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導演韋大軍:對非常時期的良知探討,是個莊嚴的話題
「看《民兵葛二蛋》,看一回笑尿一回。一口痞子味青島話,一身青島小流逑樣兒,加上樂椅子表情,猴裡猴氣的彪樣,黃渤真能五花六花的耍西洋歡!喜死了,頂一個!」
網友@槑呆小青島在追看了四天《民兵葛二蛋》後,終於忍不住在微博上發言,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他的感受,收穫了許多網友的應和,「笑得偶肚子都發脹了……」「太樂了,逗得我倆都不想睡覺……」
精彩抗戰大劇《民兵葛二蛋》,於12月12日在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閃亮開播之後,收視率迅速衝高。
這部另類的抗戰劇,集結了黃渤、高虎、童瑤等知名演員的加盟,尤其是當紅諧星黃渤,在這部電視劇處子作中,大展渾身的搞笑功夫,將大量喜劇、懸疑因素融入故事,樂壞了無數螢屏前的觀眾,給年末疲憊的大家送去了笑聲。
不過,網上也發出了一種聲音,「抗日戰爭這樣嚴肅、沉重的歷史題材,可以這麼娛樂化嗎?這是不是對抗戰中犧牲的烈士的一種不尊重?」
對於網友們這一爭議話題,記者專門對話了《民兵葛二蛋》的總導演韋大軍。他認為,該劇並非一部抗戰喜劇,在詼諧的元素背後,深埋著的,是戰爭時期中國人價值觀的糾結碰撞,以及對非常時期的良知探討,更展示了一個普通人是怎樣墮落成漢奸的,「只有這樣的真實,才能令邪惡的面目更為清晰」。
關於抗戰劇娛樂化——
「我不認為這是一部抗戰喜劇」
記者:《民兵葛二蛋》主打「另類抗戰傳奇」,被媒體猜測為《我的兄弟叫順溜》的續集。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評價?
韋大軍:我們以往在螢屏上看到抗戰,多數是八路軍、新四軍的遊擊戰,也有國民黨軍的正面戰場。不過,民兵抗戰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深具生存技能與戰鬥智慧,不按常規出牌,所以才顯得另類。
而葛二蛋,是徹底的草根代表,渾身都放射著土鱉的智勇光芒。他與順溜的特質不同,前者凸顯「二」,而後者強調「軸」。兩個劇都是抗戰題材,各有另類,但人物狀態與方向截然不同。
記者:抗戰類題材電視劇,多數的面孔比較嚴肅。而《民兵葛二蛋》的風格卻很好笑、很娛樂,並且是由當紅喜劇明星黃渤主演。所以在網上這些天就有了爭議,說這麼嚴肅的抗戰歷史,怎麼能這樣娛樂化?
韋大軍:不能簡單地以「娛樂化」來給《民兵葛二蛋》貼標籤。
該劇表現的,是抗戰時期草根階層的生存心態與行為抉擇,凸顯「性格決定命運」這一主題。兩個情同手足的小人物同處在嚴酷背景下,因性格差異,在決絕的現實逼使下,選取了不同的人生。至於價值觀,也是性格使然,或許可以透射出民族性格。
從這個概念而言,這是一個嚴肅的故事,而非娛樂先行。由於主要人物具有特別二的天性與喜感,為本劇注入了賞心悅目的輕鬆元素,卻不意味著這是一部娛樂化的抗戰片。相反,劇中人的價值觀的糾結碰撞,敵我雙方的智勇搏殺,以及對非常時期的良知探討等等,都是莊嚴的話題。並且,《民兵》在對敵鬥爭的再現上比較克制,而非一味地滿足視覺的過癮與臆想的勝利。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部抗戰喜劇。
我們可以說,這個劇顛覆了傳統以敵我鬥爭為主線的套路,但是,因為其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生動真實的人物塑造做基礎,創作並未脫離歷史真實和生活實際,也沒有將嚴肅的抗戰和敵鬥娛樂化。
記者:《民兵葛二蛋》的編劇束煥,也是時下正在電影院熱映的影片《人在囧途之泰囧》的編劇,你如何評價束煥的編劇功力?
韋大軍:無論是大銀幕上《人在囧途之泰囧》還是螢屏上的《民兵葛二蛋》,編劇束煥的精巧劇作和經典的臺詞,都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影效果。其實,到了年底,輕鬆幽默的作品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了主流,大家忙乎了一整年了,都想放鬆放鬆嘛!
《民兵葛二蛋》將喜劇、懸疑因素融入故事,方言的成功運用和細節的精緻,使故事更加接地氣,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也為抗日題材電視劇探索了新的風格和方向。
關於漢奸的命運——
「為讓觀者看到,他們如何標榜著生存邏輯邁進漢奸陣營」
記者:《民兵葛二蛋》是國內少有的全面展示草根抗日英雄成長史的戰爭劇。葛二蛋和麥子,一個性格直爽,俠肝義膽、敢作敢為;另一個精於算計,極端利己、不擇手段。他們曾是患難兄弟,也曾同仇敵愾,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葛二蛋從農民成長為優秀抗日民兵,麥子加入偽軍,逐漸在權勢和金錢利誘下墮落成漢奸。
這樣一股從平民視角看抗戰的熱潮,時下伴隨著電影《1942》的上映而持續發酵。有人質疑,如此從人性的角度去呈現麥子淪為偽軍的心路歷程,是不是對「漢奸」的一種體諒?是不是對於傳統價值觀的一種顛覆?
韋大軍:我覺得,麥子這個角色,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極具代表性。
抗戰中間,一百多萬鬼子橫掃中國,藉助了幾百萬偽軍的力量。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幾百萬甚至更多的麥子們,吉田們的勝算將大打折扣。這一詭異現象,可以追溯到宋末晚明的外族入侵史,其中,眾多漢奸的破壞力是發人深思的。
這《民兵葛二蛋》中,我們之所以為這類角色注入諸多細節,是為了讓觀者翔實地看到,一個人或一群人是如何標榜著生存邏輯邁進漢奸陣營的,又是如何被釘在恥辱柱上的。這,可能比一開始就為其貼上「漢奸」標籤,來得更真實,令邪惡的面目更為清晰。
其實,我們的結論很鮮明:正義,註定壓倒邪惡。
記者:從這個比較深入的角度來看,《民兵葛二蛋》是一部探討什麼主題的作品?
韋大軍:《民兵葛二蛋》的故事背景,設置在抗戰這個特殊的時代中,葛二蛋和麥子的故鄉遭遇屠村,「追兇」成為這個故事的第一個懸念段落,但是,作品只是將「戰爭」作為元素,運用在敘事的發展中,並未用大量篇幅描摹抗日戰爭及民族仇恨,而是關注中國人在面對戰爭、生存還有內亂、權力、愛情等問題時的內在態度。該劇探討的,其實是中國人的自我矛盾及自身問題。
記者:這部戲的看點之一就是暴力美學,槍戰場面、爆破戲份頻繁且真實,視覺效果震撼,堪稱「重口味」。請問,你怎麼評價該劇的戰鬥場面?
韋大軍:這個故事所規定的戰鬥場面並不宏大,屬於小打小鬧,符合史實。一些槍戰爆破所烘託的氣氛,是為了接近那個非常時代的殘酷性。我相信,70年前的情形,應該會比劇中的搏殺更暴力、更血腥。
關於黃渤——
「如果不喊停,他能變著法子地一直演下去」
記者:這次,是黃渤第一次拍電視劇,相對於他以前扮演的那些喜劇性的小人物,葛二蛋同樣能惹人發笑。請給黃渤的表演打個分吧!他在劇組裡,在鏡頭外是不是也同樣幽默?
韋大軍:具體幾分不好說,不過,黃渤非常棒。他的幽默是在骨子裡的,是飾演葛二蛋的不二人選,全組人都喜歡他。他對工作極為認真,那種投入的狀態是一種魅力,可以感染別人,給人以力量。在許多場戲裡,如果不喊停,他能變著法子地一直演下去,直到自己與眾人都捧腹笑噴、導演不得不喊「卡」為止。
記者:高虎扮演麥子這個角色,與傳統影視劇裡的漢奸角色有哪些不同?您覺得他完成得如何?他與黃渤是好哥們,您覺得他倆演對手戲的默契度如何?能否舉幾個例子?
韋大軍:是的,單從體型上而言,二人就很有戲。他倆在片場非常默契,琢磨戲時很投入。他們為角色賦予了地方方言,使人物更鮮活靈動,或者說更接地氣吧。高虎演的麥子不同於符號化的偽軍,他把這個角色的心裡脈絡表達得細膩準確。
記者:在這個戲中,童瑤與其他演員的表現,也請你評價一下,有什麼讓你眼前一亮的閃光點?
韋大軍:劇本中所體現的孟喜子的魅力,童瑤都做到了。在我看來,童瑤像一根安靜的火柴,一點就著。在絕大多數戲份裡,她都得往猛裡使勁,連打帶喊,經常把自己震得腦仁疼哈哈的。而且,她很上鏡,攝影師、燈光師在拍她時都特別來勁,在影像造型上頗有成就感哈哈。
而李夢男塑造的八路隊長,很有特點,他把一些看似說教的戲,表達得非常自然。韓童生老師與王晴老師都是很棒的演員,二人為這部戲增色不少。還有,王迅老師的精彩亮點處處可見,他飾演的老張是個罕見人物。淺野長英與湯晶媚一個飾演日本軍官,一個飾演軍官妹妹,他倆也都有不俗的表現。
搜狐視頻熱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