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看了《司馬懿軍師聯盟》《司馬懿虎嘯龍吟》這兩部劇後,我至今都無法釋懷,今天我想從司馬懿的兩位妻子來分析一下。
張春華乃司馬懿的結髮妻子,柏靈筠乃司馬懿的一個妾,在劇中稱謂如夫人。兩個人都是深愛司馬懿並為司馬懿誕下子嗣的女人。
但是,同樣作為妻子,兩個人又是不同的。
張春華是在司馬懿還是一介籍籍無名的書生時候就嫁給了他,幫著他幾十年如一日操持著家裡的裡裡外外,上敬公婆,下育兒孫,善待哥嫂弟妹,相夫教子,不謂不賢。
他們在一起更多談論的是家長裡短,是雞毛蒜皮的家務事。當司馬懿要出徵了,張春華作為賢惠的妻子想的是戰爭的殘酷,打理的是丈夫的衣食住行,她渴望安定平淡的夫妻生活。
在得知司馬懿打了司馬昭時,張春華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興師問罪:「以後你再敢打我兒子試試看。」
在曹丕下旨要柏靈筠嫁給司馬懿時,張春華撒潑打滾,哭喊叫罵,甚至以絕食相逼,他深愛著自己的丈夫,有著天底下所有小女人害怕別的女人分享丈夫愛的恐懼。
他們一起共患難,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給我的感覺更多是普通夫妻之間的相處。
如果我們去掉司馬懿大軍師、太傅,託孤重臣這些頭冠,來看張春華和司馬懿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就會感慨這不是一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夫妻嗎?
我們再來看司馬懿和柏靈筠在一起,不是一起下棋就是談論國家大事,討論朝堂政治。他們夫妻之間的相處更像是君王和軍師。
司馬懿也曾對柏靈筠說:「知我者謂我心憂,我什麼事都瞞不住你。」而柏靈筠也確實在司馬懿的政治生涯中充當了一個軍師的角色。
在司馬懿與諸葛亮鬥爭的時候,柏靈筠為司馬懿出謀劃策,還為他親自遠走蜀國離間劉嬋和諸葛亮的關係,最後造成諸葛亮因為軍糧遲遲未到,不得不自行退兵。
在曹睿駕崩託付司馬懿和曹爽為輔佐曹芳的大臣,在一山不能容二虎,曹爽屢次挑事中,司馬懿能夠成功的幹掉競爭對手曹爽,一舉掌握曹魏大權,為司馬家族建立晉朝政權奠定基礎,
這軍功章中柏靈筠可是肩負著軍師功勞的。
《司馬懿虎嘯龍吟》中有一段司馬懿和柏靈筠的對話。兩個人是一邊下棋一邊對話的,司馬懿手拿一枚棋子問柏靈筠:「假如你是曹爽,你下一步會怎麼走。」
那個時候先帝已經駕崩,他臨死親封的託孤之臣是司馬懿和曹爽了。而曹爽向來和司馬懿不和,他處處為難司馬懿。小皇帝剛入皇宮,根本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
曹爽有著很大的野心,他又權傾朝野,還讓韓琳在宮裡暗中監視皇帝和太后,並且注意司馬懿進宮的行蹤。
如何對付曹爽,司馬懿其實在當時也是比較苦惱的。
柏靈筠回答道:「我如果是曹爽,現在有兩件事情是控制不住的。第一,你在長安的兵權太遠,抓不住;第二,你的門生故吏遍布朝堂,在政權上也抓不住。最好的辦法便是控制陛下,拿走你的宮廷護衛之權,一旦你少了三千宮廷護衛,那你便會像一個孩子,手無寸鐵,身著華服,行走於鬧市。這麼一來,誰要殺你,何時要殺你,單看那個人的心情罷了。」
「我的宮廷護衛之權是先帝遺詔所封,他怎麼拿得走呢?」司馬懿疑惑地問道。
柏靈筠解釋道:「曹爽年輕,名淺。他若是貿然削減你的兵權,自然不能向世人交代,但是他可以給你升遷啊!比如說把你升成太傅,把你供起來去教小皇帝,太傅可不需要再掌控兵權。」
司馬懿又問:「他有這麼聰明嗎?」
「他未必想得到,但是如果連丁謐都想不到,老爺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對手這麼愚蠢,你還怕他什麼?」柏靈筠再次解釋到。
司馬懿這個時候眉眼含笑的看著柏靈筠說道:「你像個男人,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兒就是從未與你為敵。」
柏靈筠聽後忍不住笑了,然後說道:「老爺真是說笑了,妾若身為男子,也必定慎選自己的敵人,絕對不會和老爺為敵的。」
後來柏靈筠為了阻止曹爽讓司馬懿去做太傅,自己去做了一段時間曹芳的太傅。
司馬懿對張春華說道: 「沒有夫人(張春華),這個家就不是家了。」對柏靈筠則不止一次的說道:「靈筠,知我。」 還曾誇讚柏靈筠:「你就是家中的諸葛亮」。
三國魏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臨終前立6歲的養子曹芳為太子,並任命曹爽為大司馬,司馬懿為太尉,並同為託孤顧命大臣。
朝堂上面坐著的是一個幼子皇帝,垂簾聽政的是太過年輕的皇太后,那麼,司馬懿和曹爽這兩位託孤大臣自然就成為了當時魏國朝堂上的兩大鼎足而立的勢力。
太后為了籠絡兩位輔政大臣的心,提出讓曹爽和司馬懿都為自己的兒子挑選官職。
司馬懿為自己的大兒子司馬師選了散騎常侍中護軍,而為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昭則選了典農中郎將,說的直白點就是個種地的。
張春華在聽到讓自己的兒子去種地這種職位時,直接就質問起司馬懿,是不是還因為上方谷的事情和自己的兒子置氣。張春華打心眼裡面就瞧不起種地的,在她認為讓司馬昭去種地會讓司馬昭覺得沒有面子,在人前抬不起頭。
怎麼說這個差事都是拿不出上不了臺面的。
司馬懿苦口婆心地給她講解自己是為了打磨修煉司馬昭的心性,張春華聽完後仍然對司馬懿說道:「我是不會讓我兒子去種地的。」
司馬懿和柏靈筠生的兒子司馬倫在看到自己的哥哥都被封了官職拿了俸祿,而自己則什麼也沒有時,表現出了悶悶不樂,這個時候柏靈筠就教育自己的兒子要忍常人不能忍,方能成大事。
在談論到司馬懿對待兩個哥哥的態度時,司馬倫認為二哥司馬昭被派去種地是因為司馬昭在上方谷的事情沒有得到爹爹的原諒,爹爹不喜歡二哥司馬昭,最疼愛的則是被封了散騎常侍中護軍的大哥司馬師。
但柏靈筠則對兒子解釋道:「你爹在出仕之前,也是種過地的。」言外之意是司馬懿在栽培司馬昭。
他還對自己的兒子說道:「你爹呢,在外人眼裡謹小慎微,懦弱無爭,可每次遇到危難之時,都能夠化險為夷,反敗為勝,靠的就是一份大象無形的韜晦。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厚積才能薄發,永遠不要小看了這微末之處的修行。」
她不但對司馬懿的良苦用心一看就瞭然,而且還對司馬懿在外人面前的膽小怕事做了最貼心的解釋。看到這裡,我不由的感嘆:知司馬懿者,柏靈筠也。
同樣作為妻子,同樣作為母親,兩個人是不一樣的。張春華作為中國最傳統的妻子形象,賢惠她算是佔盡了,可是,她缺少的是見識,修養和眼界。
他只能稱得上是司馬懿的患難妻子,而柏靈筠則可以稱得上是司馬懿的知己。
魯迅先生曾為瞿秋白先生寫下長幅:「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當以斯室而同懷。」司馬懿有柏靈筠這個知己何其幸運。
知己能走進一個人的心裡,是精神層面自己的影子。柏靈筠做到了,而張春華是做不到的。
對比張春華和柏靈筠兩位妻子,我在思考:什麼樣的男人願意找張春華這樣的賢惠妻子?什麼樣的男人願意找柏靈筠這樣有見識,有內涵,有修養的妻子呢?
這樣的問題曾經一度引起我的頭腦風暴。
司馬懿是一個心懷天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所以 ,他對自己的妾柏靈筠是打心眼裡面認同的。
為什麼呢?因為英雄所見略同,因為聰明讓他心生欽佩,他是心懷敬仰和驕傲的,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娶妻如此聰慧。
可是,假如遇到一個沒有心懷大志的男人,他可能會一頓埋汰,各種打擊,以用來維護自己可憐的那點自尊心。
也就是說很多沒有大志的男人,他的娶妻標準和要求就是只要妻子會做飯,會伺候好他,聽他話就好,不需要有思想,更不需要有才能。
對於妻子冒出的才能也會各種打擊,以控制不要超過自己。他們奉信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男人娶妻應娶張春華。
女孩子選老公的標準由此也是可以看的出來的。假如你想找個有野心,有理想的男子,就要去看待他對於才女的態度了。