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一部探求人性根本的推理小說

2020-08-22 欣知24

香港TVB有一部經典劇集《法證先鋒》,講述的是警方的痕跡專家根據現場的痕跡抓罪犯的故事。《罪案調查科》講述的也是根據現場痕跡抓罪犯的故事,可謂大陸版的《法證先鋒》。不同的是《罪案調查科》的作者九滴水是實打實的刑警。

九滴水姓梁,名淼淼,「梁是三點水,淼是六個水,所以是九滴水。」書的扉頁上是這麼介紹他的:某公安局刑事技術室痕跡檢驗師。

九滴水從警校畢業後做了兩年半的刑警,半路出家成為一名痕跡檢驗師。他和《法醫秦明》的作者秦明是朋友,也是在秦明的啟發下,他萌生了寫作的念頭。2015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屍案調查科》正式出版,從此一發不可收,一連寫了6部,《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是「屍案調查科」系列的最後一部,分上下兩本,一共7個案子。「不管從推理還是故事的飽滿度來看,均是系列之中我最滿意的一部。」

跟以往的探案小說不同,在《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中,案推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追尋犯罪真相,探索犯罪根源才是作者的最終目的。而犯罪根源,無不與人性有關,所以這本小說,實際上也是在探究人性。

1、懸疑推理小說與紀實寫法的融合

《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是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推理小說,讀它的時候,你可以找到以往讀過的許多推理小說的影子。但與此同時,九滴水又在不斷用他紀實的寫法提醒你,這並不是一本純粹的推理小說,而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件。

① 從設定、描寫看推理外衣

《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的推理特色,從每個案件的開頭便能略窺一二:

賭場老闆丁勝突然失蹤,監控顯示他的轎車出現在塌陷區內,然後突然消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就連那輛黑色轎車也消失不見,仿佛憑空蒸發了一樣。(《嗜血賭局》)

一個農村小夥子為了當網紅,到黑虎山直播傳說中的鬼屋,發現石屋裡懸掛著十幾塊醃肉。他切下一塊醃肉給網友看,卻看到一條讓他汗毛倒豎的留言:「我在考古隊工作,這種乾屍我見過。」(《石屋謎屍》)

在雲汐市的母親河泗水河裡,漂浮著一具無頭男屍。屍體全身赤裸,只穿著一條內褲,左胸附近有4處銳器貫穿傷,其中2刀扎在心臟位置。離奇的是,受害人的頭部被整體分離,就像古代的酷刑「車裂」一樣,嫌疑人究竟使用了什麼變態的方法,把死者的整個頭部拽了下來?(《寄生惡念》)

獨棟小洋樓裡,一家四口一夜之間被滅門,客廳內鮮血橫流。慘絕人寰的現場讓見慣了案發現場的刑警都心生怯意。(《亡魂秘語》)

慘不忍睹的屍體,消失不見的兇手,現場遺留的痕跡,是懸疑推理小說中常見的設定。在每個案子的開頭,九滴水便回歸懸疑推理小說經典設定,通過一段詳盡的描述為我們展示了案件的撲朔迷離之處。恐怖驚悚的元素加上重口味的描寫,令讀者興致盎然,同時還隱隱感到不寒而慄。

②紀實的寫法體現案件的真實性

九滴水是一名刑警,所以他筆下的故事都來源於真實案件。雖說九滴水已經將這些案件做了大量的減法,去掉了案件中公安部門涉密的偵查手段,隱去了案件中真實的作案過程,也對案件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進行處理,但是書中大量的專業知識卻是完全紀實的。

汗孔是皮膚表面分布的一種生理結構,為汗腺導管的開口部位。指紋汗腺絕大多數分布於乳突紋線的頂部,每一枚指紋上都含有大量汗孔。就算是殘缺的指紋,也能藉助高倍顯微鏡,測量指紋的汗孔特徵,從而認定嫌疑人。

已知每滴血的平均含血量為0.05毫升。血滴在地面上最終是什麼形態,取決於血滴離開作案工具後的速度。只要測量血斑的直徑,然後參照「血滴實驗」資料庫,就能推斷出刀柄的長度範圍。

在踹門時,通常會出現三種情況,當踹門位置與身高相適應時,其前、後腳掌受力均勻,鞋印也相對完整。已知正常人上身與下肢比例為1:1.06,只要測量出踹門鞋印距地面的高度,代入公式便能算出嫌疑人的大致身高。

像這樣的專業知識固然是推理小說中的常客,但所佔的篇幅往往並不是很多,只是起到渲染氣氛,刻畫主人公的作用。《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則不然,類似的知識點在小說中佔了極大的篇幅,未免有喧賓奪主之嫌。

那么九滴水為什麼會這樣寫呢?很大程度上是與這本書的整體氛圍有關的。書的扉頁上就寫著這麼兩句句話:

他人見血腥兇殺,我們解死亡密碼。

死亡時,每個人的痕跡都獨一無二。

暈開的血跡、模糊的指紋、零星的毛髮、若隱若現的氣味,找出這些痕跡背後隱藏的秘密,為死去的人找到兇手,洗雪冤情,痕跡檢驗師能夠做到,憑藉的就是他們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九滴水將這些專業的知識寫入書中,盡力地去展現痕跡檢驗師的高超技能,紀實的寫作方法更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總而言之,《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巧妙地借用了懸疑推理小說的外殼,然後將紀實的寫法摻入其中,為小說增添了真實感和科學性。

2、與傳統懸疑推理小說中不一樣的兇手

雖說九滴水的這篇小說走的是懸疑推理路線,但與正規的懸疑推理小說不同。

按照大家正常的認知來看,懸疑推理小說應該側重於講述主人公如何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開展調查,推理兇手作案的過程,最終破案。但是九滴水在寫完推理過程後,並沒有就此止筆,而繼續耗費筆墨去講述兇手的故事,探究案件背後的原因。因而使得這篇懸疑推理小說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倒像是推理小說中的異類。

他的小說中沒有變態殺人狂,沒有高智商的罪犯,所有的兇手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所有的兇案背後都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或是家庭環境,或是情感風波,或是社會不公。也正因為如此,你才能洞察這些案件中人性的根本。

① 傳統的概念:復仇

書中講了兩個復仇的案件,兩個案件的兇手本是受害之人,但是一時被仇恨蒙蔽了眼睛,精心策劃了復仇計劃,最終成為了兇手。

第一個案件的兇手王滿是個可憐的孩子,他的父親王建港賭,落入了他人設下的圈套,成為綁架兒童的同謀犯,又失手將被綁架的孩子殺死。王建港扛下所有罪,被判處死刑。王滿因此家破人亡。王滿長大後得知,當初綁架案的主謀是丁勝,想到這些年所受的屈辱,心中多年的戾氣爆發。他用一個月的時間做了精心的準備,一場橫跨13年的復仇終於在丁勝的慘叫聲中的結束。

第三案件也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兇手王雨燕卻是個值得同情的女人。王雨燕從小就被當成童養媳養在別人家,長大後成為「哥哥」的媳婦。生下的女兒也沒有逃脫童養媳的命運,在襁褓之中就被賣到別處。王雨燕到處尋找女兒。二十多年後,她終於找到女兒。可是還沒等她享受天倫之樂,女兒就被人殺死了。王雨燕找到兇手,動手殺了他為女兒報仇,可她自己也成了兇手。

王滿和王雨燕,為了報仇,迷失了自己。但是,報了仇,就真的解脫了嗎?

如果時空可以穿梭,他多麼想回到從前,然後舉起手裡的獎狀對父親說:「爹,不要賭了,你賭的不是錢,而是整個家的命運。」

看著腳下湍急的河流,王雨燕心中感到無比地失落。女兒的仇是報了,可她又成了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自己的雙手會沾滿鮮血,然而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善良的母親拿起屠刀?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王滿和王雨燕,從小在閉塞的農村的長大,在他們心中,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是他們沒有想到,殺了仇人,為親人報了仇,自己也將接受法律的懲罰。冤冤相報,何時能了?

②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楊超本是個樸實的農村娃,他一輩子的夢想便是掙到錢,回村娶自己心愛的姑娘。他遇到了一個大老闆譚天恩,也因為自己的誠實忠心得到譚天恩的賞識。他幫譚天恩打掩護,跟譚天恩包養的小三領了結婚證,並答應幫譚天恩養兒子。當然,他是有回報的,譚天恩承諾6年後給他400萬,作為辛苦費。沒想到的是,譚天恩後來帶走了兒子,扔下了小三。小三咽不下這口氣,就要楊超拿150萬換取他的自由身。楊超鬱悶之餘,便動了歪念,殺死小三,將她變成了醃肉。

楊超,從超人變成殺人犯,只在一念之間。但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貪慾所致。

小三貪婪,想要憑藉肚子裡的孩子上位,沒想到反被譚天恩一腳蹬開,於是,便將貪婪之手轉向楊超,最終導致喪命。

楊超貪婪,不願意將不勞而獲的錢財分給小三,為此動殺機,淪為殺人犯。

在這個案件的結尾,九滴水寫道:

樹林中,鳥兒在歡快地歌唱;石屋中,血跡在緩慢地流淌。

美景與罪惡在此時交織成了一幅無以名狀的畫面。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楊超選擇了地獄,選擇了毀滅。

3、罪案背後的人生境遇,是悲劇發生的深層次原因,關乎人性

在九滴水的作品中,每一個兇案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兇手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境遇。王滿因為父親賭博家破人亡;王雨燕因為童養媳的身份經常遭到丈夫的毒打;楊超從小頑劣,早早棄學;馮靖雖然大學畢業,但是從小到大,他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感受過父愛、母愛,是奶奶將他一首拉扯長大。四個人的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是在這幾個人的背後,命運之神始終用他有力的雙手,一下一下地將他們推到了兇手的位置上。

馮靖大學畢業後,回到雲汐市,當了一名合同工,雖然拼命努力,但依然趕不上在上海發展的女友。父親患了癌症,他也沒有錢給父親治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去死。他最愛的奶奶,也因為多年前的一件事負疚自殺,死後還遭受侮辱。馮靖覺得自己沒本事,在這時,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驅動他走上了另一條自己從沒考慮過的路。也正是因此,他成了兇手。

雖說書中的兇手犯下殺人罪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九滴水認為,既然犯了罪,就不值得同情。他在描述兇手犯罪細節的時候,沒有隱瞞兇手的殘忍手段;在講述兇手犯案的過程時,也沒有刻意渲染兇手的可憐之處。他只是將事實一一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做出判斷。

「追尋犯罪真相,從源頭上遏制犯罪,這才是我的最終目的。」在把小說寫成偏向「案件推理」還是偏向「案件背後」思考中,九滴水將懸疑推理與紀實性相融合,因此才有了這部不一樣的懸疑推理小說。

相關焦點

  • 《罪案調查科/最終迷局》:一部探求人性根本的推理小說
    香港TVB有一部經典劇集《法證先鋒》,講述的是警方的痕跡專家根據現場的痕跡抓罪犯的故事。《罪案調查科》講述的也是根據現場痕跡抓罪犯的故事,可謂大陸版的《法證先鋒》。不同的是《罪案調查科》的作者九滴水是實打實的刑警。九滴水姓梁,名淼淼,「梁是三點水,淼是六個水,所以是九滴水。」
  • 8.1分《罪案調查科》:國內推理小說連出六部,為何如此受歡迎?
    推理小說最近幾年非常受到讀者歡迎,大部分人提到推理小說就會提到日本的東野圭吾、宮部美雪、島田庄司,或者是西方的阿加莎克裡斯蒂、奎因、丹布朗等作家的作品。國內專業的推理小說屈指可數,作者九滴水的「屍案調查科」系列推理小說六部連年出版發行,受到「推理迷」的喜愛,而《罪案調查科》是此系列最終版,在豆瓣獲得8.1高分推薦。
  • 《罪案調查科》:人性的錯誤,或是因為背後不得訴說的苦楚
    作為其中最年輕的九滴水,自2015年開始就相繼出版了《屍案調查科》系列叢書,2017年出版了《迷心罪》,2019年年底更是一口氣出版了《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終場)兩本書。但剛開始時寫的都是玄幻之類的網絡小說,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九滴水發現和自己同個單位一起上班的居然還有已經在小說界赫赫有名的秦明時,九滴水就開始了自己的懸疑之路。和《法醫秦明》的文風和敘事風格不一樣,此次新出版的《罪案調查科》,九滴水依舊延續了從痕跡檢測入手的寫作角度。以真實案件為藍本,加以藝術的手法修改,試圖剖析罪案背後的人性黑暗。
  • 《罪案調查科》:人的錯誤,或者說是無法在背後訴說的痛苦
    作為其中最年輕的一家,九地水自起出版《屍案調查科》系列,出版《迷心罪》,底出版《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和《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最終版)。當談到他是如何進入「懸疑坑」的時候,九滴水坦言自己在安徽省警察學院學習,他不容易旅行,所以讀得太多的時候,他只能專注於閱讀和思考自己的寫作。
  • 豆瓣評分8.1的《罪案調查科》:究竟是誰把善良的人,逼成了罪犯
    作者九滴水的《罪案調查科之最終迷局》給出了答案。作為「屍案調查科」系列的第六部小說,九滴水再次以現實案件為基礎,將親歷過的一起起案中案,局中局擺在讀者面前,其背後的真相,卻是人性的根本。在這裡,充滿著人性的貪婪與僥倖,欲望的無度與失控。
  • 《罪案調查科》:錯綜複雜的案件背後是人心的操縱和利益的漩渦
    從沒有如此酣暢淋漓地閱讀過一部關於案件解析的小說,九滴水創作的《罪案調查科》著實不僅僅是驚悚而已,其中挖掘的人性深度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主題。這些根據現實事例改編的故事,比起純然虛構的故事,似乎更有戲劇性、更精彩了。
  • 《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追尋犯罪真相,從源頭上遏制犯罪!
    於我一女性而言,除了正常的言情勵志類書籍,還尤善斷案推理,近些年,影視劇的渲染也讓人很是激動興奮,捫心自問,我是從霍建華與馬思純主演的《他來了,請閉眼》墮入懸疑判案圈。在犯罪過程中,有很多兇手有反偵查能力,這就使得專業人士在破案時遇到加固的挫折時有極強的專業素質,能夠通過細微之處發現端倪。
  • 香港上市公司,向「商業罪案調查科」報告內部預付按金事件
    NEX及相關實體作出之預付按金的事件表示,儘管公司全力配合併採取所有合理必要的行動以便利調查,然而,應審計師要求提供進一步文件或資料以澄清獨立調查報告所載之限制,現有董事及公司現任管理層所不具備之相關文件及資料乃超出該公司的能力。
  • 大飽眼福:媲美《白夜追兇》,推理劇《罪案心理小組X》上映!
    11月22日正式開播的《罪案心理小組X》,講述了在天才犯罪學教授徐朗的帶領下,X小組接連破獲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案的故事。作為一個推理劇的死忠粉,小編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由搜狐自製的網劇。自從幾年前迷上了這類懸疑推理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到現在小編已經看完了13季共幾百集的《犯罪心理》,看完了《基本演繹法》,看完了《不死法醫》、《犯罪現場調查》等等,包括之前大熱的《神探夏洛克》,小編都是一集不落。看完之後也不由有一絲遺憾,國內這類精彩的電視劇好像不多,還好後來有《心理罪》系列,有《白夜追兇》,有《法醫秦明》,讓小編也能看個過癮,大飽眼福!
  • 賞析 | 愛與罪:讀東野圭吾推理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
    使案件陷入迷局的,正是石神的才智。這激起了湯川的好勝心,他相信自己的物理邏輯一定可以打敗石神的數學邏輯,他也相信天才只有一個。更讓人震撼的是,石神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讓靖子從警察的調查中解脫出來,更是為了在需要時自己去頂罪。石神用殺掉流浪漢的方法給自己打了一個死結,使得自己根本無法脫身。所以,他不僅是在用才智,還在用生命幫助深愛的女人擺脫調查。
  • 推理偵探小說的傳世經典:「阿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推理小說女王、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一部偵探小說。
  • 東野圭吾四大推理小說,竟然是這四本?
    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幫助我們保留了對秩序世界的一種嚮往」 推理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所謂類型,即有模板。 這個模板也可以被稱為推理小說最重要的三大元素:whodunit(犯人身份)、whydunit(作案動機)和howdunit(犯罪手法與詭計) 推理小說裡是圍繞著「案子」展開的,因此對真相的追逐是推理小說永恆不變的母題。而對「真相」的追求裡也蘊含著人性深處最原始也最質樸的願望:真相大白。
  • 她被譽為中國版東野圭吾,這次新寫推理小說《捉影》有何特點?
    故事中性格各異的三人相輔相成,最終使一出跨國連環殺人案真相大白。《捉影》編外神探系列的第一季,第二季仍在創作當中,小說正在進行影視化籌備。作者:陳夢溪小說的人物對話、劇情描寫都十分接地氣。沒有「金手指」,沒有高科技輔助辦案。主角的一切行為都有據可尋。沒有了慣常懸疑小說中聲色光影的幹擾,《捉影》的推理過程看似平淡又意味深遠,行文邏輯縝密富有條理。書鄉:為什麼想要創作一部純古典的推理小說?馮華:我十來年間寫了十幾部推理小說,跟警方打交道也比較多。與他們交流時越來越覺得現在破案比過去容易。
  • 匠心| 從《聖女的救濟》——看日式現代推理小說發展
    推理小說最早起源於美國,現於日本大熱。現在世界上最重視推理小說發展的就是日本文學界,其中還出現了一位現象級大師——東野圭吾。其不少作品如《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的獻身》或被再版發行、或被改編搬上大銀幕。作品背後的人性探討更是吸引了國內不少推理小說迷。
  • 東野圭吾式的懸疑電影《暗夜迷蹤》,它所解的不僅是罪案之迷
    和懸疑形影不理的是推理,推理是破解疑問的手段之一。提到懸疑和推理,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他們就是松本清張和東野圭吾。松本清張(1909——1992),日本推理小說作家。開創了「社會派推理」,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並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東野圭吾、宮部美雪、蔡駿等懸疑推理小說家皆深受其影響。
  • 這些刑偵小說比福爾摩斯探案集更燒腦,你看過幾部?
    點評:此書是法醫秦明系列第二部被拍出來並上映的作品,相較於上一部作品除了破案升級之外,還加入了對人性和社會價值觀的深入探討,故事劇情的升級也讓小說的可看性大大增強。《無證之罪》,眼花繚亂的迷局,層出不窮的殺機,一個犯罪高手,一個偵探超人,棋逢對手,誰贏得高智商賭局?抽絲剝繭之後,真相令人不寒而慄卻又百感交集。點評:典型的社會派推理作品。相比於其他同類型的作品來說,《無證之罪》更側重感情和心理描寫,劇情案件更貼近真實,以反映社會現實為最終目的。
  • 豆瓣9分國產推理小說《遺產》:凝視難以觸及的人性深淵
    然而就在當夜,鄭氏夫婦在豪宅中遇難,警方調查後很快得出結論:鄭母意外被雕塑砸死,鄭父不堪精神刺激,突發腦溢血成了植物人。案件塵埃落定之際,一個關鍵線索浮出水面,讓鄭淇和身為律師的小姨宋蘭芳,以及刑警許飛,重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徵途。自此。案中案、局中局,接連不斷的反轉,一遍遍刷新人們對權力、財富、欲望、情感和人性的認知。
  • 推理迷們不可不讀的29部經典小說
    該會由協會會員投票選出本格派、硬漢派、驚悚派、間諜小說等推理小說十個主要流派的十大傑作排名。小編從中挑選出各流派中的前三名製作了本期書單推薦愛好推理的你。他奉命展開一連串調查活動,不料卻讓貝克探長遭逢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危機,因為最大的困難是在於線索居然扯上一樁多年前未破的懸案……本書曾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頒發的「愛倫坡獎」,被譽為1970年最佳推理小說,亦獲得瑞典福爾摩斯獎之最佳懸疑小說獎及義大利的「天主教城推理小說首獎」。
  • 東野圭吾類型的懸疑電影《暗夜迷蹤》,它所解的不僅是罪案之迷
    和懸疑形影不理的是推理,推理是破解疑問的手段之一。提到懸疑和推理,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他們就是松本清張和東野圭吾。松本清張(1909——1992),日本推理小說作家。開創了「社會派推理」,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並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東野圭吾、宮部美雪、蔡駿等懸疑推理小說家皆深受其影響。
  • 疑犯追蹤 一部豆瓣評分超高的罪案推理美劇
    我反手就扔給你這部既鍛鍊推理思維,又提高英語聽力的罪案推理美劇《疑犯追蹤》劇情梗概:軟體天才芬奇(Finch)發明了一個程序,通過觀測已有的模式來識別有可能進行暴力犯罪的罪犯,他僱用了一位被推定死亡的前美國空軍特種部隊隊員和前CIA裡瑟(Reese),二人使用國家級的監測技術,加以Reese的專業技能和Finch的無限財富,開始「法外執法」,力圖在犯罪發生前就對其加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