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的世界裡有沒有色彩?只有黑白兩間,還是一片混沌虛無?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她失明後堅持求學的故事,也讓讀者看到了盲人生活的艱辛,衣食住行都是問題,更高層階的人生則更加困難——沒有人能夠比他們更加渴望光明。
有些人天生失明,從未目睹過世界的壯麗;而上天對另一些人更加殘忍,讓他們在人生旅行的中途下車,剝奪他們從前所有的光線記憶。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給我們三天黑暗,那麼會變成什麼樣子?可以想像得到,驚恐、憤怒、無助、不知所措,連最基本的吃飯睡覺都無法輕易實現,更別說去學吉他、上大學、創作詩歌等更高級的事了。
可是,一個從九歲就失明的男人卻像海倫·凱勒一樣於日暮途窮處撥開雲霧見白日,完成了生命一場偉大的壯舉。
周雲蓬,1970年出生於遼寧瀋陽,小時候就患有嚴重的眼疾,隨母親四處求醫,他的整個童年都瀰漫著醫院消毒棉籤的酒精味,也奔馳在各大城市的汽車廳、火車站。
然而,9歲時周雲蓬還是徹底失明了,留在他瞳孔記憶裡的最後印象是動物園裡的一隻大象在用鼻子吹口琴。
1980年,10歲的周雲蓬被送入瀋陽盲童學校讀書。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哭喊了多少回,父母安慰了他多少次,又偷偷地流了多少淚。
周雲蓬擁有堅韌的品格,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努力學習各項知識充實自己,彌補眼睛的缺憾。
15歲,他開始練吉他;19歲,考入長春大學中文專業,期間開始詩歌創作;23歲,花費與正常人相同的時間,從大學順利畢業。此後,周雲蓬的藝術生涯正式開始。
25歲,周雲蓬開始遊歷大江南北,獨闖西藏,創辦民刊,偶爾還會在大學舉辦一兩場演唱會。後來,他參加音樂節,籤約經紀公司,錄製了《沉默如謎的呼吸》、《中國孩子》、《牛羊下山》等數張專輯。
除卻在音樂方面獲得的獎項,我們著重講一下周雲蓬在文學方面的成就。2011年,41的周雲蓬,憑藉一首名為《不會說話的愛情》的現代詩獲得了年度人民文學詩歌獎。
我們不能否認,盲詩人與普通詩人的藝術敏感度是不同的,周雲蓬的文字更加細膩,也更加真切,像湖面上輕輕推開的陣陣漣漪,不見大風大浪,然而當風吹過後,湧起的卻是隱喻的悲傷。
「我們最後一次收割對方從此仇深似海。」
周雲蓬把一對戀人的開始到結束勾勒得如此詩情畫意,悄無聲息又銘心刻骨。「收割」是什麼意思,爭吵還是最後的約定?只是從此後,各自離去,去彼此的也是不同的未來。
就像周雲蓬所寫,期待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分開之後,兩人的靈魂皆隨著對方各自遠去了。
周雲蓬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感悟,與他真實的感情經歷有關,他和綠妖相戀15年,最終也只是各自在水裡火裡湯裡冒著熱氣期待。
你去你的未來,我去我的未來,從容不迫,卻哀傷至極,這番文字功底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提煉出來的。
隨後,周雲蓬自己譜曲,將《不會說話的愛情》改編成歌,收錄在《牛羊下山》專輯之中。
詩意的文字,配上優美的旋律,再加上周雲蓬那渾厚的嗓音,這首歌迅速在民謠圈火了起來。聽眾聽到的不僅僅是那些飽經滄桑的音符,更是周雲蓬那奇幻多變的經歷。
一個九歲就失去看世界資格的盲人,一個用耳朵擴充想像力的詩人,一個用雙手撫摩樂符的音樂人,從這些方面講,周雲蓬是偉大的,是值得讚美的。
不會說話的愛情,與看不見世界的人,是相似的,周雲蓬只不過是用他獨有的方式取捨了愛情,從而完成了他人生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