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號,免費看好片
警報
以防不測請關注下方備號!(彩蛋)
-
本文由環球電影 ( ID : dygc123 ) 整理編輯
今天來說一部很多年前就名揚四海的禁片《盲井》,尺度是相當大。
大家先看一下這個截圖,這就是王寶強在電影裡差點失身的場景。
此片是王寶強的處女作,因為這部影片他還被評為當年的最佳新人獎。
《盲井》
這是一部無法在國內上映的「禁片」,但卻榮獲多項大獎。
電影曾在豆瓣評分高達8.5,現在連結已經被豆瓣刪除,李楊導演的作品《盲山》,同樣在豆瓣高達8.1的評分。
本片改編自劉慶邦的小說《神木》。
很多人都生在太平盛世不知人間疾苦,看國產青春片都得把自己看得感動。而這部電影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存在的可怕世界。
英國BBC曾評《盲井》:
這是一個關於貪婪,謀殺和純真的現在寓言。
影片中有兩個惡人在幹著滅絕人性的事情。
————————
在私人小煤礦做工的農民唐朝陽(王雙寶飾)和宋金明(李易祥飾)發家致富的招數是:先套近乎將打工無門的外地農民認作親人帶到煤礦做工,在井下工作時製造「安全事故」將「親人」殺死,再找礦主私了。
他們製造了一場場事故假象,假扮成死者的親屬向倒黴的礦主索賠。
一個人能賠幾萬,礦主因為害怕事態擴大,所以基本上都用錢封口。
而拿到了錢的兩人,把死者的骨灰往馬桶裡一倒,也不通知死者真正的家屬,馬上開始下一次作案。
這一次,事情開始發生了變化。
一個無辜的孩子讓其中一個壞蛋產生了同情心,使他內心的邪念開始動搖。
這個孩子就是王寶強扮演的元鳳鳴,一個16歲的少年,在遭遇父親半年不歸,為了供妹妹讀書,輟學出來打工。
王寶強出演此片時年僅16歲,是被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導演李揚從1000多個北漂中挖掘出來的。
一個壞蛋一開始和前一次一樣,假扮成元鳳鳴的二叔,後來竟然漸漸對元鳳鳴產生了父愛,一直拖著不忍下手。
16歲的王寶強一次次讓「二叔」宋金明感動。
在發工錢後的一次上街中,小王寶強突然走散,兩人找到後對王寶強就是大耳光迎上去,然而小王寶強卻是為宋金明買了只雞。
唐朝陽看出來宋金明對小王寶強產生了感情,不停催促著宋金明下手。
第一次,宋金明以小王寶強還沒拉過女孩子手為由,拖延了唐朝陽,兩人便帶著小王寶強進城找女人。
然而年幼的小王寶強卻是讓兩人很失望。
第二次,宋金明以還沒為小王寶強辦一次送行酒為由,再次拖延了唐朝陽。
然而,事情總要發生,最後一次下井,每個人都要抉擇。
最後在井下,兩個惡人起內訌動手了,三個人,只有元鳳鳴逃了出來。
故事的結局,有點幽默,有點諷刺,卻也令人深思:元鳳鳴作為「二叔」的親屬,領到了一筆賠償金,三萬塊錢。(此處有一個梗:說《天下無賊》裡傻根的錢就是這麼來的)
整部電影都有著一種灰色基調,簡潔而有力,沒有音樂,也不煽情,只是紀錄,是極為真實的藝術。
影片中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地賺錢。
不僅是王寶強飾演的元鳳鳴,之前見過的小姐也在給家裡寄錢:
大家都是出來討生活,這一刻,你是否覺得心酸?
————————
《盲井》太真實了,真實得像記錄片而不像電影,非職業演員的本色出演也是它的另一個亮點。
劇組在一個小煤礦裡拍戲,條件極其艱苦危險。地底下的小煤洞裡沒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們在地下連續工作了二十多個小時,上來兩個小時之後,煤洞就塌方了……
柏林電影節主席評價此片——
這是一部好電影,它立體地展現了中國電影,除了張藝謀、陳凱歌以外,提供了另一個側面。然而這樣的電影就註定要被禁,導演李楊也因此被禁拍3年。
電影卻獲獎無數,席捲了各大電影節30多個獎項。尤其是2003年2月在柏林電影節,《盲井》在柏林電影節上,擊敗了張藝謀的大片《英雄》。獲得「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電影拍攝前,當憨頭憨腦的王寶強獲知自己被選中飾演《盲井》中的男主角時,曾怯怯地走到李楊身邊,紅著臉說:「我長得不好,臉上還有好多雀斑。」
李楊一聽樂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看中的就是這種原生態的味道。」正是憑藉在此片中的本色演出,王寶強摘得當年金馬獎的最佳新人獎,並在接下來的《天下無賊》中,以「傻根」形象,迅速紅遍全國。
這是一個底層陷落的社會,在生存邊緣掙扎的人們難免會走上類似的道路。當面臨生存壓力時,人們通常很容易就放棄了所謂的仁義禮信,只剩下用令人瞠目結舌的「智」,彼此算計,掙扎著苟延殘喘。
電影保留了善意,生活本身卻並不會——但我們仍心嚮往之。當今中國,長輩已經開始教育孩子們,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施以援手,我確實感到了悲哀——非但不能指望得到幫助,連做好事幫助別人都要三思而後行。
魯迅曾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國人。」我無意責怪任何人,也不期望存在至純至善的百姓,惟願這世界溫柔一些,讓大多數人不必被逼走向邪路即可溫飽。我越來越堅信,溫飽足方能知禮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