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美今年才24歲,但她很煩,自己逢年過節就要被催婚。媒婆、親戚朋友、甚至有人自家上門來談對象的,她很是疑惑,難道自己不嫁就不行了嗎?
她經常對我說:
「我覺得我沒嫁出去,跟很大事似的。身邊的人就很是操心了,各種催婚的人,其中竟然還有過得不好的人也催婚了?你說可不可笑?」
我不知說什麼好,這種被催婚的感覺的確不怎麼好受。但過得不好的人來催婚就有點過分了,自己都過不好了,憑什麼叫人結婚呢?
曾經我也被催婚過,一直跟我說結婚如何如何的幸福。我看了下這個穿衣簡樸的女人,突然忍不住就問到:「那你怎麼穿成這樣子呢?」
那女人很是尷尬說:「這不是省一點嗎?自家老公再賺錢也不容易。」我反問一句:「那就是不幸福了,那你還幹嘛催我結婚呢?」
自此,那個女人從未催婚過。想想也是,自己都活成那樣子,竟然還會來催婚,讓被催婚的人怎麼看?怎麼想呢?難道需要來覺得是好的嗎?
我不知他們出於什麼心理,對別人的婚姻那麼上心,有時候覺得有些人不太喜歡別人過得好。
以前有個鄰居整天炫耀自家怎麼樣,一旦別人說什麼好事,她的臉色似乎就不太好看了。
這種心理的人,我想生活中應該不會沒有的,以至於抱著不想讓別人過得好的人竟然也催婚了。
什麼叫活明白呢?我覺得懂得婚姻的含義、幸福之道、婚姻裡的經濟分配、兩人和睦相處等等,至少不會離婚。
王叔的女兒離婚了,但她總是以「新時代女性」自居,但是她有個毛病,就是特別喜歡催婚。逢年過節看到誰家的姑娘沒結婚,就會加入催婚隊伍裡,總是苦口婆心的那種。
那些姑娘不好意思拒絕,但總有人不願意了,直接說:
「你自己都離婚了,還要叫別人結婚?是真心為別人好,還是別的心理呢?」
王叔女兒聽完就不說話,那次以後也不催婚,或許不敢催了。
事實上,我還真的見過有個離婚的女人,催別人結婚生子。自己都離婚了,竟然還要別人結婚,這就過分了,要推別人進火坑。
想想催婚的人有著各種花花小心思:有真心為別人好的,有見不得別人好,也有推火坑的。
但只要仔細看看,這些人往往都過得不怎麼好。
02、
比起小美的疑惑,曉玲就不會這樣子。同樣是單身的她,對於別人的催婚都會懟回去,說說別人家的事,就懟回去自己看到對方那樣,還結什麼婚呢?這時候對方才會覺得尷尬,就不會再催婚了。
曉玲想的比較成熟,這樣子說:
「我發現我身邊催我結婚的人都是婚姻不幸的,那些婚姻幸福的從沒有催過,只會說緣分未到,不要著急,總會遇上對的人的。自己都活不明白,還催婚了。」
曉玲的話似乎很有道理,凡是結婚的人,都可以看見是過得不好那種,或是不幸福、受過氣的人。試想一下,自己都搞不定自己的人生,就會以過來身份告誡女人,婚姻的好處有多好,就是想讓女人過的好。
但是連自己都過不好的人,還會希望別人過得好嗎?想想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總講著婚姻大道理,不會孤老終生。
事實上,因別人催促下而結婚的人,我覺得還是有點可悲的,在結婚生子這件事,還是需要謹慎幾件事:
①、感覺自己可以找到真愛,就不要去將就,將就的人往往都是用大半輩子或一輩子去買單。雖然這些年來,很多人都覺得年齡大了,就不能太挑剔了,但有被愛或愛人的能力時,也別那麼將就;
②、不愛可能比不婚來的可怕,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不愛就是不愛,它比不結婚來的可怕多了。這是很多女人所會犯的錯,年齡一上去,不管有沒有感情,就盲目結婚,但終究吃虧的是自己;
③、不為盡孝而結婚,有些女人看到父母的勸說,為了孝順而選擇倉促結婚。幸福和孝順,只能二選一了,其中的輕重,每個成年人都懂得。
以上三點,都是每個女人在面臨婚姻所犯的錯,但拿一輩子幸福做賭注,就在別人的催婚下而結婚,所付出的代價終究還是自己去承受而不是別人。
不因別人催婚而結婚是每個女人所必要的成熟。
03、
在面對人們的苦口婆心催婚下,秦嵐就為女人們出過一次頭,她談及「女人不想結婚」的言論,霸氣回應:
「前幾年也有催婚的,說人不結婚就是不想負責任,我覺得很奇怪,為了結婚而結婚才是不負責任吧?還有人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義務,我想說,我的zi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秦嵐如此霸氣的回應,確實讓很多被催婚的女人有了一股底氣,不因別人催婚而結婚是每個女人所必要的成熟。
我覺得一個女人的【成功】在於從身邊的生活本質去看懂婚姻的幸福奧秘,而不是從別人的口中描繪美好風景得知,但也不落下賺錢的能力。
因為一個女人的【失敗】是以為有了婚姻就能放棄自己的能力,好歹要會賺錢,要不然就連吵架時,都沒地方去,至少有錢了能去住個酒店,而不是妥協自己再回去,慢慢落下風。
太多的經驗告訴女人,沒錢的時候,連離婚都沒有底氣爭取孩子的撫養權,自己都養不活了,就不能讓孩子跟著吃苦了。至少有錢,還能爭取一下,甚至連娘家都不讓回去了。
這就是當代女人所需要考慮的成功與失敗,也是對婚姻的活明白,而不是重蹈那些離婚女人的覆轍。
沒人願意離婚而結婚,但還是需要自我的思考,更別提因別人催婚之下的婚姻,它比我們想像之中脆弱多了。
願你,不被催婚而結婚,而是為了愛。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