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夫妻平時工作壓力都很大,家裡有老人幫助帶孩子是件很幸運的事。
但事情往往都有好壞兩面。俗話說,隔代親,生活中發現老人帶孩子好是好,可也存在著一些常見的、不能忽視的問題。比如對孩子過分溺愛,嬌生慣養,更有個別老人甚至將孩子「據為己有」,越俎代庖剝奪了本該屬於年輕夫妻的親子權和撫養權。小華(化名)的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師,精明能幹,屬於女強人型的,裡外一把手,平時家裡的事都是婆婆說了算。小華沒生孩子前一家人感覺還可以,婆婆就是一家之長,平時婆婆怎麼說大家都聽她的,也沒什麼意見。
但自從小華懷孕後矛盾開始出現了,胎教、飲食起居都要婆婆說了算,小華雖然心裡感覺不舒服,但一想到婆婆也是為了她將來的孫子好,所以也就依著婆婆,沒有過多計較。矛盾集中爆發是在孩子出生後。婆婆要求每次給孩子餵奶前,小華都要將乳房消毒三遍,晚上睡覺孩子也是婆婆親自照顧陪睡,不讓小華沾邊。平時的管理,照料婆婆也都要在場,不放心小華夫婦管理。慢慢的孩子會走路了,婆婆開始教孩子讀唐詩、學畫畫。小華說她也可以教,一開始婆婆還以小華要上班、工作忙為藉口不讓她教孩子。後來小華又提起這事,婆婆乾脆不客氣了,嫌小華學歷低,說「你教的了嗎?」
還有一次,小華在農村的弟弟要結婚,母親讓她回去參加婚禮時帶上孩子。小華知道婆婆那裡肯定通不過,但還是硬著頭皮向婆婆提出來要帶孩子回娘家參加婚禮。果不其然,她剛一開口就遭到了婆婆的堅決反對:「農村那麼髒,怎麼能帶孩子去那樣的地方,感染上細菌怎麼辦?你負得起責任嗎?」一向溫柔的小華這次徹底被激怒了,她跟婆婆吵了起來:「我自己生的孩子都沒有權利帶他參加我弟弟的婚禮嗎?這算什麼事啊!」丈夫也覺得母親做得有些過分,好說呆說進行勸說後母親才勉強同意,提出的條件是快去快回,不能吃不乾淨東西。
最過分的一次是,小華在隔壁房間隱約聽到婆婆在另一個房間裡哄孩子說:「寶寶乖,寶寶跟奶奶最親了,跟媽媽不親,媽媽壞!」聽到婆婆這樣挑唆這麼小的孩子,小華氣的簡直快暈過去了。晚上丈夫回來後,她大哭大鬧,提出從今往後孩子堅決要自己帶,否則就要上法庭要回撫養權,離婚也不是不可能。可憐了丈夫因為母親的強勢和不講道理夾在中間受夾板氣。好在後來經過丈夫和公公從中協調婆婆做出了讓步他們家的事情才算得以解決。這樣的案例往往會發生在城裡男人取了農村媳婦身上。女方要是學歷和其他方面也跟不上,就更容易遭到城裡婆婆的「白眼」。
上邊例子中的小華之所以「弱勢」,婆婆「強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起初的條件不對等,才造成婆婆在處理孩子問題上「為所欲為」。碰到這種情況的媳婦,就要敢於據理力爭,甚至拿起法律武器爭取自己的權利。否則,作為媳婦將來很有可能在自己生的孩子心目中沒有地位,一輩子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