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蘿吉
30萬以內的車,把舒適做到極致,能做到什麼水平?
對於蘿吉個人來說,上個月月初體驗到的五菱凱捷的第二排,已經算得上非常優秀,而前段時間我又試駕/試乘了另一款以舒適性為賣點的車型,讓我意識到從「優秀」到「極致」,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
這款車,就是普通打工人幾乎從來不會考慮、甚至都不曾聽過的上汽大通MAXUS G20 PLUS(後面統稱G20)。
基本參數不重要
依據慣例還是先聊聊
汽車媒體人認識一款新車,尤其是全新車型時,總會先把基本的參數、規格了解一遍,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它在市場上的位置,體驗的時候,心裡就有一個評價基準了。
而看到上汽大通G20時,我對它基本的信息可以說一無所知,但我卻反常地對這些都不在意,因為我知道這樣一臺車的重點,在第二排那兩個一看就很尊貴的獨立座椅上。評價這款車,要圍繞著這兩個座椅來展開。
不過按照慣例,各位讀者小夥伴大概率和我一樣,對這款車真的所知甚少,我們還是先把最基本的信息介紹一下。
G20是上汽大通去年推出的一款中大型MPV,整體的設計、配置和舒適度,較之前的G10有了明顯的提升,指導價18.68-28.98萬元,是目前上汽大通在MPV類別中定位最高端的一款。
50萬以內的中、高端MPV玩家不多,值得一提的基本就是別克GL8、本田奧德賽/艾力紳以及自主品牌陣營的傳祺M8和榮威iMAX8。其中本田的兩款車都是以家用需求為主的中型MPV,其餘則是宜家宜商、或者更側重商務用途的中大型MPV,所以真正可以拿來比較的,就是GL8、M8和iMAX8。
和這些車型相比,上汽大通G20,確實有明顯的特點。
表格裡四款車型,都屬於中大型MPV,軸距都超過了3000mm,不過上汽大通G20已經接近3200mm,比GL8多了110mm。不過相比之下,G20的車身長度反而比GL8短了40mm,這就是在內部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方面的側重不同了。
上汽大通G20真正特別的地方,卻不是長度和軸距,而是寬度和高度。
1980mm的車寬、1928mm的高度,遠遠超過了其它中大型MPV的主流水平,這個差有多明顯,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身高1米8和1米9的模特,差距有多大。這方面的尺寸優勢,最終都會體現到車內的乘坐空間和舒適性上。
而除了尺寸之外,上汽大通G20還有個很特別的屬性,就是前置後驅的布局,這在同級別的MPV車型中也很少見。也正是因為這個布局,上汽大通G20採用了鼎鼎大名的ZF的8AT縱置變速箱。
除此之外,上汽大通G20推出了2.0T汽油版和2.0T柴油泵兩套動力總成,其中汽油版全系都採用了相同功率的2.0T+8AT的組合。由此也能看出,動力總成不是區分高低配的重點。
畢竟對這款車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開車的人,而是坐車的人。
一臺車,三個階級
上汽大通G20是一臺223布局的七座車,上面提到它最重要的是坐車的人,其實並不準確,對於這款車來說,真正重要,其實就是坐在第二排那兩個座椅上的人,其餘四個乘客座,都是無足輕重的。
這倒不是說第一、第三排的乘坐感受有多麼糟糕,只是當這款車真的坐滿了三排,車內的氛圍會瞬間形成三個階級,因為第二排兩個座椅,不僅僅是舒服,而且尊貴。
這也是上汽大通G20和其它MPV的區別,上汽大通的一個標籤,是「移動商務定製專家」,目標非常直接,就是瞄準商務需求。如果說一臺家用MPV,只要能將舒適性的優勢發揮出來,就已經稱得上優秀,而一臺明確面向商務人士的MPV,僅僅做到舒適,就還是差了一股勁。
這種尊貴感,從坐進車之前就產生了。兩側電動側滑門當然是必備的,打開門之後,上車需要跨一個臺階,但是B柱上有專門的拉手,所以並不費勁。反而因為較高的坐姿,乘客幾乎不用低頭、彎腰就能坐進車裡,一氣呵成。
G20的二排是兩個全包式固定扶手的獨立座椅,和平時更常見的帶兩個活動扶手的獨立座椅相比,觀感上就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氣勢。
對於這樣的中大型MPV,容納各種坐姿甚至躺姿的空間早已不是問題,擺脫空間限制之後,繼續把尺寸做大,就能將座椅做得更加寬大、實現更多的功能,而且二排的兩個座椅之間,還能保留相當寬裕的橫向空間。這種距離感對於接待貴賓的場景,還是非常重要的。
兩個座椅的扶手暗藏玄機,打開扶手蓋板,看到一長排讓人眼花繚亂的按鍵,我第一反應是被鎮住了,一時都不敢亂點,生怕觸發什麼奇怪的功能。
稍微研究一下,發現基本就是座椅的靠背、前後以及腰託、腿託的調節,還有座椅按摩、加熱、通風及記憶等功能。這些幾乎都是我們對普通家用車的後排座椅不會奢求的功能,但是也就坐了一兩個小時,我就發現這一排沒有一個多餘的功能,每一項都能讓你已經無可挑剔的乘坐體驗,再往上一個臺階。
因為這次試駕車上一共有五個人,所以終究有人是要坐在第三排的,我也體驗了一段時間。當我經過第二排中間過道進入第三排之後,瞬間體會到了什麼叫從天上墜落人間。
對於一臺MPV的第三排座椅來說,G20其實中規中矩,沒有多麼不堪,比如將二排座椅的位置調到最前,第三排膝蓋和座椅還是有充足的空間。
而且旁邊的視野也不差,有扶手、有杯架、有照明燈、也有出風口,除了頭枕位置有些奇怪之外,普通乘客基本上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只是這樣的感受,和第二排對比的話,差距太明顯了。
前排駕駛席和副駕駛的感受,比第三排要舒服不少,起碼能翹起二郎腿了,但是和其它車型不同的是,G20前排座椅前後調節的幅度被嚴格限制了,上圖就是我向後調節到極限的位置,空間肯定是夠了,但是絕對算不上寬裕。
也就是說,這款車連後排的老闆鍵都省了,因為前排座椅無論怎麼調,從根本上就不會對第二排產生多大的影響。
三排座椅都體驗過之後,我就明白了上汽大通G20和其它MPV的本質區別。絕大多數MPV,都力求以更大的空間,讓車內每個座位的空間和舒適性都儘量最大化。
而上汽大通G20的設計邏輯,是力求以更大的空間,保證第一、第三排的基本空間和舒適度之後,竭盡全力去營造第二排的舒適性與尊貴感。
為了做到這一點,除了無可挑剔的座椅外,這款車還將車內豐富的舒適性配置結合起來,實現了幾項一鍵式的場景體驗,併集成在了天花板中間那塊大屏幕上。屏幕下方有幾個不常見的圖標,分別是雪花、菸斗、太陽和睡覺的小人,其實對應的分別是G20針對二排乘客的幾種場景。
清涼場景:關閉天窗、調低溫度、開啟座椅通風;溫暖場景:關閉天窗、調高溫度、開啟座椅加熱;舒暢場景:開啟天窗,空調切換外循環;小憩場景:天窗、音量、空調、燈光、座椅一鍵調節到最適合睡覺的狀態。如果說具備足夠多的高級功能,就稱得上豪華,那麼無需乘客自己動手一項一項去調節,就算得上尊貴了。
總結
表面上這是一場試駕活動,更準確地說,這應該是一場試乘活動,因為G20這款車開起來感受如何,真的不重要。
一句話來形容:看起來非常大,但老司機上手開在路上幾乎毫無壓力,只是坐姿和視野,都會比SUV還要高一些,停車的時候,比普通家用車多一份耐心。
從家用的角度看,G20其實有很多缺點,所以我永遠都不會考慮買這款車。但我真心希望未來某個時間,能夠有機會經常乘坐這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