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丨張鑫:武漢,我用大數據守護你

2021-01-08 國際在線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大數據時代,沒有人是孤獨的個體。

11月23日至24日,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等話題再次成為重點。風險人群感知大數據平臺、重點醫療物資的調度和保障平臺……疫情期間,人們重新認識了大數據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關鍵作用。

張鑫是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雲網運營部(數據中心)大數據營銷應用處副處長,也是共青團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和中國電信集團團委兼職副書記,獲「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從支援疫情防控到支援復工復產,他和團隊小夥伴一起,連續「跑數據」上百天,當科技的力量與奮鬥的青春相匯,他說,「我是新基建時代的一個普通的新青年,我們所有的努力,都為了讓大家早日脫下口罩,回歸熱熱鬧鬧的生活。」

中國電信雲網和大數據戰線的同事們:

疫情暴發後,咱們一起並肩奮戰了上百個日日夜夜,如今回首這段難忘的時光,我有很多心裡話想跟大家說。

我是一名85後,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一線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逆行」救治病患,17年前和今天是一樣一樣的,但不一樣的是我長大了。我知道,疫情那些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很難受很焦灼,也希望出一份力!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時不我待的感覺,我們的緊迫感是相同的。

機會來了!1月22日,集團組織了青年突擊隊,講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說大家今年過年可能要加班了,當天就開始分析武漢漫出全國用戶的統計數據,為全面疫情防控做些準備。事實證明,這些準備很有必要。1月30日,中國電信正式成立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工作組,每天0點,別人進入夢鄉的時刻,卻是咱們「跑數據」工作最要緊的時刻,因為凌晨6點,要提交數據分析的結果。雖然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的數據「頭腦風暴」,用科技和病毒「硬碰硬」,但我並不擔心工作繁重,只怕自己做得不夠細緻,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那段時間,咱們還利用天翼雲3天向火神山醫院交付了雲資源,部署了50餘個業務管理系統;攜手央視頻直播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過程,吸引上億網友「雲監工」;聯手上海聯影推出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將原本人工需要5至15分鐘的CT閱片壓縮到1分鐘……戰「疫」一線,到處有咱們的努力!

大數據分析支撐國家決策,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有底氣。近幾年,隨著包括數據中心、5G網絡、人工智慧在內的「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咱們的數據運行速度越來越快。雲網融合的優勢逐步顯現,通過關聯數據分析,快速精準研判,能有效應對疫情期間的數據統計分析需求。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難忘的時光,那段時間咱們大家的工作狀態基本上都是「007」,經常通宵。如今,當一切歸於平靜,能回憶起來的就是團隊中最可愛的你們:

徐洋陽,我們的位置產品經理,懷著孕還來上班,我跟她說:「你懷著孕,別來了,別回頭感染了。」那段時間很忙,她說:「我現在負責這事,沒人比我熟悉,只要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就可以繼續工作。寶寶也支持我,我工作時他都很乖,他想要做個有故事的寶寶!」

黃喆,大數據分析專家,可以根據相關數據模型,判斷某人是不是密切接觸者;

孟照方,精通關聯數據建模,把2G、3G、4G、5G等網絡數據關聯後,形成定位分析;

李鋒,構建軌跡查詢產品,支撐對用戶14天活動軌跡進行查詢;

柳清譯,中央企業優秀共青團員,負責網絡服務開通,一天時間完成相關服務上線;

王萌星,數據源保障,確保數據傳送的完整性、穩定性,並不斷優化數據質量;

晚上加班「跑數據」,白天繼續開會,我知道,大家心裡都憋著一口氣兒,就想趕緊把疫情給戰勝了……

有你們在,我內心裡真的很感激。經歷了數據中心從2015年成立至今的點點滴滴,我知道我們的平臺、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年輕人有能力有擔當有韌勁,我們肯定能把事幹好!

每每工作到後半夜,困得快支撐不住的時候,我們就會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那段關於大數據助力甄別無症狀感染者的話鼓勵自己。她提到,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要關注這一類人,他們自己沒感覺到接觸疫情,事實上他已經感染了。雖然無症狀感染者給我們的預防帶來很大難度,但「現在我們有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鎖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觸人群,為疫情防控提供寶貴信息。」

聽到李蘭娟院士的話,我就覺得我們的付出值了!

真的,我相信,只要國家需要,只要我們能做到,我們就竭盡全力去做!這是最簡單淺顯的道理了!

我始終記得,2018年6月,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我在第6排。7月2日,總書記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講話時說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我記得那份囑託!現在,我們有這麼一個職責和使命的時候,肯定得堅守自己的崗位,為更多人、為國家做點自己應該做的事。

現在,我們用大數據助力打造「翼知疫行」查詢服務,通過電信大數據分析人員流入流出情況,構建疑似病患伴隨模型,開放全國用戶和工信部行程卡等小程序,累計調用量超過5.5億次;通過數據分析,助力復工復產大數據可視化應用構建等,繼續配合社會各界完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相關工作,精準支撐國家在防疫政策方面的決策、分析、研判。

我們仍需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品質,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為國家各方面工作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

我是新基建新青年張鑫,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同事:張鑫

記者手記:  

科技是輔助戰疫的一大法寶,大數據的應用讓疫情防控更加高效。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一個個展臺和會場,我們能感受到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恢復社會生活秩序中的賦能增效作用,更能感受到我們利用數位技術手段應對疫情挑戰、共創美好未來的決心和信心。

在中國,還有無數和張鑫一樣的青年技術人才正在為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胸膛裡跳動著戰士的心,他們手裡的專業技術就是有力武器,他們在自己崗位上勤勉堅守,不在一線勝似一線,他們的奮鬥讓武漢上空重新飄起了「煙火氣」,如今,他們依然在為守護更多人的安全不斷探索前行。

功成不必在我,是新基建新青年的胸懷。戰疫成功與有榮焉,是新基建新青年的格局。這,是「戰疫一代」的光榮和承諾!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媒體學院

建設性新聞工作坊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聯合出品

┃記者:張瑞玲

┃文案:楊月 張瑞玲 陳孔鴻(實習) 陳璐(實習)

┃播音、剪輯:劉俊霞(實習) 張琦敏(實習)

┃責編:張玘雲

┃審核:曾繁華

┃覆核:王海

相關焦點

  • 戰疫故事「繪」丨外國志願者武漢戰疫情:愛這裡沒有國界
    光明網《戰疫故事「繪」》系列節目,通過生動的繪本繪製感人的抗疫故事,展現動人的抗疫瞬間,為抗擊疫情注入暖流,傳遞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武漢的熱情、包容、現代化深深吸引著哈榮一家。疫情發生以後,哈榮覺得應該為自己的第二個家做點什麼。
  • 白衣執甲 守護原鮮呼吸丨美的空調攜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
    (原標題:白衣執甲 守護原鮮呼吸丨美的空調攜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開展呼吸與健康主題講座)
  • 你守護武漢我守護重慶 匆匆幾句問候警醫夫妻又攜手戰「疫」
    你守護武漢我守護重慶 匆匆幾句問候警醫夫妻又攜手戰「疫」 2020-02-20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守護世界,我守護你 花皙蔻馳援武漢影像記錄
    來源標題:你守護世界,我守護你 花皙蔻馳援武漢影像記錄3月13日,緊急調配物資、打包、裝箱。3月14日,10000多件物資從廣州緊急發往武漢。3月15日,武漢13家醫院陸續收到物資。馳援36小時,花皙蔻聯合攝影師 @MOK莫梵稀 真誠守護一線醫護人員。
  • 你在武漢「衝鋒陷陣」 我在南京守護小家
    「老公,我報名了社區志願者,希望社區不要有人被感染,這樣你的同事就不會那麼辛苦。」這是江蘇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柯章敏醫生的妻子董傑的一篇日記。 今年32歲的柯章敏是南京市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主治醫師,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柯章敏醫生隨醫療隊馳援武漢。「臘月二十九下午,他(柯章敏)突然給我發了一條微信:我後天要出發了,我要去湖北了。」
  • 派出所的故事2019丨 魔都,用燈光點亮希望!
    派出所的故事2019丨 魔都,用燈光點亮希望! 東方衛視派出所的故事2019微博 2020-02-10 22:01
  • 世界地球日丨我用所有守護你,我的可可西裡
    日期 / 2020.04.22我用所有守護你,我的可可西裡——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工作縮寫文圖/ 曾濤排版/喬風一「把你們的證件都交出來!」和藏族小夥子鬧布東周相處1個多月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嗓門這麼大。在他面前並排站著的,是非法闖入可可西裡無人區的27名遊客。平時滿臉笑容的他,此刻已經憤怒到青筋暴露。為了抓捕這27人,他頭一天晚上在車裡呆了整整一個通宵。和他一起守在車裡的,還有另外兩名巡山隊員——尼瑪扎西、巴義爾。
  • 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 就不怕我用腳投票?
    原標題: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就不怕我用腳投票?會議提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應嚴格遵守「九不得」,其中「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損害
  • 《守護我的城》明日開播!記錄2020年這場偉大的逆行
    (視頻丨抗疫紀錄片《守護我的城》預告)2020年,註定會在14億中國人的共同記憶裡寫下深刻一筆。這是一場偉大的逆行。他們用奉獻和責任撐起的一切有關「守護」的歲月和時光,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由中廣天擇製作的全民抗擊新冠疫情紀錄片《守護我的城》,明日重磅推出,讓我們一起銘記那段守護歲月。
  • 無錫援鄂護士致信女兒:在武漢的工作讓我成長
    每次在視頻裡看到你可愛的臉龐,對你的想念就越來越深,但是媽媽還不能回家,因為屬於我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你要和我媽媽一起堅持,好嗎?我剛到武漢的那幾天,最開始接觸到新冠肺炎的病人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和這些叔叔阿姨接觸後,我發現他們和媽媽平時護理的病人並沒有什麼區別,漸漸的害怕消失了,我也更勇敢了。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守護武漢,寵物醫院裡的逆行者
    疫情之下,武漢成為全國所有人每天都在牽掛的地方,公司所有身處武漢的一線夥伴,勇敢投身這場戰役,成為守護武漢、守護寵物的逆行者。
  • 【徵文】我的武漢故事
    三等獎作品《我的武漢故事》【越南】 阮慶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我的腦海裡仍然記得1月23日那天,當武漢宣布封鎖城市、與病毒做抗爭時,我內心浮現的一幕幕情景。在武漢,有讓人悲傷的故事。最初的一段時間,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剛開始的生活,讓人覺得緊張又枯燥。我們只能待在宿舍裡,上網瀏覽著最新消息,看著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增加,心裡充滿了無奈與恐懼。新聞裡,激增的數字和黑白圖片讓人覺得很壓抑。
  • ...丨 《杜甫》製片人麥可·伍德:中國人就是中國故事的寶庫
    紀錄片大師班 丨 《杜甫》製片人麥可·伍德:中國人就是中國故事的寶庫 2020-08-11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導演用紀錄片講述感人武漢故事,《好久不見,武漢》引發中日...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旅日僑網報導 竹內亮:「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
  • 時政新聞眼丨習主席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致每一個奮鬥的中國人
    從「天使白」、「橄欖綠」到「守護藍」、「志願紅」,從抗洪英雄陳陸、甘磊、帖克豔到「00」後抗疫護士劉家怡……習近平主席都曾一一點讚。他尤其提到,「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
  • 歌曲丨《我是中國人》獻禮國慶
    歌曲丨《我是中國人》獻禮國慶 2020-09-23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守護丨請用智慧去看那些看不見的事
    打開你的頭腦,用智慧看見沒有看見的事情《呂氏春秋》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要知道,這可是對老師的大不敬。孔子忖度了一番,小心的試探顏回:我剛才夢到先祖了,想要祭拜一下他,但米飯必須是乾淨的。顏回聽到後急忙表示:這個不行,剛才草灰掉到了米飯裡,我覺得丟了可惜,就把有灰的那部分抓來吃了。孔子一聽,覺得很愧疚,抱歉地說:「按說,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不一定可信。你們(弟子們)一定要記住,要了解人,本來就是不容易的。」
  • 全民抗擊新冠疫情紀錄片《守護我的城》今日起在政法頻道播出!一起感受守護的力量!
    由中廣天擇製作的全民抗擊新冠疫情紀錄片《守護我的城》,今天(5月18日)起將在政法頻道播出,該片通過製作團隊深入抗疫一線,用鏡頭記錄了一幕幕抗擊新冠疫情的現場畫面
  • 「媽媽去當你最愛的汪汪隊了!」丨我要守護這座城
    丨我要守護這座城 2020-03-03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