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綜述炎症性腸病的遺傳學基礎

2020-12-25 科學網

科學家綜述炎症性腸病的遺傳學基礎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5:46:04

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Ramnik J. Xavier和Daniel B. Graham合作綜述了由炎症性腸病(IBD)遺傳學揭示的信號通路範例。2020年2月26日出版的《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將IBD作為一種疾病模型,利用該疾病模型藉助人類遺傳學方法闡述調節黏膜免疫系統穩態的細胞和分子間相互作用。最終,研究人員提取了多種實驗方法中的新觀點綜合為通路範例,並討論了疾病亞型分類和幹預治療的未來前景。

研究人員表示,IBD是一種複雜的遺傳疾病,受多種幹擾免疫-微生物組軸遺傳和環境變量的影響而誘發和放大。闡明IBD病理機制這一挑戰促進了人類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中轉化方法的發展。

附:英文原文

Title: Pathway paradigms revealed from the genetic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uthor: Daniel B. Graham, Ramnik J. Xavier

Issue&Volume: 2020-02-26

Abstrac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a complex genetic disease that is instigated and amplified by the confluence of multipl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at perturb the immune–microbiome axis. The challenge of dissecting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IBD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ve approaches in human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Here we describe IBD as a model disease in the context of leveraging human genetics to dissect interactions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ways that regulate homeostasis of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Finally, we synthesize emerging insights from multipl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into pathway paradigms and discuss future prospects for disease-subtype class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DOI: 10.1038/s41586-020-2025-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25-2

相關焦點

  • 反覆腹瀉、腹痛要當心炎症性腸病!
    消化系統的問題有多種,有從胃腸道感染引起的短期痛痛到類似於炎症性腸病(IBD)引起的長期病痛等。 「什麼是炎症性腸病?」 舉個臨床病例讓大家了解一下。 最近小王因為腹瀉「撓破了頭」,在家附近的醫院看了多次,用過止瀉藥,也沒見好轉。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當出現腹痛持續時間長,緩解困難,甚至伴有反覆發作的腹瀉時,我們就要警惕一種嚴重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病了。近年來,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並呈現年輕化發展態勢,熬夜、疲勞、西化飲食等均可誘發炎症性腸病,已逐漸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圖片來源於網絡炎症性腸病是什麼?
  • 專家談炎症性腸病:高發於青少年 良好依從性是有效治療的保證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李亞南)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專家指出,炎症性腸病(IBD)高發於青少年,隨著這些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飲食環境的改變,患病人數逐年上升。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和指導以外,患者具備良好的依從性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
  • 蘇州科技城醫院消化內科舉辦第五屆「炎症性腸病臨床管理研討會」
    蘇州科技城醫院消化內科舉辦第五屆「炎症性腸病臨床管理研討會」 2020-11-17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亞洲炎症性腸病專輯|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IBD診斷和治療
    「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日發表亞洲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專輯,概述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關於IBD診斷和治療的挑戰,包括如何改進篩查和治療策略
  • 專家論壇|劉玉蘭:炎症性腸病合併膽系疾病的診治策略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類腸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近年來我國IBD發病率呈上升趨勢,IBD患者臨床表現除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消化道症狀外,腸外表現(EIMs)並不少見。既往文獻[1-3]顯示6%~47%的IBD患者可出現EIMs。
  • 疫情迴轉期炎症性腸病患者生物製劑-英夫利西單抗治療注意事項
    目前英夫利西單抗是在中國炎症性腸病(IBD)患者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的生物製劑。換句話說,如果距離上次英夫利西單抗注射沒有超過3個月,疾病處於緩解狀態,還是穩定的情況下,目前很多炎症性腸病中心建議不需重新誘導治療,而是繼續每8周規律治療。若條件允許也可以進行血藥濃度檢測,由醫師決定後續治療方式。
  • 腹痛、腹瀉、一天七八次廁所,這種腸病很難纏!終於有了新療法
    經常腹痛、反覆腹瀉、粘液血便,嚴重時一天要上七八次廁所,只能吃流食,偶爾吃錯東西還可能導致腸穿孔、滲漏……這樣「磨人」的生活狀態,是很多炎症性腸病患者的日常。根據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統計,中國2005-2014年間炎症性腸病總病例約為35萬。
  • 沒有症狀的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要不要治療?
    萎縮腸化是胃黏膜長期炎症的結果,胃黏膜炎症不控制萎縮腸化必定逐步加重,因此,萎縮腸化患者不論有無症狀無論輕重,都必須控制胃黏膜炎症,使之成為輕度慢炎非活動性炎症,以最大程度穩定病情。
  • 海外醫療新研究:劍橋大學科學家發現克羅恩病的重要線索 2020-12...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了關於兒童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的重要新線索。克羅恩病的病因不明,對患者而言,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海外醫療服務專家盛諾一家分享了更多資訊。
  • 【特別關注】除了情人節,2.28的國際罕見病日你關注了嗎?
    極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多與單基因突變有關。白介素10受體基因突變引起的極早髮型炎症性腸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病發病率100萬分之一。患兒生後不久即反覆腹瀉、口腔潰瘍,嚴重感染,常常伴有肛周病變。腸鏡檢查可見腸道多發潰瘍、糜爛、炎性息肉增生、狹窄穿孔等。
  • 腸病性關節炎累及範圍廣,身體多處會出現症狀,全面查體很有必要
    導語:腸病性關節炎屬於脊柱關節炎的範疇,也被稱為炎性腸病相關性關節炎。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已經明確,遺傳因素、腸道炎症對發病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日常要注意這兩方面。壞疽性膿皮病可表現出嚴重的深部皮膚潰瘍,這是一種更嚴重但罕見的皮膚表現。反覆出現口腔潰瘍可反映潛在的CD活性。眼部表現常並發炎性腸病,主要是前葡萄膜炎。相關研究表明,11%的患者患有急性前葡萄膜炎,通常是單側的暫時性眼部炎症。CD也可伴有肉芽腫性葡萄膜炎。
  • 科學家利用scRNA-Seq繪製人類炎症性皮膚病轉錄圖譜
    科學家利用scRNA-Seq繪製人類炎症性皮膚病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4 16:26:16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廣泛研究所Alex K. Shalek和J.
  • 隱球菌性腦膜炎的診斷與治療(綜述)
    近期medscape發表綜述,回顧了隱球菌性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強調了現行治療指南的證據基礎。
  • 表觀遺傳學:承續的魅力
    傳統知識告訴我們,後天的行為方式不會在短時間內遺傳,需要漫長世代的自我選擇;而所謂的「獲得性遺傳」,更是一度被當做反例「批判」。進化論泰鬥達爾文曾經希望他的物種演化理論能讓即使十歲的孩子也看得懂,然而大自然不會給人類這樣的機會。人類發現,自身獲得的知識越多,越不得不感嘆生命的精妙和複雜。近來,一門被稱作「表觀遺傳」的學科引起科學家極大的興奮。
  • 科學家利用種群遺傳學對珊瑚漂白基因進行預測
    科學家利用種群遺傳學對珊瑚漂白基因進行預測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8 20:19:0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olly Przeworski和Zachary L.
  • 炎症的兩個面孔——「保護」和「傷害」
    炎症的「兩個面孔」炎症反應是一種強大的保護形式,可以擴張血管,提高體溫並吸引大量免疫細胞進入感染或受傷的組織。但是,有時炎症不會消失,持續的炎症不但沒有起到有益的作用,反而成為一種持續的、無限制的負擔,會嚴重損害皮膚、關節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細菌或病毒感染後可能會產生慢性炎症。
  • 擊垮安倍晉三和《黑豹》主演,結腸病到底離我們有多近?
    此病之兇險,為安倍生病的可能結局作了註解。 這幾日出鏡率極高的結腸病,會在哪些情況下發生,普通人如何注意自己的結腸健康?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潰瘍性結腸炎和結腸癌。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啥病?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此病日益普遍。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共同影響約100萬美國人。若經過適當治療,死亡風險與常人相同。
  • ...合作綜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兒童和青少年多系統炎症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研究綜述。文章發現,英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報告的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都出現在人群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高峰期後的一個月左右,且大多數報告的病例都處於既往感染過新冠肺炎的狀態,而非正處於急性感染期。
  • 克羅恩病——和迫使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一起被稱為「綠色...
    01 炎症性腸病——「綠色癌症」 張主任介紹,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都屬於炎症性腸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