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文/琳距離)第24屆臺灣金曲獎是這些年來「最不受待見」的一屆金曲獎。觀眾不疼歌手不愛,這在金曲獎歷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頒獎禮現場的氣氛也應和了之前的提名名單,不僅從表演環節還是舞美燈光,這一屆的頒獎禮還是與金曲獎的輝煌年代形成了強烈反差。在華語流行音樂整體不上不下不死不活的當下,確實讓人有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金曲獎最終讓周杰倫、蔡依林雙J壓軸,是多麼的用心良苦啊,難怪金曲獎金話筒的陶晶瑩拉著倆人的手如此感嘆與動情,宛若知音體上身。
在獎項方面,唯一讓人感到安慰的是不到場的林憶蓮。她一連獲得了「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編曲人獎」。其實林憶蓮是本屆臺灣金曲獎最被看好且最無懸念的奪金歌手。無論從音樂的藝術價值和突破性上看,林憶蓮的《蓋亞》都遠遠超出了其他女歌手,甚至鄧紫棋、盧凱彤、家家等一同入圍的後生晚輩實在無法與這個樂壇大姐大相比並論。而來勢洶洶的蔡依林「封后」的消息最終也止於流言煙消雲散,金曲獎對林憶蓮的肯定,也是對音樂性本身的肯定。從這一點上說,金曲獎雖然沒落,卻守住了底線。而林憶蓮的大獲全勝,是目前臺灣流行樂壇的一個縮影,那就是新歌手普遍缺乏一飛沖天的氣勢。而林憶蓮的《蓋亞》猶如幾年前張惠妹的《阿密特》,「封后」的原理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阿密特》還維持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流行性,而《蓋亞》已經超出了流行音樂的範疇,用Sandy自己的話來說,「我已經不想再做《至少還有你》了」。而金曲獎在「魚與熊掌」的選擇中力挺了藝術價值,因為其他女歌手的商業價值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不如徹底成就林憶蓮這一次的音樂口碑。當然遙想當年王菲《寓言》在金曲獎上的鎩羽而歸,今天金曲獎走到「無從選擇」的地步,倒真是讓人覺得無謂與寒心。
此外,林憶蓮的《蓋亞》還成就了內地新銳音樂人常石磊,他不僅從周杰倫、鍾興民手中搶過「流行音樂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更在最為重頭的「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大獎」中折桂,這不僅是對內地音樂人常石磊才華最好的肯定,更是對此前一直只在非主流音樂圈和樂評人圈裡得到認可的這張專輯最好的褒獎,同時常石磊應該是繼張亞東之後又一位在臺灣本土樂壇上展現才華的內地音樂人,接下來與常石磊合作的港臺歌手應該會越來越多。
金曲獎還是想力挺主流的,但縱觀去年,有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主流嗎?再度捲土重來的蔡依林是一號人物,但《MUSE》的確不算其事業的新高峰,只能佔據一個重要的市場份額。但蔡依林的《大藝術家》依舊毫無懸念的拿到了「最佳年度歌曲獎」,其實你也可以反向思維一下,除了《大藝術家》又有哪首入圍的歌曲,能夠拍著胸脯說它至少比這首歌流行兩到三倍。沒有,就是沒有。本年度的「金曲獎」則在這個獎項中,通過對《大藝術家》的肯定,而表現出他們對市場表現的一種隨波逐流。這也是目前臺灣流行音樂的現狀。幾年前,很多人都說周杰倫濫俗得可怕,但其實對於一個主流樂壇來講,沒有主流、沒有代表、沒有方向,才更可怕。
正是因為缺乏這種預判與方向感,蕭敬騰獲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才是今晚最大的冷門,讓人始料未及。但就像《69樂章》這張陶喆史上最差專輯,竟然能成就他「最佳國語男歌手」的夢想。對於蕭敬騰「封王」,或者也是一種評委抓鬮式的選擇。蕭敬騰憑藉《以愛之名》從大熱門周杰倫、方大同、林宥嘉手中拿到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時,金曲獎也終於在堅持音樂品質至上性或純粹商業選擇的二選一立場中,顯露出組委會對度問題把握的失策。因為在候選的歌手中,蕭敬騰《以愛之名》是既不叫好也不算叫座的作品,在2012臺灣年度銷量榜上這張專輯也沒有殺入前十(周杰倫6.5萬,林宥嘉2.3萬),甚至這也是他出道以來最易忽略的一張專輯。正是因為金曲獎這種缺乏立場的態度,反倒讓這幾個重頭獎的歸屬留下了過於刻意的痕跡和今後遭人質疑的把柄。而今年蕭敬騰在毫無徵兆下「封王」的情況頗類似於18屆金曲獎的李玖哲。而當年那屆金曲獎歌王歌后來自李玖哲和蔡依林,同為華納唱片歌手,也在一定時間內留下了詬病。
另外,金曲獎成就了一次「史上最冷新人榜」。今年提名名單出來後,大家對「最佳新人獎」爭議很大,原因就是新人都不認識都不熟悉,哪兒來的「新人獎」。而「最佳新人獎」並沒有很自然的頒給「最熟悉的新人」相信音樂的家家和白安,而是頒給了「饒舌界的鄧麗君」葛仲珊。感覺上是爆冷,但從現場的LIVE表演上看,葛仲珊的煽動力、感染力和表現力確實更勝一籌。而Miss KO葛仲珊身上的唱作身份、臺客味道,加上偏重九零後市場的造型,以及幕後蛋堡超群的製作實力,毫無疑問同時突出了創作化、本土化和未來化的特色,怎麼想都是冷門又不失驚喜的一道菜。
華語流行音樂歌壇的各種頒獎已經多不勝數,作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金曲獎在它的第二個本命年生日時,有一種捉襟見肘的感覺,讓華語樂壇相伴的樂迷們「很捉急」。陶子姐、周杰倫、蔡依林的輪番壓陣已經阻擋不了樂壇一年年的頹靡,甚至如果沒有林憶蓮《蓋亞》的這塊「遮羞布」,今年的金曲獎獎項名單還會更難看。從表面來看,本年度金曲獎的各項歸屬,都頒的合乎情理,但這其實這都只是建立在一種歌手市場認知度、作品音樂性的基礎上的無奈選擇。如果未來不加強內地作品的關注度,增加臺灣金曲獎的粘合度,這個老牌頒獎禮會越來越難。既然已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何不放下自尊與身段?否則,明年的金曲獎還會繼續FLOP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