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2020年勞動節&青年節,湖南路橋融媒體中心特推出「青春勞動者」系列報導,展現路橋年輕人青春熱血、努力奮鬥的新一代勞動者面貌,與橋迷一起「慶五一·迎五四」!
PS:文末有「青春勞動者」快問快答精彩視頻,急性子可直接下拉收看!
「大家好,我是『青春勞動者』虢舟,我在平益十三標白泥湖湘江特大橋與你一起『慶五一 迎五四』。」鏡頭前的虢舟聲音洪亮,精神勁兒十足。雖然普通話生澀拗口,但這句開場白顯然也難不倒他。
當被問到「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他一本正經地回答:「將白泥湖湘江特大橋建好,打造成我們路橋的精品工程,不負各界人士的關注和上級領導的厚愛。」言語間,儼然一個胸懷溝壑、思慮周全的工區負責人。然而末了他又加一句「最後,今年把婚結了」,帶著一點害羞和不好意思,終於扯出一個大大的燦爛的笑容。
90後的熱情洋溢,而立之年的責任擔當,在這個路橋青年身上卻無比和諧統一。正如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那句名言:「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就是責任。」
九年來,虢舟正是憑著這種「責任、擔當和熱情」燃燒著自己的青春,用刻苦鑽研、甘於奉獻踐行自己的使命,在盡職盡責和激情洋溢中擔當成長。
虢舟給人的印象,是皮膚黝黑卻精神飽滿,身兼數職且幹勁十足。身為白泥湖湘江特大橋的工區長,他已經是這個片區施工、質量、安全的負責人,然而「年輕有為」四個字的背後,卻是數年如一日的鑽研付出。
2014年,虢舟在永州南津渡大橋維修項目中擔任現場技術員,當時,吊杆更換是全橋的施工重點,難度大,工期緊,危險係數高,對於第一次承擔這類任務的虢舟是個不小的挑戰。那段時間,他翻閱大量資料,收集同類型橋梁的施工工藝,並全天蹲守在現場,尋找關鍵技術的難點、疑點,還不時虛心請教項目的前輩們,最終順利完成了首根吊索的更換。
「有付出,有汗水,就有收穫。」辛苦付出有了回報,虢舟感到無比欣慰。但他並未就此止步。吊杆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將來終有一天要更換,為了熟悉掌握這一套施工工藝流程,他收集了現場的大量資料,在項目經理的指導幫助下編制了一套《中下承式拱橋吊杆更換施工工法》,並於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省級工法」,在同類型橋梁施工中被廣泛運用。
步入負責人崗位後,他更是時刻繃緊了神經。2017年7月,虢舟在常德沅水四橋擔任測量組組長,時值主墩上構進入全面衝刺的施工階段,防汛工作也到了緊要關頭。為了確保河中橋梁及設備安全,他帶領測量組進行24小時的水位觀測預警,以便及時轉移現場人員和設備材料,水位上報由之前的8小時一報改為了1小時一報。
有一天,上遊五強溪水庫洩洪量突破2萬立方米每秒,洪峰預計凌晨經過橋位,洪峰過境時,水位已超警戒水位2米多,江面一片汪洋。緊急關頭,虢舟堅守崗位,臨危不亂,在橋位流域徹夜巡查,合理指揮現場值班人員的調動,謹防潰堤、管湧的事故發生。憑藉出色的現場應變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虢舟帶領的測量組圓滿完成任務,沒有出現重大事故。
正是一次次在實戰中磨鍊,在困難中成長,虢舟從一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迅速成長為骨幹力量。
虢舟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塊「黨員示範崗」,時刻提醒著他更大的責任與擔當。參加工作以來,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每一次工作中,勇於創新、勇於擔當、任勞任怨的精神感染了許多人。
2019年5月24日中午,湘陰縣鶴龍湖鎮保和垸村一處民房突發火災,一時間濃煙瀰漫,火勢借著江風愈演愈烈,形勢十分險峻。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正在伍益十三標現場施工的虢舟發現火情,當即報警,並立刻衝向現場滅火。第一時間疏散周圍群眾,利用就近水源滅火。
迅速、科學、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為隨後趕到的消防救援隊伍滅火贏得了寶貴時間,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在得知湖南路橋青年見義勇為的消息後,保和垸村村委特向兩位青年贈予「奮不顧身、舍己救火」的錦旗,對他們在救火行動中英勇無畏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感謝。
「擔當」,不僅是工作要求,更是一份社會責任。數年來,虢舟的身影經常出現在黨工團活動中,2015年他帶領項目部青年志願者去敬老院幫扶慰問,將「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落到實處。2016年底,他帶領項目部全體黨員看望當地特困戶,將愛心送給最需要的群眾。2017年7月,由於沅水上遊連日暴雨,洪水淹沒常德沅水四橋北岸員工宿舍,他帶領志願者們前往北岸慰問受災一線員工,並把慰問物質送到他們手中。2018年他在常德沅水四橋項目部參與組織「高考助行,愛心送考」公益活動,組成15人愛心送考車隊和31人志願服務團隊,為常德高考學子保駕護航,在湖南路橋青年中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危難時刻顯身手,捨身忘我見真情。當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刻,路橋青年心懷溫暖、沉著英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路橋人敢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傳遞了感動人心的正能量。
2015年至2018年,虢舟多次被評為分公司「優秀黨員」「優秀師傅」、項目部「優秀員工」。面對如此多的榮譽,虢舟深知這並非一人之功,「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同事間團結互助的友誼,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以及湖南路橋這種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路橋精神。」回顧在路橋的九年,虢舟如此總結。
「虢舟從項目進場就來了,一直堅守在這裡,連婚禮都沒時間辦。」提起這位得力手下,平益十三標項目經理陳繼發既賞識又感動。2018年底,虢舟和身在益陽的女友領了結婚證,但為保項目進度,虢舟一直堅守在施工一線,說好的婚禮卻一再延期。今年,虢舟終於得以將這項人生大事提上議程。
等待這位90後青年的,是更加甜蜜與盛大的未來。
文稿:王璇、歐陽伶
攝像:歐陽伶
文稿審核:肖廣喜
圖文\視頻編輯:蘇美滋
圖文\視頻審核:馬永忠 石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