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我觀世間一切眾生因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

2020-12-23 耀如樂園

佛說: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

我們生在地球的眾生眼界很低,殊不知,莫說宇宙無限大,就是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就有100億個地球,也足夠大到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是如此渺小,如同我們看到螞蟻一樣。我們就像螞蟻一樣渺小的生存著,把所看到的渺小世界執為很大的世界,很少思考如何從這個渺小的世界解脫出來。比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佛說西方有極樂世界,離我們不遠,只有十萬億佛土。我們若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去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可以持佛名號臨終往生到極樂世界。

娑婆苦,情念驟如風。

六賊村中無暫息,

四蛇篋內更相攻,

誰是主人公?

無慧力,愛網轉關籠。

一向四楞低搭地,

不思兩腳欲梢空,

前路更匆匆。

(摘自《樂邦文類》)

想想極樂世界的樂,看看娑婆世界的苦,應該早早發願去極樂世界。

【每日寄語】

佛言:「複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何等為十?一者、奪命,二者、不與取,三者、邪淫,四者、妄語,五者、離間語,六者、粗語,七者、綺語,八者、貪著,九者、瞋恚,十者、邪見。長者,我見眾生由是十種不善業故,乘於邪道,多趣多向多墮惡道;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出一切諸邪道故,以淨信心,舍釋氏家,趣無上道。」

(摘自《大寶積經》)

相關焦點

  • 成佛妙道: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初分贊般若品》 何等名為菩薩惡友,新學菩薩知已遠離?爾時佛告德嚴華言:我觀世間,無有天魔梵釋、沙門婆羅門等,與新學菩薩,於無上菩提為惡知識,如樂聲聞獨覺乘者。所以者何?夫為菩薩,必為利樂諸有情故,勤求無上正等菩提。
  • 十善業道經(第081、082集)
    「貪嗔痴」是「三惡道」的業因:貪心墮餓鬼,嗔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他能夠遠離「三惡道」,遠離「貪嗔痴」,決定不墮三惡道。所以這是人天的根本,在六道裡面,取得人、天兩道的基本條件,我們不認真修行怎麼行?!佛對我們的要求,前面講得很清楚,「晝夜常念善法」,「常念善法」就是指「十善」。
  • 佛說一切肉不得食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諸鬼帥等。下品為行地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溼,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
  • ...佛教因果報應論——兼論《十善業道經》《十不善業道經》的善惡觀
    一、五戒、十善與佛教的善惡因果報應古印度釋迦牟尼佛在創立佛教以後,隨著教團人數的增多和佛教傳播範圍的擴大,為防止僧眾犯錯,所謂「防非止惡」,並且為了維持僧眾內部和諧和建立僧團與社會民眾之間良好關係,經常因時因事而「隨機設教」,按照僧眾不同身份制定戒規,分為沙彌
  • 《佛說十善業道經》
    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
  • 十輪經中的第一佛輪,安住不退境界
    於是地藏菩薩以偈頌問道:「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為一切有情,除三災五濁。多俱胝佛所,已設無邊供,曾見大集會,清信眾和合;聰哲勤精進,皆來同會集,未曾見如是,無諸雜穢眾。云何此佛國,穢惡損淨善,智者皆遠離,惡行者同居;多造無間罪,誹謗於正法,毀聖起惡見,妄說斷常論;具造十惡業,不畏後世苦,多遠離三乘,臭穢向惡趣;無明蔽其目,貪嫉多奸矯?
  •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三者、不勤精進,堅著五蘊,諸惡知識所攝受故,使愚痴者謗毀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初分贊般若品》何等名為菩薩惡友,新學菩薩知已遠離?爾時佛告德嚴華言:我觀世間,無有天魔梵釋、沙門婆羅門等,與新學菩薩,於無上菩提為惡知識,如樂聲聞獨覺乘者。所以者何?夫為菩薩,必為利樂諸有情故,勤求無上正等菩提。
  • 佛說十善業道經 全文
    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
  •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彼土有佛,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行時,發十二大願。何者十二?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於佛菩提得正覺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八十隨好以為莊嚴。我身既爾,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二
    於觀世間生滅法門。而得自在。念智慧天。於起當來菩薩諸行化眾生因超念法門。而得自在。淨華光天。於一切天娛樂法門。而得自在。慧日眼天。於諸天處教化流通善根法門。而得自在。爾時釋提桓因。承佛神力。遍觀三十三天眾。以偈頌曰。
  • 破偽《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簡單的解釋:外道輩建立邪計之因:或言「是宇宙超級能量,出生一切眾生及世間、天體;」或言「是大自在天,出生一切眾生及世間、天體;」或言「是宇宙膨脹到一定的臨界點,爆炸出生一切眾生及世間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功德利益
    時文殊師利菩薩知有所疑,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見眾中有所疑者,今欲諮問,唯願如來,聽我所說。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有所疑,當恣汝問。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眾生,於生死海,造諸惡業,從劫至劫,輪迴六道,縱得人身,得短命報。云何令其得壽命長,滅諸惡業?唯願世尊,說長壽法。  佛言:文殊,汝大慈無量,愍念罪苦眾生,能問斯事,我若具說,一切眾生,無能信受。
  •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82集)
    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六度裡面,這是第二「持戒波羅蜜」。「不與取」,這是盜戒;能夠離不與取,也就是持戒布施。這一條就是持戒布施,前面是不殺生布施,這是持戒布施。布施決定得福報。這個地方講的「財寶」是通三世的果報。財布施得財富,財也算是寶;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聰明智慧是法寶;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定知道大家會把健康長壽視為第一寶,所以財寶通三種因果。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無非為濟度群生。使不淪業報。佛頂尊勝總持經咒者。一切如來智印。廣大慈悲。甚深希有。普利昏迷。實巨海之津梁。幽暗之日月。饑渴之飲食也。世間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能發菩提心持誦佩服者。其福德種種無盡。永脫諸惡苦趣。從無始以來百千億劫。所積罪業悉皆消除。若晝夜勤修不懈。當得諸佛灌頂。神天擁護。福壽無量。如是勝果。目睹其效。誠實不虛。朕君臨天下。閔斯民之執迷。所作所為。墮於惡趣。而不知若斯謬戾。誠為可矜。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0
    他能普徧往十方一切處道場中,說自己所修行的清淨法。什麼是清淨法?就是不自私、不自利、不妒嫉、不障礙,沒有貪瞋痴三毒的染汙。所有的佛,在出現於世時,都建立道場。什麼是道場?就是修道的場所。釋迦牟尼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時,是在七個道場說的:①菩提道場、②普光明殿、③忉利天宮、④夜摩天宮、⑤兜率天宮、⑥他化天宮、⑦逝多林。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都叫道場。
  • 《佛說十善業道經》-88集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 《佛說十善業道經》-95集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 明信因果,我行我「素」!
    於未來世有愚痴人,說種種毗尼言得食肉,因於過去食肉薰習愛著肉味,隨自心見作如是說,非佛聖人說為美食。大慧!不食肉者,要因過去供養諸佛,種諸善根,能信佛語,堅住毗尼,信諸因果,至於身口能自節量,不為世間貪著諸味,見食肉者能生慈心。大慧!我憶過去有王,名師子奴,食種種肉,愛著肉味,次第乃至食於人肉。
  • 天天學佛: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 為何孕婦與不孕者,都要念《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因獲如是菩提心故,身如金剛,心如虛空,難可沮壞,因不壞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常樂我淨具足而有,即能遠離此無常殺鬼,生老病死諸地獄苦。 佛於大眾中說是法時,虛空鬼使作如是言:我聞世尊說是法要,地獄清淨,為蓮華池,我今現舍鬼境界。鬼復答言:顛倒,汝得道時,願見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