手」,拓寬增收渠道。目前,景縣特色種植蔬菜、瓜果十萬畝以上,形成了胡蘿蔔、葡萄、蜜桃等諸多景州品牌,暢銷各大城市。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