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林依晨和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上線,程又青和李大仁之間的感情像極了很多人心裡那個不能說出的秘密。
2015年,《愛你的時間,7000天》上線,也就是韓版的《我可能不會愛你》,河智苑和李陣鬱卻演的是另一個故事。
2019年,日版上線,熊坂出、足立梨花又把這個故事重新演繹了一遍。
而最近,2020年,泰版上線了。
我很高興每一個我喜歡的故事,都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
只是,這個泰版,我勸你還是不要看了。
不是不好看,只是如果一樣要看的話,不如再把臺版刷一遍。
因為臺版太經典了!
雖然一直都說豆瓣的評分不靠譜,但不得不承認,這麼多年,還能獲得那麼多好評,一定是有原因的。
就如第一集來說。
面對讓人惶恐的30歲。
臺版是這樣的。
第一集的第一個鏡頭,程又青在夢裡和李大仁說:「唉,李大仁,我最近突然有一個感覺,有一個東西老是在跟我們作對。」
李大仁還沒有登場,我就開始期待他和程又青之間的故事了。
然後,還是在夢裡,開始討論時間——好像得到它,又很希望它突然消失,最好永遠都不要再來找我們。
然後代入了程又青的職業。
如果,你有機會遇見10年前的自己,你會和Ta說什麼?
17歲的程又青,目光堅定,笑容單純。
29歲的程又青,抿了抿嘴角,臉上複雜的小表情,滿眼都是戲。
每次看到這一幕,都讓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愧對了過去的自己。
還是在和李大仁對話:「你有沒有一個感覺?我們的十七歲,好像不過才是去年的事。」
再看泰版。
「如果生活是一場旅程,那麼腳上穿的鞋子可以反映你的成長路線。」
「從穿帆布鞋的懵懂少女,到腳蹬高跟鞋的成熟女人,每年慶祝生日的方式就是一雙高跟鞋。」
「也就是說,像我這樣已經擁有這麼多高跟鞋和無比自信的女人,已經渡過了好多個生日。」
「但是我才不願跟時間認輸,因為我才芳齡29。」
除了女主人公滿臉寫著對時間,更準確地說是對變老變醜的恐懼之外,我完全感受不到其他的信息。
相比臺劇,臺版一開篇,似乎已經把整個劇的立意,都拉低了好幾個等級。
再看2019年日版。
第一集的第一個鏡頭,女主角御手洗陽(也就是臺版的程又青)熬著夜窩著手機反反覆覆地說:「八和九完全不同!八和九完全不同!」
然後開始了她的夢境。
在夢境中,陽的男閨蜜石田蓮(也就是臺版的李大仁)手捧蛋糕在她的床頭祝她生日快樂。
17歲的自己也如臺版一樣的出現了,只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掛著一個牌子,清清楚楚地寫著:17歲御手洗陽。
29歲的陽看到17歲的自己,笑得很燦爛的說:好可愛,我想回到那時候。
可下一句卻說:但是十七歲不能穿很漂亮的高跟鞋啊!
正在29的陽感慨的時候,17歲的陽試穿了高跟鞋,扔下一句:我不想變成老太太。
然後走了。
似乎17歲的陽說出29歲自己的擔心:擔心變老。
日版的這個程又青不一樣,但似乎也只是如此而已。
比泰版好一點,但又無法超越臺版的高度。
至於2015年的韓版。
罵聲一片,就不再拿出來說了。
因為韓版,不是《我可能不會愛你》,只是《愛你時間》而已。
會在辦公室裡備一雙運動鞋的吳荷娜不是那個程又青。
臺版為什麼那麼經典?為什麼會值得一刷再刷?讓人慾罷不能?
因為臺版討論的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一個臨近30歲的女人會碰到的各種問題。
會擔心變老。
會擔心沒人愛。
會擔心嫁不出去。
會不甘被人叫阿姨。
會知道工作的重要性。
會形成自己的處事原則。
會逐漸意識到家庭的責任。
會開始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
會去思考是不是該向現實妥協。
等等等等。
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臨近30歲的女人才會思考的問題。
30歲的程又青最終交出的答卷或許並不能令所有人滿意,但她是真實的。
李大仁也是。
而真實,是這些年臺劇給我最深刻的感受。
而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會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看這部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