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啥「癮頭」,覺得需要改掉?
它可能指向零食,煙,酒,對某個人的欲望或執著,刷手機,等等。
咋「擺脫」它們?
薩古魯說:「如果你能接觸到更大、更愉悅、更狂喜的東西,那麼自然而然地,這些小樂趣就會掉落」。
他的話充滿美妙的智慧,但好像也虛無飄渺——那是神馬東西?怎麼接觸到它們呢?
而在這點上,埃克哈特就很接地氣。
他先是指出,癮頭是一個能量場,會不定期完全接管你。然後,他給了明確的實操建議:
1、注意到那個強迫性的需求升起時,停下來,做三次有意識的呼吸;
2、花幾分鐘去覺察那個強迫性的衝動本身,覺察自己的身體或心理要消耗某種物質的需要,或者把那個衝動表達出來的欲望;
3、再做幾次有意識地呼吸;
4、之後,你可能感到那個衝動已經消失了;
5、如果它還掌控著你,不要把它視為一個問題,而是當作覺知練習的機會;
6、隨著覺知增加,上癮的模式會變弱,最終會瓦解。
他還囑咐,當頭腦為上癮行為辯護時,隨時逮住那些念頭。問自己:這是誰在說話?你會發現,是那個癮頭在說話。
我有某個癮頭。一方面,我不為之困擾,也沒認真考慮過改掉它;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癮純屬浪費、消耗,跟所有的癮一樣,它也不會帶來豐盈的愉悅。
但最近這段時間以來,我幾次留意到,這個癮頭,已經不在啦。
這是冥想練習帶來的副產品。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別的解釋。
再回頭看薩古魯的話,還真是。
如果還沒有接觸到古魯大大所謂的更大、更愉悅的東西,如果還沒有不斷體悟的耐心,要想讓癮頭走開,就試試埃克哈特的幾步曲吧。
他提到的「三次有意識的呼吸」,在Maria Kellis和李一諾的對話裡也提到了。
她倆對話中途,Maria問李一諾要不要試一下三個呼吸?一拍即合,她倆馬上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
她們兩人之間的連接感非常強,對話很流暢、投入,我看了還想看。看到「三個呼吸」這段時,覺得很有趣:她們當時的狀態,不就是我們要找回的那種孩童玩遊戲時的天真狀態?
如果覺得埃克哈特的步驟多,江湖救急,就從那個核心的「三個呼吸」開始吧。
(圖片來自諾言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