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酒
作者 | 朱海明 朗誦 | 花沐
酒,傳說是杜康發明的,問世以來出現了許多一生愛酒的名人,李白、杜甫、陶淵明……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帶酒的詩文,千裡鶯啼綠映紅,山村水郭酒旗風。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酒能助興酒能壯膽,鬥酒詩百篇,詩酒趁年華,把酒話桑麻,對酒當歌,曲水流觴醉蘭亭……醉打蔣門神,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同時,因為貪酒誤事者傷身者貽害子孫者也不在少數。如李白,年輕時目光如電身強體健,估計飲酒損害了健康,不然的話一定能多活多少年。再有陶淵明子女多愚鈍,他明白了「蓋由杯中物也。」至於勇武之人如張飛、淳于瓊者因為酒醉而誤了軍機乃至丟了性命的,歷史上也屢見不鮮。
酒,歷史上成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我沒看見,現實的倒經過幾個:同學父親就是因為貪杯從公社副社長的位置撤下來成了平民。村人某原在稅務所工作,因為貪杯被除名,可是喝酒的毛病一點沒改,偷賣家裡的糧食換酒喝,氣得老婆幾次尋死上吊。還見過一個副鄉長,整天醉眼矇瞪酒氣燻人,肯定不是自掏腰包吧。那年在軍工醫院,抬來一個人急救,是喝酒喝出了血。醫生馬上給他輸血,可是輸多少吐多少,時間不大人就沒了。至於酒後鬧事打架鬥毆則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酒後駕車、酒醉駕車更是久治不愈的頑痾。
酒桌上大話燎天的、狂吼亂叫的、互相吹捧的、大放厥詞的、甚至席間猝死的屢見不鮮。酒還是給嘴饞的人準備的,有酒就得有菜,大吃大喝的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當然也有窮喝酒的,就著一棵蔥一根黃瓜就能喝,這類人被稱為「酒膩子」。
本來心情高興了燙上一壺酒讓媳婦兒炒上兩個菜,一壺酒整二兩,不多不少正常小飲的平常量。盤腿而坐小酒盅端著淺斟慢飲不多喝,這是男人最美好的小康生活和心理享受,悠然自得自斟自飲自賞自樂,美哉啊小酒獨酌。再就是好友相逢擺上一桌,邊喝邊聊,話無盡而酒正酣。酒後意態微醺而酒意未消,大家互相調侃互相戲謔大笑而終。或有高雅之士借酒抒情吟詩聯句曼舞長歌……可謂風流瀟灑韻味無窮堪稱席間佳話。
我們那疙瘩有句俗話「酒壺怕擰,老爺們兒怕請。」意思是,把酒壺坐在火盆裡熱酒,如果用手擰一擰酒壺,酒熱得就快,所以說酒壺怕擰。如果火太旺或時間長了酒會熱開了竄出來,就是人們常說的「酒都燙竄了。」至於老爺們兒怕請不難理解,有人請吃請喝是好事。
《紅樓夢》上也說過,酒熱了喝才好,很多人有喝熱酒的習慣。然而,近年來酒越喝越偏了,不用小酒盅了改用大酒杯或玻璃杯,也不燙了不熱了喝涼水一樣涼喝猛灌,還編了一套順口溜,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鐵喝出血……
酒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對它,一刀下去一禁了之似乎不可,但是一定要控制、再控制。否則,無節制的濫飲早晚會出事的。
審核:三月的風鈴
【染香時光•創刊時間:2016.6.6】
【染香時光·給心靈一份美好與自由】
【作者簡介】 朱海明,字(筆名)瀛亮,號清韻居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會員。曾參加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汽車第五十團,執行援寮(寮國)抗美築路運輸作戰任務。
【主播簡介】 花沐, 實名:柴玉霞, 喜歡書法、文學,酷愛誦讀。讀書使人心靜、明志,聲音能放飛自己的心靈,誦讀能使人優雅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