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來日本的第一個新年,年底學校放假,聽說:日本人新年三天不動火不做飯,在家裡吃「おせち料理」,新年三天休假超市飯店都不營業,於是趕在年底前去超市買菜。那時候的窮學生口袋裡沒有錢,放眼望去,滿眼看到都是價格,媽呀幾萬幾萬的,根本就不是窮留學生消費得起的,看著那些盒子裡裝著漂亮的料理,花花綠綠,看幾眼心裡覺得大概「中看不中吃」,完全吃不飽啊。
由於日本經濟不景氣,一些百貨公司開始在新年銷售福袋,價值是實際銷售價的幾倍,便宜的有兩千日元、價格高一些幾萬日元,甚至幾百萬都有,元旦那天高級百貨店轉著圈地排隊,很多超市和各大小飯店也陸續開始營業。
日本的新年因為放假比較長,在日華人大多選擇新年回國或旅行,留在日本的華人大多是中日合璧的新年飯,雖然農曆春節日本不放假,但是在日華人依然會按照中國傳統習慣,與家人或朋友們歡聚一堂,吃個隆重的中國年夜飯。
每個國家的節日都有自己的特色,日本的很多傳統節日都來自中國,和中國春節一樣,無論是食材還是製作,都被賦予美好的寓意。
日本的新年料理叫做「お節料理」,最早在彌生時代從中國傳來,到平安時代,這種年節的儀式開始在皇家宮中舉行,這來自中國唐朝的曆法指定的節日,被稱為「五節句」(五節會),擺上喜慶的料理,作為驅邪、祈福健康長壽的隆重儀式。「五節句」也是來自中國的節氣,「節」是節氣的意思,也是季節交換的意思。江戶時代後期,這種宮廷儀式逐漸流傳到民間,在正月(日本把元旦叫做正月)吃「お節料理」變成了民間傳統被保留下來。「お節料理」從12月30日開始製作,除夕這天裝進專用的盒子裡,供奉在正月的壁龕前,新年這天迎接年神,全家團圓圍坐一起吃「お節料理」,祈禱新的一年健康幸福。被供奉過的食物,據說蘊含了神的靈魂,人們吃了這些食物就可以得到神的恩惠。另一種說法,「お節料理」是為神準備的,所以新年家裡不能有各種聲響,也為了讓在廚房為家人忙碌一年的女性休息的意思,所以事先準備好新年料理,也成了習慣。
「お節料理」的食材有20~30多種,根據地域不同略有不同,但其中的寓意基本相同,一般都會有以下幾種主要食材。紅白魚糕:半月形的魚糕,紅色代表喜悅,白色代表神。
伊達卷:因為形狀很像捲軸狀的書,祈願知書達理,知識淵博。伊勢海老:指大蝦,因為鬍鬚很長又弓著背像老人,寓意長壽。紅色的蝦身也有除魔的寓意。(現在也有龍蝦)
這些有著美好寓意的食材,經過精心料理烹飪後,被裝進各種材質的盒子裡,過去講究的人家會用五層的盒子,現在被簡化為四層或三層。
第一層最豪華最隆重,品種也最多,裝著下酒菜和祝壽菜,第二層是「主菜」,如金鯛魚、大蝦等海產品為主,也有肉類。第三層主要是燉菜,有蓮藕、芋頭、山藥、牛蒡等,並在菜裡加入山珍。「お節料理」不僅食材新鮮,烹飪也非常考究,每種食材的顏色、大小形狀都非常精緻,既要把每層盒子按照人數分好,又要擺放得美觀漂亮,看起來不僅充滿食慾,又非常有藝術感。
現在人們的飲食也有所改變,在保留「お節料理」傳統形式的同時,也加入了西餐和中華料理食材,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不拘泥傳統而不斷創新。
中華料理
和洋結合
除了按照傳統方式裝入三層或五層盒子外,每年都會有新的設計出現,一層的盒子、圓的方的裝盤,華麗又無比可愛。
這不是甜品是壽司哦
把新年料理從漂亮的盒子裡拿出來,再裝入盤中,餐桌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看了這些圖,也許你會被色彩和裝飾吸引了眼球而忽視了「味道」,或者你會覺得「好看不好吃」,品嘗後我覺得既好看又好吃,因為日本料理很講究「隱藏的味道」,因此看起來普通的食材會加入意想不到的味道;比如昆布圈裡夾著魚籽;魚糕是各種不同海鮮的味道等,只是作為中國人的胃,希望上幾道熱菜就完美啦,哈哈,期待中國的春節,那一桌熱騰騰的年夜飯。
日本的新年餐桌,鮮豔的色彩,充滿了喜悅的氣氛和強烈的形式感。時常感嘆日本的很多傳統節日都來自中國,不僅「抄來」了中國節,還把每個節日演繹得絢爛多姿,且各種細節都追求精益求精。每「拿來」一個節日,都會演出一場「大戲」,特別是從幼兒園開始,每一年永恆不變地引導孩子們度過每一個傳統節日,因此,日本民族也是一個熱愛過節的民族。例如日本的春節(元旦)衣食住行面面俱到;新年之前,大掃除,家家大門掛起「門松」,屋內擺放「鏡餅」插花等裝飾,元旦一早,家中的郵箱會收到親朋好友的賀年明信片,郵局的郵遞員是在深夜投放賀年明信片,你不會早一天或晚一天收到,而是元旦的早晨。(不過因網絡的便利,很多人不再郵寄明信片賀年,但也依然有公司和一些人堅持郵寄明信片,或手繪賀年卡);元旦清晨,很多人會穿上和服與家人去神社祈福抽籤,這些傳統原本都來自中國,卻讓日本人完美地繼承發揚,特別不同是的,每個節日都像一場藝術展,充滿了美的視覺享受。
鏡餅
門松
辭舊迎新,明天將迎來2021年,願新的一年,祖國安康,家庭美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